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苏晨 傅冬怡 郎晓珊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综合事务保障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0)
就文博馆的字面意义而言,它必然具有明显的文化性,这也是文博馆与其它商业展览馆最大的不同之处,现代文博馆是一种涵盖范围广,具有教育、科技、艺术等功能的各类综合性主题文博、纪念馆、展览馆[1]。对文博馆的定义,目前最多的是文博学,因为文博学是最早出现的一种定义,专门用来展览、研究、保存某些具有物质或精神文化物品的教育宣传机构。法国正式开放罗浮宫,世界进入了文博时代[2]。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第一个文博是由法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建的徐家汇,使中国社会逐渐接受并兴起了各类文博。而文博馆也逐步发展衍生出不同形式和不同展陈方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文博模式。
在文博展陈设计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确保文化遗物之间的关联性。任何文化遗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当这些相互关联的文化遗物被集中显示的时候,他们才能为来访者提供大多数丰富的视觉享受[3]。在文博展陈上,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将探索文物的深层含义,向参观者介绍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文化遗物的展示设计必须基于技巧。只有在完美的设计技巧后,设计人员才能根据创意设计的展示设计才能满足最终要求。
在文博展陈设计过程中,使用照明来改变橱柜内的颜色,可以为观众提供丰富的展陈内容,同时也可以减少文化遗物的损伤。本发明的照明系统包括环境照明系统、聚焦照明系统和大气照明系统的三个部分[4]。作为室内展陈最重要的部分,环境照明系统可以为观赏者创造更舒适的氛围,让它们自由地行走,感觉舒适,长时间停留在光线下。通过方向照明,可以集中照明系统,帮助观展者阅读、写笔记,为许多特殊活动提供照明。这个照明设计可以提高观展者的体验。氛围照明系统主要是指可以直接影响展陈的照明。它的超高演绎色指数可以保证展陈色的恢复,同时,它也可以保证文化遗产会让人赏心悦目。
在展陈设计过程中,文博馆显然不是商品展陈厅、展览场和展陈技术。在没有充分考虑这些内容的情况下,显示柜是如何良好地形成的,显示技术是如何先进的,无法获得最终的宣传效果[5]。因此,在这个计划的设计中,为了确保听众对这些文化遗物的强烈兴趣,必须根据文化遗物的等级精心挑选,慎重选择它们并展陈。在文博展陈设计中,根据经济利益确保资源利益的最大化,有必要回到社会。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确保各个空间的布局的分散和顺序,形成完整的显示结构和线结构。通过在显示器设计过程中的一步一步的设计方案,观众可以在连续探索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工作,区分不同产品类别,使各种显示形式的效果更加完美。根据观众的心理和视觉疲劳的规律,我们必须采用有节奏的多媒体显示器、场景复原和其他表演方法。
接地导视是在地面上直接打印引导标签的高识别引导设计。这使得覆盖区无限扩大,因此观众可以不加考虑地遵循路径指南。目前,地面导视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医院、图书馆、机场等公共设施。改善视觉可视化,文博展陈也可借以地面导视的形式直接且有效地展示分级导航路线。引导目标直接到达目标或实现低成本跟踪的目标。为了加强展陈的效果,强调重要的展示项目,展陈馆可以对镇馆的宝贝和互动展示项目等展示区域进行色差处理。然后,帮助观众马上通过颜色的飞跃阅读文博展陈传达的重要信息。现在,旧金山近代美术馆正在尝试这种指导方法。制作博物馆橙色系的所有双向展示的指示牌,在展馆入口放置展示指示牌[6]。请注意橙色的黄色招牌,并且他们一看到就可以操作。这个行动大大提高了错过互动展示项目、不想参加活动的观众的参与热情。因此,在文博展陈设计中应用重要布局的不同处理的“针对性”设计可以减弱展示体验的“朦胧”现象。
中国的文博展陈大部分在像市中心那样密集的地区,产生了文化遗物和文化遗址的分离。这样的展陈设计虽然可以提高展陈设计的直观性和自然性,但是不能将文化遗物与遗址结合,理解文化遗产的背景。例如,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里,还有步兵连队和战车一样的兵士。原始的形成,反映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使之丰富了陶俑的艺术风格。自然融合了文化遗迹,给广大观赏者带来壮观的风景。在展陈设计中,为了满足不同产品的需求,特别的展台和架子都是为了在架子上显示文化遗物,为了实现时间和空间的错位,结合实物和虚拟,引导观赏者在不同时代旅行请体验黄金、翡翠的艺术魅力,铜和其他不同工艺制品[7]。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文博展陈的设计不仅提高了设计效果,而且提高了整体质量。
