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立红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人文学院,贵州 毕节 551700)
网络文学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文坛不可忽视的一股重要力量。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止到2021年6月,中国的网民规模已经达到10.11亿人[1],网络文学阅读已经成为广大网民,尤其是年轻网民的一项重要文化生活内容。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在第五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上发布的《2020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中指出,中国当前阅读网络文学的用户量为4.6亿人,各类网络文学作品数量累计高达2905.9万部(种),网络文学作者超2130万人[2],显示出网络文学在当代中国人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位置。一些网络文学作品逐渐得到读者的广泛认可,网络小说作品如《第一次亲密接触》《三重门》《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明朝那些事儿》《亮剑》等都曾在文坛产生较大影响,一批网络文学作品如《诛仙》《亮剑》《杜拉拉升职记》《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星辰变》《鬼吹灯》《盗墓笔记》等成为畅销书或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制作成游戏软件,如流潋紫所著的小说《后宫·甄嬛传》在改编成电视剧后走红。网络文学对我们的生活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从“网络文学”概念的界定出发,对网络文学“个人化”写作立场的形成及表现进行探讨。
一
就对“网络文学”这一概念的界定而言,长期从事网络文学研究的欧阳友权所作的定义具有较为普遍的代表性:“网络文学是指由网民在电脑上创作,通过互联网发表,供网络用户欣赏或参与的新型文学样式,它是伴随着现代计算机特别是数字化网络技术发展而来的一种新文学形态”[3]。由网络写手创作、在互联网上传播、接受者为网络用户,这是网络文学的三个基本要素。正是这三个因素导致网络文学与传统纸媒文学之间的重大区别,它在很大程度上带来了文学创作领域的一场革命。
网络文学是以其传播方式来命名的,其特有的传播方式带来了它与传统纸媒文学之间的区别:“它不像传统写作那样依靠作品的出版和发行实现社会的最终认可,因而不仅摆脱了资金和物质基础的困扰,更重要的是逃过了意识形态和审查制度的干涉”,加上署名的虚拟性和隐蔽性,使写作者相对来说可以“畅所欲言”[4]。网络文学特有的传播方式使它一开始就伴随着“自由”的特性,这种自由来自互联网传播方式的开放性,无论是作者的身份、作品的传播方式还是读者的构成方面,“自由”都给网络文学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相较于传统纸媒文学,网络文学的作者是空前开放的,任何具有写作欲望的人都有成为网络文学作者的可能。就网络文学的传播过程而言,它大大简化了投稿、审核、印刷、出版、发行流程。网络写作的门槛大大降低,作品的创作、传播获得了空前的自由,网络文学作者数量大量增加,带来了海量的网络文学作品。大量的草根作者带着自己特有的价值观念进入网络文学作者群,他们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上知识阶层、精英阶层一统文坛的局面,让大众有了更多参与文学活动的机会,大量网民写手的涌入带来了一个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网络写作群体,这种多元化的网络写作群体对传统纸媒文学的创作观念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传统纸媒文学的作家群主要是由士人阶层、知识精英们构成的,基于一定的历史传统,在创作中他们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恪守着一定的价值准则,这突出地表现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使命意识。他们往往本着“以天下为己任”的道义担当,努力表达自己对于社会、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并希望自己的这种认识对世界、他人产生影响,即所谓的教化、启蒙价值。所谓“文以载道”,是传统纸媒文学作家创作的一个基本出发点。网络文学的兴起带来了作家身份的改变,多元化、平面化、世俗化构成了网络时代普通人精神追求的典范特征。海量的网络作者大多是普通民众,只是芸芸众生中极其普通的一员,大多不会以传道者、启蒙者自居,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个人的生命状态,个人在俗世生活中的命运遭际、情感经验和梦想诉求。网络作者们写作往往不是基于传统上“立言”以不朽的神圣动机,他们写作的动机更多是来自表达、倾诉的需要,而这种表达、倾诉的需要就指向属于个体生命的情感、欲望、梦想方面。网络写手邢育森说:“说实在的,在没有上网之前,我生命中很多东西都被压抑在社会角色和日常生活之中。是网络,是在网络上的交流,让我感受了自己本身一些很纯粹的东西,解脱释放了出来成为我生命的主体”[5]。日常生活状况的展示、个体情感的倾诉、个体愿望和诉求的表现成了网络写手们的基本写作动机。
