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析

2021-04-17 00:05于佳鑫
关键词:艺术类培育价值观

于佳鑫

(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1],对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大学生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能否认同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未来的发展水平,更关系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宏观推进程度。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准确把握艺术类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有效地融合于艺术类大学生自身价值认同体系,助力他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中明辨是非、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新时代艺术类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

1.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模糊的道德取向并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飞跃式发展,艺术类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荣誉感日益高涨,他们对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到无比自豪,对祖国的长远发展感到无比自信。但是,艺术类大学生的爱国更多的是对国家文化的热爱,很大程度上来自感性认识而非理性认识,尚缺乏对中国共产党革命史和发展史的进一步了解,缺少主动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艺术类大学生因其专业特点和艺术素养,对生活中的事物具有较高的审美水平,有的会对传统道德的某些观念持否定观点和批判态度,并错误地将其视为艺术的个性化、创造性和开拓性。当前,在某些艺术类大学生中出现政治意识淡薄、道德观念模糊等问题。

2.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薄弱的文化素养并存

新时代艺术类大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自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但由于大多数艺术类大学生从幼年时期开始学习艺术,在专业课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文化课知识学习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而某些高等艺术教育管理工作者及专业教师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重专业、轻文化素质的现象,使得学生学习重心愈加偏移,专业技能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理论知识学习逐渐放松。某些艺术类大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人文素养相对缺乏,知识储备结构不合理,缺乏相应的文化底蕴这一坚定政治立场的支撑,逐渐形成政治认同和文化发展水平与专业技能不匹配不均衡的恶性循环模式。

3.突出的自我意识与弱化的集体意识并存

新时代艺术类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环境相对较优越,很多学生从小娇生惯养,有着强烈的自我存在感和自我表现意识,在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时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挫折承受能力较差。他们崇尚自由,注重个性发展,思想和行为常常以个人感受和喜好为判断标准,呈现出较强的独特化、个性化和散漫化等特征,加之高等艺术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更侧重于以艺术类大学生个体为本体,更注重学生独特思维和艺术个性的培养,使得艺术类大学生的行为规范意识和组织纪律性与非艺术类大学生相比存在差距,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意识相对淡薄,对学校教育管理产生逆反心理的几率也较大。

二、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意义

1.迎接新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的迫切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各国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不同社会思潮相互碰撞,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等多方面都面临着挑战。“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2]艺术类大学生作为未来文艺工作者的重要储备力量,具有很强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他们思维活跃,喜欢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无论是世界观、人生观还是价值观都正处于形成和变化的关键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尤为重要。艺术类大学生只有发自内心深入理解和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保证其思想道德的纯洁性和政治方向的正确性,才能在学习、生活和艺术创作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2.实现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现实需要

高等学校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3]。青年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其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有着决定性意义。高等艺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为祖国培养高素质专业艺术人才和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合格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是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因此,新时代加强和改进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工作,不仅是引导艺术类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提高为人民服务意识的前提基础,同时也是实现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3.促进艺术类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共同理想,始终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具有独特的时代个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既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理论指导,也是社会实践的基本要求和行为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能够帮助艺术类大学生不断提高政治品德和道德修养,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引导艺术类大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自我与国家、社会、他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将个人价值目标与国家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达成统一,实现艺术类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路径

1.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作用

(1)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课堂与主渠道,更是有效加强新时代艺术类大学生思想引领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极强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属性,是引导艺术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直接途径,在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功能与优势。高校要紧密结合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和专业特点,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深入改革和持续创新,围绕“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5],将知识讲授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将系统教学与专题研讨相结合[6],积极创新教育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做到“八个相统一”[7]: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着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育人优势,着力深化当代艺术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深度、认同程度和践行力度。

(2)哲学社会科学课承担着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职责。哲学社会科学课体系庞大,内容广泛,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和重要的价值导向功能,在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同时,也承载着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8],在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具有无可取代的意义。哲学社会科学课具有价值观塑造功能[9],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力补充,能够帮助艺术类大学生明确政治方向,认识客观规律,自觉遵守社会活动规范与社会实践行为准则,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对艺术类大学生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影响更直接、更深刻、更长远。高校应加快哲学社会科学课学科建设,培养一支专业素养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以贴近艺术类大学生现实生活和创作为切入点,努力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有效方式,积极引导艺术类大学生将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知识转化为个人理想信念,不断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定性。

