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订单蔬菜问题研究

2021-04-15 06:17:18吴训山兰玉梅龚世飞郭元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十堰市菜农订单

王 巍,吴训山,兰玉梅,龚世飞,郭元平

(1.湖北省十堰市农业科学院,湖北 十堰442000;2.十堰市蔬菜产业发展中心,湖北 十堰442000)

订单农业也称契约农业、合同农业,在国内发展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订单农业通过“经纪人+农户”“合作社+农户”“农业农头企业+农户”“农业农头企业+合作社/经纪人/基地/协会+农户”等不同的方式,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农产品的盲目生产,推动了农业实现货畅其流和物尽其值[1,2]。发展订单农业就等于把农民产后的销售活动移置到了产前,减少了生产的盲目性和价格波动的不利影响,促进了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3]。近年来,基于订单农业的优势,订单农业在农业交易模式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1 十堰市订单蔬菜现状

十堰市地处秦岭和大巴山之间,汉江逶迤穿境而过。20世纪60年代,因“三线建设”在湖北中西部山区布局,秦巴山沟里的小镇十堰开始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二汽车制造厂(东风汽车)。建市之初,为解决20万建设大军的吃菜问题,形成了从市委到生产队各级党政负责人主抓蔬菜的良好局面。近年来,该市蔬菜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逐渐上升,订单蔬菜也逐渐兴起。

据统计(表1),2019年十堰市蔬菜播种面积8.66万hm2,产量165.74万t,生产环节产值790 292万元,蔬菜产值占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6.37%,占农业总产值的47.29%。当年该市订单蔬菜面积0.67万hm2,产量24万t,生产产值达50 000万元以上,从事订单蔬菜的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余家,逐步形成了盈天高山菜、绿道青花菜、习家店南瓜等10余个叫得响、卖得好的蔬菜品牌,在破解小生产、菜贱伤农、菜贵伤民、滞销难卖等问题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表1 十堰市近5年蔬菜生产统计

2 十堰市订单蔬菜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订单蔬菜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农产品流通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发展仍步履维艰,部分品种的订单规模大起大落。既有政策的限制因素,又有菜农在利益面前的诚信问题;既有市场局限问题,又有自身发展困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政府与订单企业若即若离

国内订单蔬菜发展已有近40年历史,因其具有的契约性、市场不可预测性等客观因素,对依靠行政思维来发展蔬菜产业的政府主管部门来说,二者具有潜在的风险冲突和隐患。

1)政府统筹规划缺位。新形式下,干部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须担责。在此背景下,部分政府做决策时,因无法实时、全面对市场信息做正确的趋势预测和市场发展前景判断,在纪检高压态势下,为规避行政风险,大部分决策者审慎地选择订单收购企业,不大规模、大力度地进行统一规划和协调,仅提供技术培训与服务。订单收购企业因缺乏公信力,在落实订单面积时得不到村委会或菜农的理解和支持,在育苗专业化、种植标准化、采收分级化等方面做不到整齐划一,导致商品率下降。政府在立法与保障订单正常履行中缺位,造成农民想要订单得不到、企业想签订单又担心农民违约的缺位局面。以丹江口市宏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例,2019年该公司计划在石鼓镇发展订单加工型蔬菜朝天椒,因未能成功组织菜农按照公司要求统一育苗,菜农自家育苗时遭遇长期的阴雨寡照天气,导致订单面积大幅度缩水,公司新上的辣椒深加工生产线因收购的辣椒产量不足,无法开工。

2)政府行为越位。订单蔬菜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生产周期短,市场好,效益高,可吸纳大量劳动力,较快增加贫困户收入。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关键期,政府与企业签订订单种植面积后,常以作战任务细化分配至各乡镇或村委会,菜农与企业被强行“拉郎配”。生产过程中,菜农无偿或低偿使用政府统一配备的生产资料,如种苗、有机肥、农药等,常存在丢弃、浪费、挪用等现象,种植管理不到位,难以高质高效、保质保量的完成订单生产。

