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托邦理论视野下特殊粉丝群体CP粉的研究

2021-04-15 00:41徐茜茜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2期

摘要:当代社会同一性不断遭到解构,被分成了一个个有着不同喜好和生活方式的群体,CP粉作为近年来在网络空间异军突起的粉丝群体,越来越受到关注。他们一直主张“圈地自萌”,但是在网络空间中,这类粉丝的存在感越来越强,甚至频频冲入大众的网络空间。文章从福柯的异托邦理论出发,对CP粉丝在网络空间的各项行为活动进行研究并对现实生活中的CP粉丝进行深度访谈,探求网络环境下小群体的生存空间,对理论进行回应,尝试把握CP粉丝群体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异托邦理论;CP粉丝;粉丝文化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2-0030-03

一、研究背景

(一)研究缘起

CP的完整表达为Character Pairing(人物配对),也有说法是Coupling(情侣),大意都为情侣、配对等,这一概念起源于日本ACGN①(动画、漫画、游戏、小说的缩写)同人圈,二次元世界最开始使用这个说法。由于各种媒介的发展,CP文化得以充分传播与普及,而且也逐步由虚拟领域扩展到真人、电视电影等多个范畴。而近年来国内外一些以明星艺人结成“假想情侣”为噱头的综艺节目的播出,对于CP粉的大规模产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网络社会中现实人物的CP粉丝量也逐渐增多。

当前,国内各类社交媒体平台上也出现了许多CP粉丝,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从一开始的“圈地自萌”,逐渐发展到现在各种网络社交平台上都有CP粉的身影并形成较大的声势。与普通粉丝相比,CP粉丝的独特性在于他们的存在是基于对两个人物的互动及其关系的想象和喜爱,也就是说,CP粉丝在网络环境创造出了一个跟现实世界不一样的“平行世界”,并且在他们的圈层中自主制定了独特的规则,进一步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网络空间环境。CP粉丝建立的平行世界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世界观与福柯提出的“异托邦”理论相契合,表现出对主流逻辑的反抗但不以反抗为目的,这些情形的出现来自其本身具有的“不知道、不关心、不在意”的异质性[1]。文章通过异托邦理论分析网络空间中CP粉丝的文化生产行为,探究异托邦理论在网络空间的实践,CP粉丝文化是如何回应异托邦理论的,呈现出怎样的特点,以及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特点。

(二)文献回顾

对粉丝文化的研究由来已久,德赛都和菲斯克是粉丝文化研究的重要创始人,他们对“粉丝”有着高度评价,认为其是一类积极的受众并且是文化的主动生产者,重点关注粉丝作为大众消费者的一面。之后詹金斯也对粉丝文化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不断探究粉丝和粉丝文化,并且持续探讨粉丝文化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所具有的新的特点。首都师范大学陶东风第一次系统翻译并介绍了西方学界对于粉丝文化的各种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含“粉丝”的各项定义、消费特征以及粉丝文化的政治意义等[2]。

而国内对于粉丝文化的研究大多数都是从2005年之后开始的。当时《超级女声》成为一档火爆的明星选秀节目,由此产生了众多声势浩大的粉丝群体,比如“玉米”“凉粉”等,这也引起了当时学界的研究兴趣。此后国内关于粉丝文化的研究逐渐变多,最早对国内粉丝文化进行系统研究的是张嫱,其所著的《“粉丝”力量大》是国内第一本专门研究粉丝文化的书籍,通过分析粉丝偶像的特殊关系,探讨这种关系的独特性及形成过程,详细介绍了粉丝文化和偶像崇拜是如何形成的,从更广泛的文化历史背景出发探讨“粉丝”这一群体的发展脉络并且分析粉丝经济的形成及其背后的社会机制影响。在知网以“粉丝文化”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目前关于粉丝文化的研究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对于粉丝这一概念的阐释与解读、不同类型粉丝的呈现方式、对“粉丝文化”的思考解读,以及当前网络环境中“粉丝文化”的最新变化[2]。

从文献来看,很少有论文对细分的类型粉丝进行研究,CP粉丝作为一种新的类型粉丝,出现时间比较短且尚未形成广泛的传播,但CP粉的规模逐渐壮大,人数逐渐增多,在青年群体中具有很大影响力。在知网中搜索“CP文化”“CP粉”,相关论文主要有三篇:《“嗑CP”、玩设定的女频新时代——2018-2019年中国网络文学女频综述》主要探讨了近两年女频网络文学中的“CP文化”转向[3];《网络空间的“嗑文化”研究:文本、社群与情感驱动》这篇文章主要是从亚文化角度阐释了CP粉丝这个群体的行为与情感驱动;《“圈地自萌”——明星CP粉丝的圈层文化研究》主要是从网络空间与权力的角度对CP粉丝文化进行解读[4]。其他关于CP粉丝的文章主要就是运用理论对现象进行解读。如今,这个群体已经有了新的发展,文章希望通过构建一个合理的理論体系,更好地解释这类特殊群体的特点,并且更好地预测这类特殊群体的发展趋势,从而对不同粉丝群体进行合理引导。

