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甲氧基二甲醚-甲醇混合燃料的燃烧与排放特性研究

2021-04-17 06:41刘军恒周海磊
内燃机工程 2021年2期
关键词:高负荷缸内甲醇

刘军恒,杨 军,周海磊,孙 平,嵇 乾,赵 廉

(1.江苏大学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镇江 212013; 2.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潍坊 261061)

0 概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汽车保有量逐年增长,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污染。汽车发动机尾气中主要包括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C)、一氧化碳(CO)、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PM)等有害物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1],因此需要对汽车尾气排放物进行限制。目前,中国的排放法规已升级到国六阶段,收紧了排放物限值,这对尾气净化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

降低发动机排放的方法主要有新型燃烧方式、清洁替代燃料及尾气后处理技术。考虑到中国富煤少气的能源结构,煤基燃料成为了中国清洁替代燃料领域的研究热点[2-3]。煤基燃料主要包含甲醇、二甲醚、聚甲氧基二甲醚(polyoxymethylene dimethyl ethers, PODE)及煤合成(Fischer-Tropsch)柴油,其中甲醇和PODE因为含氧量较高的特点,应用到发动机中可有效改善缸内燃烧从而降低排放[4-5],成为诸多学者研究的对象。甲醇作为最简单的饱和一元醇,分子中只含一个碳原子,含氧量高达50%,其辛烷值较高的特性有助于提高发动机的压缩比,提升发动机的性能。甲醇的汽化潜热较高,它的加入会使得缸内温度降低,从而有助于降低NOx排放[6],虽然会造成HC、CO排放增加[7],但可以通过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onverter, DOC)有效去除。PODE分子式为CH3(CH2O)nCH3,当聚合度n为2~4时,物理性质与柴油相当。PODE具有高十六烷值、高含氧量的特点,且不含C—C键,通常作为柴油添加剂使用[8]。目前,PODE主要由廉价的工业级原料甲醇、甲醛及甲缩醛合成,经过分离提纯后浓度可达95%以上,成本较为低廉。

现阶段甲醇和PODE燃料在柴油机上的应用以双燃料燃烧方式为主[9-10],大多需要与柴油配合使用,而使用中完全脱离柴油的研究鲜有报道。PODE因与柴油的着火性质相似,它可以直接应用于压燃式发动机,这为PODE和甲醇燃料的掺混使用创造了可能。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甲醇与PODE可以互溶,且甲醇的十六烷值低,PODE的十六烷值比柴油高,这两种燃料混合制备出燃油的十六烷值与柴油相当,可满足柴油机的正常工作条件,因此将这两种燃料通过掺混的方法应用到发动机中具备可行性。

为了研究PODE-甲醇混合燃料对发动机缸内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将甲醇按体积比为0、10%、20%、30%掺混到纯PODE中制备出4种不同甲醇比例的PODE-甲醇混合燃料。在一台4缸电控共轨发动机上进行了台架试验,利用燃烧分析仪和排放测量设备定量地分析了甲醇比例对燃烧过程、常规排放物及非常规排放物的影响规律,从而为煤基替代燃料在发动机上的应用奠定基础。

1 试验装置和方法

1.1 试验装置

试验样机主要技术参数如表1所示。图1为试验测试系统示意图,采用湘仪CAC250型电力测功机控制发动机的转速和转矩恒定,从而获得需要的试验工况。缸内压力由KISTLER 6052C型缸压传感器测量,每个工况采集200个循环的压力信号计算平均值并经KISTLER 5011型电荷放大器放大,由AVL燃烧分析仪进行分析计算。排气烟度采用AVL 415S滤纸式烟度计测量,常规气体排放采用HORIBA MEXA-7200D型排气分析测量,非常规排放甲醛和NO2采用AVL SESAM i60FT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测量。

