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威,王 哲,贾浩民,张剑波,樊 军,常彦荣,牛育华,翟文晰,郝明德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 杨凌 712100;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4.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气厂,陕西 靖边 727300;5.陕西科技大学 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随着油、气田勘探开采利用程度的增加产生大量的钻井废弃物。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约1 000万m3钻井废弃物。若不将其妥善处置,将会严重影响井场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1~4]。钻井废弃物主要包含钻井废弃泥浆和钻井岩屑等。其中,钻井泥浆作为油、气井钻井工程中的“血液”,主要是各种有机-无机物质和粘土矿物等混合形成的一种粘稠流体或半流体的胶体,起到携带、悬浮钻屑、稳定井壁、平衡地层压力和冷却润滑钻头钻具的作用;钻井岩屑是指油气田勘探开发中,钻井泥浆循环分离回用系统分离出的大颗粒岩屑、砂和泥。因此,钻井岩屑和废弃钻井泥浆是钻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5~7]。由于我国油、气田埋藏深度深,开采过程中将产生更多的钻井废弃物。同时,区域的水文地质差异和钻井废弃物本身的复杂性[8~10],使得钻井废弃物成为一种复杂的固体、液体废弃物,直接排放会对SPAC(Soil-Plant-Air continuum)系统造成复杂的影响[7~10]。
目前,国内外针对钻井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有固化处理法、固液分离法、注入安全地层法、土地耕作法、生物处理法、MTC(mud transfer comment)法和不落地集中处理法等[7]。其中,国外针对钻井废弃物开展的研究时间较长,拥有较为丰富的经验,例如将钻井过程产生的钻井废弃物注入安全地层,避免了废弃物占用大量土地资源,也可限制废弃物在环境中的扩散范围[6,8,13]。国内针对钻井废弃物无害化研究始于20世纪八十年代,早期常见的钻井废弃物处理方式包括:简单处理后直接排放,对大面积的土地、植被和水体造成严重污染。泥浆池固化法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处理方法,将钻井过程中的产生的固体液体废弃物经过简单化学处理后,直接贮存在井场周边的泥浆池内,泥浆池周围用防渗布隔离,避免向四周扩散,上层采用本地黄土覆盖,恢复植被或直接耕种,此方法对环境影响范围较小、操作简单、成本低、效果良好,在我国过去二十多年间被广泛应用[1,5]。2016年钻井泥浆被列为HW08(071-002-08)T类(毒性)污染物,被限制使用钻井泥浆池固化处理,而采用钻井废弃物不落地集中处理技术,使用密闭式罐车将钻井废弃物转运至固定场所集中处理,降低其对土壤和植物的影响[7,14]。但也有相关学者指出,钻井废弃物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在一定条件或环境下可以作为一种资源用于生态恢复。钻井废弃物资源化常见处理方式包含:①直接填埋覆土耕种,将钻井废弃物作为作物生长的基质,促进作物生长;②井场道路铺设,利用钻井岩屑为井场道路铺设材料;③固化制砖,为井场建设提供一定的建筑材料;④土地利用法,一种是土壤耕作,将废弃钻井废弃物进行土壤覆盖,通过机械操作将其与土壤混合均匀,并形成厚度约100~130 mm新的耕作层。另外一种是土地抛洒,将钻井废弃物抛洒在地表,增加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