二、理论依据

目前关于CP粉丝的研究比较少,CP粉丝相较于其他普通粉丝而言,其特殊性就在于他们脱离了对单个人物身份或个性的崇拜,转变成对两个人物相处及其关系的喜爱。目前来看,三次元(现实世界)CP粉丝逐渐成为CP粉丝群体里的大多数,这意味着这类CP粉已经从他们所存在的现实世界中抽离出来,并且创造了一个平行世界,对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进行制定、修改以满足自己的虚构幻想,他们承认这个世界是幻想、虚拟的但仍然乐于沉溺其中,抛弃对真实的追求,享受幻想配对的快感和构建理想情感的满足感。以此来看,CP粉丝的行为特征与福柯提出的“异托邦”理论具有一定的契合度。

异托邦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福柯的《词与物》序言中,福柯提出“乌托邦”是抚慰人的想象空间,而“异托邦”是异质的复杂现实空间。在演讲《异托邦——他者的空间》中福柯论述异托邦与乌托邦的不同之处,认为“乌托邦是没有真实场所的地方”[5],福柯认为我们当前所处的真实空间是异质的、具体的、有限的,这种他者的空间是异托邦,体现特定的种群倾向,集合了不同的场地和空间,拥有可以打开和关闭的系统。从这个意义层面来说,CP粉丝的异质性使他们成为网络空间中独特的存在,他们在网络空间中不断集结壮大并且往外延伸,这个空间就成了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拥有独特的运行规则和文化政治,同时也不断与其他空间产生交集与摩擦。这种粉丝群体具有怎样的特点?异托邦理论如何跟这类群体的网络空间生存产生回应?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研究设计与过程

文章主要通过参与式观察法和半结构化访谈法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通过加入豆瓣小组(豆瓣各大CP组)、关注微博超级话题的方式(如微博“博君一肖”超话)沉浸式观察“嗑”CP人群,其次拟定了两个访谈对象,一个是近期大热的“博君一肖”CP粉小陈(24岁,女,本科),另一个是“北极圈”②电竞CP粉小丁(23岁,女,本科)。

通过对微博超话、豆瓣等网络公开空间进行为期两个月(2020年11月—2020年12月)的参与式观察,发现各种类型的CP粉丝种类繁多,不同人群对CP的定义也不同。

通过对网络文本的整理和对访谈文本的回顾与分析后发现,文本和访谈资料能较好地回应福柯异托邦理论的四个原理:第一,多元文化的存在就是异托邦,并且异托邦并不是只有一种存在形式;第二,异托邦也指在一个单独的真实位置或场所同时安排几个似乎并不相容的空间或场所;第三,各种不同的异托邦自身是一个既开放又封闭的系统,两个异托邦之间既是相互隔离的又是可渗透的;第四,异托邦是空间的两极,一方面它创造出一个虚幻的空间,另一方面却能从虚幻中揭示出真实空间[6]。

四、研究发现

(一)异托邦的多元性——CP粉丝的多元特征

异托邦理论认为世界不只存在一种文化,多元文化的存在才是世界的常态,不仅粉丝群体有不同的类型,能够表现出不同的粉丝景观,CP粉丝也有不同类型,每个类型的粉丝内部结构及运行规则也不尽相同。目前对于CP粉丝的研究还不是很全面,没有总结出一个明确的分类,但是在网络文本分析和访谈过程中发现,CP粉丝的类型确实有很多,主要有影视剧CP粉、真人秀CP粉、真实情侣CP粉,除此之外还有二次元CP粉、电竞圈等其他名人CP粉等,他们虽然都属于CP粉,但各自的标准和界限都不尽相同,每个圈子都有不同的界限和话语体系。在访谈过程中两个访谈对象对于问题“你认为CP是什么?有什么看法?”给出了不同的回答,小陈认为只要是在不同场景下有互动并且有所谓的CP感,有人对他们产生喜爱就是CP了,而小丁则回答“我只承认单人衍生的CP”③。CP粉丝的多元化也印证了CP文化确实是福柯所说的“异托邦”,在网络空间中这种多元化体现在各种不同的层次上。

