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红健 唐陶然 谢冰婵 马改红 蒋小剑
【摘要】采用自编调查表对本校已完成临床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护理心理学》课程重要性的认识、理论知识中的重难点、课程学习效果及实习过程中心理护理的临床实践情况等方面,从而全面了解学生对《护理心理学》的认识、学习效果及临床应用能力。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探讨,总结出课程教学的改革思路和方向。在今后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密切结合临床需求,并通过丰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供多渠道学习资源等方面采取措施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护理心理学 学习情况 调查 改革
【基金项目】2016年湖南中医药大学教学改革研究(编号:2016-JG035)。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3-0163-02
护理心理学是从护理情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在护理情境这个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作为护理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课程内容必然会涉及较多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和技术,这些知识对于护理专业学生而言显得晦涩难懂[1]。相比其他核心专业课程,《护理心理学》被归为“副科”行列,课时量相对不足,学生往往存在缺乏积极性、临床应用能力缺乏等情况[2]。针对《护理心理学》的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通过调查我校护理专业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并分析探讨,为《护理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和参考。
1.调查方法
以我校已完成临床实习的2016级全日制护理本科专业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调查表内容包括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本课程的学习效果、理论知识中的重难点和临床实践情况等方面。发放问卷149份,回收有效问卷145份,有效回收率为97.3%。為确保答案有效率,问卷采取不署名答题方式,统一收回后,将所有问卷数据输入计算机,用SPSS25.0作统计学处理分析数据。
2.结果
2.1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80.7%的学生认为在临床工作中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非常重要,19.3%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要。73.1%的学生认为通过《护理心理学》的学习对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有较大作用,26.9%的学生认为作用一般。根据“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是否愿意继续学习护理心理学相关知识”的调查结果显示,57.2%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42.8%的学生表示愿意。
2.2课程学习效果
课程学习效果分为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和临床实践能力情况两个方面。根据调查结果,在理论知识方面,15.9%的学生认为自己很好地掌握了《护理心理学》课程中的相关理论知识,46.2%的学生认为掌握程度比较好,35.9%的学生认为掌握程度一般,2.1%的学生认为掌握程度比较差。在临床实践方面,14.5%的学生认为自身心理护理的实践能力非常好,33.8%的学生自评实践能力比较好,49.7%的学生自评为能力一般,2.1%的学生对自身实践能力评价比较差。
2.3对理论知识中重难点的认识
《护理心理学》课程中的理论知识主要有以下几个模块:基础理论,主要内容为学科概述、心理学主要理论等;基础心理学相关知识,主要内容为心理过程、个性等;医学心理学相关知识,主要内容为应激、心身疾病、患者心理等;心理干预相关技能,主要内容为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临床心理护理技能,主要内容为心理护理程序、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心理护理等。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学生在调查中对理论知识中重点内容的认识依次为:心理干预相关技能60.4%,临床心理护理技能57.7%,医学心理学相关知识52.4%,基础心理学相关知识43.6%,基础理论32.9%。对理论知识中的难点选择依次为:医学心理学相关知识57.7%,心理干预相关技能54.4%,临床心理护理技能50.3%,基础心理学相关知识38.3%,基础理论20.8%。
2.4心理护理的临床实践及心理干预技术的选用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27.6%学生所在的实习医院非常重视心理护理,49.7%的医院比较重视,20.7%的医院重视程度一般,2.1%的医院不太重视。实习过程中运用心理护理较多的科室依次为:内科58.4%,儿科51.0%,妇科42.9%,外科38.9%,急诊20.8%,其他科室13.4%(主要为精神科、心理科、手术室)。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运用的主要心理干预技术依次为:精神支持疗法95.3%,认知疗法46.3%,精神分析疗法16.8%,人本主义疗法16.1%,行为疗法14.1%,其他疗法3.4%(主要为团体心理疗法、健康教育)。
3.教学改革思考
3.1结合临床实践需求,突出教学重点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在临床中逐渐受到重视。根据此次调查结果,我校大部分的实习医院都比较重视心理护理,这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临床心理干预技术的选择方面,学生对心理支持疗法的使用率远远高于其他疗法,其次为认知疗法。说明易懂、易学、易用的干预技术更有利于学生在临床实践中使用,在教学过程中应对这些心理干预的理论和技术进行加强,在牢固掌握一种心理干预技术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心理干预技术。根据调查结果,心理护理的临床运用在内科、儿科、妇科较为普遍,在教学时间分配和案例选取时,可适当增加相关科室的内容。
