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需,柳 飞,赵 红,吴 硕,孟 震,于世双
青岛康大外贸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青岛 266000
提高家畜养殖的市场门槛和竞争优质的关键,就是要不断提高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近年来,家畜养殖市场面临的主要外部风险,一是来自市场供求关系的调整和变化,二是来自于生物安全事件的挑战。事实证明,后者对整个市场,养殖企业和单个养殖户的危害程度要远远大于前者,更严重会造成整个社会的大规模疫病感染。因此,需要以生物安全为重要措施和抓手,不断提高整个肉兔抵御外部生物风险安全的能力和措施,最终为企业和养殖户受益。本文以问题-解决为主要逻辑,从两个方面分别对生物安全制度下肉兔养殖技术的有效发展进行研究和论述。
生物安全风险从宏观上可以梳理为三个方面和层次,其一是自身管理薄弱引发的肉兔养殖风险;其二是内部消毒防疫弱化引发的养殖风险安全;其三是外部病原生物入侵导致的安全风险[1]。这三个风险层次是逐一递进的关系,互相为佐,管理问题可能直接或间接引发内部或外部的生物安全问题发生;内部和外部生物安全问题的出现也反之暴露出企业或个体管理上的薄弱。
提高肉兔养殖能力和养殖技术的关键不仅需要在技术上进行有效升级和相对革新,还需要在管理端逐步完善。但是当前企业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能满足要求,专业能力弱化,整个管理体系没有有效架构等问题的涌现,也暴露出企业对生物安全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制定相关的规范和举措提高生物安全和企业肉兔养殖的整体抗风险程度和强度[2]。
肉兔养殖的关键举措和步骤之一就是提高整个兔笼的防疫水平和消毒能力,保证自身肉兔不会受到病原微生物的冲击。同时强化定期消杀举措,也是保证整个内部环境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3]。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少防疫管理和消杀管理是肉兔养殖中暴露的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具体表现在防疫时间不固定,对肉兔定期健康监测管理力度和强度不足;同时在消杀过程中缺少专人管理,对消毒设施设备的管理也存在相对滞后和薄弱的情况。但内部管理和防疫问题是相对重点的问题之一,但显然很难受到企业和养殖户的关注,企业和养殖户往往把生物安全问题集中到外部环境的入侵层面。
外部环境入侵对整个肉兔养殖环节和过程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在这一环节和问题的把控中,企业和养殖户往往会较为聚焦到对外部入侵的病原物种和环境的定期消杀中,忽视车辆和饮水、饲料等内容的管控举措上。当前车辆入侵和饮水、饲料入侵是外部环境入侵新的表现形式和表现举措,具体为外部人员和车辆在没有经过安全消杀的情况下,会把外部病原微生物有效带入到肉兔养殖区域和养殖环境中,同时也会将不安全因素带到这一环境要素中。
因此,基于以上分析得出的三项问题,内部管理、内部消杀和外部环境入侵等方面,需要从企业内容、消杀技术和外部防控三个方面的举措入手,保障整个肉兔养殖环境的安全稳定。
提升肉兔安全养殖的关键举措,不仅需要在人的环节上有所调整,还需要在技术环节上予以革新和处置。
企业的管理需要制度和体系的完善,而肉兔养殖的关键在于技术革新,还需要提高生物安全的整体重视程度和关注程度。从宏观到微观,建立生物安全管理制度,设置生物安全管理小组,设立专门的生物安全管理人员,从组织架构和体系衍生上完善生物安全,提高整个肉兔养殖的完善和强化。同时还需要对机制运行不断加强,特别是强化对生物安全的管理,提高生物安全制度和企业的契合程度[4]。
内部环境的消杀管理需要改变传统的消杀举措和防疫措施,提高对兔笼的消杀等级和防疫举措。当前,需要注意是,对肉兔养殖消杀的关键在于对防疫上的强化,对技术上的提升。用更加科学有效的举措提高整个肉兔消杀和防疫。具体可以分为五个步骤:其一是布局合理,完善选址布局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布局位置,从源头尽可能避免因布局污染导致的生物安全事件发生;其二是坚持自繁自养,注意保证在引种育种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提高整个肉兔养殖的技术效率和技术动力;其三是保证饮水、饲料等添加剂的安全使用,强化对物种的安全把控;其四是提高定期对“四害”等有害物种的消杀,保证内部环境的安全稳定,保证整个肉兔养殖;其五是提高疫情监测技术,特别是关键地区已经发生疫情事件后,应在第一时间强化启动反映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
提高对外部车辆和环境的定期消杀与处理,严格控制人员流动、车辆流动和外部生物入侵,保证整个环节的科学合理设置。同时加强进出检测流程,提高进出检测效能,强化对外部环境的定期检测监管力度,提高消杀处理的深度和广度[5]。同时作为定期检测记录和数据统计,从科学技术手段入手较为规避相关的养殖行为和养殖手段。
当前,肉兔养殖的生物风险仍然处于高发阶段,加之管理体系完善度较低,导致整个流程和体系缺乏科学性。因此,需要从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入手,逐步从技术手段和流程手段两个方面进行强化,保证整个肉兔养殖的完善和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