表1 试验用柴油机主要技术参数

图1 发动机测试系统示意图

1.2 试验燃油

为研究混合燃料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选用甲醇和PODE为基础燃油,两种燃料及柴油的物性参数如表2所示。甲醇和PODE均属于有机物,依据相似相溶原理,它们可以按任意比例混合。文献[11]中研究表明,甲醇小比例加入时可以增加预混燃烧量,改善缸内燃烧和排放,但当甲醇比例过高时会导致发动机运行不稳定甚至失火[12]。为保证试验安全和燃油经济性,甲醇的掺混比例不宜过高。试验中按甲醇体积比为0、10%、20%、30%分别掺混到纯PODE中制备出PODE-甲醇混合燃料,并分别标记为M0、M10、M20、M30。

表2 试验燃料物性参数

1.3 试验方案

试验中仅改变了燃料的性质,并未调整发动机的结构参数,将制好的燃料直接添加入油箱中,采用原机的供油系统和控制系统进行试验。发动机试验转速选取为最大转矩转速1 800 r/min,分别燃用M0、M10、M20、M30,测量并分析甲醇比例对发动机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试验开始之前,对各仪器分别进行标定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试验中首先燃用M30进行转矩标定,根据发动机所能达到的负荷确定试验工况点,通过平均有效压力(brake mean effective pressure, BMEP)来衡量负荷的大小,最终将BMEP为0.376 MPa、0.486 MPa和0.605 MPa工况分别定义为低、中、高负荷3个试验工况。试验过程中,调整燃料后发动机先稳定运行5 min,排除管路中残留燃料对试验结果产生的干扰。每个工况稳定运行1 min后记录数据,每组试验结果重复记录3次并取平均值,以减小试验误差。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1 甲醇体积比对燃烧特性的影响

当发动机的转速为1 800 r/min时,不同负荷缸内压力和放热率曲线随着甲醇体积比的变化规律如图2所示。可以发现,各负荷缸内压力曲线均呈双峰分布,随着甲醇体积比增加,燃烧压力逐渐降低,低负荷时尤为显著。这是由于发动机喷油时刻在中低负荷工况下较迟,燃料进入气缸后先与缸内充量混合形成混合气,随后才进入燃烧阶段,因此缸压曲线第一个峰为压缩峰,第二个峰为燃烧峰,燃烧过程发生在上止点后(after top dead center, ATDC)。甲醇作为汽化潜热较大的燃料,进入气缸后汽化吸热会造成缸内温度下降。根据阿雷尼乌斯公式可知,温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较大[13],缸内温度的降低使燃烧速率受到限制,故缸内压力较燃用纯PODE时低。随着混合燃料中甲醇体积比的增加,甲醇的降温效果逐渐增大,缸内温度逐渐降低,缸内压力也随之降低。与纯PODE相比,低负荷时燃用M10、M20、M30燃料的燃烧压力峰值分别降低了0.21 MPa、0.56 MPa、0.90 MPa。

图2 不同负荷下甲醇体积比对缸内压力和放热率的影响

从放热率曲线对比可以发现,甲醇的加入使得各负荷下放热率始点推迟,滞燃期逐渐延长。中低负荷时甲醇体积比的增加使放热率峰值先增加后减小,与燃用纯PODE相比,低负荷下燃用M30的放热率峰值降幅为46.1%,中负荷下燃用M20的放热率峰值增幅为17.2%;高负荷下甲醇的加入使得放热率峰值逐渐升高。这是由于PODE的十六烷值较高,而甲醇的则较低,因此甲醇的加入会使得混合燃料的十六烷值逐渐降低,而滞燃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燃料的十六烷值,且甲醇对燃料着火具有抑制作用[14],故滞燃期逐渐延长。高负荷时缸内温度较高,燃烧反应过程受甲醇的影响较小,滞燃期延长使得燃料有充足的时间形成均质混合气,燃烧过程中预混燃烧量增加,使放热率曲线峰值逐渐增加。中低负荷下,当甲醇体积比较小时,甲醇的加入使放热率峰值略有升高,当甲醇体积比进一步增加时,更多的甲醇进入气缸使缸内温度大幅下降,化学反应速率变慢,且不完全燃烧比例增加,使放热率明显下降。