(二)多类型粉丝并置空间的冲突与融合

福柯说异托邦中有几个似乎并不相容的空间或场所并置在同一场所。在网络空间中,这样的情况经常出现,比如在微博广场上对于同一个话题的讨论,经常会看见不同类型粉丝的冲突,小陈说:“我经常会在微博广场上看见许多粉丝因不同的观点而争吵,也会看到许多唯粉④对CP粉进行声讨。”CP粉丝在网络空间与唯粉的冲突在于“圈子规则”的限制,双方难以和解。小陈认为唯粉都是一群被“饭圈规则”控制的傀儡,“所有的发言都顯得愚蠢而不自知”。而在CP粉发展得越来越声势浩大之时,许多CP粉的价值被资本挖掘出来,成为资本权力下的一枚棋子,所有粉丝群体都逐步被资本收编成为主流的一部分并且开始逐渐出现在大众网络空间。CP粉在刚出现时只居于网络一角,如今在公共网络空间中也有了发言权,呈现出一副与大众空间和解的姿态。

(三)“圈地自萌”的虚假幻象

福柯所说的异托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其自身是一个既开放又封闭的系统,而CP粉丝群体则很好地体现出这一点。小陈说“我宁愿这个圈子小点,再小点,甚至是一个封闭的圈子”,而小丁则认为圈子太小所获得的乐趣会变少,CP粉丝圈的生态也就没有那么活跃。CP粉丝群体最奉为圭臬的一句口号就是“圈地自萌”,他们本身也认为CP粉丝是不被社会主流所认同的一个群体,而CP粉丝群体又存在于一些公开的网络空间之中,所有人都可以看到他们的活动轨迹,比如微博超话、豆瓣小组,即使不主动加入这些小组和参与话题讨论,一些言论和作品也会被推送到大众面前。CP粉丝群体自身有其独特的语言符号,在不了解这个圈层的情况下难以解码这些语言符号,虽然进入这个圈层存在一定的壁垒,但这种壁垒并不是坚不可摧的,它其实是持一种开放包容的姿态,只要是愿意融入的人群,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成为其中一分子并且不会因为“入圈”时间晚或资历浅而被排斥[7]。“圈地自萌”变成了CP粉丝在开放的互联网社会中的一个虚假幻象,开放自如的CP粉丝“异托邦”也难以成为这个群体的“乌托邦”。

(四)CP粉丝群体的两极:虚假与现实

福柯认为异托邦是空间的两极,一方面它创造出一个虚幻的空间,另一方面这个最虚幻的空间却也是真实的空间。在与访谈对象交谈的过程中,第六个问题问到了她们真实的情感状态,小陈只谈过一段恋爱,并且直言恋爱过程和恋爱结束后的情感体验都“很一般”,但她说“嗑CP不仅没有让我丧失对爱情的想象,反而让我相信世界上存在跟我的CP一样的神仙爱情”。

CP粉丝对于CP的想象不仅限于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互动,更可能延伸到一种虚假的互动。许多CP都有同人文创作,这些CP粉丝特别喜欢OOC(突破现实人物性格的设定)的人物设定,以满足她们对于人物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完成的一些行为的美好想象。在谈到“嗑CP给你带来了什么”这一问题时,两个访谈对象都回答,大部分都是快乐。这种快乐不止建立在现实生活中两个人物互动本身,还有对于人物视频、采访、影视剧文本的二次解读以及完全脱离人物本身性格进行二次创作的同人文本。这些脱离现实的东西会让“嗑”CP的人群感到精神满足,这是一种现实和虚假交错带来的愉悦和满足。

五、结语

异托邦理论的四个基本特质与网络空间的亚文化群体特质相契合说明了该理论较强的生命力和解释力,对CP粉丝群体的研究属于粉丝文化研究下的一个特殊群体研究,对该群体的深入分析是对于粉丝文化与青年亚文化的研究一个很好的补充,通过对这类亚文化群体的深入分析,希望能加深对这类群体的了解,对于这类群体在网络空间的活动和发展趋势进行一定的预测并合理引导。

参考文献:

[1] 邵燕君.从乌托邦到异托邦:网络文学“爽文学观”对精英文学观的“他者化”[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8):16-31.

[2] 彭何.网络环境中的“粉丝”文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3] 肖映萱.“嗑CP”、玩设定的女频新时代:2018-19年中国网络文学女频综述[J].文艺理论与批评,2020(1):122-132.

[4] 闫奕萌.圈地自萌:明星CP粉丝的圈层文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9.

[5] 福柯.另类空间[J].世界哲学,2006(6):54.

[6] 吴斯.从福柯视角看网络同人传播中的权力生产[J].新闻界,2013(17):36-40,64.

[7] 肖炜静.反抗、收编与互融:“异质性”空间与文化霸权及资本逻辑的辩证关系[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4(3):10-17.

作者简介 徐茜茜,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新闻话语分析。

①起源于日本,在华语青少年文化圈中流行。

②北极圈是指嗑的CP极其小众,跟北极一样冷,圈子里产出、讨论的人也很少。

③指喜欢一个人,只要是对她喜欢的这个人好的,她觉得有感觉的就会嗑,是一种类似爱屋及乌的心情。

④唯粉:只喜欢一个明星的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