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清
(江苏省灌南县图书馆,江苏 连云港 222500)
公共图书馆作为保存和传承国家文化、文学典籍的重要机构,其在国家历史的演变中一直承担着文化传承的重要责任。而针对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建设,需要其充分结合地域文化特色,社会各界力量、当代的科技信息技术等,以人文化的方式来推动文学资源建设和传播。
从我国的宏观环境来分析,加强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强化民族认同感、保障国家意识文化安全。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既是发扬中华文明几千年来所积累、延续下来的精神内涵,也是在未来建设“和谐社会、书香社会”的重要基础,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以此来不但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认知程度,还能强化人民对于本国的文化自信,是将中华文化推向世界所必要的途径。图书馆承载着保护和传播国家文化遗产的职能,是国家文化传承发展不可或缺的载体,是广泛开展社会教育活动、传递科学、知识信息、启迪和开发儿童、青少年智力的重要渠道,图书馆是承载推广公众文化发展的又有力的工具,也是发扬传统文化的需求。公共图书馆一方面保存着国家和地区特殊的文化资源,其中所积累的大量书刊文献也是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保证,丰富多样的文化物质资源可以帮助促进地区民众的人文素养、并落实传统文化的宣传推广。以市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储存资源,可以包含到当地重要的政治、文化、教育、风俗、自然类的书籍资源,历史悠久的文明小镇可能还会保存在当地千百年来的变迁发展[1],其记录的历史是印证国家成长的重要实测,具有极高的价值意义。
1)建设重视程度不足。在承担文虎传承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还需要做好当地的特色文化、风俗习惯等特殊文化资源的建设推广,作为支持地方文化传统传播的重要力量。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地方的公共图书馆弱化了自身的职能责任,在承载和履行自身责任和义务的过程中过于形式化,内部的管理人员也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重视程度不足的情况下,所投入的资源也相对有限,很多地方公共图书馆的书籍资源过于贫乏,服务意识也过于淡薄,不利于文化的传播发展,也无法作为推广地区文化特色的推手。
2)缺乏社会力量的参与。广泛的聚集社会力量可以帮助公共图书馆资源建设工作更加高效、稳步的推进。而社会力量通常是包含着各类组织、人员、企业、资金、技术等,通过这些专业的技术力量可以有效帮助公共图书馆加快文献资源的积累和图书馆硬件资源的更新。而教育学者则可以在特定的文化领域进行深入的发掘和建设;然后,县级图书馆在地方文化资源建设方面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文学资源收集、活动开展宣传、资金不足的问题,依靠单一的财政拨款和自身微薄的利润收入难以支撑起庞大的建设需要。
3)缺少人才。图书馆的建设一方面需要资金、设备等硬件条件,一方面更加需要文学素养、专业扎实的高素质人才来作为推广文化内涵的推动力,即使条件有限,也需要满足最基础的图书馆职能,即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这也就对图书馆的工作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国内公共图书馆管理的普遍问题,就是其中的馆员服务意识不强、知识文化素养不高,既对当地的特色文化和历史不了解,也没有良好的文化推广意识,文化组织和管理能力太差,难以承担起推广文化的重要责任。
1)物质文化层面的建设思考。图书馆物质文化所指的是在物质层面所呈现的图书馆文化现象,它是独立于图书馆员、读者用户等一众人员意识之外的表现。而且是涉及图书馆内部及周边的一种物质现象,具体表现为当地的图书馆在长期的建设发展中所积累的文化财富和成果研究。可以包括图书馆的整体建设表现、馆藏规模的扩张、内部设备的革新、用户使用感观等。针对图书馆的建设规划,从选址方案、建筑布局、风格、装潢,是否含有当地的特色文化风貌等[2],这些都是表现图书馆物质文化基础建设的重要表现,而这些直观的外在表现很大程度上也会反映出当地政府对于当地文化发展的认知和重视程度,民众的整体文化素养等。而且,基于图书馆的物质建设,也可以体现出现代化的人文精神,县级图书馆本身的职能使命就是服务人民,因此需要以给用户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建设发展宗旨。
2)精神文化层面的建设思考。馆员从思想上重视。县级图书馆由上而下的内部人员首先需要从自身的做起,明确文化传承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尤其馆内的领导人员更应该明确图书馆的定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带领下属共同树立良好的文化传播价值观。提炼精神文化内涵。在服务广大民众和读者时,还需要善于总结精神层面的内容,同时以当地的文化风貌和习俗为基础,作以内涵提炼,并将这些文化精华作为实践中的价值观主导。在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加之完善推广。馆舍文化的培养学习。在图书馆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重视自身的馆舍文化建设,只有先做好了自身的文化建设,才能逐步推广并影响到他人。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的实践内容和广大民众的认知建议,对馆舍文化也进行适当调整完善,这样才能形成合力帮助提升馆舍的服务水平和文学素养。当然,精神文化的建设推广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这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作,需要将其作为图书馆建设发展中始终秉持的一项任务和精神。
