膝骨性关节炎“重治在筋”*

2021-04-17 18:50郑允彬姚爱娜贺金亮邢士新任锡禄康俊峰王轩
中医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骨伤筋骨膝骨性

郑允彬,姚爱娜,贺金亮,邢士新,任锡禄,康俊峰,王轩

1.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 2.山西省针灸医院,山西 太原 030024; 3.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西 太原 030024

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多数临床症状表现为疼痛,伴活动加重,更有甚者出现关节畸形,伴随活动及负重后疼痛加剧。随着老龄化时代到来,膝骨性关节炎越来越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流行病学研究发现,KOA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但是目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年龄、性别、体质量及创伤等都可能成为危险因素[1-2]。膝骨性关节炎治疗缺乏明确疗效,普遍手段以消炎止痛,缓解关节退变为主,手术治疗包括全膝关节置换术等作为关节磨损、坏死的最后防线,当然也存在人工关节寿命及术后并发症等一系列问题,而且容易给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中医药治疗该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及理论经验,为更好地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笔者通过阐明“筋骨同治,尤重在筋”理论在本病的治疗及预防机制中的指导意义,以期为临床提供新的思路。

1 “筋”之为何,何以治“筋”

中医之“筋”,对其直接论述也最符合解剖学上的定义,属人之五体“皮脉肉筋骨”,而筋骨常为合称,有“骨为干,筋为刚”之言。故此,不难看出,骨作为维持人体之形的支架,而筋则为使支架变得更为坚固强韧的附属物。此为中医之“筋”。

对于“筋”的论述,不少学者做了很多古文献的研究。筋的概念,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将筋分类为“筋节、筋窝、筋膜、筋骨、宗筋、经筋”[3-4]。而筋伤的分类,清代《医宗金鉴》论述最详:有筋弛、筋纵、筋翻、筋转、筋卷、筋挛、筋离、筋合、筋柔、筋正、筋断、筋走、筋粗、筋翻、筋寒、筋热。

笔者愚见,传统中医对“筋”的理论繁多且杂,既有概念上之“筋”,常与气血、脏腑、肌肉、关节、经络等混称;也有解剖学的定义,即筋病之属,也就是西医学所讲的软组织及其构成的结构解剖之属;亦有经络所述之经筋病,也就是十二经脉的附属部分,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而中医骨伤所治之“筋”为后两者,暂且可称之为形体之“筋”,经络之“筋”。

那治“筋”为何?《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指出人体整个膝关节是全身“筋”的汇流之地,筋的损伤必然会影响到整个膝关节的屈伸活动。比如筋的痿软无力,则会使得膝关节负重加重,关节受损,临床表现为人行走时弯腰驼背,俯身前进,双膝畸形。《杂病源流犀烛》曰:“筋者,所以束节络骨,绊肉绷皮,为一身之关纽,利全体之运动者也……按人身之筋,到处皆有,纵横无算。” 可见筋的平衡对于维持整体平衡有重要作用。唐代《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中医骨科学专论,指出“凡捺正,时时转动使活”。在整个骨折筋伤治疗过程中提出治疗大法,即通过时时活动关节,调整关节与关节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恢复平衡稳定。故可见“骨痹”多累及筋。筋骨病的临床表现不仅是全身气血功能、津液代谢的失衡,也有最基本的筋伤与骨伤。虽然中医辨证讲究整体阴阳虚实,但不可忽略筋骨的治疗在膝骨性关节炎中的重要性。故此,筋骨同重,但须重治在筋。

2 筋骨同治,重治在“筋”

筋骨辨证,起源于传统中医基础理论,结合中医整体观念,将筋、骨作为骨伤科辨证整体,辨病在筋、在骨而立法选方,内外兼治,注重筋骨同治,此乃中医传统骨伤治疗大法。重治在“筋”[5],最早见于原始社会,由于生活环境恶劣,人们常患筋骨痹痿之疾。《吕氏春秋·古乐》曰:“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这反映古代人已采用舞蹈祛邪解郁,舒展筋骨,由此便逐渐产生导引法。《扁鹊列传》亦记载上古治病,不用汤剂,而是用砭石针刺筋肉经络,开始认识到筋骨经络在疾病治疗方面的重要性。清代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主张“筋骨并重、内外兼治”治疗伤科疾病,主张辨病在筋、在骨,同时,注重是否存在出血、瘀血,强调出血不多,亦无瘀血者,以外治之法治之。熟练运用中医传统正骨理筋推拿手法,通过理筋通络手法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并且注重中医内调法祛除瘀血、补气养血。然而筋骨并重的精髓不只内在调养脏腑,调节阴阳平衡,更要注重理筋以治骨。在KOA的筋骨辨证中,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对膝骨性关节炎的辨证有新的认识。