“全息”是通过使用干涉原理记录物体的光波信息并且利用衍射原理再现物体的光波,可以从不同角度(即三维虚拟呈现)成像物体图像。近几年来,文博馆开始采用“全息成像”的技术实践,其中一种全息成像技术就是采用分光玻璃,它利用光线的反射原理,使播放内容的光线通过叠加呈现。另外,全息投影技术现在在文博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光之文博馆展出的“梵高”,通过360度环形空间,运用3D投影技术的视觉效果,展现梵高富有表现力的笔触和手法,感受画家对自己作品无可比拟的大胆、鲜明色彩的运用,展陈以数字化的方式展现画家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力量感,让观众全身心地沉浸在他的绘画中。传统的古典与创新的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给观众带来了新的体验[8]。在展示设计中涉及新的媒体运用,也重新定义了展陈设计的方法。
强化现实技术(AR)加强了展陈的真实性和还原性,对体验者的感官冲击更大,也让观众的记忆更深刻。通过AR技术,文博馆的陈设设计将真实世界与数字世界融为一体,真正把数字3D对象呈现在我们面前。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文博馆,增强了文博馆的教育、社交和娱乐意义。例如观赏者在文博馆浏览时,使用AR设备,观赏者看到的文物、古迹、展品上会自动叠加虚拟文字、相关图片甚至相关视频。当观赏者看到残缺的文物古迹时,AR会自动恢复残缺的部分,让观赏者看到文物“原”与“新”的对比样貌,从而更完美、更深刻地体验。Smith国家自然文博馆的标本展陈,利用AR技术移动终端应用,观众可以通过手机对照片资料进行对准,看到标本的立体复原图像。
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三维立体空间的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即VR),让观众通过可穿戴设备,实现人机交互。观赏者在电脑营造的环境中进行五感体验。现有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在文博馆中,通过模拟、复制、还原现实中存在的场景,表现出时间和空间的虚拟性,实现虚拟体验和真实世界的互动,让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从文物保护的角度出发,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首都文博馆展出的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专场上,伴随40年的考古挖掘,除了最后一层之外,其他几层都已不复存在[9]。只靠文字叙述,很难想象当时的情景,所以在妇好墓恢复沙盘前,为了加深观赏者的体验和感觉,利用 VR技术让观赏者更好地了解妇好墓,还原因考古发掘而消失的真实原貌。
“混合现实”是指不同类型现实的融合与互动。它是一个物理空间和虚拟对象可以共存或相互作用的环境。混合现实是基于文化展示的实时显示。它是VR和AR的结合,给观众带来更多的体验,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沉浸式和三维重建的结合。例如,混合现实技术在雷州市博物馆的应用。雷州市博物馆建立了文化资产数据库,使得文物与数字化联系起来,数字化技术辅助馆内工作人员收集和整理馆内文物的相关信息,提高了文物数据收集、整理的效率;同时博物馆内采用数字化智能导览系统,负责为游客讲解、路线指引等等,提高了博物馆的服务能力;混合现实技术还用在建筑遗迹、文物的修复上面,采用数字化立体建构技术,为游览者再现完整的建筑或文物,虚实结合,重现经典。在科技建设的背景下,观众形成了全面的艺术欣赏体验和体验个性化体验。展品也打破了时间和地理限制。与传统文化博物馆静态、巧妙的展品相比,这种混合现实技术的应用,可以使观众与当今历史交流,产生古今对话的体验。
从现状来看,我国文博馆展陈设计的重点开始由物向人转移,表现为形体展陈与空间功能复合。新纪元要求文博馆的展陈设计在保证收藏价值的同时,更应注重展陈展品的价值,并强调展品如何为人类社会服务。以此为使命,文博馆展陈设计开始运用高科技手段丰富和提升自身的展陈水平。同时,文博馆衍生品商店、主题餐厅等的开张,提高了文博馆空间的利用效率,更好地传播了文博馆本身的文化内涵,提升了文博馆的社会价值[5]。多元展陈设计有助于文博馆知识图谱的建立,进一步加强了展品与参观者之间的联系,增强了文物展陈新时代的活力,实现了文博馆展陈设计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