长庆油田开采区主要位于鄂尔多斯盆地,横跨陕、甘、宁、内蒙古等地,油、气储量丰富,石油总资源量约为86亿t,天然气总资源量约11万亿m3,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油气田生产基地。井场主要分布在陕北和内蒙交界的干旱与半干旱区域,也是农、牧业交错地带。油、气井井深平均在3 000 m以上,开采中将会产生大量的钻井废弃物。由于该区域独特的地质地貌环境,其钻井废弃物主要是采用就地固化泥浆池法(2016年前)和不落地处理技术(2016年后)。尽管泥浆池法在该区域已实施了多年,但缺少对泥浆池法处理后的长期环境效应评估,尤其是缺乏泥浆池法处理后对土壤-植被-水分的影响。钻井废弃物在2016年后在该区域实施了不落地技术处理法,对钻井废弃物中有害或者超标的成分进行集中处理,可以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但会显著增加运输成本,在运输过程中也会造成碳排放;同时,集中处理需要大量的场地来堆放,对土壤和空气存在一定的污染风险。
因此,笔者研究旨在探索钻井废弃物原位处理泥浆池法对农作物-荞麦的产量、品质和重金属等指标的影响,评价钻井废弃物泥浆池固化法在该区域的适用性和生态经济效益。为合理处理钻井废弃物,结合该区域环境条件探索钻井废弃物原位处理技术,降低处理成本,进行无害化处理,使钻井废弃物资源化应用于构建良好的土壤结构,为促进该区域井场植被恢复和农牧业发展,避免资源浪费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研究井场地处黄土高原中部,属典型的干旱与半干旱区域。土壤为沙黄土,质地均匀,砂粒、粉粒和粘粒含量分别为83.40%、8.84%和7.76%,属于砂质壤土(美国农部制),有机质含量为6.81 g·kg-1。井场如图1(a)所示,钻井前平整井场土地,于2014年完成钻井工程。同时,将钻井过程中产生的钻井岩屑、泥浆等固、液废弃物进行泥浆池固化,在泥浆池下层铺有一层防渗布,上层覆盖沙黄土。按照当地农事日程,复垦井场土地,种植农作物——荞麦(FagopyrumesculentumMoench.)。泥浆池剖面如图1(b)所示,自上而下分别是农作物、黄土覆盖层、钻井泥浆固化层和深层黄土。该区域年蒸发量大、年降水少且季节性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7-10月,占全年降水的70%以上,且强降水事件频发。防渗布铺设是为了避免钻井废弃物在土壤剖面的扩散和淋溶迁移。
图1 试验地概况与泥浆池剖面
于2018年9月中旬在井场范围内,确定泥浆池固化准确位置,利用土钻法采集泥浆池内、外土壤剖面样品,土钻直径40 mm,间隔20 cm采集一个土壤样品,直至泥浆池底部防渗布位置。实验室采用烘箱105℃烘干至恒重,测定各层土壤含水量。
分别在井场上泥浆池内、外选取长势均匀的荞麦,进行植物样采集,采样面积1 m2,3次重复。于实验室测定荞麦地上部分生物量,籽粒产量以及籽粒的氨基酸等品质指标和重金属含量。
土壤质量含水量计算:
(1)
式中:θm,土壤质量含水量,%;m1为湿土质量,g;m2为干土质量,g;m1-m2为土壤水质量,g。
单井钻井岩屑计算:
人类的语言发音中有大量的共性现象,比如[w]音在英汉语中发音部位和动作的相似,这决不是单纯的偶然巧合。“由惊到缓”这一心态转换的高频出现,是促进“well”虚化的原因之一。既然能用攥紧拳头来缓和紧张,也就没有理由去否认舌头、口腔的特定动作组合也能达到影响人心态的特定效果。语言的外因(认知、语用和文化)和语言的内因(语音、语法和语义)[17]之间矛盾的对立性使语言发生演变,但二者的统一性又成就了其被虚化后的规约意义。了解这一点有助于译者解放思想,抛开其词典意义的束缚,从而在译文中更好地体现well的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
(2)
式中:V1,钻井岩屑排放量,m3;D,油气井直径,m;h,井深,m
单井钻井泥浆计算采用《油田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文集》中的经验公式:
(3)
式中:V2,钻井泥浆排放量,m3
数据计算和整理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6,作图应用Origin 9.3和Microsoft Visio 2016。
泥浆池内荞麦地上部生物量和籽粒产量远高于泥浆池外(图2)。泥浆池内地上部分生物量(6 553 kg·hm-2)是泥浆池外(1 541 kg·hm-2)的4.3倍,显著提高了荞麦的地上部生物量。泥浆池内荞麦籽粒产量也有较大提升,较泥浆池外增产45.2%(480 kg·hm-2)。
图2 泥浆池内外荞麦生物量与产量比较
泥浆池内、外土壤剖面质量含水量差异主要在钻井泥浆等废弃物固化层(图3)。从土壤剖面含水量数据和现场钻孔取土样的过程中发现,泥浆池深度为320 cm,泥浆固化层为200~320 cm,厚度达120 cm。泥浆池外的整个土壤剖面含水量平均土壤质量含水量为18.4%;但在泥浆池内,黄土覆盖层土壤含水量与泥浆池外基本一致,但泥浆固化层含水量显著高于黄土覆盖层,平均质量含水量达51.1%,由于固化层的存在,形成了一个阻碍水分向深层运移的隔水层,可以将降水阻隔在之上的土壤中,为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水分条件。
氨基酸作为合成蛋白质的重要物质之一,其含量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籽粒品质。荞麦籽粒中16种氨基酸浓度无显著差异,基本表现为泥浆池内荞麦籽粒氨基酸浓度略低于泥浆池外(图4)。但从每公顷荞麦籽粒中含氨基酸总量来看,泥浆池内显著高于泥浆池外(表1)。每公顷荞麦籽粒16种氨基酸总量泥浆池内(152.5 kg)较泥浆池外(109.1 kg)提高了39.8%。各种不同种类的氨基酸也明显提升,其中酪氨酸提升最小为32.4%,组氨酸提升最大为55.6%。
表1 荞麦籽粒中氨基酸总量对比
图4 泥浆池内外荞麦籽粒氨基酸浓度比较
粗蛋白、粗脂肪、淀粉和还原性糖四种籽粒品质指标呈现出不同差异(图5)。其中,籽粒粗蛋白和淀粉含量泥浆池内低于泥浆池内,分别降低了4.5%和7.6%。而粗脂肪和还原性糖含量则出现泥浆池内大于泥浆池外,分别提高了4.5%和36.8%,还原性糖含量提升最大。
图5 两个井场泥浆池内外荞麦相关品质指标对比
表2 两个井场泥浆池内外荞麦籽粒重金属含量差异 (mg·kg-1)
黄土高原干旱与半干旱区域影响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少、空间分布不均和土壤肥力贫瘠。泥浆池法固化处理钻井废弃物采用“上盖下铺”的方式,上层黄土覆盖层,采用当地质地较粗的沙黄土,下层是钻井泥浆等废弃物,形成“上砂下粘”的土壤结构,这种土壤结构在土壤学中被称为“蒙金土”,是一种良好的土壤结构[15,16]。其既可以增加土壤水分入渗,降低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也可以增加土壤贮水量和保水保肥能力,进而促进作物生长[15,17~19]。具体来说,在降雨事件发生后,降水可以迅速入渗至泥浆池剖面,到达泥浆固化层,增加土壤水分入渗,降低了地表径流,避免土壤侵蚀发生[13]。此外,土壤剖面贮水量增加,为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土壤水分资源。因此,泥浆固化层实际上成为了作物生长发育的一个“水库”。同时,泥浆池底部和四周铺设防渗布,降低水分向深层黄土的渗漏与盐分运移。加之钻井废弃物本身具有良好的持水性,也会减少水分向四周扩散。总之,泥浆池法固化处理钻井废弃物为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水分条件。同时,钻井废弃物中包含了各种有机物质和矿质离子,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土壤肥力;此外,降水入渗过程将耕层部分养分淋洗至泥浆固化层,故泥浆固化层也是一个富含养分的“肥库”,可为荞麦生长提供各种必需的营养物质。所以,泥浆池内处理钻井废弃物具有良好的土壤剖面结构、充足的水分条件资源,富含各种植物生长所需养分,显著增加荞麦生物量和籽粒产量。