就阅读者而言,网络文学的读者也不指向固定的人群,而是广大的网民。面对海量的网络文学作品,阅读成本下降,网络文学的题材内容空前地接近普通人的生活、心理诉求,其选择的余地大大增加,不同网民可以从自身的兴趣出发选择自己的阅读对象,阅读什么、怎样阅读完全变成基于阅读者的内心要求的自由行为,它不再是一种带有膜拜性的“问道”行为,而成了读者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些都使文学活动的特性悄然发生了变化。网络文学打破传统文学传播活动中那种知识阶层高高在上的启蒙、教化特质,而演变为一种平等的交流之后,读者的需求被凸显,海量的网络文学作品使他们具有充分的选择自由。海量的作者面对海量的读者,面对读者不同的阅读兴趣,网络文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包容各种观念,凡此种种,都构成网络文学开放性的特点。
就网络文学的传播过程而言,基于网络传播开放性的特点,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正在消失,这使得网络写手与读者之间的互动、相互影响得到极大的加强,传统纸媒文学中作者与读者在时间、空间上的距离正在无限拉近,这使得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价值观念的相互影响更加紧密。一部网络文学作品的影响力往往取决于读者的认同,网络写手不得不充分考虑读者的审美要求,一味地凌空高蹈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冷落,适应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成为网络写手们必须考虑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读者作为一种主动的力量促使网络文学创作日渐走向大众化。
基于网络的开放性特点,自由地言说、自由地传播、自由地阅读,“自由”成为网络文学活动的一道基本景观,它使网络文学具有平等交流的特质,多元化成为网络文学的一个典范特征。多元化的作者群能够包容多元化的内容、题材的文学生产、传播,面对有着多元化审美要求的读者群,网络文学创作在题材选取、价值立场等方面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当前流行的网络文学创作题材,既有在现实中苦苦挣扎的职场打拼,有陷身于都市中的情感困惑,有对历史的另类思考,也有无厘头的经典改写,更有放飞自己梦想的玄幻、修仙等。网络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创作题材,读者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阅读对象。开放的网络推动了一个多元化的网络文学环境的形成。
对在开放、多元化的网络世界中产生,以平等、自由交流为特征的网络文学而言,它表现出了与传统纸媒文学相区别的整体倾向,这突出地表现在网络文学的价值取向从传统纸媒文学群体的、社会的视角走向了“个人”的视角方面,“个人化”的写作立场成为网络文学的一个标志性的特征。这种“个人化”的写作立场源于网络文学中作者、读者身份的改变,“个人”成为创作与阅读活动的出发点,“网络文学就是专门为俗人、凡人准备的精神餐点,它就应当有点儿漫不经心,有点儿随心所欲,有点儿不顾章法,有点儿不上路子。说来说去,其实只有一句话,那就是它和当今的主流纸面媒体就应当是有区别的,否则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6]。所谓“俗人”“凡人”实质上就是指与代表着群体价值的知识精英相区别的“个人”。就网络文学而言,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他们都是以个人的精神需求为基础参与到文学活动中去的,这导致网络文学体现出鲜明的“个人化”的价值取向。个人化的情感、个人化的生活、个人化的经历、个人化的诉求、个人化的梦想,这些都在网络文学的内容题材中有着鲜明的体现。
二
“个人化”的价值取向构成当前网络文学创作与接受的一个基本方面。“个人化”是网络文学作者介入社会的一种基本立场、出发点。相较于传统纸媒文学重视在对宏大的社会生活内容的反映中把握历史发展趋势和找寻某种价值观念的倾向而言,网络文学表现出了重视抒写个人生活体验、情感经验的特点,它往往以“个人化”的立场取代“文以载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文学传统,以个人化的视角来关注世界,强调对个人经历、情感经验、愿望诉求的书写,把个人情感好恶作为价值评判的基础。如著名网络写手雷立刚在自己作品的序言中指出,“或许,这是一个人的小镇,一个人的城市,一个人的迁徙,一个人的动荡,一个人的爱情,一个人的忧伤,一个人的脉络,一个人的情歌,一个人的禁忌游戏……但同时,或许它又属于一个时代,属于一代人”(雷立刚《秦盈》)。