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磊
(中央戏剧学院,北京 100710)
从功能上来看,高校图书馆能够提供信息服务与数据支持,尤其是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知识服务的地位在不断提升,这必然会对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发展有更加明确的标准与规定。同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还需要借助于高端、完善的信息化技术,促进相关资料的整理、收集、筛选、加工、利用等,并创建学科化知识服务信息机制,帮助师生更好地完成信息检索与利用等活动。尽管高校图书馆管理都具备相对独立的管理系统,但是对于其服务机制而言,具有很多不足和短板,无法真正地迎合广大师生的一些信息检索或应用需求,也可能会导致科学技术创新等出现阻力。所以,一定要以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为切入点,探讨开展研究活动的优势,接下来我们对其具备的意义及应用展开探讨。
从概念上来看,知识服务并未形成一个相对统一、具体的标准,不过,从某种角度来看,它能够体现出一些公识性的特点,具体通过三个方面给予呈现。1)具备独特的套件,必须要在获取、整合、重塑等相关资讯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再创造。2)针对性地解决特定问题。3)基于内部信息的作用下,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阅读需求,并提供完善化地服务[1]。
对于学科化知识服务而言,其存在较强的专业化特定,由于学科覆盖的内容完全不一样,其对应的资源也有明显的差异性。对此,在高校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注重两者的全面融合,例如:学科馆员管理体制和知识服务模式的结合,然后借助于学科的专业化特点,将图书资源和人力资源相结合,最大化地彰显出相应的价值,由此能够创建专业化、标准化的服务模式。该服务模式能够通过整合图书馆信息资源换,基于学科馆员实现专业化称作的基础上,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例如:信息检索、信息筛选、数据整理及分析等。
由此来看,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具备较强的实践性与高效性,其能够逐步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为师生开展科研工作创建一个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平台,由此能够最大化地彰显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专业优势,促使其最大价值得以显示,并进一步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对于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平台的创建来说,从内容上来看,其包括四个方面:服务平台创建、学科点设置、用户群分类、学科馆员管理章程编制。这些也属于创建学科化知识服务框架的四大要素,与整体服务全面融合,唯有将这四大元素全面整理,方可确保相关服务工作的有序化推进。针对服务平台创建而言,一定要与用户的实际需求相结合,真正地深入用户内心,目前我们已经进入到信息化时代,所以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高校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创建一定要注重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唯有如此,才能够达到知识共享的目的;针对学科点设置而言,需要平衡各大学科的实际发展程度,便于不同的学科资源能够均衡发展;针对用户群分类来说,需要严格遵循因人施教的管理原则,创建“以用户为中心”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机制,利用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服务需求,对校内用户群进行个性化分类,便于实施细化管理,由此能够满足广大师生及用户的个性化的需求。针对学科馆员管理章程编撰而言,其内容一定要关注相关专员的实际发展需求,不但也强调业务能力的提升,而且还要注重服务能力的提升。尤其是良好的沟通能力、专业的学术推广能力、高效的团队合作能力等都是是不可或缺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创设更加和谐、高效的服务关系,确保图书馆事业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
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针对师生读者提问流程。图书馆在创建学科知识化服务模式的构成中,高校师生需要做的工作有三点:首先明确知识服务内容,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库等相关内容或数据进行针对性检索。其次对于一些专业性的知识来说,必须要让师生借助于专业的 学科知识数据库,对其进行筛选与整合。最后,在面对具有科学知识服务需求的师生而言,需要与专业学科的图书馆馆员取得联系,以便于寻找专业化的解决路径,并明确相应的搜索模式。
2)具体流程的创建需要通过读者来完成。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社会大众对图书馆服务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对此若要逐步增强图书馆学科化知识的服务质量,一定要按照读者的实际需求创建相应的服务机制,促使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对于高校师生来说,因为整个社会的竞争不断加剧,在提供阅读服务方面,其面临的需求愈发多元化,不过,对于师生的需求来说,也逐渐彰显出个性化的发展特点。所以,图书馆服务,必须要满足师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将个性化学术研究服务置于一个重要的为主上,借助于学科知识创建相应的服务信息平台,鼓励读者完成具体的问题,并对其针对性地提问,然后针对相关问题给予个性化地分类与处理,以便于帮助读者更好地解决问题。另外,对于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而言,学术馆员需要积极、主动地与师生进行沟通与交流,真正地满足其实际需求,确保信息服务更加精准与高效。