膝骨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膝骨痹、鹤膝风”等范畴。《素问·痹论》言:“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痹者,一曰外感,即感受风寒湿,外邪客于肌表,腠理不固,营卫气血失和,经络筋肉失于濡养,发为痉挛拘急。久之,不荣则痛,不通则痛。肝肾亏虚,筋骨失养。肝主筋,主运动,主藏血,肾主骨生髓。肝血不足,则筋失养而发为拘急;肾精不足,则骨无生长而发为痿软,筋骨生长无源。正如《素问·评热病论》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丈夫七八,女子七七,肝肾不足,筋骨废用,无以强壮。”其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之证。而古今中医大家治疗膝痹,以中药内服之法,不外乎祛风散寒除湿、补益肝肾、活血化瘀止痹痛等主要治则。不难看出,一则补肝肾之属,盖因先天之精无法速生;二则祛邪之属。这种治疗方法类似改善骨质疏松、保护软骨的治疗手段,虽每有疗效,但碍于人体吸收、脾胃气血运化功能,药物所达之处有限。虽然膝骨性关节炎当属骨病之属,但根据其病程缠绵、久治难愈的特点,亦可归于“骨痿”范畴[6]。痿者,筋脉肌肉因失养而弛纵,不能束骨而利关节,以致肌肉软弱无力,消瘦枯萎,发为痿证。这也与大部分膝骨关节炎患者后期症状相似,治疗当以壮骨强筋、滋养气血为法。既然膝痹总的病位、病机辨证在于筋骨之间,是否更应加强对于筋骨肌肉的直接治疗,故此提出“筋骨并重,尤重在筋”,既要配合中药内服之法调补肝肾,理筋壮骨,同时也应重视结合中医外治法在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以求疗效直达筋骨经络之所。正如上古俞跗治病,为求疗效直达病之所在,以针石作用在相应筋骨经络上,而不以汤药。

陈富林教授在“筋骨并重”的基础上,提出“尤重在筋”的观点,结合现代运动医学研究理论以及生物力学研究发现,膝骨性关节炎除了关节面的磨损、退变,还有周围软组织损伤,导致膝关节力学改变,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关节病,包括膝关节内外翻畸形等后期关节退变、生物轴承的机械应力增加、各种关节变形导致力线异常、软骨退化、肌肉软组织损伤共同参与的机制,都会影响到膝关节的力学变化[7-9]。国外的运动力学研究表明,KOA周围软组织的应力与疾病发展呈正相关[10-11]。在KOA病程中,经常可见早期韧带松弛和肌肉萎缩,尤其是半腱肌、半膜肌、内外侧副韧带、股四头肌的失用,造成关节力学的进一步改变,关节生物轴的机械应力相应减弱,负重增加。同时膝关节的力学改变,又进一步使得周围韧带、肌肉的应力降低,肌肉韧带失去应力的刺激,进一步萎废不用。故此,传统中医骨伤学的辨证系统将筋骨视为一个整体治疗,不仅要处理膝关节的骨性退变,而且对于附着在膝关节上的韧带、肌肉等软组织,也要给予相应的治疗,故增强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及韧带的应力,可以减轻对骨面相应的压应力,对延缓关节衰老,减轻负重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陈富林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结合现代生物力学研究,发现“筋”,也就是附着在骨上的各种软组织的退化、萎缩等是造成力学失衡的主要原因,而由于膝关节力线的改变,则会进一步加重膝关节负荷,引起关节变形,故在早期通过中医正骨理筋推拿手法等,可使力学重新平衡,于是便有 “尤重在筋”的创新性提出[7]。邓素玲教授治疗骨科疾病,亦重视筋骨平衡理念,并结合“筋喜柔而不喜刚”的特性,认为膝关节应注重动态的平衡,并不是一味强调制动休息促进炎症吸收,主张恢复“筋主束骨而利机关”的统帅作用,才能真正达到膝关节的治愈和功能恢复的目的[12]。亦有学者通过临床观察,证实经筋辨证分型在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地位,其中常见足阳明经筋、足少阳经筋、足三阴经筋以及其复合证型,也最符合膝关节生物力学的特征,通过对不同经筋证型的预防及治疗,能更有效治疗及预防膝骨性关节炎[13-15]。