与传统纸媒文学一样的是,网络文学也要面对现实、面对时代,但它是以“个人”的立场面对时代、面对现实,“个人”成为网络文学切入世界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首先,网络文学的个人化写作立场表现为作家们疏离了对超越自身生活经验的宏大的社会历史内容的关注,而强调对个体生存经历、人生体验、情感诉求的抒写。网络文学作家们把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作为自己创作的出发点,他们很少关注诸如政治风云、经济走向、民族矛盾、战争与和平等重大题材,也大多不会去探索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等超越自身经验的社会生活内容,而更多地关心个体的生存经验、个人的生命感受、个人的情感诉求。他们大多数时候把目光指向个人的日常生活领域,重视对私人经验的书写。特有的人生际遇、个人内心感悟、生存困惑、情感倾诉、对历史的另类思考、个人幻想的放飞等都成为网络文学表现的一般内容。在这个意义上,网络文学作者是从“个人”而不是从“社会”的角度切入现实,他们大多不再把传统纸媒文学作家的那种强烈的责任担当放在第一位,如网络作家尚爱兰所说的,“那些要求网络文学负起社会责任和更有良心的说法,实在是良好的一厢情愿……我们没有文化的优越感,但是我们有足够的生存困境,有足够的热情和机智,有足够的困惑和愤怒,有足够坚强的神经,有足够的敏感去咬合这个时代”[7]。网络文学作家们往往把写作作为个体生命的自然延伸,因此他们更强调对自身经历和情感体验的抒写,把属于个人的情感、生命状态很自然地在作品中表现出来。许多网络作者如尚爱兰、安妮宝贝等的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自传性的特点,她们把笔端指向个人的私生活领域,着重表现自己的情感经验,私人性、隐秘性是她们作品的情感内容的一个特点。
部分网络文学作品的题材也会涉及对经典的改写和对一定历史阶段的回溯,但在这些作品中作家们并没有探索历史发展规律的意图,也无意于在经典的重构中还原一定历史时期的真实面貌。他们往往以一种个人化的方式对历史、经典进行改编,把个人的价值取向植入到经典之中,力图使之更加符合自己的审美情趣。如《后宫·甄嬛传》对钩心斗角的宫廷斗争的刻画、《步步惊心》中充满心机的斗争,都很明显地体现出当代人的观念在古典题材中的投射。而仙侠、玄幻题材的流行也表现出网络文学作者在超越了具体的现实环境中表现自己的理想、诉求。
疏离了宏大的社会历史内容,与网络文学的个人化立场相伴而来的就是多元化的题材选择。不同作者、不同读者的审美趣味带来了当代网络文学流行题材的多元化景观,表现在创作题材的选取方面,宏大的社会生活内容、对人性、人的生命的深刻思考逐渐淡出了网络文学的视野。个人情感困惑、职场打拼、宫斗、玄幻、修仙、穿越历史等成为网络文学的常见题材,它们实质上都是当下人们个人诉求、愿望在文学领域的体现。我们可以从这些题材内容中感受到网络文学向人的个体生存靠拢,成为作者与读者平等交流的一个连接点,它们都有着自己的创作群体和阅读群体,而“个人化”的写作立场是作者处理这些题材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其次,“个人化”的写作立场,还导致网络文学作者们放弃了对超越于人的感性生存的普遍价值观念的寻找和对人与社会的深度思考,出现了反映生活表层化、碎片化的倾向。“个人化”的写作立场使得网络文学作家们在创作中以自己个人生存体验、情感诉求为中心,放弃了对生活的深度思考,也不再去关心超越于个人日常生活经验的那些普遍价值观念、对于人与世界的哲学思考。他们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文以载道”的文学传统,不再承担个人生存之外的使命,也不再试图承担提供一个理想世界图景的任务。立足自身日常生活经验,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体验与诉求,成为他们写作价值选择的基本立场。
传统文学对于“人”的终极关怀主要表现为对某种共同价值原则的探寻与张扬,它往往促使作家对社会人生进行深刻的思考。这也是使得传统的文学经典能够代表历史的要求,在读者中引起广泛共鸣、成为关注焦点、影响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原因。对于网络文学而言,创作动机更多是基于交流而非启蒙、教化,网络文学作者们更多是基于生活体验与读者进行交流,而不是寻找共同的价值原则。因此,网络文学“在价值尺度上由社会认同向个人会心转换。网络文学的价值尺度更重视个体的自娱自足,主要用于互联网交流,既不希冀编辑或出版商认可,也无需社会权力话语的首肯”[8]。这样,网络文学活动更关注交流的有效性,贴近读者心灵、贴近读者当下的生活有助于交流的开展,这是网络文学作家们的生存之道。言情、都市这些题材固然着眼于人当下的情感状态,而玄幻、穿越也往往是以超现实的题材表达现实中人们的愿望要求。如产生了一定影响的网络文学作品《双面胶》《蜗居》谈的是日常生活问题,似乎是在向读者传授家庭生活中的婆媳相处之道,而《杜拉拉升职记》《浮沉》等作品则以通过传授职场生存之道为看点来赢得读者,《浮沉》甚至在封面上印着“最激励人心的都市生存小说,写给在职场中历练,商海中沉浮,不抛弃、不放弃的人们”[9]。这已经是纯粹的商业广告了,“为人生”的文学悄然嬗变为“为生存”的文学,它典型地体现出了网络文学向人的现实生存靠拢的趋势。