2.2 订单企业与菜农是非难断

基于购销合同,双方建立受法律保护的契约关系,政府作为第三方监督者,督促订单企业和菜农履行合同。然而,在偏远地区订单合同大多由收购方和种植户口头约定,不规范且没有法律约束力[4-6]。大多数合同的最终解释权归合同起草者即订单企业所有。与此同时,农村老龄化日益严重,村民文化程度偏低,农户种植能力参差不齐,蔬菜的商品性、农药残留达标性不一,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导致订单无法顺利完成。鉴于种植效益面前趋利避害和主导订单生产的政府部门与企业若即若离的关系,若订单蔬菜遭遇市场行情的剧烈波动,订单企业与菜农的拉锯常常面临是非难断的尴尬境地。

1)行情看涨,菜农订单蔬菜择优而售。基于十堰市蔬菜消费自给率约50%的现状,各辖区内蔬菜优先自供。行情看涨时,各类蔬菜贩销中间商、未签订协议的蔬菜加工企业以高于协议价到基地收购,常出现抢菜大战。2018年郧阳区发展豇豆订单种植面积达300 hm2,当年7月十堰市豇豆地头批发均价为2.73元/kg,环比增长48.66%,辖区内另一家未提前签订订单协议的公司以高于协议价0.5元/kg的价格收购豇豆,其他贩销中间商则以更高的价格收购,原订单企业因原料收购不及时、不到位,导致当年豇豆加工量减产20%。

2)市场萎靡,订单企业收购标准水涨船高。国内订单农业历来就存在需求不确定、供求变化多、价格波动大、竞争激烈的特点[7]。当市场批发价跌破订单协议价后,对企业和菜农都是打击。企业提高收购标准,菜农剩余产品增多,对企业信誉和菜农来年的种植规模再扩大造成不利影响。而部分企业为维护企业信誉,只能对履约送来的订单严卡产品收购标准,分级定价,分级分装。

2.3 菜农与市场之间通而不畅

订单企业的强弱、多寡、优劣决定了本地菜农与市场之间的链接亲密度。据统计(表2),十堰市市级及以上蔬菜类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5家,从事订单蔬菜用来鲜销、加工、运销的仅24家,订单蔬菜面积占全市年播种面积的8%左右。

表2 十堰市从事订单蔬菜企业清单

1)名优特蔬菜品牌散而不强。十堰市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自然资源禀赋决定着十堰市蔬菜要走名优特品牌之路。然而,种植面积少而散,制约着本地蔬菜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2017年房县阳荷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但其种植面积不足300 hm2,仅能供应十堰市本地鲜食,外调贮藏品质下降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2018年房县荣获“全国魔芋重点县”,但当年魔芋种植面积仅为1 400 hm2。本地订单魔芋原料收购占企业年需求量的10%~15%,大量魔芋依靠外调。

2)订单企业带动能力有限。十堰市本地订单蔬菜品种单一,主要以辣椒、豇豆、青花菜、三叶青菜等不耐长途储运的蔬菜为主。订单企业除寿康永乐、新合作、丰融、万德福等连锁超市主供城区消费外,主要是本地加工企业做腌泡菜使用,市场消费空间有限,没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对本地蔬菜产业的强力带动。

3 对策措施

3.1 政府加大产业配套扶持

依托农业龙头企业,树立以销定产的战略思路,从免费或低价提供种苗、农药、化肥、技术服务到协调收购、冷贮运销等,帮助企业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困难,扶持一批现有的本地重点从事蔬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企业,向大规模、高科技、高附加值、外向型的龙头企业发展[8]。

1)充分利用市级蔬菜扶贫专项资金。十堰市蔬菜扶贫专项产业发展资金可对发展订单生产的市场主体予以倾斜照顾,帮助企业解决“卡脖子”难题。同时,对参与订单生产的菜农,以合作社为主体,优先核准项目申报,通过专项资金给予生产资料补助费、人工补贴费等,激发菜农种菜的积极性。

