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国松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多种新型教学方案逐渐广泛应用在小学科学中。如情境教学、微课等,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进而活跃课堂氛围,消除学生恐惧课堂、厌恶等情绪,使小学生逐渐增加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并促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实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高效课堂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小学科学 实验教学 微课 信息技术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5-0074-02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正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而小学科学作为学生启蒙学科之一,其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及思维的养成,并引导学生前行,为其日后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并指明前进方向。并且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来说,该阶段学生好奇心最为强烈的,会对一些自然现象以及实验感兴趣。而科学这一门学科,正好能符合小学生阶段学生的身心要求,是实施科学教育启蒙的黄金时间。而提高小学生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课堂的兴趣,更加有利于小学科学教师开展科学实验课堂教学,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微课教学被逐渐应用到各学科、各阶段的课程教学中,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次笔者主要就微课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并就自身教学经验总结教学体会,以期待为广大同行提供参考,进而共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现做如下报告:
一、微课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改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模式
微课的应用可以改变传统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完成课堂身份的转变,使其处于学习主导地位,并营造一个相对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其主动参与到小学科学学习中,并促进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1]。
(二)提升对科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在微课教学模式下展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可以从课堂教学的开始,就进行情境设计,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被其吸引,进而增加学习兴趣。同时亦可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其在相互讨论交流和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科学思维能力,并改善学生学习方法,使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从而显著提升学科成绩,并培养科学素养。
(三)提升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在微课的应用下,可以将难以理解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片和视频进行展示,以此来降低理解难度。并将周期性长、无法模拟的实验开发成微课形式,并应用于实验教学,进而突破教学难点。同时又可重点标记重难点,以加深学生的记忆,从而提升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四)提升学生实验技能操作能力
微课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反复播放实验操作视频使学生掌握并正确的操作,进而提升其操作能力。同时教师通过对课程进行分析和提取重点,提前将本节课应用的知识的重难点进行录制,在课前发放给学生观看预习。让学生有更多时间思考、讨论学习重难点,以及提升其动手能力,并让学生自行体会、思考和感受事物的本质。从而增加学生探究兴趣与激发动手兴趣,使其可以更好地参与到小学科学实验的学习中[2]。
(五)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在微课模式下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教师还可以将时代热点与科学实验课堂教学进行融合,拓展小学科学实验课堂的教学内容,促进小学科学实验课堂与德育渗透的深度融合,使教师以教材内容为根本,并进行教材突破,然后将时代发展热点、新兴科学实物进行突破性的连接,丰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内容,使小学科学更符合时代的發展,使其更能凸显出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应掌握的学科能力及核心素养,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微课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激发学习兴趣
微课教学下可以活跃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气氛,并改善教学环境,极大地提高科学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如在进行《植物的一生》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家中种植豆芽,并记录豆芽生长变化,同时通过翻阅书籍、查询相关资料解决豆芽生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经过对豆芽生长的观察后,教师在展开课程教学,并通过视频课件将豆芽的生长进行播放,同时带领学生探索植物的构造,并提出相应问题,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总结,以明确植物体的功能、结构、生命周期以及生存之间的联系。通过以微课为基础的构建植物生长自主探究的实验教学情境,可让学生增加学习兴趣,并牢固掌握知识,培养自主探索习惯,以及提升对科学知识点的理解能力。
(二)提升操作技能
在科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器官感知事物的详情,使其先自行对实验现象分析,并在直观现象中获得事物本质[3]。如在《显微镜下的世界》教学中,该课程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显微镜,对显微镜的使用以及对切片的制作都是首次。而传统的科学实验教学,教师会直接对学生进行示范,这样会导致部分学生不能看清教师的操作过程。同时对于一些理解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也会造成其记忆上出现错误,从而影响其实验实践能力。而使用微课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把自己的操作过程录成视频,并且在一些重要操作知识点上进行重点的介绍,并将细节简述清楚。在课堂上进行视频播放,并将重要操作细节进行放大,让学生能更清楚地看到操作的全过程。并且教学课件还可以上传到班级群中,以方便学生的随时观看与学习,加深学生对实验实践操作的印象,从而为学生正确地制作切片,使用显微镜进行细胞观察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培养科学核心素养
微课教学的应用,还可以提升学生观察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使其可以根据教师的演示视频,进而提升动手与动脑能力。同时在微课教学的应用下,还可以将时代热点与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有助于拓宽小学生知识面,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4]。此外,微课的应用还可以使学生以客观的角度看待问题,通过自身的正确判断,规范自身的行为,正确的面对各种的道德问题,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如在展开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爱惜实验器材,注意保护实验室的环境卫生,同时感谢实验小组成员所给予的帮助,使其学会分享及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与责任感。而在学习与时间相关知识的教学中,通过播放时间流逝的相关视频,可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能力,使其能合理充分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在生物与环境的有关教学中,通过微课课件向学生介绍动物和植物对地球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和价值,并讲解生存环境中各种植物的作用,让学生明白每一个生物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以培养学生和谐平等的思想和态度。在保护生物资源的教学中,可结合我国近些年,绿色节能环保理念,让学生了解到资源与能源的珍贵性,并培养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养成节约能源的良好意识。通过以微课为基础,并渗透多种教学理念,最终有效地培养与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使其得以全面发展。
三、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微课应用的体会
通过分析微课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明确了其在现阶段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意义与重要性。然而因为部分教师缺乏对新型教学的认知、学校对微课的重视度不够等因素,会导致微课教学质量不能达到预期,从而限制微课教学的应用与发展。而为了提升小学科学实验微课教学的有序开展与实施,教师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要针对每一堂课所讲述的内容进行系统分类,把知识点进行自己概括。在备课时要制作好新颖正确的提纲,在制作微课时内容要新颖、简洁、易懂,并紧扣教学主题。切记微课制作时间不宜过长,最佳时长为5~10分钟[5]。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要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不要一味地观看视频。同时在互动的同时要注意对知识点的带入与引导,时刻注意学生对微课教学的态度,以便于改进微课制作与教学中的不足,并逐渐提升教学能力。
(三)课后总结
同时教师要总结教学效果,然后结合本堂课中所发生的各种问题进行细致归类,就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进行重点分析,并制作相关微课视频同时上传到班级群,以便于学生进行知识点加深学习[6]。
(四)提升教师素养
鉴于教师制作微课课件质量高低不齐,以及使用不合理现象,导致微课教学处在较为尴尬的局面,随着时间的延长就会致使此种教学模式失去作用,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学校要通过定期培訓、兄弟学校学习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使其成为符合新课改要求的高素质、专业性的教师,进而为微课教学的顺利展开与进行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应用的微课课件进行教学,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忱,并促进其良好学习习惯及科学核心素养的养成,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值得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邹子兴.对微课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思考[J].科学咨询,2019(20):94-94.
[2]刘学佳.小学科学实验微课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9(1):118-119.
[3]过其莉.微课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时代,2020(3):87-88.
[4]牛世保.微课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研究[J].读写算,2020,No.1150(3):18-18.
[5]林丽敏.微课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信息技术,2019(1):155-157.
[6]李锦玲.微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实践与研究[J].作家天地,2019,No.529(19):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