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垂义,牛琳琳
1.河南省中医院,河南郑州450002;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不寐病名最早见于《难经·四十六难》,如其言:“老人卧而不寐,少壮寐而不寤者……老人血气衰……昼日不能精,夜不得寐也。”不寐是临床常见的病证。2002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主办的“全球睡眠调查”显示,我国45.5%的人存在睡眠问题[1],常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易醒、睡眠不安,甚至彻夜难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部分患者长期失眠,治疗较为困难,难以短时间获效,且容易反复。毛德西教授为全国首届名中医,第三批、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猎群书,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临床所治不寐患者甚多,根据不寐病因、病机及患者具体表现,常用八法治疗不寐,现做一总结。
人的睡眠随阴阳的更替消长、协调制约而规律的发生。《灵枢·大惑论》曰:“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一旦阴阳的平衡规律打乱,就会产生不寐。《医效秘传·不得眠》言:“夜以阴为主,阴气盛则目闭而安卧,若阴虚为阳所胜,则终夜烦扰而不眠也[2]。”明确阴虚可导致心烦不眠。阴虚则阳盛,阳难入阴;阴虚生内热,一则心神失养,二者热扰心神,均可产生不寐。阴血同源,神归卧安需阴血滋养。如《灵枢·平人绝谷》曰:“血脉合利,精神乃居。”毛老认为,阴血不足、虚热内扰是临床不寐较常见证候,病位以心、肝为主,常以酸枣仁汤加减治疗。有关酸枣仁汤治疗失眠的临床及研究报道较多,显示了良好的改善睡眠作用[3]。酸枣仁汤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的治症为“虚劳虚烦不得眠”。毛老认为,“虚劳虚烦”是酸枣仁汤的基本病因病机,因虚而心神失养,因虚生热致烦而心神不安,故而神无所归,夜卧不安。从其方药分析,酸枣仁为君药,酸甘入肝脾,可养肝血、宁心安神,因而阴血亏虚是根本;知母滋阴清热、除烦安神,茯苓本可宁心安神,也可通过健脾助阴血滋生而安神。一般而言,辛燥药物有动血耗血之弊,多不适宜不寐的治疗。毛老认为,酸枣仁汤中川芎虽辛燥,但为血中气药,能行气开郁,行血中之气,助血运行,通达上下内外而使药效达其病所,并可防酸甘药物滋腻,为方中不可缺少药物。毛老临床应用此方受山东名医刘惠民教授经验影响,酸枣仁常用较大剂量,多用30~60 g。酸枣仁汤原方中酸枣仁用量为二升,有推算表明,其用量二升相当于224 g。现代医家用酸枣仁治疗失眠,也以量大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4]。从其酸甘养肝阴作用,毛老认为,亦可用乌梅替代。本方药味虽简单,但组方合理,涉及全面,为毛老治疗不寐常用方剂。
正常情况下,心属火,肾属水,心火下降于肾,温暖肾水,使肾水不寒;肾水上济于心,滋养心阴,制约心阳,使心阳不亢。肾中真阳上升,能温养心火;心火能制肾水泛滥而助真阳;肾水又能制心火,使不致过亢而益心阴。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达水火相济。若其中有一脏功能过亢或不及,就会出现“心肾不交”。心肾不交以肾阴虚、心火旺为主。肾阴不足,则心火偏亢,心神被扰则心烦不寐,同时可见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舌红、脉细数等肾阴不足、心火旺盛症状。临床交通心肾代表方为交泰丸,方中黄连苦寒,入少阴心经,泻心火使心火下降;肉桂辛热,入少阴肾经,暖肾阳助肾水上乘,达心肾相交。研究表明,交泰丸有镇静催眠及抗惊厥作用,可能是其治疗不寐的基础[5]。由于不寐病因病机的复杂性,毛老应用交泰丸治疗心肾不交之不寐,常与酸枣仁汤、黄连阿胶汤、天王补心丸等合用,或合用滋阴养血安神中药如生地黄、夜交藤、阿胶、白芍、麦冬、天冬、丹参等,或清热药如莲子、莲子心等。
