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逻辑与精髓要义

2021-04-15 00:46张晓明刘晓雪
晋中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建党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张晓明,刘晓雪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强调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并要求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回瞻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已经从五十多人增为九千多万人,从石库门走到天安门,从“小小红船”成为“巍巍巨轮”,这正是因为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当下,我们正在奔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发扬伟大建党精神的作用是十分必要且刻不容缓的。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逻辑

百年正是风华正茂,百年始终不忘初心。追本溯源,党的成立是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历史起点,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的精神之源。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基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铸就了伟大建党精神。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逻辑

伟大建党精神是指“创建中国共产党这一开天辟地的历史实践与伟大事件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1]这一精神的形成,离不开中华文明的滋养。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国,其孕育的文化精粹,为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养料。20世纪初,随着马克思主义从西方传入东方,并与中国工人运动密切结合,一个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顺社会潮流应运而生。综上所述,伟大建党精神不只吸收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样也汲取了马克思主义的优秀基因。况且,不容置疑的是,它又在实践中对两者进行了延伸和拓展。从具体来看,首先,“坚持真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自然、社会的一般发展规律,并多次在历史实践中得到检验和证实其真理性。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是不会过时的理论,它总是与时代同步伐、同步调,并在现实实践中不断发展和拓展的理论,从而保持真理性、科学性、时代性。“坚守理想”蕴藏于大同思想与共产主义。囿于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和剥削阶级的强大,不平等现象在近代中国十分泛滥。党的先驱者们举起平等的大旗,要求在性别、经济、政治等方面实现平等,并要求财产公有,这正是“人人平等”“废除私有”的生动实践。其次,“践行初心”坚持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民、爱民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儒家提倡的“为政以德,治国为民”、法家提倡的“本治国固,本乱国危”等都强调了人民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性。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411“担当使命”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党带领人民进行的百年奋斗历程贯穿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再次,“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斗争精神和马克思主义的斗争性。前者要求君子以自强不息;后者要求无产阶级进行武装斗争,不能放弃以革命手段夺取政权。最后,“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体现了忠诚这一高尚品质。马克思主义忠诚观要求无产阶级必须绝对服从、绝对忠诚于党,因为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无产阶级的任务和最终目标才能实现;还要求共产党人坚持初心,为民奋斗,不抛弃人民,不辜负人民,因为只有忠诚于人民,党和国家才能凝聚起发展需要的智慧和力量。总之,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之一。

(二)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逻辑

恩格斯曾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3]523毫无疑问,要探索伟大建党精神,就必须清楚建党这一实践活动,就必须挖掘出其社会存在。首先,各个阶级的艰苦求索唤起了人民的觉悟。19世纪中叶,在西方列强的猛烈轰击下,清王朝在战争中屡屡败北,为了维护其摇摇欲坠的统治地位,签下了许多出卖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不平等条约,导致中国的社会性质变得畸形,人民的苦难更加沉重。为了探索救亡图存的正确道路,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前仆后继、奋勇斗争,出台了各种救国方案。虽然这些方案和实践都宣告破产了,但其精神是伟大的、永恒的,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子女,从而为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社会基础。毛泽东指出中国优秀人物“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但是直到十月革命后,“才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将其“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4]796其次,五四运动找到了科学理论和领导力量。在五四运动爆发前后,随着各种理论思潮铺天盖地地涌入中国,党的先驱者对其进行了反复对比和甄别,选择了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呈现了与生俱来的、彻底的革命性,彰显其可以带领中国人民开启中国革命新征程的先进力量。再次,早期党组织的组成和活动为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各党小组的相继成立,使中国有了与共产国际联系的正式组织。党小组的积极活动,激发了工人的觉悟,并与工人建立了密切关系。由此可见,各种力量的艰苦求索、五四运动、早期党组织的组成和活动为建党提供了许多条件,构成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社会存在。

