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窦炳军 孟君丽 王健诚 孟宪华 付艳芳 常见(河北省畜牧总站)
河北省是羊育肥养殖大省,养殖地域分布较广,总体数量较大,养殖类型也比较齐全,近年来规模化程度提升较快,养殖效益较好,是试下农民脱贫致富的有力抓手,同时也为北京、天津等地的“菜篮子”工程做出了贡献。但随着河北省规模化养殖量的逐年增加,肉羊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为了探寻能够形成有效绿色生态循环养殖的产业链的路径,笔者开展了此次调研,目的主要是摸清河北省养羊场粪污的产生量、处理模式、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粪污处理存在哪些问题,以便提出今后养羊粪污处理的合理化建议,推动养羊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此次调研分为年出栏500只以上的规模养羊场和500只以下的散养户两部分。规模场主要通过掌握的行业统计数据;散养户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表抽查;实地走访个别养羊场三种方式结合进行调研。河北省羊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环控岗根据河北省各市养羊散养户数量比例,确定出了散养户调查对象数量共270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养殖场养殖概况、规模场养殖用水量、液体粪污产生量、固体粪污产生量、清粪方式、养殖占地面积、地域位置类型、主要饲养类别、养殖存栏规模、圈舍类型等指标。实地调研则在走访之前依据全省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与养殖习惯规划好调研路线,根据提前设计好的调查问卷结合实际情况采访养殖户,并通过照片、录音与填写调查问卷记录调研过程。
1.年出栏500只以上规模养殖场。根据行业统计上报数据显示,2019年河北省年出栏500只以上养羊场992家,出栏量136.9万只;总计养殖用水量54.94万吨;液体粪污产生量23.82万吨;固体废物产生量20.47万吨;干清粪有955家;垫料养殖25家;固液分离的有432家;粪污综合利用率90%。年出栏500~1000只的有496家,年出栏量15.5万只;养殖用水量21.47万吨,平均每只羊用水量1.39吨;液体粪污产生量9.15万吨,每只0.59吨;固体废物产生量4.6万吨,每只0.3吨;干清粪470家;垫料养殖11家;固液分离的有250家;粪污综合利用率85%。
年出栏1000~2000只的有232家,整体年出栏量32.5万只;养殖用水量13.34万吨,平均每只羊用水量0.41吨;液体粪污产生量5.86万吨,每只0.18吨;固体废物产生量5.03万吨,每只0.16吨;干清粪221家;垫料养殖9家;固液分离的有129家;粪污综合利用率100%。
年出栏2000~5000只的有228家,整体年出栏量64.3万只,养殖用水量15.44万吨,平均每只羊用水量0.24吨;液体粪污产生量6.7万吨,每只0.11吨;固体废物产生量7.9万吨,每只0.12吨;干清粪224家;垫料养殖4家;固液分离有41家;粪污综合利用率100%。
年出栏5000只以上的有36家,整体年出栏量24.6万只;养殖用水量3.3万吨,平均每只羊用水量0.14吨;液体粪污产生量1.99万吨,每只0.08吨;固体废物产生量2.6万吨,每只0.11吨;清粪方式全部是干清粪;固液分离的有10家;粪污综合利用率100%。
2.年出栏500只以下散养户调研情况。此次调研的养羊场主要从养殖占地面积、地域位置类型、主要饲养类别、养殖存栏规模、圈舍类型、每只羊设计占地面积、场区排水设施、每年放牧情况、辅助通风方式、场内地面模式、清粪方式、清粪频率、储粪设施情况、粪污处理模式、污水设施和污水处理模式等16项指标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占地面积:通过调研表统计,规模50只以下的养殖场占地面积主要集中在0.01~1亩;50~100养殖场占地面积主要集中在0.3~6亩;101~300养殖场占地面积主要集中在0.3~15亩,各别最大的占地40亩;301~500养殖场占地面积主要集中在0.5~20亩,最大的占地50亩。基本遵行养殖规模越大占地面积越大的原则。
地域位置类型:分为平原地区和山区丘陵两类,其中平原地区164户、山区丘陵106户。规模在101~500只的养殖户平原地区86、山区丘陵89户。地域位置类型对养羊业没有什么影响,山区丘陵地区规模大的羊场有增加的趋势。
主要饲养类别:主要分为种羊场、育肥羊场、自繁自养育肥羊场和羔羊繁育羊场等4种模式。其中,种羊场2户、育肥羊场66户、自繁自养育肥羊场199户、羔羊繁育羊场3户。
