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治牙前后龋活跃性的临床观察

2021-04-16 11:21胡晓杰刘萌全国艳李桂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7期
关键词:龋病口腔卫生龋齿

胡晓杰 刘萌 全国艳 李桂红

龋病也被称为蛀牙或虫牙,是一种由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所致的牙体硬组织破坏,属于口腔科内的一项常见疾病,发病较为普遍,乳牙形成后的全年龄段群体均有患病风险。龋病患儿会对冷热酸甜等刺激出现明显疼痛感,如果未能尽早接受有效治疗,则极有可能会形成龋洞,牙冠也会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遭到严重破坏,最终导致牙齿脱落。近年来全民整体健康和口腔健康状况不断改善,但龋病仍然是非常普遍的儿童口腔疾病。儿童从1 岁左右起患龋率直线上升,我国3 岁儿童的乳牙患龋率为48.33%,5 岁儿童龋患率为70.9%。全麻治牙最早流行于欧美地区,经不断发展改进,已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和防护性。我国由于医疗环境和医疗技术受限,因此全麻治牙的起步较晚,但因为儿童龋病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所以多数医院在临床治疗上越来越重视这项技术的推广。实施全麻治牙前,患儿必须通过术前评估,麻醉医生和口腔医生必须具有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并有丰富的临床经验[1]。为龋病患儿使用全麻治牙的方式治疗时,可以让患儿的意识暂时消失,在借助气道管理保障患儿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对患儿进行一系列治疗措施。临床中全麻治牙可以适用于依从性较差的智力障碍患儿、低龄患儿以及对于口腔治疗过度害怕等患儿。全麻治牙可在短期内显著降低患儿的龋活跃性,改善患儿的口腔健康行为和发育情况。但大部分患儿治疗后仍具有较高的龋复发风险。为了观察全麻治牙对于龋活跃性的影响,本文对本院收治的患儿进行6 个月的随访观察。采用Cariostat 法对全麻治牙前后的龋病活跃性进行检测,评价全麻治牙对儿童口腔健康的影响,期望能对龋病防治工作进行指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7 月~2020 年1 月在本院口腔科进行全麻治牙的3~5 岁儿童龋病患儿102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0 例,女52 例;年龄3~5 岁。所有患儿均身体健康、无严重全身系统性疾病;排除上颌后牙区或下颌前牙区缺失过多患儿。

1.2 方法 患儿在检测前应提前禁食至少2 h。使用Cariostat 龋病活跃性检测试剂(煜芽)进行龋易感性检测。在检测时,首先需要利用无菌棉棒对患儿上颌磨牙的颊面颈部及下颌前牙唇侧颈部各涂抹5 次,然后将棉棒置于培养基中进行搅拌,以此来对患儿的牙菌斑进行采集,之后丢弃棉棒,将培养基于37℃恒温培养48 h,放入Carioscreen1000 光度仪检测,打印读取结果并以龋活跃性试验 (CAT)值记录。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患儿术前、术后3 个月、术后6 个月龋活跃性。龋活跃性根据pH 值的大小分为4 度:青(0 度,安全区);绿(1 度,注意区);青绿(2 度,危险区);黄(3 度,高危险区)。其中度数越高,患儿的龋活跃性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3、6 个月,患儿Cariostat 法分度均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1.960、9.007,P<0.05);术后6 个月,患儿Cariostat 法分度高于术后3 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087,P<0.05)。见表1。

表1 102 例患儿术前、术后3 个月、术后6 个月Cariostat 法分度比较(n)

3 讨论

当牙釉质遭到破坏影响到牙本质时,患牙会对刺激性食物表现敏感,引起牙齿疼痛,通过临床观察可以明显看见牙齿上有黑褐色的龋洞形成。若未及时加以干预,龋洞则会逐渐扩大影响范围,深入牙髓后会诱发牙髓炎,疼痛感不断加剧极有可能会引起头痛现象,使患儿坐立难安。如若仍未得到相应的治疗,便会继续深入到牙根,出现根尖周炎,严重者会相继出现发烧、张口困难及牙龈出血,细菌进一步感染血液还会导致菌血症,对患儿生命构成威胁。龋齿的危害还不止于此,当患儿出现龋齿时,由于在咀嚼食物期间疼痛感加剧会导致其进食困难,而且在咀嚼过程中会有意识的避免使用患牙一侧,长期只用单侧咀嚼会造成面部发育不对称,影响面部美观。牙痛会使患儿不能进食较硬的食物,只能进食柔软的食物,这样一来会导致其出现偏食、营养不良等情况。再加上咀嚼功能受影响,患儿在进食粗纤维或较大体积的食物时,会选择简单咀嚼后直接吞咽,致使胃肠道疾病风险上升。龋齿还会引发颞下关节紊乱,牵动上颌神经或下颌神经疼痛。而且恒牙排列不整齐,牙根溃烂等情况会导致口臭,使得患儿产生自卑心理,影响其日后身心健康发展。由于龋齿的危害较大,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之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止疾病之一,另外两项是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小儿龋病的治疗难点在于患儿年龄较小,对龋齿的治疗心存畏惧,难以取得有效配合,直接导致龋病治疗率低下。因此急需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我国的人口数量较多,因此儿童龋齿的患病率也较高。目前我国使用全麻治疗已有20 年的历史,因此也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治疗体系[2]。针对龋齿的病情治疗,准确判定龋活跃性是关键。龋活跃性是指一定时间内牙齿新的龋齿发生和现有龋进行性发展速度的总和,即机体对龋的敏感度,能反映龋蚀的程度以及进展速度,即机体是否易患龋病、患龋后是否易进展[3]。CAT 是一种预报性试验,就是通过检测儿童的龋活跃性,可以有效对龋病进行防治,降低龋病发生率。

