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泳键
广西容县动物检疫服务站,广西容县 537500
生猪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生猪良好的繁殖性能,猪繁殖障碍疾病的出现导致猪场母猪产仔数显著下降,给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猪细小病毒病和猪伪狂犬疾病是生猪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两种繁殖障碍疾病,均会导致生猪繁殖性能和生产性能的显著下降,这两种疾病的防治措施是广大生猪养殖户所关心的问题。本文将对生猪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繁殖障碍疾病猪细小病毒病和猪伪狂犬疾病的防治措施进行介绍,以期为生猪的健康养殖以及生猪养殖产业的科学发展带来帮助。
引起猪细小病毒病的细小病毒对于缓解的耐受能力很强,普通的消毒卫生工作难以将其进行彻底杀灭,生猪养殖过程中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治可以通过自繁自养的饲养模式进行良好的预防,自繁自养的饲养模式可以有效的避免外来病原菌的入侵,必须引进猪只时确保从没有出现猪细小病毒病疫情的地区进行引进,猪只引进后进行60 d 左右的隔离饲养,观察猪只的健康状况同时做好疾病的检疫和免疫疫苗注射工作,随后再进行混群饲养[1]。
在出现过猪细小病毒病疫情的猪场中,对于初产母猪以及后备公猪的猪细小病毒病免疫预防措施非常重要,研究发现在出现过猪细小病毒病疫情的猪场中,性成熟的青年母猪进行配种工作时,有47%的母猪感染猪细小病毒,若出现了感染则需要将母猪延迟到9 月龄以上才能进行配种工作,或者通过血清学检疫证明母猪已经产生了良好的免疫方可进行配种。同时在母猪配种前2 ~30 d 左右的时间给每头母猪肌肉注射4 mL NAD-2 弱毒疫苗,以获得良好的猪细小病毒免疫效果[2]。
在没有出现过猪伪狂犬病毒病的猪场中定期的消毒杀菌可以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在猪场中建立完善的卫生防疫管理制度,做好生猪养殖栏舍通风工作,进出猪场的车辆需要经过含有2%浓度的来苏尔溶液进行消毒工作,栏舍中的过道需要使用2%浓度的氢氧化钠+5%浓度的碳酸钠+2%浓度的氧化钠或者磷酸三钠溶液进行消毒杀菌工作。禁止猪场中进入外来动物,例如老鼠、狗、猫等。做好疫苗免疫注射工作后定期检查猪只机体中抗体水平。妊娠母猪在分娩前的15 ~20 d 左右进行猪伪狂犬疾病疫苗的注射,以保障产仔后母猪的乳汁中含有大量抗体,保护初生仔猪的健康。猪场的公猪需要每年进行1 次猪伪狂犬病毒疫苗的注射,保障整体猪群抗体水平的提高。出现疫情的猪场在猪只的发病初期严格捕杀患病猪,并将猪舍进行彻底的消毒杀菌处理,空栏1 个月以上再投入使用,同时立即使用猪伪狂犬弱毒疫苗进行所有猪只的紧急注射,可以有效控制发病率,在疫情稳定后再使用油剂灭活疫苗注射,保持猪群机体中的抗体水平[3]。
生猪养殖过程中猪繁殖障碍疾病严重制约了生猪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对猪细小病毒病以及猪伪狂犬疾病的科学防治可以有效避免猪繁殖障碍疾病,为生猪养殖产业的科学发展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