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园荞
(哈尔滨音乐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对儿童钢琴的基础教育,是当前我国提倡的国民基础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儿童的成长发育阶段,通过演奏钢琴可以适当的锻炼双手和大脑的配合能力,有助于对大脑支配能力及反应能力的发育。儿童通过对音乐知识的探索,也有利于培养孩子耐心、钻研、优雅、含蓄等音乐方面的性格优点,为将来进入社会、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性格基础,由此可见,儿童钢琴的基础性培训对于孩子将来的发展将会起到极其深远的作用。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老百姓的日常开销在满足衣食住行等生活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开始有了更高的追求。与此同时,很多家庭只有一到两个孩子,家庭对于后代的栽培更是不计成本,很多家长出于提高孩子的素质能力,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想法,也通过各种渠道拓宽孩子的兴趣爱好,挖掘孩子的天赋和潜力,而钢琴作为最具“高大上”的贵族乐器,其具有浓厚艺术气息,以及层次分明的文化底蕴,自然成为广大独生子女家庭提升后代文化素质的首选科目。另一方面,在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民间的文化交流也随之增多,尽管世界上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都有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习俗,但是音乐作为无国界的语言,可以有效避免文化冲突带来的隔阂,通过钢琴等音乐文化的交流,更能促进不同世界的人民互相包容互相融合。这样一来,在国内国外双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让钢琴等音乐艺术的教育培训需求出现了明显的低龄化、全民化、通用化的特点。
经过钢琴教育需求的大发展,为了适应儿童钢琴培训教育的市场化,满足不同的教育培训需求,其培训教育方式也不能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式、学校式的教育模式。例如,很多家境殷实的家庭通过雇佣家庭教师的方式上门授课,或者通过当前流行的“拼单”方式进行“一对一”、“二对一”的授课,不仅在时间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老师对于授课准备方面也可以更加具有针对性。不仅如此,互联网的发展也给儿童钢琴基础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通过网上在线教育的方式,也圆了很多无法负担高额培训费用的钢琴梦。这种教育方式的演化,不仅更能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个体差异化特点进行教育,让老师对学生的真实掌握水平有个更清楚地认识,从而对不足之处采取更灵活有效的补充,也可以增加学生和老师之间默契,让培训效果事半功倍。比起一刀切式的“大锅饭”教育,很显然,差异化和个性化的培训方式更有利于保证儿童在音乐技能素质水平方面的提升以及心理上的健康成长。
通过坚持多年的素质教育,目前我国的国民受教育水平有了显著提升,特别是35周岁以下的年轻夫妇,更加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根据数据调查统计发现,学龄前儿童参加各种音乐艺术类启蒙培训的比例明显升高。更重要的是,这一趋势不仅仅局限于年收入在100万以上的富裕阶层家庭,在很多中产阶级家庭,甚至刚刚超过温饱线的家庭都积极的给孩子报名学习各种乐器。这其中不乏部分家长头脑发热以及跟风报名的行为,但绝大多数都是出于望子成龙的殷切期望。但过早的增加儿童的学习负担也可能给孩子滋生出厌学心理,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更对其日后的学业产生负面效应。因此音乐教育的低龄化应结合儿童的智力发育和自身特点相机而行,切不可急功近利、揠苗助长。
根据教育经验可知,影响儿童钢琴基础教育水平的因素有很多,但对于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对孩子影响最深远的因素就是老师的个人因素。人成长过程的各个阶段,性格和兴趣爱好主要是在儿童阶段形成的。因此,儿童钢琴的基础教育具有常规的成人教育所不具备的特点,老师的教学习惯、性格喜好、专业水平、教育能力甚至一言一行都有可能给学生的一生产生影响。如果老师的脾气暴躁,比较严厉,喜欢采用批评或鞭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就极有可能导致学生对钢琴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如果老师性格过于软弱随和、气场不强,对于一些比较调皮的孩子,则可能因为未能建立权威而使老师的要求缺乏约束力,从而无法有效的管教孩子。由此可见,对于儿童的钢琴基础教育,既不可以采用严酷的军队式训练,也不可以采用自由式的大学教育,要合理的分析孩子的心理,摸透孩子的秉性,既要有管理的手腕又不能让其产生畏惧心理,通过传授钢琴专业技能的同时,为孩子树立起健全的性格和光辉的榜样。