2)加大订单蔬菜宣传力度。在订单蔬菜育苗前一个月,建立县、乡、村、企业为主体的宣传动员队,在县一级层面保障订单蔬菜规模,在乡一级层面保障订单蔬菜企业的公信力,在村一级(合作社)层面保障落实订单蔬菜各类扶持政策,在企业层面保障订单蔬菜的市场收购。同时,提供优质品种、优良产区、优化种植技术、优价收购的“四优订单”服务,帮助企业扩大订单种植面积[9]。

3)培育新型职业菜农。订单生产将小农生产链接到大市场中,市场呼唤拥有标准化生产、诚信化履约意识的新型职业菜农。市、县、乡三级政府在新型职业菜农培训时应适当调整培训内容,安排市场营销、企业管理、互联网思维、合同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课程,提升菜农的市场风险意识和法治意识。当菜农能够结合市场及自身种植能力与企业签订订单时,便能协商规定农产品收购数量、质量和最低保护价,制定订单农业应急预案,适时出售,及时止损,提高收益,使双方均享有相应的权利、义务。同时,对双方的交易行为进行约束,减少单方面违约。

3.2 订单企业加快自身组织能力建设

反观历年各地蔬菜滞销事件,大多源于订单企业自身的运销流通能力,不足以消化跟风从众种植的蔬菜量。订单企业应加强与本地政府沟通合作,结对共建,借帆出海。

1)完善征信体系建设。建立企业财会管理制度,由专业化的机构依法采集、调查、保存、整理、提供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满足当地银行对企业信用信息的需求,降低审贷成本和放贷风险[10]。

2)发挥政府项目资金的经济杠杆和社会效益作用。寻找企业与本地蔬菜产业共同发展的契合点,争当本地“菜篮子”工程建设主体,最大化利用项目资金以奖代补的经济杠杆效应。同时,发挥产业扶贫示范带动作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进一步扩大订单蔬菜基地赢得良好口碑和社会认同。

3)在订单合同保底收购的前提下,随行就市增强合同弹性。一方面,在当地政府监督下,简单明了地告知菜农订单收购价,让菜农吃下保底收购的定心丸;另一方面,以合同条款明确规定,在行情看涨特定幅度内,订单收购价随行就市。通过保障或提升菜农种植效益,牢固建立订单企业和菜农之间的合同履约关系,增强彼此间的信任[11]。

3.3 菜农增强产销对接意识

根据农业农村部《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实施方案》的要求,鼓励菜农积极对接订单企业,形成产销双方共同参与的利益共同体,有效获取相关政策、技术、市场、批发价、气象等信息服务,从而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保障合理收益。

1)积极参与产销对接活动。调整优化种植品种,配合县乡村组织开展的规模化订单生产,利用本地农业扶贫专项资金,由订单企业主导,统一进行育苗、整地、移栽、田间管理、分批采收和运销。

2)积极参加各类技术培训。积极参加各类农村实用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对标准化生产、产品分级分拣、安全使用农药能充分了解。同时,利用各类培训,加强沟通,解决生产中的疑难问题。

3)充分利用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利用“互联网+”,通过地头冷藏室预冷、全程冷链车运输后直达消费者餐桌,让本地特色农产品(蔬菜、食用菌)借助电商平台出村进城,获取外界更多的认知、认可和消费。

猜你喜欢
十堰市菜农订单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61小学五(5)中队
春节期间“订单蔬菜”走俏
今日农业(2022年4期)2022-11-16 19:42:02
『新帮手』让菜农采收省时又省力
今日农业(2021年20期)2022-01-12 06:10:34
春季大风频繁 菜农这样防范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11-27 13:44:48
《宝藏》通联站展示之窗 湖北省 十堰市
宝藏(2021年10期)2021-11-22 06:00:22
新产品订单纷至沓来
“最确切”的幸福观感——我们的致富订单
当代陕西(2018年9期)2018-08-29 01:20:56
神秘的湘西菜农
神州民俗(2017年2期)2017-03-30 10:15:21
喜迎五十华诞 谱写发展新篇 蓬勃发展中的十堰市太和医院
学习月刊(2015年4期)2015-07-09 03:51:48
怎样做到日订单10万?
创业家(2015年6期)2015-02-27 07:5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