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策略研究

2021-04-15 00:48:31
卷宗 2021年23期

王 文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图书与文化馆,山东 青岛 266071)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掀起了一场创新与改革,各个领域深受影响,高校图书馆被认为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结晶的存储之地,受信息化的影响,传统、机械模式逐渐向智能、信息化管理模式迈进,这些都可以推动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的发展。图书馆作为各类文献和图书储藏与利用和传播的中心,应该主动适应并满足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承担起对用户现代信息知识的普及以及人才培养的重任。

1 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必要性

1.1 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图书馆的定位是文献存储与利用和信息传递的中心,能够对读者起到信息知识的普及的作用。在当今时代的发展下,信息化的普及给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机遇和动力,描绘了未来的前景,但同样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来自外部,也来自内部[8]。外部的挑战,是信息服务商带来的,他们依仗着强大的科技实力,能够给用户们带来更新奇独特的服务体验,以同质化的服务来掠夺高校图书馆的用户,逐渐转移其主导地位。内部的挑战,矛头直指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不完善,员工服务意识和能力欠缺,管理体制落后,甚至影响到了图书馆的生存。这样的局面下,促使着高校图书馆必须在服务方面进行创新,提高服务水平,只有服务工作的创新取得成效才能有效保障高校图书馆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当前高校的图书馆人员配置上主要以教师和学生为主,教师是绝对的管理者,学生扮演执行者的角色,所以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使工作人员的选择过于依赖教师。在人才结构方面,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管理员的年龄偏大,不是图书馆相关专业。在信息化进程中,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配置、人才结构、专业能力等存在不足,这都影响图书馆服务模式向信息化逼近。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是图书馆提升服务的重要基础,人才结构是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的基础,合理分配岗位是图书馆管理的重要保障,要有效实现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提升服务质量,就必须从实际出发,解决不足。

1.2 解决用户的迫切需求

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用户,保障用户在图书馆能够利用所有的馆藏书籍文献。用户在图书馆的过程,判断图书馆是否为用户服务做到高质量高效率的评判标准,就是看过程中是否主动适应并满足了用户的需求[2]。高校图书馆必须要做好读者们的全面的需求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服务策略、环节、规模等进行优化和改善,才能以高质量和高效率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为用户们的科研、教学或者其他工作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新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对图书馆管理服务模式创新起到重要作用。当前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模式未能转变,大部分书籍需到图书馆才能借阅,使得图书借阅存在空间和时间局限性。需排队等候检索,服务效率低。缺乏个性化服务,传统的“借书—还书”依旧占据主流。整体而言,当前高校管理服务模式已无法顺应信息化时代需求,亟需在依托信息化基础上实现管理服务模式的优化与创新。

1.3 提升信息化程度

思想理念认识不足,阻碍管理模式创新在当前的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管理者依旧采用传统的管理理念,导致管理人员对新思想、新理念缺乏认识,影响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思想理念认识不足主要体现以下几点:高校在长远规划发展中未重视图书馆管理发展规划,图书馆管理信息化进程受阻;高校领导层对图书馆管理工作认识不足,不重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缺乏有效地管理和激励机制;图书馆管理者思想认识不足,未能从整体角度有效开展图书馆管理工作。

现实中,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因为设施的不完善、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这些都影响着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进一步的创新发展。其一,因为经费投入和高校办学条件制约,部分高校图书馆建设水平不高。其二,目前图书馆管理系统大多采用单一的服务管理系统,影响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高校图书馆多是采用刷卡进入、人工检索书目等传统的设施,远远不如信息化程度高的设施,如图书自动编目系统、智能检索系统,AI智能管理系统等,与大数据时代使不相符的。

2 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方向

当今社会,信息化引发的变革影响到了社会上的各个行业,每个行业都在寻求自己服务模式与工作模式的创新与优化,高校图书馆与不能例外。高校图书馆应该结合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对服务模式与工作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为广大师生等受众群体,提供更为优质的图书资源共享与利用等服务,能够紧随潮流,助力高校未来的发展。以下就是高校服务模式的创新方向[7]。

2.1 改变服务理念

理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一切行动的指导。很多图书馆一直有轻利用重收藏的服务理念,图书馆如果与以读者为中心的办馆理念背道而驰的话,就会满足不了读者们的阅读需求,所以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是亟待改变的[3]。图书馆需要改变自己的收藏理念,应该放开所有的借阅限制,不做身份上的限制。还要改变服务理念,主动了解读者的知识需求,提高图书馆图书文献的利用率,让图书馆真正意义上为读者所服务。

