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琴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
长期以来,生猪养殖保障着市场供给,猪肉价格波动也源自于此。因此,为避免对市场的过度干扰和影响,必须要扩大生猪养殖规模,实现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平衡。从具体的养殖技术而言,同时要围绕规模化猪场的全过程,对选址、选种、培育、卫生及防疫等内容,提炼出管理技术要点,用以指导生猪养殖的具体实践,保障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
与传统的散户养殖不同,规模化猪场必须遵循生态环保、价值提升、便于管理等特点,因此需要在前期充分做好选址规划,为生猪养殖提供最佳的场所[1]。一方面,猪场建场时需要考虑运输条件的便捷性,同时应关注地势、水源及风口等因素,一般选择在远离居民生活区的位置,以避免排污对居民的影响。另一方面,猪场建设需要注重科学性,把握生猪养殖的各个环节,建立相对独立的生活区、隔离区和养殖区,通过对养殖功能区的细化,提升管理的科学性,满足规模化养殖的现实需要。
生猪品种与规模化猪场的经济效益直接挂钩,不同的生猪品种会在生长速度、肉质与养殖条件等方面具有差异,因此在规模化养殖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各项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规模化养殖中要选择嘴型扁圆且胸部发达的生猪,以此来满足猪场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同时来实现标准化猪场的发展。在生猪的培育方面,一种是吊架子法,另一种是直线育肥法。吊架子法的根本目的在于降低猪的增重,即在幼猪时期对其营养量进行控制,选取青粗饲料进行培育,待生猪进入肥育期后再补充足够的饲料营养,将精细饲料与青精饲料进行搭配使用。直线育肥法则更侧重经济效益,能够缩短生猪的培育时间,但消耗成本高于吊架子法。生猪出栏应结合生猪的特点,一般品种为120~130 kg内,三元猪和地方种猪则为30~100 kg左右,同时应关注生猪产品市场变化,选择最合理的价格范围出售[2]。
规模化生猪养殖模式下,应侧重对日常的科学化管理,尤其是突出管理的日常性、科学性和计划性。通常而言,在规模化养殖背景下,需要依据季节环境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养殖方法,以提升养殖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保证生猪的生长处于良好态势[3]。比如,夏季的生猪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对猪场的通风、洒水等,降低生猪的养殖密度和温度控制;冬季则需要注重通风保暖,避免生猪出现感冒及传染性疾病。
另外,在饲养中要对不同阶段的生猪,采取分开饲养的方式,防止生猪之间的互相影响。为保证生猪在规模化养殖中的健康生长,在日常的饲料和饮水保障中,要适量增加抗生素与维生素,以此来提升生猪的免疫力。制定更加科学的卫生管理标准,做好相关的消毒与防疫工作。
环境卫生条件是规模化生猪养殖面临的主要挑战,由于生猪数量众多,管理难度较大,因此极易产生环境污染和疫病传播等问题。为此,在规模化养殖中应重点做好卫生消毒工作,针对高发、易发、频发的疾病做好消毒和防范。一方面,猪舍是生猪养殖的核心场所,应全面做好卫生工作和疾病防疫。首先,猪场应设置消毒池,对入场人员进行消毒,主要以3%烧碱溶液作为消毒剂,并使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按照1:10:10进行配比,在疫病高发期加强消毒次数,每周实施2~3次消毒夜更换。其次,工作人员应注重防护管理,重点加强猪舍的消毒与清洁,避免粪便的堆积,采用现代化的消毒与饮水设备,避免水污染问题。一般情况下,猪舍消毒周期应每15天消毒一次,周围环境每30天消毒一次。最后,要注重生猪驱虫管理,利用阿维菌素等药品,保证生猪养殖周期内满足3次驱虫,以避免对生猪机体造成影响,提升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
生猪防疫是规模化养猪场的核心工作,如果不能达到科学的防疫要求,一旦产生流行性疫情,势必对猪场造成毁灭性打击。为此,在生猪规模化饲养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动物防疫工作,尤其是科学规划免疫制度和流程,包括消毒制度和无害化处理等。同时,积极落实免疫密度、耳标佩戴率、免疫信息采集上传等,保证生猪均能够纳入防疫体系,相关检疫部门也应定期开展免疫监测,落实管理责任和义务,对染疫或疑似染疫的猪及时报告和清理,采取必要的隔离或者无害化处理措施[4]。
总而言之,伴随我国猪肉市场的快速发展,规模化养殖势必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因此,必须要注重对规模化养殖技术的探讨,既要保证与市场需求的衔接,也要实现养殖技术的革新,做好选址、选种、管理和卫生防疫等工作,保证规模化养殖的安全性、经济性,同时也为区域养殖产业发展提供支持,最大程度提升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