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辉,赵炜华,曹庆年,王兴路
(西安航空学院 车辆工程学院,西安 710077)
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教高厅函[2020]16号)[1]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首批现代产业学院申报与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司[2020]20号)[2]精神,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现代产业学院是践行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为推动陕西省高校的发展,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下发《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陕教高办〔2020〕19号)[3],并对各普通高校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提出切实提高认识、坚持突出特色和做好统筹规划三点具体要求。
由此可见,为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是地方普通高校产教深度融合的新载体,也是地方普通高校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地方普通高校的办学规律,对应用型高校建设来讲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不过,建设产业学院是一种新型办学思路和办学模式,在产业学院的运行过程中,无论是顶层设计层面,还是微观管理层面都还存在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4]。
西安航空学院是陕西省属的地方普通高校,现依托于车辆工程学院进行现代汽车产业学院的建设,本文以西安航空学院现代汽车产业学院建设为例,对产业学院的建设实践进行分析说明,希望能为产业学院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西安航空学院现代汽车产业学院建设的依托单位为西安航空学院车辆工程学院(以下简称车辆工程学院),始建于2005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车辆工程学院的专业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现有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和航空地面设备维修一个专科专业,专业建设定位为服务陕西省汽车产业,涉及生产制造与市场服务。与此同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车辆工程学院的师资人才队伍不断优化,尤其是近年来,车辆工程学院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从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不同单位引进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图1所示为车辆工程学院专任教师职称结构饼图,由图1可见,车辆工程学院现有人才梯队结构合理。
图1 车辆工程学院专任教师职称结构饼图
车辆工程学院与吉利汽车集团、河南交通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的探索,在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发动机厂、陕西北方动力有限责任公司、西安畅达公路交通汽车检测站、西安鸿洋驾驶员培训公司、陕西瑞鑫汽车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和三门峡速达交通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为车辆工程学院积累了校企联合培养学生的经验。
目前,车辆工程学院已和吉利汽车集团、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西安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速达电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宝能(西安)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悦程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奈森特种车辆生产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进行实质合作。近年来,不断有学院的部分毕业生到合作公司企业就业。表1所示为2018—2021年车辆工程学院毕业生到部分合作企业就业人数。这些毕业生将在公司企业和车辆工程学院之间建立起联系的桥梁,起到联系纽带的作用。
表1 2018—2021年车辆工程学院毕业生到部分合作企业就业人数
此外,车辆工程学院还和三一重工集团、天子汽车销售有限公司、陕西瑞鑫星途汽车销售有限公司、陕汽集团商用车有限公司等相关公司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建设现代汽车产业学院的不足可以从企业层面和车辆工程学院层面来分析。从企业层面来看,又可以分为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具体如下:
(1)大型企业。由于车辆工程学院存在对产业发展响应较慢,人才培养难以满足产业需求的问题,导致大型企业在共建产业学院时的参与程度普遍较低,仅停留在提供实验设备,联合共建实验室和接收毕业生层面。产业学院在教学实践、人才评价等方面仍沿用原有模式,与企业深入合作方面还未找到理想的突破点。可见,车辆工程学院与大型企业共建产业学院主要困难是企业的技术需求与车辆工程学院科技研发之间信息时效性不对称,学院不能准确应对产业需求。
(2)中小型企业。车辆工程学院与中小企业合作共建产业学院时存在效率不高、利益不平衡问题,主要体现在若合作没有明显收益时,中小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且在合作中企业以提供项目、共建实习基地和接收毕业生为主。由于企业规模的限制,中小型企业接收毕业生人数较少。车辆工程学院与中小企业共建产业学院主要困难是学院育人过程的“标准”化与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之间存在矛盾。
从车辆工程学院的层面看,教学运行机制更加注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的统一,其面对的对象是学生群体,培养的人才主要是满足社会需求,而产业学院更加注重社会价值,培养的人才主要是满足个体需求。可见,车辆工程学院在产业学院的建设上存在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教学机制还不够灵活;对产业学院联合培养人才需求的个体性认识还不够;对产业学院的运营没有实际经验。此外,车辆工程学院的社会影响力不大,可利用的社会资源也不多。
从产业学院整体来看,由于建设现代汽车产业学院涉及到学校、二级学院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参与共建的主体较多,增大了产业学院实施和管理的难度。总体而言,建设现代汽车产业学院的主要不足在于车辆工程学院能够提供的资源与合作企业需求之间存在不对等不平衡的问题。
