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学类院校引领的应急救护科普教育的实践研究

2021-04-15 16:03:25葛贇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42期
关键词:科普教育实践

葛贇

【摘要】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同时也使得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几率增大。突发事故现场的公众以及应急救护人员是否能够快速准确的完成急救,关系到救援成功率的大小,所以,应急救护的科普非常重要。但是从我国的教育体系来讲,由于应急救护教育理念、体系、师资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应急救护普及度较低。因而,如何有效开展应急救护科普教育,不仅仅是高校的教育要求,同时也是社会的关注热点。本文主要对基于医学类院校引领的应急救护科普教育实践有关内容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应急救护  医学类院校引领  科普教育  实践

【中图分类号】R-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2-0189-02

一、进行应急救护科普教育的必要性

针对于医学类院校而言,依照人才培养的规划,医学专业的学生通常是在后半段教育时期才会开始学习相关应急救护方面的课程,刚开始接受医学专业课程学习时,对于应急救护方面的知识技能接触的较少。而针对非医学类院校和专业的学生,应急救护知识的学习通常是通过选修课程或者学术讲座等形式,缺少实践学习的机会,对应急救护往往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所以,基于医学类院校引领,开展应急救护科普教育,能够有效降低高校生意外事故的伤害率,实现和谐校园的共建。另外,在高校中普及应急救护教育,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能够借助高校学生较大的流动性特点,对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进行辐射传播,在社会上进一步普及,逐步发展壮大应急救护队伍的力量,这样在遇到突发公共事件时,参与应急救护的人员就不只是专业的医务人员,能够为专业人员的救护做好基础工作,最大化的降低伤亡率。所以,开展应急救护科普教育非常有必要。

二、当前高校开展应急救护科普教育的实际情况

从现阶段高校开展应急救护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普及率[1]。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几方面:首先,部分高校对应急救护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尤其对于部分非医学类院校来讲,认为不同的院校有不同的教育重点,不重视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普及。或者有的院校意识到应急救护普及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相关的软硬件条件不足,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另外,对于医学类院校来讲,应急救护的课程教育虽然是必修课程,但是部分课程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理论性较强,而对于应急救护的实践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而且授课的内容缺乏和实际生活的有效联系,教育形式也比较单一枯燥,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再者,有关应急救护教育的内容没有形成统一,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器材设备不够齐全,缺乏专业场地的设置,具体培训的内容依照学校的不同也存在相应的差异,使得应急救护的考核认证不统一,影响教育的成效[2]。

三、基于医学类院校引领的应急救护科普教育实践措施

(一)建立以高校为支撑点的应急救护教育体系框架

开展应急救护科普教育,以医学类院校为引领,可以建立各高校为支撑点的教育體系框架,以此推动我国的应急救护科普。根据有关数据调查,截止到2020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738所。其中,本科院校1270所,比上年增加5所,高职(专科)院校1468所,比上年增加45所。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意识到开展应急救护科普教育的重要性,学生也希望能够接受相关的应急救护培训。在高校开展应急救护科普教育,覆盖范围广,效果提升快,对社会公众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普及能够起到引领作用。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踏入社会后需要在基层开展相应的医务工作,在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护中,承担着应急救护科普的重要责任,因此,在高校中开展应急救护教育,需要以各类高校作为支撑点建立起科普教育框架。

(二)以医学类院校为引领,建立联动性的科普教育体系

开展应急救护科普教育,需要建立完善的科普教育体系。基于医学类院校为引领,在高校中开展应急救护科普教育,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红十字会发挥引导和指导作用,以医学类院校为引领,各地方高校进行有效落实,通过多方联动建立以各高校为主体的多层次协作型的应急救护科普教育体系。可以邀请红十字会的医护老师到学校主讲红十字救护员培训,对救护新概念、心肺复苏、创伤救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逃生避险和AED操作等内容进行培训。培训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时也结合实践演练,对现场的应急救护知识以及操作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内容进行讲解。并且在培训讲解的过程中,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演示心肺复苏的整套流程、除颤仪的使用等实践内容,结合考核展示科普教育的成果。

