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新实践研究

2021-04-15 00:41王先明李兴亮封婉仪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2期
关键词:创新

王先明 李兴亮 封婉仪

摘要:重大主题宣传报道,是媒体聚焦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和领导活动进行的传播活动。随着媒介环境的不断变化,做好重大主题的宣传报道工作,是主流媒体牢记职责使命、凝聚精神力量的重要方式;是践行主体责任、强化舆论导向的内在要求;是体现自身影响力和公信力的有效路径。本文以重庆日报2021智博会报道为研究案例,分析重庆日报重大主题宣传报道的报道策略,进一步探索党报提升重大主题宣传报道质量的新路径。

关键词:主题宣传报道;创新;智博会;重庆日报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2-0052-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9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培育项目“可视化传播视域下时政类报道的话语分析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9PY06

一、背景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宅”逐渐开始成为一种常态。这场疫情给许多行业造成了巨大影响,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变化,催生了“云上课”“云工作”“云旅游”等一系列“云上狂欢”,甚至涌现出“云蹦迪”“云喝酒”“云睡觉”等新概念。疫情之下,许多行业进入“云时代”。

传媒领域积极主动地借助媒介新技术新手段,探索“云”端报道模式。如全国两会期间,受疫情影响参会记者人数大幅下降,各地媒体在“云”框架下,推出“云采访”“云对话”等多种呈现形式的报道,多角度、全方位聚焦全国两会热点。新型的“云”方式,已成为大众传媒越来越关注的新闻报道形式。

随着传播技术的升级迭代,新闻报道的呈现方式愈发多样,这对重大主题的宣传报道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媒体纷纷改变以往大型活动的固有报道模式,不再只是进行面对面采访,而是利用5G技术实现大规模直播连线和同屏访谈,内容丰富,精彩纷呈。

2021年8月23日至25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2021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国博中心举行,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目光。

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特殊形势下,重庆日报积极顺应新形势要求,结合2021智博会的新特点,策划、制定了详细的报道方案,并以报刊和新媒体并重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围绕党报如何创新重大主题宣传报道进行了一番生动的实践探索。

二、重庆日报重大主题宣传报道的创新实践

截至2021年8月26日,重庆日报共刊发2021智博会相关报道37版,包括文稿167篇,图片110幅。此外,重庆日报新媒体在重庆日报网、重庆日报客户端开设活动专题,共发稿454篇,其中本报原创稿件193条,全面转发央媒和市内其他媒体的相关报道261条。同时,精心制作了原创海报、短视频、H5、漫画等融媒体产品共44个,其中短视频29条、海报13张、H5产品1个、漫画产品1个。充分发挥全媒体矩阵优势,在微博、微信、今日头条、抖音等各大平台进行推送,总访问量超5000万次,充分展现了作为重庆龙头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一)预热报道为大会营造良好氛围

8月10日,重庆日报以自主策划的“探秘身边的大数据智能化应用”系列报道拉开了2021智博会预热报道的序幕。通过对典型工厂、特色產品以及先进技术的报道,图文并茂地展现了重庆市近年来在促进智能产业、智能制造、智能化应用协同发展及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上取得的显著成效。

自8月13日起,重庆日报每日推出1~2个整版的“2021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智能化: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专版。其中,连续9天推出“数读重庆大数据智能化发展”系列整版报道,充分反映近年来重庆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尤其是2018智博会举办以来,重庆积极构建智能产业、智能制造和智能应用“三位一体”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8月14日,重庆日报开设“发展数字经济 促进共同繁荣”专栏,多角度、深层次地解读重庆承办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的重要意义。8月23日,重庆日报一版刊发两篇重磅综述,均被新华社全网推送,访问量均破千万。

《共赴数字经济美好未来——写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开幕之际》对此次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为何选址重庆、重庆如何积极筹备此次盛会、论坛又将为重庆带来哪些机遇等问题作了全面、细致的回顾、梳理和展望。

《智能时代的重庆新动能——写在2021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召开之际》通过“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加速迈向国际化等不同维度,系统回顾了重庆自2018智博会举办以来取得的发展成效。