由前述分析可知,共建产业学院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诉求不同。对中小型企业而言,便于行事的政策环境、完善的平衡机制、科技转化及充分考虑企业需求等条件更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参与共建产业学院的积极性。对大型企业而言,产业学院可根据企业需求进行人才输出,既可提高车辆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又可为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但是这需要较长的建设时间。除此之外,有特殊需求的特定企业,车辆工程学院可以与之签订设备和技术共享协议,产业学院为企业的创新研发提供人才支持,企业为产业学院提供研发平台和实验平台,以此推动合作单位的共同发展[5]。
在现代汽车产业学院的建设上,车辆工程学院将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均作为重要合作对象。限于学院科研相较于中小型企业而言还有优势的实际情况,当前实践的重点向中小企业倾斜,并以校友企业或有长期合作关系的企业为切入点。现代汽车产业学院的建设总体思路为:以大型企业主要为学院培养人才的输出方,以中小企业为资源共建共享对象,逐步扩大与大型企业合作的深度,与中小型企业形成紧密的共同体。
2.2.1 顶层设计
现代汽车产业学院管理机构实行委员会指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管理模式,西安航空学院校领导任委员会主任,与企业共同推举1人任现代汽车产业学院院长,现代汽车产业学院设执行院长2名,车辆工程学院院长任秘书长,下设四个合作办公室,负责双方部门沟通与议事,协调合作双方开展工作,确保现代汽车产业学院的正常运行,其架构如图2所示。此外,现代汽车产业学院管理机构还具有制定现代汽车产业学院发展战略与审批规章制度的职能。
图2 现代汽车产业学院组织架构
车辆工程学院在车辆工程专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专业遴选1/3学生组成现代产业班。以现有4个校内实验室、8个校外实训基地、10个合作企业为载体,集中专业资源力量,优化改进学校管理的体制机制,以服务现代汽车产业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以校企共建的联合实验室和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为平台,以企业的工程研发项目为抓手,人才培养主动衔接产业最新需求,打造产学研深度合作,形成学生受益、校企共赢的良好局面。
2.2.2 人员配置
现代汽车产业学院的人选方面,车辆工程学院以项目为导向,选拔骨干教师承接合作企业项目或双方共同参与申报项目,由项目负责人推荐团队成员,据此确定现代汽车产业学院的人选。人选经委员会讨论,确认核心成员和人才梯队成员。为保证人员能够潜心于科研与教研工作,现代汽车工程学院为其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鼓励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人员在聘期内没有任何形式考核、评比,聘期即将结束时,通过“同行评议”决定人员去留。
2.2.3 管理制度与培养流程
管理制度是产业学院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6]。经过不断探索建设,现代汽车产业学院在宏观政策指导下逐步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保障制度,对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实践场所、资金使用、资产管理、利益分配等具体事项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以保障现代汽车产业学院的顺利运转,其管理体系如图3所示。
图3 现代汽车产业学院管理体系
人才培养是现代汽车产业学院的核心,现代汽车产业学院以问题导向方式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满足行业企业认可且达到工程认证标准的教学大纲,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并根据学生培养过程反馈信息对人才培养进行灵活调整。为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现代汽车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实行多元化导师制,该制度的实行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此外,现代汽车产业学院还注重更新保障制度的建设,以确保现代汽车产业学院的运行能够做到及时有效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育教学手段,促进成果转化。现代汽车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流程如图4所示。总体而言,现代汽车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体系按照“制定→评价→反馈→修订”的步骤在不断建设完善当中。通过搭建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现代汽车产业学院一方面改进校企合作培养的人才标准,落实对接企业的教学内容,采取学分互换等举措,使现代汽车产业学院治理能力适合产教融合长效机制;另一方面优化教育资源,满足企业“订制”要求,协助企业解决产业升级转型升级所面临的人力资源调整难题。
图4 人才培养流程
2.2.4 现代汽车产业学院运行与管理原则
现代产业学院作为政府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体制下的新生事物,是在政府主导下,校企共建共管的办学机构[7],目前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和运行模式可供借鉴。结合现代汽车产业学院建设的实际情况,车辆工程学院在原有“订单式”合作模式的基础上,不断进行优化调整,在运行与管理方面不断向政府主导、高校负责、企业参与进行过渡,逐步建立合理的独立的现代汽车产业学院运行管理机制。与此同时,车辆工程学院在教学运行、资源调配、资产管理和利益分配等诸多方面更多地向现代汽车产业学院倾斜,在技术研发、员工培训、技术支持等方面向合作企业提供更多的支持。
西安航空学院车辆工程学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专业结构日趋合理,人才梯队结构不断优化,与企业合作经验持续积累。基于与企业合作的实际经验以及对自身资源的分析,车辆工程学院与企业联合进行了现代汽车产业学院建设的实践探索。根据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在建设现代汽车产业学院的实际需求不同,且自身科研较中小型企业而言有优势,车辆工程学院在现代汽车产业学院的建设方针上采取了将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均作为重要合作对象,实践上采取了向中小型企业倾斜,并以校友企业或有长期合作关系的企业为切入点的方式进行建院实践探索,初步对现代汽车产业学院的组织构架、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搭建。虽然现代汽车学院的初步建设工作为依托单位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在后续的实践过程中仍有许多待完善和提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