3)图书馆制度文化层面的建设思考。制度文化是表现出图书馆制度现象的因素,良好的制度措施是解决图书馆管理流程、工作和各项业务等技术、设备、管理的问题。如对于文献、藏书等保管利用问题,图书馆馆员的服务方法,与读者之间的交流沟通等问题。图书馆制度文化的建设和管理应该尽量体现出民主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制定有序的政策制度来参与到社会各界的文化活动当中。
1)明确地方特色,规划长远发展目标。为了有效开展县级公共图书馆的资源拓展建设,发掘当地特色人文、风俗等文化,就需要在拓展建设公共图书馆时,明确其未来发展建设的定位,科学规划长远的发展目标,做好基础的建设准备工作。由于国家不同地区、层级的图书馆建设规模、资源、人才等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因此只有确定了当地文化资源、投资规模、人文环境等因素,才能对馆舍未来的建设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并以此为基础找准文献资源建设和文化传承的具体方向,避免浪费大量建设资源而做无用功。通常情况下,由于县级公共图书馆的人力资源、资金设备等都较为局促,所以在文化资源建设扩展的过程中,就必须要优化整合资源,找准目标定位,针对性的提升建设。如县级公共图书馆可以针对当地的县域特色、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等为主,再同时兼顾到省市级的一定资源,以突出自身地域特色文化为主,辅以其他优秀传统文化来综合性的扩展本地的文献资源。不过由于发展和推广地方特色文化、风俗是一项长期性工程[3],因此图书馆在建设前就需要科学制定长远目标,做好年度、季度的发展建设规划。通过目标的分解来一步步逐一完成,加强日常工作的合理安排,促进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同时进步,避免出现在资源建设工作的盲目混乱。
2)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考虑到社会中的各个群体的力量可以成为丰富和扩展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公共图书馆在建设时应该给予重视。在广泛借助社会力量的过程中,扩宽资金来源渠道,缓解图书馆建设资金匮乏的问题;依靠专家学者、文学爱好者群体的力量来深入发掘地方的文化素材和历史渊源,丰富文献资源;借助市场资金、技术来优化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利用新媒体、交流软件等互联网媒介来扩大宣传推广渠道和影响力,积极与各类社会力量交流协作,促进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建设。
3)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通过开展网络问卷调查来看,许多民众对于传统文化的印象并不是丰富有趣的,尤其对于新生代的青年们而言,很多传统文化的内容过于乏味枯燥,缺乏吸引力,而这也正是当代人民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图书馆针对此类现象,就需要针对性地改善文化传承的方法,结合现代化发展中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来改善传统的文化传播形式。
文化传承的方式之一就是通过广泛的阅读推广,如在2018年贵州省图书馆就举行了文化阅读推广活动,通过以宣扬讲解名家、名作、名段等艺术作品的赏析为主题,邀请了很多知名文学家、艺术家、书法家,还有众多的文学爱好者们,在开展活动是,通过朗诵、解读、表演各种文学作品内容,同时在表演过程中还融合了各种传统器乐、戏曲等,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呈现了一场十分精彩的艺术盛会。
不断扩充馆舍的文化资源。公共图书馆在现有馆藏典籍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搜揽社会中的文学资源。呼吁广大群众可以将自身使用不到的书籍捐赠给图书馆,然后由图书馆统一整理来增加各类文学作品的种类;同时馆舍还应该积极开发古籍文献的工作,开展古籍文献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为了让优秀的古籍文献可以被广大民众所熟知,图书馆就可以将其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转化成可以利用网络观看的电子书籍,或者视频、音频等资料,以此来扩展文化阅读的便捷性;从借阅便捷性、传播范围、传播速度等方面来看,将文学古籍作品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进行转化传播,是顺应了当代民众生活、工作的习惯。可以为文学的传承开辟更加高效、便捷的渠道。
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推广,其根本目的是服务于人民的大众文化事业,承担着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学艺术推广的职能责任。在社会经济、文化不断的进步中,逐渐形成了开放、平等、服务的基本原则。公共图书馆是社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而在完善其物质、精神内涵的同时,也会潜移默化的为民众带来影响,从而帮助整体社会文化素养的提升。因此,针对当前国家文化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各级公共图书馆应该积极采用多用渠道、方式来不断丰富自身的建设程度和影响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