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世光
(大洼区现代农业发展中心,辽宁 盘锦 124200)
大洼区拥有水田面积84万亩,是辽宁省水稻主产区之一。目前全区水田耕地,均已春旋为主,深度12厘米左右,长期浅耕,使深层土壤变得紧实,板结,通透不良,影响根系伸展。保肥力下降。因此我们接受上级部门委托,搞秋翻春旋比较试验。
2019年11 月13 日秋翻,深度15—18厘米、
2020年5 月15 日春旋,深度12厘米左右。
试验面积秋翻3亩、其余9亩多,均为春旋。品种盐丰47,调查点基本苗均为4株。
试验地位于新立镇苏家村张德学承包田,土壤肥力中等,排灌方便。4月12日育苗,5月23日机插秧,机插密度为9×6寸,每穴2—6株苗 。
2.1 用肥情况
苗期:用黑龙江护苗壮秧剂10公斤/ 袋,每袋育秧350—400盘。
基肥:在水耙地前施用海城锦化科技N:P:K为27:15:13掺混肥50公斤/亩。
返青肥:施用海城锦化科技生产的美辛乐二铵10公斤/亩。
追肥:掺混肥(27-17-13)10公斤/亩。
穗肥:复合肥(15-15-15)7.5kg/亩。
2.2 用药情况
苗 期:用苗青青组合防治青立枯病(每盒喷施60-90平方米床面),移栽前用稼酷(氯虫苯甲酰胺)做长效虫药,每瓶浇施150盘。
本田封地:采用大连松辽药厂生产的三结义组合(36%莎稗磷190克+250g/L噁草酮170克+30%乙氧氟草醚120克),每组封本田5亩,7天后插秧。
二化螟:在7月20日,每亩用稼酷50ml(与纹枯病防治同时用药)。
稻瘟病:在7月25日和8月10日,用30%吡唑醚菌酯25克+75%三环唑20克/亩,防治2次。
稻飞虱:在7月25日和8月10日,用50%吡蚜酮10克/亩,防治2次(与防治稻瘟病同时用药)。
其他管理同常规田。
3.1 秋翻与春旋对生育进程的影响
从生育期调查情况看:有效分蘖期和最高分蘖期秋翻地,春旋地,均在6月8日左右进入分蘖始期,7月4日左右达到分蘖盛期,没有太大差异。齐穗期、成熟期略有差异。春旋地在8月3日齐穗,而秋翻地在8月6日齐穗,比春旋晚3天。成熟期,春旋地9月30日成熟,而秋翻地在10月5日成熟,比春旋地晚5天。
3.2 秋翻与春旋地对抗性影响
由于今年干旱,雨水少,加之有效防病、防虫措施,整个试验区均未有稻瘟病、纹枯病和稻曲病发生,虫害也基本未见发生。
3.3 秋翻与春旋地对产量因素的影响
产量是由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成粒数和千粒重构成的,从实验结果看:春旋地有效分蘖率75.3%,略高于秋翻地有效分蘖率68.2%;穗粒数方面,秋翻地每穗成粒平均104粒,春旋地平均每穗成粒89.5粒。秋翻地比春旋地每穗平均多14.5粒,差异比较显著。这可能和地深翻增加根系生长空间和土壤保肥能力,供肥能力有关。千粒重,春旋地略高于秋翻地,这可能秋翻地穗比春旋地穗大有关。(详见表二)
3.4 秋翻与春旋地对产量影响
通过实收测产,秋翻地平均亩产813kg,比春旋地平均亩产736.9kg多76.1kg斤,增产10.3%,按每公斤稻谷2.8元计算,每亩可增加收入106元,增产增效作用比较显著。
通过今年搞水田秋天深翻和春天旋耕,两个不同整地方法,试验结果得出一下几点体会。
4.1 长期春旋耕层越来越浅。通过采土样得知,下挖11—12厘米就是板结层(犁底层)而稻根密集地在这个耕层上,影响根子生长和养分吸收。
4.2秋天深翻我们认为是一项增产技术措施,通过深翻加深耕层,增加土壤保蓄较多的肥水能力扩大肥水的供应能力,秋翻处理稻田比春旋稻田前期生长不明,后期表现穗大,产量高就说明这一点。
4.3 从后期观测看出秋翻地比春旋地生育期延迟5天。而且叶片比较绿,活杆收割这就说明秋天深翻为水稻根系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条件,能起到以下促上的作用,进而促进水稻生长,实现丰产目标。
4.4 建议通过政府和农技推广部门共同努力,合理安排部署,逐步扩大我区水田秋翻面积,从而解决由于长期春旋导致的土壤紧实、板结,通透性不好、地力下降等不利问题,为我区水稻生产再创高产稳产,进而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创造有利条件。
表一
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