(3)大学生党课是对艺术类大学生党员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最直接路径之一。艺术类大学生党课不同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其授课对象是艺术类大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因此,在授课内容的高度和深度上都有着更高的要求,是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课堂。艺术类大学生党课教师要积极适应新形势下所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不断提高党课的先进性、教育性和艺术性,切实发挥大学生党课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党的基本知识方面的作用,使艺术类大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精神,引导艺术类大学生党员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和示范者,并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其他艺术类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有效强化阵地功能

(1)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将校园文化建设与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有机结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10],有效增强校园文化活动的互动度、渗透力和教育性,进一步加强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强化价值引领,牢牢占领校园意识形态阵地。同时,大力加强校风、学风和教风建设,营造拼搏进取、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良好风气,形成崇尚科学的学术氛围和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精神,进一步提高艺术类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为高等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

(2)创新校园文化活动载体。紧密结合新时代艺术类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专业特点,以国庆节、建军节、青年节、教师节等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以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感恩教育等主题教育为依托,精心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注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间的双向交流,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亲和力与实效性,使艺术类大学生在接受校园文化熏陶的过程中,坚定政治自信,提升道德境界,增强艺术修养,树立文化自觉[1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要义与原则要求转化为自身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规范,在积极践行的过程中不断促进价值认同,凝聚价值共识。

(3)拓宽校园文化传播渠道。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对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载体功能与阵地作用,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栏、校内公告、主题展览等多种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与校园文化传播有机融合,着力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艺术类大学生的价值引领作用。加强网络宣传和网络监控,密切关注新时代艺术类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有效借助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满足艺术类大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精神需求,创造优良媒介环境,弘扬正确价值理念,积极传播正能量,加深艺术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认同与情感认同,进一步有效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艺术类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正向引导功能和激励作用。

3.优化社会教育环境,广泛凝聚整体合力

(1)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12]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最核心最本质的人文价值和精神内涵,直接影响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在推动中国社会文明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根源和思想根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具有无法分割的内在关联和相承相通的价值理念。新时代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以红色经典艺术作品等资源为载体,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合到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全过程的途径与对策,进一步增强艺术类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认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性传承、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3],使艺术类大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熏陶中形成普遍的价值理念共识,进而在学习生活中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转化为思想的导向和实践的指南。

(2)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实践育人环节。作为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载体和平台,社会实践活动是引导艺术类大学生逐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为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的重要环节。高校应该大力加强艺术类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14],积极组织带领艺术类大学生深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区、部队、企业、福利院、农村等地,广泛开展文艺演出、志愿服务、参观学习、艺术培训等实践活动,使艺术类大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和深刻认识社会,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以最生动、具体、直接的方式感知生活、接受教育、升华认识、锻炼品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义和内涵要求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观念,实现学校教育和基地教育的有效衔接。同时,大力宣传社会实践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学生和感人事迹,使艺术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机结合、相互转化[15],通过榜样学生在大学生群体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全面增强艺术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践行度。

(3)充分发挥社会资源优势,营造优良的教育环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在新时代的集中反映,全社会包括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家庭、社会团体等,都要全面提升思想认识,凝聚价值共识,形成多方合力,进一步扩展艺术类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空间和维度,在社会范围内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氛围,营造公正和谐的培育环境,努力实现全方位育人[16]、多层次育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民全社会的共同信仰。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学校教育的坚实补充,艺术类大学生的家教和家风在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与塑造的过程中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17],家庭要切实肩负起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教导与培养责任,有效实现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终身教育。各级政府也要加大重视力度,充分发挥政府各部门职能作用,加强网络阵地建设,打造品牌网站或艺术专题栏目,构筑多层次、多种类网络交流平台[18],大力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的积极氛围,为新时代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保驾护航。

四、结 语

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肩负着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光荣使命。艺术类大学生因其特殊的成长背景和专业特点,呈现出不同于非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行为特征,他们性格独立、思维活跃、崇尚自由、追求个性,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组织纪律性较差,在这样的背景下,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更艰巨的任务。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需要学校、社会、家庭高度重视并共同努力,积极主动构建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和“三位一体”培育格局,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有利于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良好氛围,为全方位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人才支持。

猜你喜欢
艺术类培育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艺术类专访心得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