Cariostat 法是对口腔龋病进行分级的一种最常用手段,其中原理就是通过检测变形链球菌等致病菌的产酸能力,以此观察龋病的现状及发展状况。在没有为龋病患儿使用全麻治疗前,发现龋病患儿的龋活跃性处于中高危水平,而运用全麻治疗以后,有效降低了龋病患儿的龋活跃性。通常情况下,患儿术后3 个月的龋活跃性会降至最低值,等到术后6 个月时,龋活跃性会有所增强,但不会高于治疗前。全麻治牙不仅可以一次性解决患儿的所有口腔疾病,同时还可有效改善其口腔内的微生态环境[4]。这是因为致病菌与龋活性检测结果具有密切关联,当实施了全麻治牙后,其口腔微生态环境就会发生剧烈变动[5]。术后通过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宣教,可以让患儿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有效减少其中的菌斑,因此龋活跃性得到显著降低。但是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全麻治牙后3 个月,患儿口腔中会重新出现相关致病菌,因此其微生态环境的改变也并不稳定,可能会造成CAT 值回升。随着时间的流逝,家长可能逐渐放松了对患儿口腔卫生保健质量的控制,儿童牙发育状况不良、不良的食物结构、不良饮食习惯以及不良口腔卫生习惯等都会导致了儿童龋活跃性增高。学者刘光等[6]的研究报告中显示,实施全麻治疗的龋齿患儿与实施对照治疗的患儿相比,在复苏质量上更具优势,苏醒时镇痛评分从(4.6±1.5)分降低至(3.8±1.3)分,苏醒时躁动评分从(10.1±2.3)分降低到(8.1±2.4)分,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也从(6.8±3.1)min 延长至(7.4±2.2)min,对龋齿患儿的身体健康起到了保障的作用。全麻治牙后口腔卫生的维护工作更加重要,需不断提高患儿和家长的口腔卫生观念,定期为患儿进行口腔检查,预防龋齿的再次发生和发展。

龋齿的预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儿童年龄>2 岁时即可学习早晚刷牙,刷牙时间≥3 min/次,刷牙能对牙齿表面上附着的牙菌斑进行清除。应当注意为儿童选择含氟牙膏,氟可以有效抑制致龋菌生长,减少菌斑内酸的形成,提高牙齿的抗酸能力。由于牙刷刷毛难以清洁咬颌面窝沟与牙齿间隙,因此刷牙不能预防牙齿窝沟和颌面发生龋化,需保持3 个月更换一次牙刷的频率。且这些部位是细菌和食物残渣经常聚集的地方,所以可对应给予窝沟封闭。另外,可在饮食方面加以注意,少吃糖分含量较高的食物,例如冰糖、巧克力等;坚硬的食物也尽量减少食用,防止牙齿过度磨损;剔除牙齿之间残留的食物残渣时可用牙线处理。定期前往医院进行牙科检查,可有效预防龋齿的产生,若发现龋齿应及时治疗,以防病情进一步恶化。

综上所述,全麻治牙可在短期内显著降低患儿的龋活跃性,改善患儿的口腔健康。

猜你喜欢
龋病口腔卫生龋齿
龋活跃性与年轻人龋病严重程度之间关系的研究
学龄前儿童口腔内致龋菌的活性与其龋病严重程度关系的研究
美日荷三国口腔卫生士发展现状及对我国护理的启示
口腔卫生师
预防龋齿
968名老年人可摘局部义齿戴用及口腔卫生情况调查
预防龋齿
预防龋齿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对居民口腔卫生的影响
180例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调查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