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湘云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1)
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既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的一体两翼,也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引领高质量发展内在统一的系统工程。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潮头,加强和推进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是新时代全面提升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先手棋”和着力点,也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固本之举和根本保证。
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是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对于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强调“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1]。高校党建工作不仅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引领,要加快“推动高校党建与高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2]。高校党建是支撑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因此,高校党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弱化,只能在改进中不断提高,不能止步不前。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协作的原则,打破“各自为政”“各管一摊”的分散性、条块化党建工作格局,避免高校党建与相关职能部门“两张皮”的弱化、虚化党的领导的不良现象,加快推进高校党的制度体系与现代大学治理之间良性的双向互动机制,发挥高校党委管党治党、办学治校和统领全局的主体责任和领导核心作用,为高校内涵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开创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唯其如此,才能把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切实贯穿到高校党建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有机融入到高校建设的各个方面,深度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中,全面提升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力避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边缘化和话语缺位的现象,真正解决好高校党建这一具有方向性和根本性的问题。
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新探索。从理论形成的历史维度审视,任何思想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理论及实践也是时代的产物,是对现实社会和高等教育规律的客观反映,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历史的变革、社会的进步以及高校党建工作的实际,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的。中国共产党一向重视高等院校党建理论与实践,并善于总结历史经验,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党建分别经历了萌芽形成、曲折发展、日趋成熟和逐渐深化四个历史发展阶段,实现了多维度历史性跨越,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总体格局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完成了新时代历史方位的重大转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逐步形成,习近平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使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开辟了新时代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径,呈现出宝贵的理论创新与思维品质。纵观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及其发展的内在理路和历史演变,习近平新时代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不断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历史必然,其思想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无产阶级政党理论,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创立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品格,展现出对于新时代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
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深刻认识立德树人不仅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中心任务和根本问题,而且也关系到党的千秋大业能否后继有人的历史重任。强调立德树人既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立身之本,又是顺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时代要求。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聚焦点和重大任务,是培养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高校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和方向指引。当前意识形态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迫切要求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思想建设是“铸魂”工程,关系到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全球化发展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面对互联网等新媒体、新技术的高速发展,中国社会文化多样化和价值多元化相互交融激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思想地位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多元社会思潮的交锋更加激烈。如何站在时代前沿,用好思想利器,“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3],是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亟须回答的时代课题。因此,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的高校,唯有顺应时代潮流,顺势而为,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平台,占领信息技术传播制高点,创新话语体系,坚定文化自信,以思想引力和客观理性声音引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做深做实。
新时代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要求。习近平关于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为促进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思想引领。
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是新时代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一体推进、融合共生的工作模式,是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前提,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灵魂。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意识形态是为政治、政党服务的思想话语体系。在如今全球化受阻、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的国际背景下,国家之间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的争夺和较量更趋激烈。新时代大学生担负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重任,巩固与提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有赖于新时代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
首先,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是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务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两者相互融合,一方面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获得强大的精神势能,有利于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每个学生的精神信仰;另一方面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有利于有效解决党建与思政课教学“两张皮”的问题,切实巩固党建工作的思想根基,不断推动党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其次,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新时代高校铸魂育人工作的现实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保证和实现高校立德树人培养目标的主阵地,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政治性、实践性、价值性和导向性,而做好高校党建工作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政治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的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政治观点、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能够引导学生铸就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入党动机,锤炼党性修养,有助于破除学生“重发展,轻教育”的思想,确保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落实,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最后,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提升高校办学、治学水平的重要手段。高校党的建设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石,也是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前提和保障。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统一领导,以党建引领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推进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同向同行形成合力,构筑“大思政”工作格局,这有利于凝聚高校发展的强大动力,提升高校教育管理服务水平,实现思政育人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协同推进。
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实现教育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党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政治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推进高校党建的主要渠道和理论根基,二者相辅相成、协同互动,既有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一方面,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互联系、互为依托,具有内在统一性和一致性,主要表现在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根基、根本目标、教育内容和工作方式等方面的同质性。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其理论根基是一致的;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引下,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价值引领,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和国家发展大任的时代新人。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着重对大学生的政治导向、思想理论和道德品质等方面进行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内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高校党建的工作方式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是共通的,都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采取理论讲授、专题讲座、网络课程、课内外实践等方式,增强党性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总之,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互相促进、互为补充。高校党建工作引领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化党的建设工作。
另一方面,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互区别、互为推力,具有良好的协同性。这种协同性主要体现在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学科范畴和实践要求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性。高校党建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是完全不同的,高校党建是党的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相结合的产物,即高校各级党组织以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为准绳,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积极回应新时代对高校党建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按照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统一决策和总体部署,紧紧围绕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完成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一系列活动。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各相关部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大学生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使之形成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所要求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一种教育活动。此外,从社会形态的结构层次来看,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二者的学科范畴同属于法学学科门类,相互联系但并不相同,高校党建属于政治学范畴,注重意识形态的巩固;而思想政治教育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范畴,更注重价值形态的实现。