3.2丰富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难点
根据此次调查结果,课程理论知识中的医学心理学相关知识,主要包括应激、心身疾病、患者心理等,是学生在学习难点中选择最多的内容。心理干预相关技能和临床心理护理技能也是学生反馈重难点的主要所在。在突出重点的同时,要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教师不仅要具有较为全面的知识结构,还需要其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达到既讲授专业知识,又能促进学生实践技能发展的目的。
研究表明,《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综合采用启发式、协同式、案例式、情景式、问题式等混合式教学方法,有利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同时,教师还可通过将微课、MOOC、SPOC、虚拟仿真技术等新型信息技术手段融入教学中,将更多创新教学方法引入《护理心理学》的教学中,从而将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4-5]。
3.3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实践能力
根据调查结果,62.1%的学生认为很好或比较好地掌握了课程学习中的相关理论知识,但在临床心理护理实践能力方面,只有48.3%的学生认为自身能力非常好或比较好。可见相比理论学习效果,学生对临床实践能力自我评价偏低。此外,学生对《护理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建议主要集中反馈为增加临床案例。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案例教学中,要注重对临床案例的收集和更新。
情境资源教学有利于将理论与实际结合[6],教师可通过文献检索、时事新闻和纪录片等途径收集与临床心理护理相关的案例、图片和视频等建立情境资源库,将情境资源融入护理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在课程考核方面,可通过制订多元化考核方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加强实践能力考核。研究表明,情景劇表演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及团队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7],因此,可将心理护理情景剧作为课程形成性评价内容。此外,组织学生进入医院或社区进行见习,通过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观察及对心理护理的观摩,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护理心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实践能力[8]。
3.4提供多渠道学习资源,实现持续学习
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认识到了《护理心理学》对自我发展和临床应用的重要性,并希望继续学习相关知识,但很多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难以自行寻找到合适的学习资源。对此,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目前,在线学习平台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课程模式,在国内外相继开展并积累了大量的学习资源[9]。教师可通过获取国内外的在线学习平台的学习资源、自行建设线上教学平台等方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优质资源。此外,还可充分利用微信等社交平台向学生推送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公众号、新闻报道及临床研究进展等内容,以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持续学习。
参考文献:
[1]李明芳.“微课”视频在高职护生《护理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重庆医学,2018,47(20):2761-2762.
[2]周颂华,李子萍,蔡丽虹,李新.团队合作在护理心理学微视频制作中的作用及效果分析[J].国外医学,2018,39(4):341-343.
[3]吴玉洁,苗乃周.护理心理学混合式多种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34):112-115.
[4]张琼,井晓磊,李于波,李俊改.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成人《护理心理学》继续教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2):121-123.
[5]王兰,常颖.虚拟仿真技术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29(2):267-270.
[6]邵渝.情境资源在中医院校护理专业人际沟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9,25(6):139-141.
[7]刘春慧,王华栋,罗劲梅,梁乾琳,李萍,王卉.心理情景剧在《精神障碍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9):135-137.
[8]吴翠薇.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护理心理学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22):198.
[9]黄荣怀,张慕华,沈阳,田阳,曾海军.超大规模互联网教育组织的核心要素研究——在线教育有效支撑“停课不停学”案例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3):10-19.
作者简介:
史红健,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心理护理。
蒋小剑,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护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