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刚
(泰安市图书馆,山东 泰安 27100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完善,其技术已经覆盖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在公共服务场所,人们也要求用互联网+的技术享受公共设施带来的服务体验。作为公共服务实施的公共图书馆,也要将互联网技术作为建设发展的新模式。
公共图书馆作为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公共设施,是政府负责监督建造的,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运用创新的互联网+思维,创新开放的参与发展机制,引导社会经济体积极地参与到公共图书馆的共同建设中来。开放式的发展模式已经在我国开始着手实施,在前几年中,扬州作为公共图书馆开放式发展建设的示范点以来,开放式的城市书房模式得到了扬州市民的喜爱,其服务功能更是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扬州开放式的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包括当地政府、文化企业和文化和旅游部门的大力支持。而后江苏南京的“金陵书苑”也成为全市人民阅读的公共文化传播站,也是提供综合性公共服务的平台。江苏南京的“金陵书苑”不再是依靠政府投资创建,而是由当地的文化企业投资兴建的公共服务的公益阅读场所。公共图书馆是城市综合文化集中展现的场所,为城市发展提供着便利性的服务。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可以与社会企业或者机构进行开放式的合作发展模式,比如和银行金融机构合作,在人们等待办理银行业务的时候,可以阅读公共图书馆提供的公益读物,提高人们公共场所的阅读体验。
公共图书馆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其根本还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公益阅读场所。为了使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服务性得到提高,就要明确了解广大人民阅读需求,在“互联网+”快速发展趋势的背景下,不断增强服务的意识,运用创新思维从人民大众的实际需求的角度出发,增加多元化的、有特色的、以及有针对性的更高质量的服务内容。比如‘重庆图书馆’连续几年联合‘少儿图书馆’和地方图书馆在春运高峰期间利用公共图书馆提供免费为在外务工农民订票服务,这种服务内容既拓展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同时也符合广大受众的实际需求。除此之外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组织,还可以为企业的用工、群众的就业等提供相应的服务,有利于推进公共图书馆的长久发展。相比一些专业就业信息发布机构。公共图书馆没有安排及就业的权限,但是可以根据群众的需求提供相应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渠道。虽然公共图书馆在信息咨询方面的服务还处在萌芽阶段,但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公共图书馆的服务项目和内容也会不断地增加和创新。
互联网技术的存在使得数字阅读无处不在,其能够极大程度地贴合当前社会发展进程,充分彰显出互联网技术的思维优势,促进图书馆管理服务水准的提升,此种改变对于推动全民阅读的促进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如在2016年,南京图书馆便推行了名为“陶风采”的服务,图书采购权被下放到读者群体当中,读者只要拥有南京图书馆的借阅证即可前往指定书店进行结束,到达还书期限以后,读者可以将书籍直接归还给南京图书馆,图书馆以此为基础和书店进行结算处理,此种服务创新模式使得此前的先采编上架、后读者流通的模式被极大程度地转变,有效地减少了读者所需要等待的时间。在2020年,南京图书馆则针对此项服务进行了创新优化,读者可以根据微信公众号的提示选择自己需要节约的图书并予以上传,南京图书馆会及时地将书籍基础,读者在图书期到达的之前将书籍寄还给南京图书馆,实现多方共赢的重要目标。
智慧图书馆面对的读者群体的多样性决定读者群体所需要获得的信息逐渐朝向多元化方向过渡,例如学生群体对于专业书籍的要求更为显著,上班族群体对于时事书籍的要求更为显著等,由此可以充分明确在未来互联网+时代下,智慧图书馆的建设需要充分满足不同读者的群体需求,满足其对于信息的需要的变化。从读者群体的年龄组成角度分析不同读者对于实际信息的需要,学生阶段对于信息的需求普遍集中在课程书籍以及教师所推进的课外书籍方面,部分成年人群体则会更多地选择娱乐书籍,智慧图书馆可以通过对大数据的有效应用,实现对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的信息阅读需要以及其实际阅读差异的区分处理,并对其今后的阅读情况进行相应的预测,以便于为其提供更为高效合理的个性化服务,从而有效地缩减读者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读物所耗费的时间,充分满足读者群体的信息阅览需要。
传统的图书馆提供的主体为各种各样的纸质书籍信息,在传统图书馆信息检索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核心方式是利用计算机系统来完成对各种需要书籍关键字的检索处理,当然不容忽略的是此种检索模式本身存在检索时间过长、检索内容不够全面的问题,无法实现智能化关联词脸型的操作,无法提供充足的相关图书,所以此种检索方法的弊端也是相当显著的,效率低下且方法传统,与此同时,读者还需要亲自前往目标图书馆的有关区域当中进行深入检索处理,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都是相当多的,智慧图书馆则因为有大数据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深度支撑,可以促使不同读者通过不同的路径来完成信息检索的操作,有效地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检索需求,为读者提供更为全面且完善的数据信息。