泥浆池内荞麦籽粒中氨基酸浓度稍低,但这种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同时,未影响每公顷荞麦籽粒中总氨基酸含量。主要原因可能是泥浆池内荞麦长势良好,籽粒产量较高,不影响总氨基酸含量[20]。
籽粒重金属元素含量超标将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21~22]。例如日本的水俣病事件和湖南镉大米事件,分别为重金属汞和重金属镉超标引起的。钻井过程中,采用钻机机械物理破碎岩层,不存在化学过程。即使岩层含有重金属富集的岩石,在性质稳定钻井泥浆运移至地表也不会活化重金属矿物。通常在地层深处是一个高温高压环境,岩石矿物可以稳定存在,即便将其转移至常温常压下,亦不会轻易发生状态变化。钻井固体废弃物中一般不会出现重金属超标,即便有重金属矿物存在使得部分重金属含量超标,那也是以稳定的矿物态存在于岩屑之中。也有研究报道指出,钻井废弃物中含有诸多硫化物,可与重金属形成稳定的硫化物而被固定[20~22]。同时,该地区土壤为微碱性土壤,对重金属也有钝化作用,使其处于稳定状态,重金属不容易被作物生长所吸收利用。最后,植物本身对重金属离子也有选择性吸收利用,重金属一般不会在该区域的作物中富集[23~24],试验结果也表明籽粒重金属含量未超标。
长庆油田一口深3 000 m的油、气井(D=216 mm)钻井过程中将产生钻井岩屑约110 m3,钻井泥浆约240 m3。岩层被破碎成岩屑的疏松过程和其他钻井过程添加物料,完成一口井钻探将产生约800 m3的钻井固体、液体废弃物。将钻井废弃物土地资源化利用,若井场附近是农业种植区,则可将这800 m3钻井废弃物封存在近0.67 hm2地的泥浆池内,结合沙黄土混合,将形成一个超过10 cm的固化层,在上层覆盖一定厚度(>60 cm)的黄土,进行复垦,用于传统农业种植生产,通过“上砂下粘”的良好土壤结构[5],提供一个水分充沛的根区环境,结合钻井废弃物富含的营养成分,可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作物产量[21~22]。若井场分布在牧区草场,则可利用土地抛洒的方式将固体废弃物喷洒在牧草稀疏的10 000 m2草场上,将形成一层厚度超过 5 cm的固化层,一是钻井泥浆等废弃物可以与表层土壤形成良好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团聚程度,避免该区域的风蚀所造成的沙尘;二是钻井泥浆等废弃物固化层具有很好的保水性,可以为牧草的生长提供较好的水分条件;三是固化层含有的大量有机物质和营养成分可以供给牧草的生长。若井场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井场周边属撂荒地,则可将钻井废弃物用来种植灌草植被。同时,种植植物也可以对钻井废弃物中的有机物质等,进行分解利用,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土壤修复[23~24]。有机物质分解有利于植被的存活与生长,促进钻井时破坏的植被生态修复,增加生态脆弱区的生物多样性,促进油田与环境友好发展[25]。
(1)黄土区钻井废弃物就地泥浆池固化处理4 a后,增加了土壤剖面含水量和贮水量,促进作物生长,显著提高了荞麦籽粒产量,籽粒中重金属含量不超标。泥浆池固化后形成了“上砂下粘”的良好结构,泥浆固化层成为促进作物生长的肥库和水库。
(2)钻井废弃物在黄土区,不落地处理会带来大量的运输成本和资源浪费,在运输过程中排放大量汽车尾气也影响周边环境。若将其合理处理,采用原位处理钻井泥浆等废弃物,对该区域构建高产农田、优质牧场和生态植被恢复将会有重要意义。因此,一口钻井废弃物,构建十亩良田或百米优质草场,促进井场植被恢复,可能对油、气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