图3为1 800 r/min时不同负荷下混合燃料对燃烧持续期和燃烧重心(CA50)的影响规律。当甲醇体积比小于20%时,各负荷下混合燃料的燃烧持续期均缩短。这是由于甲醇添加使得混合燃料十六烷值降低,滞燃期延长,缸内形成更加均匀的混合气,预混燃烧速率增加。当甲醇体积比达到30%时,混合燃料十六烷值进一步降低,着火性能明显降低,燃烧始点推迟,中低负荷下因甲醇体积比的升高缸内温度进一步恶化,燃烧缓慢,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燃烧持续期的延长和CA50相位推迟。高负荷下缸内温度较高且甲醇的火焰传播速度较快,加速了燃烧进程[15],因此燃烧持续期缩短。甲醇的汽化吸热降低了缸内温度,CA50在缸内温度较低的低负荷工况下推迟,而在缸内温度较高的中高负荷工况下因预混燃烧量的增加而提前。

图3 不同负荷下甲醇体积比对燃烧持续期和CA50的影响

2.2 甲醇比例对常规排放的影响

当发动机转速为1 800 r/min时,甲醇体积比对NOx排放的影响规律如图4所示。可以发现PODE掺烧甲醇能降低NOx排放,且在高负荷工况下下降趋势最为明显,与纯PODE相比,M30的NOx排放下降了28.1%。

图4 不同负荷下甲醇体积比对NOx排放的影响

影响NOx生成的因素主要有:高温、富氧和高温持续时间。由于甲醇的含氧量与PODE的大致相同,因此甲醇体积比的变化对混合燃料含氧量的影响不大。甲醇作为汽化潜热较大的燃料,进入气缸后会降低缸内温度,抑制了NOx的生成[16]。高负荷工况下缸内温度较高,甲醇的大量掺烧会使得缸内温度急速降低,NOx排放量明显下降。当甲醇体积比达到30%时,虽然滞燃期的延长使得预混燃烧量增加,预混燃烧过程中的放热量增多,但放热过程集中在上止点后且CA50滞后,燃烧条件较差,因而NOx生成量下降。在中低负荷工况下,较低的缸内温度使NOx排放量较低,甲醇的汽化吸热使得缸内温度进一步恶化,燃烧反应过程滞后且缓慢,因而NOx排放也降低。

图5为发动机转速为1 800 r/min且发动机燃用PODE-甲醇混合燃料时HC和CO排放的对比。从图中可以发现,燃用纯PODE时HC和CO排放量均较小,而随甲醇比例的增加,HC和CO排放量呈上升趋势。压燃式发动机的HC和CO排放来自于燃烧过程,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是HC和CO生成的主要原因。PODE燃料十六烷值高,着火性能好且自身含氧量较高,这些有利因素优化了缸内燃烧,缓解了局部缺氧的状况[17],故HC和CO排放量较低。随着甲醇的掺混,混合燃料十六烷值下降,滞燃期延长使燃烧滞后,且甲醇的汽化吸热使得缸内温度下降,燃烧过程恶化,因此HC和CO排放增加。掺烧甲醇对不同负荷下HC和CO排放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HC排放在中低负荷下随甲醇比例的变化显著,M30的HC排放在低负荷下超过3 000×10-6;而CO排放在中高负荷下增幅较大,与纯PODE相比,M30的CO排放均增加了10倍以上。这是由于当混合燃料中甲醇比例较大时,缸内温度降幅较大,过低的缸内温度使得未能充分燃烧的燃油量变多,HC排放迅速增加,在缸内温度较低的中低负荷下尤其明显。在低负荷时,柴油机基本是在过量空气系数大于1.5的稀混合气下工作,氧气相对充足,燃烧充分,CO排放少。当负荷较高时,缸内混合气局部较浓,造成了缸内局部缺氧的情况,燃料中C原子不能完全氧化成CO2,转化成不完全氧化产物CO,这使得燃用PODE-甲醇混合燃料时CO排放较高。

