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史研究的文化维度
——后疫情时代的人文关怀

2021-04-15 01:34周琼
云南社会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救灾防灾减灾

栏目主持人:周 琼

主持人话语:席卷全球的疫情,成为2020 年历史书写中最沉重的一笔。中国在疫情防治中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引起人们对中国制度和防疫理念的思考,促发学界对历史防疫经验的总结及其借鉴意义的探究。随着后疫情时代的来临,全社会对防疫的关注,从应对措施、资源配给、制度建设逐步进入到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灾害的人文关怀等层面,其中,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及中西差异、灾害思想的总结推广、灾害文化在疫灾中的角色和价值等问题备受关注。

回望历史,灾难跟人类总是形影相随。人类在与不同类型灾害共生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智慧,在不同层域的文化传承中倡导有益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灾害理念及应对措施的价值。在每个历史阶段大灾后社会秩序的恢复重建及社会心理的重塑中,人文关怀都显得极其珍贵、影响深远。《换个角度看文化:中国西南少数民族防灾减灾文化刍论》对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的内容、类型及传承路径、特点及弊端进行了梳理,认为换个角度看文化,就能发现民族传统文化中防灾减灾避灾的新内涵及动因,提出灾害史研究只有打破“路径依赖”的惯性,才能提升、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彰显区域灾害文化的韧性、适度性及国际性原则优势等观点。《疫病的灾害史解读与中国卫生现代性的构建》以余新忠新编、商务印书馆即将出版的《瘟疫与人:历史的启示》一书为基础,通过对国内外疫病史学界有关疫病、公共卫生与现代性的起源与发展之相互关系进行细致、深入的梳理和辨析,从灾害史和全球史的角度,对历史时期中西灾害结构的差异与社会演化之路的分流与汇聚,对近代中国公共卫生的构建与中国现代性的复杂关联,提出了新思考。《民国时期建设救灾思想探析》对民国时期的防灾工程建设思想、防灾制度建设思想和救荒教育建设思想的起源、防灾工程、救灾制度、防灾教育等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建设救灾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救荒思想的一个新发展,它将传统的积极救荒思想与西方传入的救荒思想融合,使防灾救灾成为一项立体性的综合工程,提升了社会对防灾各项措施重要性的认识。

历史可以照见现实,对历史时期防灾减灾思想及其区域文化、防疫理念及中西卫生体系的差异、灾害文化的价值进行研究,不仅能资鉴现实、彰显人文关怀,也能在全球性的灾难面前,凸显思想文化及公共卫生机制在现当代防灾减灾体系构建中的作用。疫灾将留给人类很多难以磨灭的印记,也将引起人们对生命及人类终极价值、对思想文化情怀及公共卫生机制建设的思考。

主持人简介:周 琼,女,云南省云岭学者,中国环境学会环境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云南省彝学会副会长,云南大学特聘教授、西南环境史研究所所长,从事环境史、灾害史、生态文明等领域的研究。

猜你喜欢
救灾防灾减灾
航母救灾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防汛救灾 应急先锋冲在前
灭火救灾分秒不能耽误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
农业减灾自救 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