传统的图书馆所提供的是各种各样的纸质书籍信息服务,要求读者能够亲自前往图书馆进行借阅,而在互联网+时代下,移动图书馆这一概念的出现使得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出现巨大的转化,移动图书馆是将智慧图书馆作为基础支撑的,将图书馆服务和高新设备相互融合的新型服务种类,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可供读者获取信息的移动终端设备的数量越发增多,智慧图书馆可以为读者提供专属的APP,以便于读者更好地知晓图书馆当中的海量数据信息。但是就目前来看,部分图书馆的移动化服务做得并不良好,仅仅是在官网当中提供数据检索服务和下载服务,缺乏充足的专属APP的支撑,移动图书馆浏览的便捷性和稳定性在此情况下逐渐减少,存有不够关注读者的阅览感受的问题,在未来发展进程中,图书馆需要在开展指挥改造的前提支撑下强化对移动服务端的构建与维护,使得智慧图书馆能够提供充足的移动服务。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公共图书馆的每一个环节都展现在人民群众的面前,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中来,并能够以公平、公正为准则对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服务质量做出最客观地评价,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公共图书馆构建主体的一部分。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社会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中融入互联网信息技术,有利于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提供快速、便捷的建设途径。除此之外当地政府也要加强与公共图书馆的联系,运用公共图书馆的开放性、广泛性传播政府的政策、信息等,提升当地政府在群众中的曝光度和公信力。政府反过来可以组织更多的社会文化企业、政府机构等参与到公众图书馆的建设中,从而提高公共图书馆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质量水准。
所谓的数据素养是以互联网+为背景提出的新型素质概念,其主要内容是对网络信息数据进行管理,并能够在信息数据的引导下升华对数据管理意识、能力等。在互联网+的时代,信息数据在公共图书馆的建设管理中发挥着独特服务管理的优势,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人员只有不断的进行学习、培训,不仅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数据素养,还能适应社会各种环境变化和改革的发展需求。传统公共服务的管理模式已经逐渐的消失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在互联网+的模式下对公共图书馆的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信息,有利于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实力得到有效地提高。因此政府或者公共图书馆的负责人要加强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数据素养的培养力度,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建设发展的趋势也必然从借阅向智慧信息化服务发展。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不断提升自身操作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内化优秀的数据素养,是公共图书馆能够提升服务于社会发展的质量水准。
公共图书馆作为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公益组织,在近年来的发展也越来越好。从侧面也反映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健康发展的形势同样整合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资源也成为当下社会发展的积极表现。公共文化包括的内容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在社会管理中隶属的管理部门不同,导致各个公众文化主体之间的书籍资源的差异,每个文化馆都有一套适合自己发展的策略和路径,在传统的公共文化的管理中,很难实现各个公共文化个体的统筹管理,导致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发展的质量水平非常不理想。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将各个文化个体的资源数据进行整合,有利于提高我国整体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水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公共文化服务个体的资源进行资源整合最有效是实行由上及下的方式。从最上的国家级先和下一级省级的有实力的公共文化个体组建国家级的公共服务整合项目,紧接着是下一级省级和更下一级的市级或者区级的公共文化个体组建省级公共服务整合项目,这样一环套一环的资源整合项目能够从根本上实现公共服务整合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公共图书馆服务建设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公共图书馆服务和传统纸质传媒的方式有着互通性,因此可以说公共图书馆也是纸质传媒表现自我的扩大影响范围的一种方式。但和纸质传媒又有着很大的差异,公共图书馆服务在互联网+的信息技术的影响下从根本上对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变革,有助于公共图书馆乃至公共文化能够为社会发展提高更高效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