弓弦理论的提出,也说明“尤重在筋”在治疗KOA的指导地位[16-17]。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是运用弓箭原理及其力学传导方式,将人体骨骼比喻为弓,连接骨骼的软组织比喻为弦,弓弦理论的提出,指在周围软组织结构辅助下,完成人体功能活动及力学运动。骨骼本身不具有运动功能,只有在软组织的牵拉作用下才能完成运动功能(关节活动)。膝关节弓弦力学解剖系统以股四头肌、缝匠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等软组织作为动态弓弦,以髌韧带、前后交叉韧带、胫侧副韧带、腓侧副韧带为静态弓弦,其主要功能是完成膝关节屈伸运动。故当出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变时,针对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及韧带的治疗,调节膝关节力学平衡,对于延缓关节衰老、改善关节症状具有重要作用。河南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认为 “筋骨”为可视之形,功能和力线作为不可视之形[18]。诚如《黄帝内经》云:“有诸形于内,必形于外。”有形之“筋骨”结构错乱(筋出槽,骨错缝),与无形之机体功能异常(力线、经络)相关。故此在治疗上,既重视调整有形之组织结构,又强调恢复无形之机体功能,通过针刀松解异常的结构组织,从而改变无形之证。

随着运动医学及生物力学的发展,经筋理论、弓弦理论的提出,重视附着在骨性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包括肌肉、韧带等,也越来越成为骨科专家攻克的重心。在膝骨性关节炎的早期治疗中,重视软组织、韧带及恢复膝关节力线,对于减少关节负荷,延缓关节衰老具有重要意义,“尤重在筋”理论提出的意义也在于此。

3 “尤重在筋”,外治为先

3.1 推拿疗法中医正骨推拿治疗的目的通过手法,整复骨骼、筋络以达到协调平衡、巩固形体的目的。正如《素问·血气形志》云:“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可见早在上古时期,就很重视经络、筋肉的整体治疗,运用推拿疏经通络,调整筋肉、经络之间的位置关系,以达外理筋骨,促进整体气血平衡的作用。现代医学对于中医手法的研究发现,手法治疗在膝骨关节炎的动物模型中能起到减轻骨内压作用,机理是通过手法对软组织的外在压力产生对血管的压力,从而促进血液的流动;同时由于手法的作用提高了肢体的温度,改变血流动力学,降低全血黏滞性,有利于血液的流动[19]。国际骨关节炎研究学会OARS通过对现有指南进行证据评价指出,按摩(手法)的循证医学等级为Ⅰ级证据,故推拿手法在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作用是肯定的[20]。河南洛阳平乐正骨通过“筋滞骨错”理论指导推拿手法,强调筋与骨之间的动态失衡是伤科疾病的重要病机,不仅重视膝关节局部的平衡,还重视由于周围力线改变所致骶髂关节、腰椎位置的改变,将中医“整体观念”与筋骨辨证结合,强调筋骨为一个整体,局部筋伤所致筋骨错缝,也必将影响周围平衡。故此结合“筋骨并重,尤重在筋”,在治疗上强调整体筋肉、经络的治疗,有助于恢复整个膝关节的力学平衡及稳定性[21]。