(三)依据高校教育的实际特点,对教育内容进行合理设置

在开展科普教育时,要想使教育更有目的性和实效性,有关科普教育的内容就需要结合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等因素进行确定。对于区域内常见的突发灾害应急救护要点进行总结,注意应急救护技能的实用性,同时遵循便于操作的原则,分类合理制定科普教育内容。针对高校新生进行的科普教育,培训内容重点在突发事故的自救互救操作要点、心肺复苏术(CPR)等内容。而对于应急救护员的培训,重点在一些地方常见病的急救处理方面,同时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科普。科普教育的课题选择,需要从周围环境出发,以常见的意外情况为主导,对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进行普及。比如山体滑坡、地震、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公共活动时出现的突发交通事故、溺水、咬伤、烧伤等。对于上述常见的突发状况,开展相应的应急救护科普教育,由于这些内容和实际生活有密切的关联,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科普教育的成效就能够得到大大的提高。再者,除了对科普教育内容进行合理的设置外,科普教育的主导人,也就是教师,需要对专业知识水平进行不断强化,对科普教育的方法进行合理的使用,保证科普教育发挥最大化的价值。

(四)利用网络和新媒体技术,建立健全的科普教育平台

由于网络以及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生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的途径逐渐增多,这也给应急救护科普教育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基于我国应急救护教育师资力量不足、需求人员过多的情况,开展医学类院校为引领的应急救护科普教育,可以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方法,建立健全应急救护科普教育平台。同时利用移动终端、急救APP等现代化手段,开展形式丰富的应急救护科普教育活动,通过线上和线下并行的方式,对高校学生进行应急救护培训。有了现代化科普教育平台的辅助,可以为教育教学打破教育地点、时间和方法的限制问题,缓解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同时还保证了科普教育覆盖面广、教育常态化和规范化[3]。

(五)普及教育现代化的应急救护理念和新型急救器具

应急救护中,有部分医疗器械设备是不能缺少的辅助工具,有了器材设备的帮助,应急救护工作的成效才会更加突出,所以,在开展应急救护科普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对现代化的应急救护理念以及新型急救器具进行普及教育。由于医学技术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在临床教育以及应用中,增加了很多的新型急救器材,如复苏安妮、创伤救护模型、四肢充气夹板和真空担架等。医学类院校可以举办学校教师应急救护培训班,开展单人及双人高质量心肺复苏、除颤仪AED使用、气道梗阻急救等培训工作,由红十字会派出讲师团队,以小组形式进行面对面、手把手教学,确保每位老师的实操训练保时保量。同时开展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急救培训模式,并且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考核,面向全市的中小学以及幼儿园老师开展急救培训以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方法,以灵活应对相关事故。

(六)以高校医学教育资源为基础,进行科普教育接力

由于社会公共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增大,我国对于应急救护的科普教育逐渐重视,各地方医院以及红十字会也开始进行多项应急救护科普教育,然而我国人口众多,分布范围也非常广,科普教育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可以借助于高校的医学教育资源,发挥医学类院校的引领作用,进行应急救护科普教育接力。对于医学高校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都具备基本的应急救护知识,可以挑出一些能力突出的同学组成医疗培训小组,在校内对非相关专业的大学生进行应急救护培训,以及与其他大学联合开展医疗普及工作。另外,医教结合,为急救培训科普打造第二课堂。医学类院校可以借助专业上的优势,对各项优质资源进行集聚,深化拓展实践教育的路径载体,面向广大青少年积极开展应急救护“第二课堂”,开设骨折的急性处理、常见创伤的止血与包扎等专题,通过理论和实操,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应急救护意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事故的应急救援、自救互救能力,帮助青少年树立敬畏生命、关爱他人的理念。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如今的发展环境下,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频率增加,开展应急救护科普教育不容迟缓。基于高校教育传播范围广等特点,可以建立以医学类院校为引领的应急救护科普教育体系,提升高校学生的应急救护能力,进一步良好地扩大社会公众的应急救护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朝霞,乔建卫,韩君芳.基于医学类院校引领的应急救护科普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20, 38(23):2-2.

[2]徐振霞,顧佳萍,张兆镕,等.新媒体模式下大学生应急救护教育现状及发展[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9,7(2):18-21.

[3]杜继聪,刘入菱,刘虎,等.核应急医学救援任职教育培训的创新实践与思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13):3-5.

猜你喜欢
科普教育实践
依托“村淘”项目建立科普教育网络平台研究
科普教育在高中物理学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主题情景化的青少年科普教育与辅导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30期)2016-10-31 10:09:00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35:30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9:08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4:30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0:54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1:19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4:06
加强科普旅游教育,提高导游员科普素质
企业导报(2016年14期)2016-07-18 19:2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