连续数日的大规模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通过预设议题、热点追踪引发讨论,使“智博会”话题提前进入大众视野,在引导社会舆论方面占领先机,实现了预热报道的功能转型[1]。

(二)浓墨重彩报道大会盛况

考虑到智博会活动较多,论坛、发布等活动时间相对集中,重庆日报合理调配采访力量,确保大会所有重要活动报道全覆盖。不论是论坛、发布,还是项目签约落地、现场打探,重庆日报均及时进行了全方位报道。稿件聚焦主题,内容丰富,论坛报道专家观点让人耳目一新,现场打探“黑科技”新产品让人脑洞大开。

8月23日至26日,重庆日报共刊发相关报道22.5版,推送稿件102篇,图片72幅。如《拥抱数字化时代 眺望智能化远方》《“智慧”密码解锁生产生活新场景》《长安汽车发布“新汽车 新生态”战略2030年销量450万辆 新能源占比达到60%》《重庆发布50个智慧应用精选案例涉及政务、农业、教育、健康、社区5个领域》《如何破解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痛点 专家在第四届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高峰论坛上支招》《科技进步太快 让人脑洞大开》《到礼嘉智慧公园感受“智慧的一天”》等一系列重点稿件,被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等国内主流媒体及多家门户网站广泛引用和转载,受到网友一致好评。102篇稿件中,有77条稿件阅读量达百万,更有5条稿件阅读量破千万。重庆日报用足版面报道大会盛况,以量大面广和权威有效的“集束式”报道取得了精彩纷呈、亮点频现的传播效果。数据屡创新高,正是重庆日报紧紧围绕大会主题和主要议程做好报道的真实写照。

(三)爆款融媒体产品亮点纷呈

《媒体融合蓝皮书: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21)》指出,2020年至2021年,我国媒体融合在举国上下积极科学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挑战和经济稳健走向复苏中坚毅前行,智能化程度不断加深。媒体融合已由增量扩张变为内涵拓展,进入智能融合、生态融合、柔性融合的新阶段[2]。由此,重大主题宣传报道的策划也愈发呈现融合趋势。越来越多媒体开始着力打造自己的“中央厨房”,统筹策划、多种生成、多元发布的融合报道也越来越常见,真正实现了从全媒体到融媒体的转变,使报道传播力实现了质的飞跃。

重庆日报新媒体充分利用平台和资源,精心包装大会报道稿件,用好直播、短视频、H5、长图、动图、动画、漫画、图卡等各种融媒体形式,力求报道创新出彩。

原创视频《智慧生活的一天》,利用智慧公园展示的各项智能设备,基于体验的视角展现了一天中人们的智慧生活、工作和艺趣场景,畅想未来的智慧生活,带给读者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原创漫画《智慧生活的一天?不,我要天天——看网友的“字”慧生活》,通过互动和漫画的形式,虚拟了網友在未来的各种智能生活细节,生动有趣地让读者体验了智慧生活的一天。

原创H5产品《智博传奇——智博会在重庆这些年》,通过视频结合动漫的形式,脉络清晰地梳理了重庆自2018智博会举办以来发生的重大变化、取得的重要成就。该作品将智博会比拟为如哪吒一般神通广大的智博娃娃,智博娃娃以自我介绍的形式,将近年来重庆城市竞争力、城市形象的改变以及智能产业的发展等娓娓道来。不仅如此,智博娃娃还承诺将陪伴这座城市,向着“智造重镇”“智慧名城”迈进。

(四)用心用情做好反响报道

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2021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发来贺信,引发强烈反响。重庆日报连续3天做好反响报道,派多路记者深入大会现场采访会内会外各界代表,通过综合反响和重庆基层点位反响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反映与会嘉宾对总书记发来的贺信所做的思考和交流,引导人们认识智能化与美好生活的联系,为智能化建设美好生活搭建桥梁。

比如,《与会中外嘉宾热议——深化数字经济合作为发展增添动力》《我市各界热议——让数字经济持续不断为重庆发展添动力增动能》《重庆各界纷纷表示,立足实际、抢抓机遇,大力推动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发展打造数字经济升级版 开创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我市各界热议——在大数据智能化浪潮中奋楫扬帆逐浪前行》等报道,充分展现了重庆各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向2021智博会发来的贺信精神,开创数字经济合作新局面的决心和信心。