养殖存栏规模:5 0只以下养殖场48个;51~100养殖场55个;101~300养殖场115个;301~500养殖场52个。其中,101~300养殖场较多。
圈舍类型:分为全开放、半开放和全封闭3种。全开放养羊场30个、半开放养羊场203个、全封闭养羊场37个。
每只羊设计占地面积:主要集中在1~10平方米;最小值0.3平方米;最大值55平方米。
场区排水设施:分为有完善的雨水污水排放设施、有雨水排放设施和无排水设施3种。有完善的雨水污水排放设施养羊场9个、有雨水排放设施养羊场103个、无排水设施养羊场158个。
每年放牧情况:分为不放牧、放牧1个月、2个月和3个月以上4种。不放牧181户、放牧1个月10户、2个月27户、3个月以上52户。
辅助通风方式:分为无、舍顶换气转筒、降温排风扇和其他4种。无是209户、舍顶换气转筒26户、降温排风扇29户、其他6户。
场内地面模式:分为土地面、砖地面、水泥地面、混合土地面和高床养殖等5种模式。土地面165户、砖地面24户、水泥地面51户、混合土地面8户、高床养殖22户。
清粪方式:分为人工清粪和机械清粪2种。其中,人工清粪259户、机械清粪11户。
清粪频率:分为一批一清、1年清1次、1年清2次和1年清3次以上4种。一批一清107户;1年清1次23户;1年清2次48户;1年清3次以上82户。
储粪设施情况:分为有防雨防渗防溢储粪场和无专门的储粪场两种。有防雨、防渗、防溢储粪场48个,无专门的储粪场222个。
粪污处理模式:分为场内堆积发酵、对外出售、运到田里发酵和生产沼气4种。场内堆积发酵103户、对外出售48户、运到田里发酵117户、生产沼气2户。
污水设施:分为无污水贮存设施和有污水贮存设施2种。无污水贮存设施243户、有污水贮存设施27户。
污水处理模式:分为氧化塘发酵和入雨水系统排走2种。氧化塘发酵19户、入雨水系统排走101户、无污水150户。
虽然肉羊养殖比其他家畜养殖产生的污染少,由于总体数量较大,尤其河北省唐县走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育肥技术模式,每年出栏肉羊约800万只以上,据了解目前养殖户育肥1只羊的效益为150元左右,效益可观,每年辐射带动1万多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成为区域优势产业。但是如果当地粪污处理不好,就容易造成环境和空气的污染。
◎图1 散养户调查选项占比
1.根据行业统计分析显示。2019年,河北省肉羊全年出栏量2400万只,石家庄、保定、邢台、秦皇岛、邯郸、保定、张家口、沧州和承德等7个市出栏量均在100万头以上。全省规模场基本都建有粪污处理设施,随着规模增大设施处理效果越好,每只羊单位养殖用水量、液体粪污和固体粪污产生量越少。养羊场清粪方式主要以干清粪为主,占比96%,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也随着规模的增大而提高,年出栏1000只以上的羊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全部达到100%。
2.调查表统计反映。年出栏500只以下散养户养羊场占地面积较小,单位养羊面积主要集中在1~10平方米,占比91%;地域位置类型对养羊业没有影响,山区丘陵地区规模大的羊场有增加的趋势,主要原因是山区丘陵土地资源丰富,易形成规模化养殖;自繁自养育肥占比74%;半开放模式占比75%;排水设施主要是简单的雨水排放设施或者没有设施占比96%;不放牧占比67%;没有辅助通风占比78%;场区以土地面为主占比65%;主要是人工清粪占比96%;没有储粪设施占比82%;直接场内堆积或运到田间发酵占比81%;没有污水设施占比90%;散养户不产生污水,产生污水的大部分随雨水排走占比95%(见图1)。
3.实地走访发现。笔者选择性地实地走访了河北省有代表性重点养羊区域,了解到河北省养羊场产生极少的污水,整体粪污处理设施简陋,散养户基本没有专门的处理设施等情况。不同市区的气候条件对养羊场建设有影响,秦皇岛、承德和张家口等3市的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所以这3个市的养羊场均是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羊舍,唐山地区部分养殖场为半封闭式羊舍,其余市区的养殖场都为开放式羊圈。唐县由于整体养羊数量多,全县羊存栏量达300万只,导致当地羊粪产量大,而且一些羊粪加工厂(有机肥加工厂)有的建于公路两侧附近,有的露天生产,在粉碎加工和装卸过程中产生恶臭异味,影响当地环境质量。
1.个别养羊场区域分布不尽合理。个别养殖场在长期养羊过程中,由于一直沿用传统的养殖模式,养殖规模较小,养殖分散,养羊户形成了固定的养殖习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化利用,在养殖场选址过程中,存在选址不合理的情况,将养羊场建设在公路两旁、城镇周边和河道两侧,给养殖污染治理留下安全隐患。如唐县前期缺乏合理规划,现在由于羊存栏量多,养殖密度大,产生的粪污已影响当地环境质量。