(三)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逻辑

伟大建党精神产生于党的创立这一历史性事件,发展于党的探索与建设的历史实践。伟大建党精神不只存在于建党的一刹那间,它随着党的成长在不断延伸和发展,与党的生命力同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当下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这一科学命题,不仅是为了纪念和肯定建党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更是为了延续和发扬革命先驱者的精神力量,以此推动党和国家的高质量发展。首先是建好伟大工程的内在要求。新时代以来,随着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巨变,党的建设也涌现出新的历史特点,承担着新的历史重任,迎接着新的历史挑战。党的建设在总体上取得了许多辉煌成就,解决了许多世纪难题。然而,党内仍然存在一些信仰迷失、思想不纯、贪污腐败等现象。要消除这些不良因素,必须用伟大建党精神的精髓要义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洗礼,从而保证党不变味、不变质。其次是建成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回顾百年历程,社会主义是拼出来的、改革开放是干出来的、全面小康社会是奋斗出来的,这都彰显了中国式治国理政的优越性。在这优越性中,少不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强大作用。当下,中国正在走的、将要走的路是前人未涉及的,其难度和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我们正迈向第二个一百年的新征程,必须“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等精神要义。最后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5]这充分体现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自信。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的精神之源,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动力之源。因此,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命不仅在历史中璀璨夺目,还在现实中焕发光彩。

二、伟大建党精神的精髓要义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意识的范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奋斗实践中书写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以开天辟地、大无畏的气概找到了指明方向的真理,明确了自己的使命,在革命实践中铸就了伟大建党精神。其精髓要义,可以从“真”“行”“革”“忠”这四个方面来认识。

(一)“真”: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伟大建党精神的第一要义是“真”,即以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为指导思想,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6]正因为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科学性,经得起实践的考验,所以我们党从一开始就主张“坚持真理”。如何理解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真理?具体来说:第一,指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自然、社会的发展规律,并以哲学、经济、政治等各学科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内容博大精深,需要用心学习才能领悟其奥秘。第二,指坚持以其指导实践。任何理论只有运用于实践时,这个理论的价值才能得到实现。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的“座上宾”,而是用于革命的武器。第三,坚持以与时俱进的观念看待它。恩格斯曾直言不讳地指出,他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成果正是在对其继承的基础上与中国大地相结合,并赋予其中国气息、中国特色之下取得的。“坚守理想”是在对前者认同的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是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向往。党在成立初期明确强调自己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并提出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由此可知,党在最初之时就确定了对“真”的追求,“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党的先驱者赋予党的优秀“基因”。

(二)“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伟大建党精神的又一要义是“行”,即把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践行于现实。为什么党能在绝处中逢生,并能实现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习近平总书记做了回答,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7]如何理解“践行初心”?第一,站稳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都体现了人民性,人民立场是党的政治立场。党的二大确定了党是无产阶级的忠实代表,这表明了党是为谁而立、道出了优秀党员干部无私奉献的原因所在。第二,坚持群众路线。从建党伊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就在中国扎根、发芽、茁壮成长,并结出果实,即群众路线。这条路线说明了党和人民血浓于水的关系,指明了党在政治和组织工作上的根本路线,并要求全体党员与人民保持密切联系,听取民意,汇集民智,办好民事。第三,坚持执政理念。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是党和国家发展不能缺少的主要力量。要稳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怎样理解“担当使命”?首先,“担当使命”是践行初心的最终归宿。国家强大是人民幸福的最好的保障。其次,党的百年奋斗历程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民族复兴。民族复兴不是纯粹的口号,而是党带领人民必须落实的共同目的;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漫长的量的积累才能实现的。党带领人民已经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目前正处在为“强起来”而努力奋斗的新的征程之中,这给民族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作为党的继承者和发展者,新时代共产党人必须担起历史使命,不断推进党和国家的发展,逐步实现中国梦。总之,中国共产党人的血液中流淌着对人民的责任感和对民族的使命感。