痰湿内阻,阻遏气机,气机逆乱,阴阳失交而致不寐;气机郁滞,日久蕴而化热,扰乱心神而不寐;痰湿阻于中焦,运化失常,胃失和降,胃不和则卧不安,痰湿困脾,气血生化不足,心神失养而不寐;痰湿浊气随气血运行扰心而致不寐。如此种种,均可导致心神不安而不寐。临床除见夜卧不安,入睡困难,尚可见健忘多梦、胸脘痞闷,倦怠神疲、头昏耳鸣、舌苔白腻等症。脾为生痰之源,化痰湿当调理脾胃为先。毛老治疗痰湿内阻之不寐常选十味温胆汤加减。十味温胆汤出自《世医得效方》,由清半夏、炒枳实、陈皮、茯苓、炒酸枣仁、远志、五味子、熟地黄、人参、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其言:“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梦寐不祥,异象感惑,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涎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毛老认为,痰湿生成产于脾胃,胃不和则卧不安,方以二陈汤健脾化湿理气,通调气机;湿滞脾胃,气血生化不足,以人参健脾益气、生津安神;酸枣仁、熟地黄养血安神;湿阻气机,神窍不宁,远志化痰开窍安神;五味子酸敛,收心气安神。全方健脾化湿理气,祛痰湿之源,养血开窍助入寐。临床应用中常以生地黄取代熟地黄,以生地黄养血清热,去熟地黄滋腻碍胃,不利湿化。临床根据辨证,或加黄连、竹茹、栀子等清热安神;石菖蒲、郁金、胆南星开窍醒神;首乌藤、夜交藤等养血安神等。
心主神志、主血脉。心主神志的功能是以心主血脉为基础,心血充足与畅通则心神安宁。脾统血,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的运化正常,则血液化生充足,心血充沛,神有所养。一旦脾胃的运化失常,气血生化乏源,心血亏虚而心神失养,则发不寐。《灵枢·营卫生会》曰:“老者之气血虚,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难经·四十六难》亦言:“老人卧而不寐,少壮寐而不寤者……老人血气衰……昼日不能精,夜不得寐也。”说明气血虚弱,神失所养而不得寐。《景岳全书·不寐》也指出:“凡人以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寐[6]。”其可见夜卧不安、易醒多梦,伴面色不华、头晕目眩、心悸气短、舌淡、脉沉细等。健脾养血安神代表方是归脾汤。归脾汤出自宋代严用和《济生方》,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原方无当归、远志。明代薛己《正体类要》补充当归、远志后为现所用方剂。心藏神而生血,脾藏意而统血,归脾汤有健脾生血、安神定志、统血运行之功,临床用于治疗心脾亏虚各种病证,有明显的改善睡眠作用[7]。毛老临床多运用此方治疗年老、体弱、病后之人,血虚明显者合四物汤;气虚下陷者合升陷汤;脾虚痰湿者合香砂六君子汤;湿滞中焦者合平胃散;食滞中焦者合保和丸;肝郁困脾者合逍遥散等。由于气血虚弱之人,常有脾胃功能失调,毛老临床运用药物剂量多不大,并多常用健脾理气药物,以防养血药物滋腻脾胃,取病久缓图之功,且注重饮食调养,常以黄芪、太子参、当归、大枣、陈皮、生姜等于饮食之中,以益气养血、醒脾开胃、生发气血生化之源。
《素问·痿论》曰:“心主身之血脉”。心脏的功能之一就是推动血液行于脉中,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濡润作用。任何原因导致的血脉不畅均可导致血液的濡养作用失常,心神失养而发生不寐。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中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有关睡眠的有“夜睡梦多”“夜不能睡”“夜不安”等,言:“夜睡梦多是血瘀……夜不能睡,用安神养血药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夜不安者,将卧则起,坐未稳又欲睡,一夜无宁刻,重则满床乱滚,此血府血瘀[8]。”可见,瘀血阻滞在不寐中发挥重要作用。毛老认为,此类证型多见于久病之人,或见于情志疾病,气机逆乱而致血瘀,临床辨此证特别重视瘀血的临床表现,如面色晦暗,口唇爪甲暗紫,舌暗、有瘀斑瘀点、舌下脉络迂曲,妇女月经血块等,尤以舌下脉络迂曲为血瘀证的重要依据,临床常以血府逐瘀汤或癫狂梦醒汤治疗。血府逐瘀汤活血理气,广泛用于各种血瘀证,有血瘀依据之不寐效如桴鼓,临床多有报道[9-10]。癫狂梦醒汤亦出自《医林改错》,如:“癫狂一症,哭笑不休,詈骂歌唱,不避亲疏,许多恶态,乃气血凝滞,脑气与脏腑之气不接,如同做梦一样[8]。”临床常用此方治疗精神类疾病[11],少有治疗睡眠障碍的报道[12]。方由桃仁、柴胡、香附、木通、赤芍、半夏、大腹皮、青皮、陈皮、桑皮、苏子、甘草组成,除活血理气外,兼有解郁化痰之功。毛老认为,此方活血行气、化痰通窍,特别适合情志疾病所致的有瘀血表现的不寐患者,临床除夜卧不寐,易醒多梦外,可兼有情志抑郁,或易怒不宁、头晕昏懵、喃喃自语等。血瘀重者,常加入红花、丹参、川芎、乳香、没药等,或合用石菖蒲、远志、白芥子、胆南星等化痰开窍醒神。