除却老师个人因素对于儿童教育的影响,学生自身的因素也不容忽视。学生自身的因素来源,一方面在于其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对孩子产生的影响一定是终其一生的,这种影响也必将渗透到孩子日后行为的点点滴滴,在钢琴的学习方面也不会例外,孩子的理解方式以及学习习惯也将反馈出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在儿童钢琴上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在于孩子自身的天赋,在钢琴技巧方面的领悟程度,几乎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不一样。个人认为,这种差异源自于内在天赋的差异。但并不影响老师对于他们天赋的发掘。以钢琴指法为例,对于手小的学生在选曲时不要选有过多的跳动大的音程和八度双音;对于背谱困难的学生则可以先背一些织体、声部较为简单的乐曲,对于能力差的学生在练习快速跑动时,要叮嘱他们多慢练,注意保持手指的独立性,手腕手臂放松,不能用手腕手臂去死压,由慢逐渐加快,不能一开始就练习快速跑动,不然只能是越练越糟。教师应当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给学生安排曲目,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技术练习,同时也应当使儿童打好、打牢钢琴基础训练,这样才会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会感到过分吃力。
在儿童钢琴的教育培训方面,教学设施对于培训效果产生的影响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对很多学生家长来说,在孩子初学钢琴的时候都会面临同一个问题:孩子开始学习钢琴就需要每天练习,而钢琴就成了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如果从开始学习就购买钢琴,会不会因为一些不确定因素为时过早?因为对于初学的孩子来说,儿童钢琴培训更多是起到一个教育启蒙的作用,今后能否长久地坚持学习还不能肯定。一方面,钢琴购买的费用不低,本身属于高价值物品,很多名牌钢琴往往价格不菲,但是儿童自我意识与行为控制能力尚未发育成熟,无法发挥出钢琴的音色特点可能会给家庭经济带来一定负担;另一方面,买回来之后摆放也确实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会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家长在选择钢琴时,要充分考虑到自家孩子的年龄差异化特点,选择适合儿童使用的儿童钢琴或电子琴。例如,很多乐器厂商推出了专门为6岁以下儿童量身定做的儿童钢琴受到广大学生家长的青睐。从客观上讲,硬件设施适配程度的提升也更加有利于低龄儿童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与吸收。
目前,儿童钢琴的基础教育培训行业鱼龙混杂,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行业发展过于迅猛,缺乏有效的行业规范和管理措施所致。这一行业乱象所产生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儿童钢琴的培训效果没有客观科学的评估标准。而且在儿童钢琴的教材市场,各种教材编写依据各不相同、有借鉴英国伊顿公学的教材的、有通过国家教材为模板编写的,甚至还有互相抄袭的情况,总之儿童钢琴的教育始终缺乏受到行业和消费者普遍认可的教材选标准。其次,由于儿童钢琴培训的教师需求缺口较大,相关教师队伍的成长速度也过快,导致其水平也参差不齐、从业资格更是缺乏准入门槛。很多儿童钢琴的老师属于半路出家,自身的钢琴基本功和乐理水平也拆强人意,不利于行业整体的健康发展。面对这种情况,钢琴协会应协同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相关规范条款来整顿行业乱象,对钢琴老师,特别是儿童钢琴老师设置准入条件,来保证其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水平达到相关标准。
根据多次对儿童钢琴教育的实际考察发现,大多数培训机构的儿童钢琴基础教育课程都来源于成人钢琴的培训科目,更有甚者,直接将成人钢琴的课程和教材拿来直接用于授课,或将未来钢琴考级作为培训目,对儿童进行填鸭式灌输。这种教育方式过于死板僵化,并不利于儿童对钢琴音乐的学习。儿童钢琴的基础教育培训,应区别于以应试为目的的刚性培训教育,其教育重点应放在对于适龄儿童的接受能力方面,授课老师应提供可以被儿童接收消化的音乐知识。在授课形式上,更要极力避免揠苗助长、急功近利的功利性教学心态,应把培养孩子音乐兴趣、开发儿童音乐潜力作为教育的重点。在教学中需要坚持树立正确的学琴目的,狠抓基本功和重点培养学生的乐感,因人施教,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为了满足儿童钢琴教育的培训需求,传统培训结构面向社会释放了一部分教育资源。在这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各种培训机构近些年来近乎疯狂的无节制发展,从授课资格到收费方式,再到培训资质都没有明确的标准。这一现象随着教育资本化程度的加深而越发明显。不可否认,私人为主的公司企业化培训的确发现了很多天赋异禀的优秀孩子,为进一步培育优秀的音乐人才奠定了基础。但过度资本化难免使授课教师沾染大量的拜金陋习,使原本高尚的教师职业开始追求盈利,特别是对于人生观与人生观尚未完全成型的儿童而言,这种毒害更加令人恐惧。面对当前的情形,教育权威部门应该立即出台相关规范标准,强制推行规范教学机制,及时整改儿童钢琴教育领域存在的诸多乱象。对于违反禁令者也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并加大对屡教不改者的打击力度。此外,包括钢琴教育协会在内的儿童钢琴教育方面民间组织也应该配合执法部门和教育管理部门面向业内人士发起呼吁,鼓励相关从业者按照规范标准组织授课。及时制止儿童钢琴教育行业的过分发展,树立道德标杆,规范授课标准是儿童钢琴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向前发展的重要措施。
本文通过在宏观层面阐述了当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行业现状,指出了几个儿童音乐教育领域广泛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分析了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希望可以让更多孩子遇到人生中的伯乐,从而在学习钢琴过程中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