2.养殖户环保意识还不够强。经过实地走访,了解个别养殖户污染物排放存在随意性,环保意识不强。由于污染物无害化处理设施落后,处理不到位,甚至不处理就堆放到田间地头,使得养羊场产生大量粪便和污水随意排放,污染周边环境、水源和农田土壤;同时,少部分养殖户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羊只在饲喂饲养过程中添加一些促生长、抗疾病的投入品,由于缺乏环保意识,养殖户对投入品处理不当,很有可能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3.粪污处理设施简单但合理有效。养羊场粪污在治理过程中,不但需要投入大量成本,而且相关的无害化处理设施在运行过程中具有成本高、见效慢等特点。一些养羊场,尤其是散养户,根本负担不起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和建设后的运行费用。多数散养户只是简单的堆积发酵,或者直接运到田间发酵,但由于散养户整体规模小,养殖分散,在没有政策大力扶持的情况下,这种堆积发酵也是适合现实情况的。
4.国家支持力度偏弱,政策偏少。近年来,国家对畜禽养殖粪污治理采取了一定措施,划定了禁养区和限养区,出台了相关的防治条例,对新建和改扩建的规模养殖场也明确做出了规定,同时对养殖场的选址也有了明确的标准。但是管理部门对养羊业的治理政策相对其他牲畜重视不够。现阶段政府对生猪、蛋鸡、奶牛粪污处理补贴力度偏大,而对养羊业补贴力度较小,甚至几乎没有相关政策,导致养羊场粪污处理设施简陋,甚至没有处理设施。
1.加强政策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让制度和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和“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普惠的民生福祉”的观念深入养殖户心里。政府出台相关防治条例进行系统部署,促进好的政策落地生根。只有形成系统的制度保障,统一坚强的组织领导,才能协调各种有效治理资源形成治理合力,落实好相关技术措施。
2.增强整治和自治相结合意识,明确法律义务主体。粪污虽然产生在粪便排放环节,但是治理必须统筹考虑产前饲喂环节、产中养殖环节、产后粪便治理各个环节,要形成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一是政府要出台治理发展规划,专家规范各环节的饲养标准;二是要充分利用肉羊产生的粪便的资源优势,建立粪污处理设施,生产有机肥,使粪污变废为宝;三是要区域同步进行,环境质量是净投入,没有个体效益,因此必须在区域内同步进行,增强整治和自治相结合意识,明确法律义务主体,实行治理成本均担,形成合力,改善养羊场环境。
3构建治理路线。总体思路是“控制增量、降低存量”,控制增量分为控制养殖规模和减少个体粪污产生;降低存量主要是对产生的粪便进行资源化利用。具体为:一是控制养殖规模增量,引导适度分散养殖,根据养殖用地指定养殖量指标,减少环境过载量;二是改进饲养模式,增加发酵床在养羊中的饲养比例,如唐县正在实施发酵床整县逐步推进工作,现阶段推广效果良好;三是粪污集中处理,可通过有机肥加工厂,对产生的粪便进行资源化利用。
4.制定必要的长短结合系统措施。短期应急治理可以利用喷洒制剂的方法来应急,但在落实产业规划的前提下,应建立粪污集中处理、发酵床养殖和利用喷洒制剂等长短结合方法降低空气中的氨气浓度降低存量的治理措施。一是在城镇周边、高速公路两侧及其他敏感区域,建议尝试推行发酵床养殖技术;二是对羊粪集中产地,如养殖小区,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做到日产日清,集中快速连续发酵处理,同时利用美丽乡村等项目资金对生产有机肥企业改造升级;三是对一般性区域,通过试验对比筛选确定方案,进行无差别的全域喷洒除臭粉(水)型菌剂。
通过此次调研,发现目前养羊场的管理模式逐渐成熟,养羊户具有丰富的养殖经验,养羊场各种设施逐渐趋于机械化,养羊户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随着环境治理的政策的逐步推进,养羊场粪污处理越来越受到政府和老百姓的广泛关注,堆粪场、污水处理设施成为建造养羊场的必备条件。经过实地走访,证实河北省养羊场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逐渐步入正轨,环境污染风险控制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