3.2 针刀疗法针刀医学是基于现代解剖学研究,结合中医针刺治疗,通过对人体内病变组织进行切开、剥离、松解等,从而在不切除人体组织、器官的前提下,恢复人体的生理平衡,这种平衡包括软组织(筋膜、腱膜、肌肉、肌腱、韧带、神经、血管、内脏器官)的动态平衡和骨关节的力学平衡。针刀医学认为,动态平衡失调是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根本病因。造成动态平衡失调有四大病理因素:即粘连、瘢痕、挛缩、堵塞,而粘连、瘢痕、挛缩、堵塞本身也是人体自我调节、自我修复的过程。一旦修复和调节超过了人体自身调节的限度就会引起受损。例如膝关节退行性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于人体自身不可逆生理及病理改变,随着年龄及其他外界因素的改变,膝关节周围的骨质增生以及关节应力性改变、负重侧受损等,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人体自我调节功能的对抗性调节的结果。其中既有生理的退变,也存在病理增生,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膝关节的改变都是病理性的。针刀的作用在于切断膝骨关节周围的网状结构结点处的粘连、瘢痕、挛缩和堵塞,将超出人体自我调节的异常增生组织清理,从而恢复关节力线平衡。同时,由于退变所致的局部微循环障碍,通常表现为肌肉萎缩或活动无力、关节功能不全,及其疼痛、麻木等临床症状,用针刀沿着微循环通路走向进行疏通剥离,即可使病变部位迅速得到血流的供应,促进病灶部位的组织器官很快进行修复,从而发挥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节人体气血的作用[16,22-23]。

3.3 导引功法我国传统导引功法结合了物理、心理、精神等锻炼方式,逐渐被世界各国所认可[24]。《吕氏春秋》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这是我国古代最早认识到动静结合治疗疾病的重要性。华佗首创的五禽戏,通过模仿5种动物动作特点,对应人体五行五脏以调运气血、疏通经络,同时能增强下肢肌力,改善身体平衡作用。太极作为中国传统武术项目,是依据阴阳之理、经络腧穴、道家导引、吐纳,综合创造出的一套有阴阳性质、符合人体结构、大自然运转规律的拳术。其特点中正安舒、轻灵圆活、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备受推崇。目前研究认为传统中医功法导引训练能减轻肌肉骨骼疼痛,加大关节活动度,减少关节粘连,通过循序渐进的有氧活动,还能增强心肺功能,缓解关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25]。

4 讨论

中医骨伤经历数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独立的筋骨辨证系统,在长期实践摸索中,总结出治疗指导思想: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囊括古今中外医学模式的治疗概念。区别于传统中医内科整体辨证观,中医骨伤外治的正骨理筋手法及其功法导引术更是独树一帜。从夏商周时期至今,中医骨伤科学在治疗模式上仍贯彻中医整体观念,不同的是,将人体筋骨、经络、经筋亦视做整体,并指出其同样具有完善的调节机制和自我修复功能。在治疗上主张以恢复筋骨正常生理状态、动静平衡,从而消除病痛、缓解症状。其运用牵引、推拿、按摩、针灸、针刀、整脊、药浴等各种治疗方法,各有其适应证,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形成了中医骨伤科独特的诊疗风格和完整的理论体系,强调了早期预防,“治未病”的重要性[26]。

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辨证中强调“筋骨并重,尤重在筋”,是在筋骨辨证的基础上,认识到筋伤辨证在治疗KOA中的重要性,强调在整个筋骨动静结合中,筋肉、经络的功能失调属于动态失衡,也就是周围软组织退化、萎缩。力学的改变是早期膝关节疼痛、功能不利的主要原因。重视筋伤,恢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力学平衡,发挥中医骨伤理筋正骨、推拿导引功法在平衡筋肉、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缓解早期局部疼痛、增强及延缓关节衰老的作用。笔者认为,中医骨伤自古具有简、便、效、廉的特色,既重视调节脏腑内外平衡,也有属于自己独立的筋骨辨证。善于挖掘并继承中医传统骨伤理筋正骨及功法导引对KOA进行早期治疗,对于延缓关节衰老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

猜你喜欢
骨伤筋骨膝骨性
整体护理模式在老年骨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膝骨性关节炎的自我康复
你的筋骨为什么那么容易受伤?
筋骨 道德 温度
筋骨并重理论在骨折康复中的应用思考
消痛散塌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膝骨性关节炎的治未病预防及护理思路
中药关节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80例
高职高专中医骨伤科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中医联合交锁髓内钉治疗骨伤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