三、思考与启示

一篇好的报道需要好的形式来呈现,需要好的方法来传播。不断创新报道形式和内容的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适应媒介环境,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

党报要做好重大主题的宣传报道,就应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不断改进和完善体制机制,提升新闻宣传、主题报道的质量。

(一)见微知著:深化微观叙事

题材重大且难以表达,是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和领导活动宣传报道的一大难点。

回顾以往的新闻实践不难发现,有些报道堆砌大段相关材料,或是长篇大论地回顾总结后,再进行一番情感空泛的表扬赞美便画上句号。事实上,这种宣传报道的大气势非但无法产生好效果,反而会拉开与读者的距离。

因此,在选择切入视角时,尤其要注意化大为小、以小见大,以普通人物的“小”反映整个时代的“大”,以典型故事的“小”展现历史长河的“大”,进一步增强报道的贴近性和可读性,才能将之打造成由内而外散发温情、受众可触可感的新闻作品[3]。换言之,重大主题宣传报道要从故事、人物、细节入手,从宏大叙事到见微知著,以小见大、以点代面,才能有分量、有生命。

(二)抱团取暖:搭建信息共享平台

融媒体背景下,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已逐渐被淘汰, 媒介的各种传播形式开始相互借鉴和吸收。新兴媒体在新闻资源方面凸显出强大优势,其聚合了大量社会资源,能够提供多样化的社会服务。因而,为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传统主流媒体需与其进行新闻资源的整合共享,重视信息共享平台的搭建[4]。

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每天都能从不同的渠道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被源源不断涌现的海量数据所包围。做好信息共享平台的搭建工作,将不同媒介渠道中的新闻信息资源全面整合起来,能有效提升新闻资源的使用率。同时,搭建媒体整合平台不仅能聚合资源,还能打通不同领域平台,通过平台传播优质内容,进一步增强媒体影响力和传播力。

(三)技术赋能: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在谈到媒体融合时表示,媒体融合的驱动力主要有三,即技术、市场、政策。技术对央媒、省媒、地媒、县媒的融合都是非常重要的驱动力[5]。

不过,技术只是工具,最重要的是使用技术的人和被使用对象,即工具的主体和客体才是根本。就好比技术是一条高速路,内容和服务是在这条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这些车辆才是连接主体与客体的关键。也就是说,媒体的服务和内容要跟上技术发展步伐,技术和内容是媒体融合发展的两翼,两者占据同等重要的位置。因此,传统媒体要想真正转型为全媒体,必须拥有自己的技术体系,建立自己的全媒体技术平台[6]。

四、结语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正发生深刻改变,主流媒体要想在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中突出重围并不容易。

在新的媒介生态下,主流媒体只有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探索和深耕,善于应变特殊环境,守正创新,与新兴媒体通力合作,在不断革新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的同时,用真心真情走近群众,“以人民为中心”,才能打造更多喜闻乐见的好产品,才能进一步彰显重大主题宣传报道的意义,为新思想、新征程、新气象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 庄殿君,李浙,肖彧.提升报道品质 切实增强影响力:央视新闻中心2011年“两会”报道综述[J].电视研究,2011(5):30-32.

[2] 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R].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2021-10-15

[3] 张磊.传统媒体如何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突围:以《中国纪检监察报》相关报道为例[J].新闻爱好者,2020(4):32-34.

[4] 纪玉芳.融媒背景下主题报道创新的路径探析[J].视听,2019(12):202-203.

[5] 胡正荣,李荃.走向智慧全媒体生态:媒体融合的历史沿革和未来展望[J].新闻与写作,2019(5):5-11.

[6] 李东红.新媒体时代传统报业的突围之路[J].新闻爱好者,2013(11):87-90.

作者简介 王先明,本科,主任记者,研究方向:传媒管理。李兴亮,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网络与新媒体、传媒与地方发展。封婉仪,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网络与新媒体。

猜你喜欢
创新
号脉时代盯热点 做足内涵多深意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