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花 蔡萍
近年来,随着年龄的增加,导致老龄患者骨密度减少,更容易发生骨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由于骨折等因素而进行下肢骨科手术治疗的高龄患者越来越多。同时,在临床研究中,多数老年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给患者的骨科手术治疗造成程度不同的困难[1]。临床认为,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时选择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可提高治疗效果,且术后恢复更好[2]。对此,本次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高龄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在静脉快通道麻醉基础上采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旨在分析其临床价值,详情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1 月~2018 年1 月本院接收的100 例高龄下肢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 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7 例,女23 例;年龄67~89 岁,平均年龄(75.3±4.6)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6 例,女24 例;年龄65~85 岁,平均年龄(75.4±3.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前均已知情研究内容并自愿加入研究;两组患者均无肝肾功能异常、心理异常以及精神异常。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静脉快通道麻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外周神经阻滞麻醉,麻醉方式为:患者采取侧卧位方便麻醉,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屈髋屈膝后使用外周神经刺激器辅助进行麻醉,刺激频率设置在2 Hz,电流为1 mA,于患者腰丛坐骨神经处进行阻滞麻醉,将患者髂嵴和脊柱棘突的连线处的正中点旁4 cm 处作为神经阻滞的穿刺点进行麻醉,等到患者肌肉出现抽搐现象时需将电流调整至0.5 mA,注入麻药。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心率及血压(舒张压以及收缩压)水平,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认知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谵妄、恶心、躁动。认知功能评分:针对患者术后4、8、12 h 的认知功能评分进行对比,满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认知功能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心率及血压水平对比 观察组患者心率以及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对比观察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7.6±1.2)min 以及拔管时间(8.3±1.2)min 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5.6±2.3)、(16.1±1.3)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 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4、8、12 h 的认知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患者心率及血压水平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心率及血压水平对比(±s)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1;1 mm Hg=0.133 kPa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对比(±s,min)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对比(±s,min)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1
表3 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对比(±s,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1
表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相关文献研究表明,高龄患者由于年龄增长,患者身体各项器官功能均处于衰退状态,因此在患者手术治疗时相较于年轻患者困难更大,而在患者手术治疗后其并发症发生率也更高[3,4]。有研究表明,老年患者在治疗时其心血管相关指标波动较大,同时由于手术刺激,对患者的手术安全造成影响[5,6]。静脉快通道麻醉技术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清醒质量,同时对患者身体组织的刺激更小,其麻醉诱导更加迅速且操作简单,但该种麻醉方式可影响患者心血管指标变化,增加相关并发症发生率[7]。外周神经阻滞具有操作简便、麻醉安全性高等优势,而该种麻醉方式能够对患者的神经元起到抑制兴奋作用,从而减少患者机体内的儿茶酚胺浓度,以此改善患者心血管相关指标变化,从而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保证患者治疗安全[8,9]。将两种麻醉方式联合应用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治疗中,可利用优势互补,帮助提高患者的麻醉效果,从而改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使患者在手术后能够快速恢复,相较于单独使用静脉快通道麻醉方式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其安全性更高,临床优势更加明显[10,11]。
本次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高龄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在静脉快通道麻醉基础上采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研究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心率以及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见,相较于单独使用静脉快通道麻醉技术,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更有利于改善患者治疗后的心率变化以及血压变化,减少心血管相关不良事件出现。观察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此可见,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更短,而相较于静脉快通道麻醉其需要的拔管时间更短。观察组患者术后4、8、12 h 的认知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患者手术治疗前,在常规麻醉基础上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技术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并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在马国才[12]的研究中,将其收治的高龄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取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进行麻醉,该学者研究数据表明,联合麻醉患者的术中麻醉情况、麻醉用药量、术后清醒情况、神经阻滞状况及麻醉各时间段警觉-镇静评分(OAAS)均明显优于采用单纯静脉全身麻醉患者,由此可见,在高龄患者的下肢骨科手术中,利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更有利于改善患者OAAS 评分,并通过麻醉方式减少麻醉药物用量,缩短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临床优势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高龄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治疗中在静脉快通道麻醉基础上联合使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血管指标,并可减少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