2.2 重视客户需求,增强针对性

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要求我们必须清楚我们面向的群体是哪些人,一定要重视广大教师学生群体和社会公众的需求,以需求为导向。第一步要完善用户服务支撑体系,包括用户需求分析、用户反馈以及用户数据分析这三大块,以计算机技术作为基础,促进数据互联,以提供前期调研数据支持。第二步,推动图书馆服务模式与信息化技术的结合,积极探索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利用人工和智能两者结合来满足客户需求,借助信息化的技术手段突破时空和空间的限制,借助各类网站和APP,完善网上和现实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同步与融合[6]。第三步,重视针对图书馆管理模式的优化和改革,根据获得的信息反馈和使用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不断优化服务质量。

2.3 建立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

建立管理模式有助于解决图书馆目前面对的业务量复杂的问题。这需要我们摒弃一些旧制度,全面更新图书馆的管理思想和理念、技术,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馆藏文献资料的自动化管理与数字信息资源的全方位、网络化管理相结合。提高管理水平时首先需要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着重培养管理人员“互联网”意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我们需要挖掘服务中的问题,使信息化技术起正向作用。第二步是学会数据挖掘的相关技术实时了解用户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以及需求。第三步,就学习信息技术专业技能,有师资条件的高等学校设置相关的课程,除此之外,为他们提供专业指导。这些可有效提高管理水平,及时并实时解决服务模式中出现的突发问题。

在大数据时代,大学生具备对信息化接受度高、学习能力强等优点,可以在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中发挥有效作用。所提出的师生共管模式,它指在图书馆服务管理中以教师为轴承,学生直接参与图书信息化的服务管理。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师生各自优势。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人才结构需求亟须提升。优化管理服务团队结构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可以完善图书馆人员的招聘要求,着重引进现代化的管理人才,对于掌握信息化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等的人才可以优先聘用。其次,一些高校开设了现代化图书馆管理的专业,这有助于自给自足。除此之外,加强信息化培训,这需要对图书馆信息化、数据化、云端技术等专业课程培训,还需要提升现有教师的专业能力。最后,要提高管理服务人员的薪资和激励制度。薪酬与激励制度可以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具体高校可从实际出发,合理制定薪酬和激励制度,保障好这些人才的利益。

2.4 加强信息化建设技术水平

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是建立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上的。在管理系统初建阶段,需求分析要服务于系统建设的整个过程,根据反馈去创新和改进服务模式[5]。管理系统要全面,既要保证图书馆基础服务的正常运行,也要去积极开发新的服务性能,把图书馆的服务性能逐步完善,重点开发文献资源共享、和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1]。定期对管理系统功能进行维护和更新是不能忽视的工作,根据分析得到的结果对系统功能作出一定调整或者整体的优化,以满足图书馆管理实际需要[4]。

随着人脸识别、智能电子阅览室、智能化管理系统、AI人工辅助系统等新科技的应用,积极引进新技术及信息设备,更好地改善教师及学生的阅读体验感。引入智能检索系统,这可以提高用户的检索效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效率;借助大数据及云端储存系统,建设“云端图书馆”,这打破了时间地域局限。以上基础设施及信息化系统,这些都推动了图书馆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

3 结语

在现今的这个社会,时代一直没有停下过前进的步伐,我国的经济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满足了我国民众丰富的物质需求,进而也让我们的精神生活状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进步。我们对于各个领域的需求也在被一直在随着时代发展而有所发展进步的科技所满足。科技的进步推动了信息化时代的出现与发展,随着信息化向各个领域的渗透,高校图书馆也应该顺应发展趋势,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与信息化技术进行结合,力求突破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以更优质的服务满足广大的受众群体。处于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管理模式都应与时俱进,践行新理念;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软硬件设备;以及引进高新技术来实现信息化;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管理服务的质量;开创师生共管的模式,优化人才结构。在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信息化进程中,唯有不断创新,紧跟大数据时代。在信息化技术对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与改造中,要让图书馆能够为读者们提供更智能化和个性化的服务,还要根据用户读者们的需求,对馆藏图书资源做进一步的利用和开发,以求能够实现图书馆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