图5 不同负荷下甲醇体积比对HC和CO排放的影响

当发动机转速为1 800 r/min时,不同负荷下甲醇体积比对滤纸烟度的影响规律如图6所示。从图中可见,随着甲醇体积比的增加,各负荷下滤纸烟度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且负荷越大,烟度越小。这是由于甲醇的运动黏度较小,添加到PODE中会使混合燃料黏度降低,且甲醇的挥发性较好,混合燃料在气缸中更容易蒸发雾化[18],有利于燃料与空气的混合,降低空燃比的不均匀性。当甲醇体积比较小时,混合燃料十六烷值的降低使得滞燃期延长,缸内混合气混合更加均匀,局部过浓区域减少,碳烟的排放降低。当甲醇体积比增加到30%时,甲醇的汽化吸热使得缸内温度大幅下降,导致缸内燃烧恶化,碳烟生成量增加,烟度升高。

图6 不同负荷下甲醇体积比对滤纸烟度的影响

2.3 甲醇体积比对非常规排放的影响

图7展示了不同工况下甲醇体积比对排气中NO2及其在NOx中占比的影响。从图中可以发现,随着混合燃料中甲醇比例的升高,各负荷下排气中NO2浓度逐渐增加,NOx中NO2比例(记为NO2/NOx比)升高,其中低负荷时M30的NO2排放量和NO2/NOx比值与纯PODE相比增幅分别为65%和107%。NOx的主要成分是NO和NO2,当甲醇加入后,甲醇氧化过程中生成的HO2具有强氧化性,使NO转化为NO2[19]。中低负荷工况下,缸内温度较高负荷时低,甲醇的氧化过程中生成更多HO2[20],加速了NO的氧化,有更多的NO转化为NO2,且甲醇的加入导致NOx总浓度下降,故NO2/NOx比值较高负荷工况高。此外,甲醇的加入使得缸内温度降低,为NO向NO2的转化提供了低温条件,故NO2/NOx比值均随着甲醇体积比增大而升高。

图7 不同负荷下甲醇体积比对NO2排放及NO2/NOx比的影响

图8 不同负荷下甲醇体积比对甲醛排放的影响

随着甲醇的加入,甲醇较高汽化潜热的性质使得缸内低温区域增加,为甲醇和PODE的不完全燃烧提供了条件,且未燃甲醇进入排气管后会降低排气温度,加速了甲醇的低温氧化[21],故甲醇的掺烧导致甲醛排放有所上升。在高负荷时由于较高的缸内燃烧温度及排气温度,甲醇的影响较小,因而随着混合燃料中甲醇体积比上升,甲醛排放只少量增加。在中低负荷工况,缸内温度和排气温度较低,甲醇的加入使得缸内燃烧进一步恶化,加剧了甲醇的低温氧化和不完全燃烧,从而导致甲醛的排放迅速增加。

3 结论

(1)随着甲醇体积比的增大,PODE-甲醇混合燃料缸内燃烧压力逐渐降低;各负荷下放热率始点均推迟,中低负荷时放热率峰值先增大后减小,而高负荷时放热率峰值逐渐升高。

(2)纯PODE中掺混甲醇使中低负荷的燃烧持续期呈现先缩短后延长的趋势,甲醇体积比20%时为拐点,高负荷的燃烧持续期将缩短;掺烧甲醇使各负荷下CA50推迟。

(3)纯PODE中掺混甲醇可以降低NOx排放,在高负荷工况下M30的NOx排放较纯PODE降低28.1%。随甲醇体积比的增加,各负荷下混合燃料的HC和CO排放量均呈上升趋势,而滤纸烟度先减小后增大。

(4)掺烧甲醇使尾气中甲醛排放量逐渐上升,在低负荷工况下上升趋势更明显;混合燃料燃烧NOx排放中的NO2占比明显高于纯PODE燃烧。

猜你喜欢
高负荷缸内甲醇
低温甲醇洗甲醇换热器腐蚀原因分析
硅胶吸附管采集甲醇汽车尾气排放中甲醇的方法研究
气相色谱内标法测洗涤剂中的甲醇
煤化工空分高负荷工况下的运行优化与实践
柴油机纯氧燃烧过程及缸内喷水影响的模拟研究
EGR对高压共轨柴油机晚喷燃烧特性的影响
乙烯装置增设甲烷氢压缩机解决甲烷收率高生产瓶颈
缸内直喷发动机的燃烧和爆震仿真分析
低温甲醇洗技术及其在煤化工中的应用探讨
TDS高负荷场景特征分析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