历代对情志因素导致不寐论述较多。“不寐”最早见于《诗经》,在“耿耿不寐,如有隐忧”(柏舟),“明发不寐,有怀二人”(小宛),均指情志所致不寐。《不居集》总结了情志所致不寐,指出:“劳伤心脾,思虑太过,则惊悸怔忡,气虚精陷而不成寐……惊惧恐畏,精亏气弱,神无所依而不寐……忿怒太过,肝气上逆,内邪留滞,烦扰不寐……心为事扰,神动不安,经期耗散而不寐[13]。”清代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中论述不寐病因病机:“劳心之人多不寐……有劳心胆冷,夜卧不寐者……有失志抑郁,痰涎沃心,怔忡不寐者[14]。”《景岳全书》云:“凡思虑、劳倦、惊恐、忧疑及别无所累而常多不寐者,总属真阴精血之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6]。”情志致病中,与肝脏的关系最为密切。中医认为,肝藏血。《素问·五脏生成论》言:“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王冰注解为:“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可见,肝藏血的功能可调节全身血液分配,使五脏调和,气血平和,精神安宁;肝藏血,血舍魂,肝藏血失常,魂无所舍,夜卧不安。肝主疏泄,喜条达,其功能包括调节情志,使气机舒畅,气血调和,气机的调畅,保证气血的正常运行和津液的正常输布;亦有助于脾升胃降的平和协调。肝的疏泄异常,可气机郁结,情志郁闷,或郁而化火,性情急躁,扰乱心神;或因气机郁结出现血瘀、痰饮,或脾胃失和,气血生化不足,均可影响睡眠出现不寐。临床除表现睡眠异常,常见胸胁、乳房、少腹胀满或疼痛,喜太息,情志抑郁,思虑过多,或心烦易怒,口苦目眩,月经不调等。毛老治疗不寐尤其重视情志的作用,常说良好的睡眠应“先睡心,后睡眼”,强调心静是睡眠的基础。毛老认为,现代社会快速的工作节奏,竞争的激烈,家庭因素等导致情志致病占有重要部分,肝气郁结较为常见,可单独表现功能性改变,也可伴随其他疾病的产生,不寐是其一个重要的临床证候。毛老临床常以疏调汤调畅气机、解郁安神。疏调汤为国医大师张震经验方,由柴胡、香附、郁金、丹参、川芎、枳壳、白芍、白术、淫羊藿、茯苓、薄荷、甘草组成,功能舒肝解郁、疏畅气机、理气和血,临床加减可治疗各种肝气郁结之证。毛老应用此方常加花类、芽类药物,取其质轻香散、条达向上之性,以恢复肝的疏散条达,如玫瑰花、合欢花、梅花、生麦芽、谷芽、稻芽等。血虚明显者,加当归、生地黄、阿胶等;脾虚明显者,加党参、太子参等;热邪明显者,加牡丹皮、栀子、黄芩、黄连等。
毛老对脏腑邪热不去,扰乱心神者,常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病机为少阳阳明合病,少阳枢机不利,阳明腑气不通,气机阻滞,热邪内扰。由于其有烦、惊、谵语、身重、不能转侧等神志症状,后世发挥治疗各种神志异常疾病。现代应用治疗各种抑郁症、焦虑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癫痫病等,也广泛应用于治疗失眠患者,临床报道疗效显著[15]。毛老运用此方把握以下几点:病史上要有精神刺激因素,或各种损伤神经史;符合少阳胆经、阳明胃肠经邪热郁伏病机;症状常见难以入睡、睡而易醒、不易再睡、多梦,伴头晕、烦闷、心神不宁、坐卧不安、狂躁、口苦、大便不通,或静而寡言、喃喃自语,脉多弦实有力。此类患者临床以相对年轻者居多,根据辨证可加胆南星、石菖蒲、远志、丹参、赤芍等清热熄风、化痰开窍、活血通络等药物。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之府,心火旺盛可致神明受扰,心神不安而不寐。毛老常以黄连阿胶汤治疗心火旺盛、阴液不足之失眠。黄连阿胶汤滋阴降火安神,源于《伤寒论》,主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心中烦,不得卧。”明确用于少阴肾水不足,心火旺盛之不寐,临床见心烦失眠,舌红,脉细数。从其方药分析,后世医家多认为,以肾阴亏虚、心火亢盛、心肾不交为主要病机的病证,临床辨证也多从阴虚火旺论治[16]。由于肾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独亢于上则心中烦、不得卧。方中以苦寒之黄连、黄芩泻心火,使心气下交于肾;芍药、阿胶、鸡子黄滋肾阴,使肾水上济于心,阴阳相通,神有所归,夜寐则安。毛老在此方基础上,根据阴虚火旺的偏重,常加麦冬、天冬、生地黄、玄参等滋阴增液;加栀子、莲子心、竹叶等清心泻火。由于黄芩、黄连等过于苦寒,易燥化伤阴,不宜久服,毛老常于心火不旺后以甘寒滋阴清热,佐以养心安神以善其后。
毛德西教授根据心主神志、主血脉、神明出的特点,以上文八法为基础加减治疗各种不寐证,或滋养为主,或祛邪为先,或祛邪养正兼施,终为达到阴阳调和、神安则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