(三)“革”: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追求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人民幸福与民族复兴,要求共产党人做到“革”,即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斗争精神。为了拯救人民和国家,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视生死如无物,挺身而出、奋起斗争,为共产党人创造了宝贵的红色基因。“不怕牺牲”的内涵,首先表现在牺牲是普遍存在的。毛泽东同志指出:“要奋斗就会有牺牲。”[8]95党的崇高而艰巨的远大理想是需要不断艰苦奋斗才能实现的,这意味着牺牲是必须的、必然的。不论是战争还是和平年代,牺牲都是存在的。其次表现在牺牲是自愿的舍小家为大家。牺牲既指为了大义而牺牲个人及其家庭的利益,也指为理想信念奉献生命。再次表现为把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化为实际行动。共产党人有了不怕牺牲的品质,才能在斗争中做到全力以赴而不是畏手畏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9]党从一开始就肩负起了推翻“三座大山”的使命,开展了一系列的革命斗争,建立了新中国。之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挑战,党开展了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革命斗争已经结束,新的伟大斗争正在进行,党必须不畏困难,英勇斗争。总而言之,矛盾不止,斗争不止;奋斗不止,牺牲不止。

(四)“忠”: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伟大建党精神的落脚点是“忠”,即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忠诚是共产党人的鲜明的政治品格,是党能集中力量化解危险、办成大事的关键所在。此处的忠诚有两个对象,即党和人民,这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有机统一。“对党忠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对党的纲领和章程的忠诚。党的一大规定“承认本党纲领和政策”的人才有入党资格。党的纲领公开表明了“党是什么党,要走什么路”;党的章程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循的总规范,体现了全党意志。只有坚持了对二者的忠诚,才能保证对党的忠诚。其次,对党组织忠诚。党中央是党的首脑机关,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最高决策者、组织者,因此,一切行动必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再次,对党的事业忠诚。全体党员应提高自己的政治能力,全身心地为伟大事业而奋斗。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4]809“不负人民”一方面体现在办好人民的事情。中国共产党的权力来源于人民,一旦党脱离人民,就会失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人民的事情是大事情,是党员干部必须重点着手的事情。另一方面体现在不搞贪污腐败。党员干部必须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能存有私心,不准以权谋私。总之,忠于党、忠于人民,必须一体推进。

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四个伟大成就”的精神之源,是中华民族赖以长久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新时代的我们要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全党、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共产党人政治品格,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一)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全党

马克思主义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就不复存在。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在众多的社会主义学说中找到了科学且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坚信“资产阶级必然灭亡和无产阶级必然胜利是不可避免的客观规律”。[2]411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它。马克思、恩格斯多次对他们的某些原有理论进行修改甚至摒弃,这就是最好的证明。中国共产党百年砥砺,数度涅槃,扎根中国大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叉点,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稳思想之舵;要旗帜鲜明地反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抵制西方不良思想,勇于批判各种错误思潮;要持续深化党内教育,提高党性修养等,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铺就理论基础,并不断推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步伐。

(二)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人无精神则不立,党无精神则不振,国无精神则不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贯穿百年党史历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是由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共同书写和总结而成的精神结晶。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不是各种精神的简单累积,而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其根源于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各个时期的精神都贯穿着伟大建党精神的精髓要义,如蕴含爱国主义的红船精神、包含亲民爱民的焦裕禄精神、蕴藏以国为重的北斗精神等。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要从不同主体的视角研究并进行总结,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注入时代气息;要加强宣传力度,中央与地方政府、国企组织、学校等机构要更多地举办宣讲活动和建立研究小组;要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推进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等。新时代的我们要继承并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把伟大建党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三)锤炼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

政治品格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言行举止中体现的道德、品行和作风等基本政治素质,是其政治信仰、政治立场、理想信念的集中呈现。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等优秀的政治品格,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提出了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地强调党员干部要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忠诚是首要条件。“对党忠诚,永不叛党”是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对党的终身承诺,是从政治上入党的具体体现。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许多优秀中华子女以舍生取义书写忠诚,先有夏明翰、狼牙山五壮士、陈潭秋等革命烈士,后有王伟、陈陆、曹群等英雄烈士;众多优秀的中华子女以坚定信念命名忠诚,先有先驱者建党建国,后有继承者保卫和平。一旦党员干部丧失忠诚的政治品格,就会迷失方向。干净是为官之底线。中国共产党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其他任何利益是值得它奋斗终身的。党员干部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规矩,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接受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保证永是人民值得信赖的领路人。勇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应然的政治品格。自党诞生以来,我党就不畏生死、不惧艰难、坚持不懈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奋斗拼搏着。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坚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敢于担当、敢于作为,成为各项工作的先行者、实践者、参与者和落实者。

猜你喜欢
建党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建党百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