这样,基于网络文学“个人化”的写作立场,网络文学放弃了对于现实世界的深刻思考,也不愿对人的理想、普遍的价值观念作出更多的探寻,因而它更多地陷入个人日常生活体验的琐碎与平庸之中,“快餐文化”“心灵鸡汤”广泛流行,用个人的生存经验、内心体验遮蔽了人们对于丰富多彩的世界的认识,因此,它很难表现出作家对于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世界的整体思考,也很难表现出对于人的价值、终极命运的认识。网络文学的这种写作立场对我们传统的文学创作观念构成巨大的挑战。就传统文学的内容而言,我们历来把“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作为评判优秀的文学作品的一个基本思想标准,而网络文学个人化的写作立场使文学从根本上背离了这一目标,这导致网络文学题材内容缺乏超越性,对生活的反映呈现出快餐化、浅表化的倾向。
再次,基于网络文学“个人化”的写作立场,传统赋予“人”的、作为人的行动的根由的种种价值理念被悄然消解,而情感欲望、生存诉求就成为网络文学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个连接点。在很多网络文学作品中,个人的俗性生活被推崇到一个极高的地位,传统文学中那种基于广泛的政治、道德、伦理、宗教视角去关注世界、确立“人”的价值的立场被全面消解,而个人的日常生活状态诸如生老病死、饮食男女和情感诉求成为网络作家们的重点表现内容,个体的情感好恶、生存诉求成为评价世界的一个基本尺度。在失去理想、信念的支撑后,对于权力与金钱的膜拜在一定程度上就成为部分网络小说的价值支撑点。
在一些流行的网络文学作品中,传统意义上的诗情画意的爱情观念已不复存在,而身体的放纵和欲望的张扬成为主人公的一种基本生存状态,酒吧、咖啡厅、迪吧成为主人公的日常生活环境。如某网络小说描述了一个普通人在人欲横流的都市中逐渐走向沉沦的过程,传统爱情观念中的责任、忠贞观念被放纵所替代,对“快乐”的追逐成为男女关系的基本原则。“总裁文”“高干文”等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了网络小说的这种倾向。
这种“个人化”的写作立场给网络文学带来的影响是很大的,网络作者们以个人的立场来关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如同一位网络作者所指出的,“文字在我是生活状态,只喜欢第一时间的真实感受,不会为文而文,没话找话。我只是坦坦然然地写下我的歌、哭、欲、求,我对人生的思考,我对社会的解说。你有你的体验和实证,我也有我的,我们享有平等的话语权”[10]。“平等的话语权”表现出网络文学作者在一个多元化的网络世界中进行自由选择的可能性。从网络文学这种“个人化”的写作立场出发,网络文学所表现的题材内容和作者所持的价值立场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更多地摆脱了一定道德观念、家国意识、理想信念等属于人的公共领域的因素的影响,远离了现实社会的重大问题。同时,他们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对现实、历史的深度思考,而着重表现自己此时此地、此情此景的日常生活体验和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这些都使网络文学表现出与传统纸媒文学有着重要区别的价值立场。
三
就网络文学“个人化”写作立场的形成原因而言,一方面,它与媒介变革时代文学传播方式的变化有着深刻的联系。如前所述,媒介变革时代网络传播的开放性,带来了网络文学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特点,普通网民大量参与到文学活动之中,他们并不具备传统作家与生俱来的强烈的精英意识和启蒙情结,因而形成了网络文学以个人化的视角来关注世界,强调对个人俗世生活、情感经验的书写,把个人情感好恶作为价值评判的基础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网络文学个人化的价值取向的形成也来自商业化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商业化社会的到来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使传统上附着于一定阶层、集团的知识精英失去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传统作家身上的那种强烈的启蒙意识、精英情节在很大程度上失去其现实基础。社会政治、时代风云、历史走向这些宏大的问题固然已经不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基于商业化社会本身的特点,对社会、人生的深度思考,对某种理想观念的追寻也不再是作家们的选择。而筑基于商业社会的基础上的个人生活体验、命运遭际也就成为文学的核心内容。实际上,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创作已经表现出重视人的感性生存、走向“私人化”写作的倾向。从“新写实”小说对人的感性生存的强调,到新历史主义小说对宏大叙事的消解,一直到陈染、林白等女性作家的“私人化”写作,文学一定程度上已经表现出疏离时代政治、经济等宏大的社会生活内容,表现出对个体生命状态的关注的倾向。它折射出在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下,部分人对政治、哲学、终极价值这些形而上的东西日渐疏远,家国情结、启蒙意识这些作为传统文学基本方面的东西被淡化,而个人的生存状态成为人们关注的核心点。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网络文学“个人化”的写作立场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处于商业化的影响下的中国文学思潮发展的整体思想氛围有着深刻的联系。
