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晋丽,周 伟,段鹏丽
(晋中学院a.化学化工系;b.政史系,山西晋中 030619)
高校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只有切实抓好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才能确保我国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时代的发展不断产生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信息化手段日新月异的今天,传统教育形式越来越无法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样化和时代化的需要。短视频具有短平快、易为大学生接受的特点。近年来短时频的方兴未艾,紧跟信息化时代步伐,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机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抓住这一机遇,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充分发挥短视频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建设性作用。
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说,爱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明确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期,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深刻认识所处时代特点,将自己的爱国心、报国志化为行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有着“网络原住民”之称的当代大学生,对包括短视频在内的新媒体具有很高的接受度。虽然讲党课、举办专题讲座等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具有针对性强、能及时沟通反馈等优点,但对于当代大学生日新月异的需求来说,这种必须在特定时间、地点、场景中进行的教育方式越来越显得难以应对。面对新媒体时代,如果仍然固守传统的教育方式,其结果是很难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效果也不是很好。
利用短视频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显著优势:第一,短视频“小而精”的特点能够充分利用大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大学学习生活紧张,单纯以传统思政课的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方面缺乏持续性,另一方面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而短视频能够见缝插针,有效抓住爱国主义教育的切入点。第二,短视频实现了文字、影音特效的融合可以使其快速地感染受教育者,让受教育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如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相关短视频使大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这应该归功于短视频观看场景多样化和文字、影音特效相融合的特点。“NBA事件”之所以在极短的时间里快速燃起大学生的爱国情怀,靠的就是短视频的威力。第三,主流媒体通过短视频方式的正向引导使大学生对于新媒体的积极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如《人民日报》抖音的粉丝量位居媒体号的首位,得到了广大大学生的持续关注,是主流媒体利用短视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例子。
在看到利用短视频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所具有的优势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其面临的挑战,只有直面这些挑战,才能切实发挥好短视频的作用:
第一,短视频低门槛、自发性、去中心化、内容杂的特点对大学生辨别能力是很大的挑战。大学阶段是青年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确立的关键时期。短视频低门槛、自发性、去中心化、内容杂的特点很容易使各种鱼龙混杂的信息特别是各种错误思潮进入大学生的视野,这对大学生的辨别能力是一大考验。一方面,可能有部分敌对势力搭乘短视频这一顺风车传播一些负面甚至反动的言论,诱导大学生产生错误的、片面的认识,进而走上人生的邪路,远离爱国主义教育的视野。另一方面,以文化渗透为目的的“一些别有用心者”可借助短视频这一平台大量输出本国的劣质性文化,变相地、潜移默化地宣扬其意识形态,诱导大学生产生历史虚无主义的认识。
第二,短视频碎片化的特点使爱国主义教育缺乏连贯性、系统性,从而影响教育效果。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往往关注的是短视频娱乐消遣内容,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短视频对大学生具有一过性,并受当时情绪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利用短视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易使大学生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从而增加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难度。
第三,短视频虽然可以快速产生情景感和融入感,但也可能在“瞬间”点燃大学生“非理性”的极端行为,甚至踏入“极端民族主义”的泥淖。如2019年发生的“巴黎圣母院失火”事故在短视频平台引起的热议。其中有大部分大学生对人类文明遭受无端劫难表示遗憾,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则“拍案叫好”,认为这是对法国烧毁我们国家圆明园的报应。显然,如果对大学生的这种“非理性”行为放任不管、不及时有效地正面引导,就容易衍生出其他盲目、狭隘、偏激的“极端民族主义”,从而走向爱国主义的反面。
利用短视频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广阔的空间。为此,我们一方面要深刻地认识到短视频对于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直面挑战,积极挖掘、趋利避害、自觉利用,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做到利用短视频坚守好新媒体阵地。
第一,牢固树立党的领导。习近平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的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1]党管媒体的原则是党的领导在新闻媒体和舆论阵地的根本体现。短视频是把双刃剑,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使短视频平台把握好主基调,找准长期发展的正确方向,确保爱国主义教育行稳致远。坚持党的领导,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利用短视频等新型教学手段,确保爱国主义教育真正走入学生心中,形成学生自觉学习、自觉领会、自觉践行的新风尚。党的领导不是命令式的领导,这要求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和大学生中的党员要在充分了解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的滋养作用。爱国主义教育在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根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也为利用短视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资源。深刻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深入挖掘、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基因,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应当利用短视频精准投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
第三,把形势政策教育的内容及时植入短视频。大学生不仅要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寻找根脉,更要通过短视频中的形势政策教育认清当前所处时代赋予的使命与担当。一方面,要借助短视频平台源源不断地宣传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使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从而在国际大环境中站稳立场;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也要学会通过短视频平台分析辨别当前国际环境中的各种复杂因素,为爱国主义教育增添时代特色。
第四,培育典型网络舆论榜样和短视频工作队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爱国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情感的抒发,更是一种自觉的行动,通过短视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知行合一,着力于培育树立典型网络舆论榜样,发挥其示范作用。要通过平时考察、实践锻炼发现和培养典型网络舆论榜样,恪守典型网络舆论榜样来自大学生、服务于大学生的原则立场。选出的典型网络舆论榜样要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做到爱党、护党、为党,从思想上牢固树立党性原则,行动上为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全力以赴。网络舆论榜样要敢于同不良网络势力及其言行作坚决的斗争,及时、客观、公正地发布可信度高的正向引导性视频。通过典型网络舆论榜样的正面引导,让爱国主义的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广泛地在大学生中间传播,直至生根发芽。要从大学生中发现和培养专业、精干的短视频工作队伍,其人员选择的标准应当侧重党性过硬、业务精湛、理论扎实、作风优良。为此,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就要善于发现大学生中忠诚于党、热爱祖国、对校尽责的先进分子;同时要注重从新媒体使用与发展的角度吸收不同专业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化培养,提高其能力水平。
第五,实现传统教学形式与短视频的融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2]这就要求我们在高校大学生中利用短视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将爱国主义教育真正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创造性地推进传统教学形式与短视频的融合发展,真正用好短视频这一新媒体平台,通过短视频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亲和力与感染力,鼓励引导大学生用短视频的形式将心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及时鲜活地表达出来,营造出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第六,创新和改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3]高等学校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要主动加强包括短视频在内的新媒体建设,设立官微和公众号,想方设法提高点击率和推送频率,扩大其在大学生中间的影响力,真正做到让大学生喜闻乐见。在重视短视频平台这一形式的同时,更要在内容的原创性上下功夫,增强内容的可信度与说服力,通过发挥短视频的优势,让爱国主义教育真正走近大学生,化为大学生身边的人和事;要学会利用学生熟悉的新鲜术语解读深奥的理论,增强传播内容的鲜活性和时代感。坚持党的领导还体现在要强化对平台的监督管理。对短视频平台的监督管理要做到经常化、专业化、制度化,切实把好入口关和出口关,及时发现不良言论并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学生成长规律,把握新时代赋予的新机遇,认清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积极利用短视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爱国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新时代大学生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