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要求也有差别,高校党建侧重于巩固党在高校的领导核心地位,提高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升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能力,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大学生思想品德、理想信念和政治素质的培育,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进行正确引导,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植根于新时代高校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与探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眼于21世纪创新型人才培养这一目标,深刻阐明了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方向性、根本性问题,为推进高校党的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推动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不断创新发展,推动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努力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境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习近平同志关于高校党建的重要论述,体现了高校党建工作在新时代的重大思想创新,既源于高校党建伟大实践,又超越高校党建历史经验,是集科学性、整体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理论体系,为推动新时代高校党建的发展,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思想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关键在于强化党对高校领导的地位以及深化高校党的建设工作”[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所在”[4],强调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要一体推进有机融合。从思想体系的理论维度来看,习近平同志关于高校党建的重要论述蕴含着丰富内涵与理论价值。习近平同志根据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形势下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任务,依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回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全面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的实践,在理论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中,提出了关于高校党建的一系列新论述、新思想、新要求。从理论形态的整体维度分析,习近平同志关于高校党建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精深、逻辑清晰、结构完整,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整体性和逻辑性,其核心要义集中体现在高校党的建设的政治方向、根本任务、基础支撑、重要基础和价值意蕴等五个方面,贯穿于新形势下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要求新任务之中,是一个紧密联系、有机统一的理论体系。
坚决维护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巩固深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这就是新时代高校党建的政治方向。高校党建服务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时代使命和战略目标,与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一致。高校党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造就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锻造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务实创新的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政治立场坚定、师德师风高尚、育人水平高超、业务能力精湛的教师队伍是高校党建的基础支撑。高校党建的重要基础是建立团结协作、充满活力、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
习近平同志关于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和建设实际,以及党的建设的战略思维和科学思维;体现了高等教育的重要作用和发展需要,指明了高校党建正确的政治方向,明确了高校党建的根本任务,强化了高校党建的引领作用,夯实了高校党建的基础建设,构建了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新格局,对于不断加强党在高校的核心领导地位,全力推进新时代高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意义重大,这也是习近平同志关于高校党建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所在,是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时代的重大思想创新。
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是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协同发展有益于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正是因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有机统一的内在联系,使二者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功能互补,形成教育合力,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校应着力打造多元化、立体化的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纵深推进二者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提升协同育人的实效性,加快建立、健全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发展的有效机制。
扎实做好高校党的建设,既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5]党的事业能否取得最终的胜利,关键在于能否不断加强党的建设。高校党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政治引领和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党领导高校的具体体现和实践。一些高校的领导者、管理者只关注业务工作和学校的发展规模,忽视学校党建工作,从而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立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新时代背景下,要加快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的转型发展,构建党建工作新体系,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政治功能、教育功能、凝聚功能和保障功能,形成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并进的共赢机制。
一是强化思想引领,夯实组织体系根基。以具有时代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新发展理念引领高校党建工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涵。健全组织制度体系,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提升党建的组织力,激发其创新活力。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锻造高素质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队伍,不断提高党建工作质量,有力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和实际效果。二是创新工作理念,构筑“大思政”格局。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一学科的建设,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术话语体系,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重要的学理支撑。整合党性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资源,搭建多层次平台,打造党建工作主阵地,疏通思想政治教育渠道。三是发挥联动效应,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高度融合。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意识形态斗争形势,必须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构建完善的党建与思政一体化育人体系;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党建工作,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优势深化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党性理论的认同,强化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功能。加强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重点解决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建立健全党建与思政协同管理机制,使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各部门凝聚共识、有机契合,形成合力,构造互联互通、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新格局,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平台和有力抓手。高校党建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需要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渠道和主要载体。习近平同志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6]创新是时代发展的永恒动力、民族进步的灵魂之所在。当前我国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方法和理论创新滞后于社会现实的变迁,削减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教育效果。因此,必须全面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全力开辟新时代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一体化发展的新局面。新形势下,不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是推动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巩固高校党建基石的重要途径。
一是增强阵地意识,强化主流思想舆论宣传。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西方多元文化和社会思潮的渗透,要深刻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重要性、严峻性和紧迫性,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政治引领、舆论引导和价值导向等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将党建新理论和新思想科学而系统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两者深度融合,激发学生讲政治、强党性的主体意识和行为转化能力,让社会主义主流舆论牢牢占领思想高地。二是拓宽工作渠道,创新思政教育模式。高校要回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改革党建工作模式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积极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搭建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新型载体和融合平台,拓宽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渠道,改进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构建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要准确把握时代特征,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针对性;要时刻关注最新形势,整合优质资源,充实教育内容,增强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时效性;要正确把握教育规律,坚持以人为本,丰富教育形式,提升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三是重视知行合一,建立联动管理机制。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将实践教育融入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增进学生对党建理论和思想政治理论的认识、深化和升华,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新时代知行合一的践行者。要找准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建立实践育人联动机制,统筹协调好校内外实践资源,完善实践教学路径,实现党性教育和思想政治课堂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充分发挥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实践教育的合力优势和联动效应,达到高等教育理论培育和实践引导的根本统一。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来保驾护航。”[7]实现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根本保证是党的领导,如果离开或弱化了党的领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将迷失正确的方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政课教师要担负起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中的主体责任,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时代赋予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光荣职责和重大使命。思政课教师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力军,而且绝大多数是党员,置身于高校党建工作第一线,并在高校基层党支部中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这就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使其在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协同创新作用,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无论是高校党建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需要造就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
王沪宁同志在第27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健全高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深入做好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2]。高校思政课教师既要做习近平要求的“四有好老师”,坚持“八个相统一”,更要具有“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优良品质。唯有如此,才能在价值引导中以理服人,用深厚的学理回应社会焦点,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做好学生的引路人。思政课教师在教育教学行为中应坚持“思想为本,内容为王”的理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善于用学术话语讲政治,实现政治话语和学术话语的有机转化,使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学理支撑,又有政治高度,更有思想深度。思政课教师要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强国之志,对于各种错误思潮和观点要敢于亮剑,在润物细无声中传播真理,这样才能“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8]。打造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高水平的思政教师队伍,成为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关键之举。
总之,新时代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发展是引领高校健康、有序、稳步发展的内生动力,是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铸魂工程。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与重构,努力探索实现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互鉴、同向同行的有效协同机制,使之成为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