四
面对网络文学给当代中国文学发展所带来的挑战,我们有很多需要思考的问题。一方面,“任何经典的形成都有其复杂的社会文化原因,都不是个人的力量所能够决定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因此,也必然有不同的言说方式”[11]。由于网络文学特殊的创作、传播方式带来了它独特的价值取向和审美特质,也带来了文学发展史上的一场重大变革,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批评者而言,不能不关注并接受历史的这种发展趋势,一味地抱残守缺只能被历史的潮流所抛弃。同时,网络文学表现出贴近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注重个人情感经验、生命体验的表达特性,这种取向是否更符合文学对于“自由”的追求呢?传统上,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很多思想家都把文艺的本质界定为自由,网络文学不再承担文学之外的使命,它把文学作为普通人的情感、生命体验的抒写。文学似乎回到了它的理想状态,它使文学前所未有地贴近了人的生命的真实状态。从这个意义上,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些作家对网络文学的发展持乐观态度。
另一方面,网络文学这种“个人化”的写作立场给文学的生存与发展带来的挑战也是极其严峻的。传统的文学观念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集中表现在以感性生活流程和情感经验的交流为基础的网络文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日常化、平面化的俗性生活遮蔽了社会生活本身的丰富性和深刻性,遮蔽了我们对于事物本质规律的追寻,导致网络文学不再具有超越性。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时代的重大问题这些制约着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内容逐渐淡出了文学的视野。注重即时即地的感性生活经验的交流使网络文学贴近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文学反映生活的整体性,文学对于时代社会、人的终极价值的深度思考被自由而随性的表达所替代。尤其是在现实中,网络文学特有的创作环境已经不允许作者们以“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节奏进行创作,一些知名网站对作者更新文章的要求是每天达到数千上万字。传统文学创作中那种“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创作态度在网络时代已经成为不可能。这样离开了对社会、历史、人生的全面、冷静的思考,文学对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反映,对人与社会进行政治、经济、道德、文化全方位的考察已经是网络作者们无法承担的使命。局限于个人的视角,放弃对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全方位展示,放任个人情感的表现,沉溺于个人的生活经验、情感诉求之中;过多地强调文学的消费价值,放弃对生活的深度思考,缺乏对人的终极价值的叩问,这些将导致文学反映生活的平面化、快餐化。
同时,值得我们深思的另一个问题是:网络文学在产生、发展之初,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自由的特性,“我手写我心”的创作态度似乎使文学进入了一种自由表达的理想状态。但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商业化的介入使网络写作被市场所左右,甚至被资本所控制。为了迎合大众的阅读趣味,增加点击率,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网络文学作者可能会一天天远离自己在文学创作之初的那种“我手写我心”的自由,而逐渐走向强大资本的怀抱。商业化社会环境中的网络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沦为文学“生产”机器,其对利益的追逐,将使网络作家们一天天远离对于生活的深度思考,欲望、宣泄和对人性消极面的迎合在一定程度上会成为网络文学的主要内容,传统文学对历史的发展趋势的把握和对终极价值的探寻将在网络文学的个人情感、欲望宣泄中被淹没。在这个意义上,网络文学的发展走向是值得我们长期关注并进行严肃、认真思考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