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经营来说,其根本目的是为师生提供学术或阅读服务,尽可能地帮助师生通过图书馆这一个知识平台来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资源,由此来筛选出需要阅读的书籍与材料,所以,在创建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的过程中,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与内容。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开展网络信息化服务的过程中,逐渐创建了独立的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机制,明确了具体的服务内容,即:学科点分类、读者群分类、学科馆员管理等,以便于为读者提供相对专业、便捷、高效、完整的学科化知识服务。并且,在创建具体的服务模式的过程中,要注意体现出“科学化”的听歌的,科学设置图书馆内部结构,并进一步明确相应的分类内容,为促进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做铺垫。接下来,我们需要通过四个方面来了解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的构建策略。
2.3.1 打造学科化知识服务品牌
大家都知道,品牌效应发挥的作用与利好是非常明显的,在图书馆经营与管理过程中,一定要赢得读者的肯定与重视。所以,对于其服务品牌来说,一定要讲究品质与数量,通过创建学科化知识服务品牌,能够增强读者的阅读印象,以便于使人对其产生强烈的兴趣,然后形成原意去了解的欲望和想法。对此,图书馆在创设服务品牌模式的过程中,则需要将学科服务置于一个重要的为位置上,使其与校园品牌建设全面融合。根据我国一些地方高校在这方面积累的经验来看,创建以学术资源为核心的学科服务,则对于推出图书馆服务品牌是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它能够提高其在校园中的影响力与辐射力,真正地让广大师生受益。
2.3.2 增强广大读者的参与体验
增强广大用户对图书馆的信任感,不但要增强用户的聪明才智,而且还需要鼓励其积极参与与实践。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与读者进行双向交流与互动,把服务意识真正地与读者的体验全面融合,促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其服务需求能够真正地得到满足;另外,在增强用户体验的过程中,还需要通过一些细节方面的整理,尽可能地增强广大用户的学术应用效果,利用与院系科研人员开展业务合作活动,从中筛选出一些优秀的信息专员,彰显出其专业优势,促使其信息技术能够在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的过程中发挥最大作用,使其真正地变成图书馆学科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另外,还需要在各大学院中创建学科联络人,或者聘请图情教授等,促使其积极地参与图书馆学科化建设工作。
2.3.3 大大提高图书馆服务的宣传力度
对于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的创建来说,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要整合高校的多元化网络资源,并借助于新闻平台进行宣传与推广,以便于运营不同的手段对整个服务过程进行大力宣传。这对于这一服务模式而言,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宣传力度,彰显出长效服务的最大作用,在对读者进行服务的过程中,由被动转变成主动,久而久之,则能够逐步提高广大用户及读者的认可度与依赖感[2]。
2.3.4 不断完善服务经营策略
图书馆建设与经营必须要 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笔者通过长期的实践研究与资料调研能够发现:如果图书馆在开展学科化知识服务的过程中,并未真正地落到实处,仅仅是走过场,并未形成长期服务的意识,那么通常会导致读者的不信任,或者有抱怨的声音出现。其实,从本质上来看,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的创建属于一个相对系统化的过程,并非通过一两次开展培训活动来实现的,它必须要与广大师生或者读者保持良好且长期的互动与沟通关系,且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能够持续化地积累经验,优化服务策略与方式,久而久之,才能够提高服务水平,对此,在提供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的过程中,必须要设置阶梯化的服务机制,提前制定相关的发展规划,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地让广大师生受益。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的创建与应用非常重要,它对于不同的高校而言,都是大同小异的,最根本的目的是需要在服务细节与经营策略方面不断创新与完善。在创建具体的服务经营模式的过程中,一定要与高校学科化建设的整体方向相结合,方可保障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方向与实际相结合,以便于为逐步增强服务水平提供更加夯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