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词教学应做到诗词与美环环相扣

2021-04-14 11:29袁武康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2期
关键词:意境古诗词诗词

较初中古诗词学习而言,高中古诗词的拓展延伸性更强,除语文课本内的古诗词外,学生还会接触到许多课外古诗词。很大一部分古诗词较为含蓄,若缺乏诗词积累和历史背景知识,较难读懂,加之古诗词由文言字词写成,语言相对晦涩,古诗词学习是高中生语文学习的一大难点。需静下心来欣赏古诗词,方能体味其意美、语美、音美、形美、情美。但高中生学习时间紧张,在分析古诗词时存在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或者完全按照答题模板生拉硬套,如此机械化地学习古诗词丢失了教学的灵魂与精髓所在。以下,笔者将从古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音乐美、形态美以及情感美来探究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策略。

一、意境美:卷卷画意惹人醉

意境即将“意”与“境”相结合的一种心灵感悟状态。欲实现意境创造,则需将情与景交融起来,二者缺一不可。为让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审美境界,教师可借助情境教学这一教学手段。

以《沁园春·长沙》一课的学习为例,在让学生阅读课文前,教师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这首词的第一部分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出什么样的意境?于是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很快找到“秋”“湘江”“洲”“万山”“漫江”“鹰”、“鱼”等意象,但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或许稍显迷茫——这些景物能展示毛泽东先生什么样的心态呢——词中有“秋”,是悲凉吗?江山共写,是壮阔吗?鹰击鱼翔,是振奋吗……诸如此类的猜想使学生难以选择,不知道哪一种意境才是确切答案。此时教师则带领学生进入故事情境,讲述毛泽东先生“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故事,并告诉学生此首词的创作背景:毛泽东在去广东主持农民运动,途径长沙所作。由此可见,以上种种意境分析,都可总结为“高远”二字。

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在意境创设中体验身临其境的效果,进一步理解诗词中所营造的意境。其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以更为认真的态度阅读课文,故事情境的创设则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诗词学习的兴趣——每一首好诗词背后或许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二、语言美:字字珠玑可推敲

中国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单将一个个独立的汉字置于一处,本就是一道耐人寻味的艺苑风景,再将其谱写成诗词,巧妙融合成一个文字连接,便更是巧妙绝伦,令人咋舌。分析古诗词中的语言美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诗词整体内涵的理解,并提高其语言文字应用中“用字”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卷起千堆雪”时,教师询问学生:“你认为这一句词中用得最好的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想必大部分学生都会回答“卷”字,因为这一动词写出浪花之波涛汹涌,隐喻赤壁多战,似狂风暴雪、大浪淘沙一般残酷凶猛。教师于是鼓励学生道:“回答得不错,卷这个字确实用的很好,同学们还有其它观点吗?”学生左思右想,又回答出一个“雪”字,因为此处的“雪”并非真的雪,而是如积雪般厚而雪白的江浪,作比喻手法讲。此时学生可能犯难——在答题时,这两个字中到底选取哪一个作为用得最好的字呢?教师则告诉学生:一般而言,动词大概率会成为用得最传神的那一个字,当然,具体情况还应具体分析,经过认真比对后再得出结论,即使回答与别的学生不一样,也不必担心,因为语文学习允许多样化答案的存在。这一处讲解完毕后,教师引申出“推敲”一词,并询问学生这一词的来源何在——“僧推月下门”、“僧敲月下门”很快出现在教师耳中,于是,教师接下来引导学生探索“推”与“敲”二字各自的妙处。

由是,在字词分析中,一个个汉字不再只是白纸上的形式黑字而已,它们在读者创造中拥有了新的跃动的灵魂。对诗词中字词的分析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将字词推敲运用到写作中去,从而增添文采,提高其习作水品。

三、音美:琅琅上口好声音

中国古诗词具有音韵和谐的有点,因此非常适合朗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即使古诗词可能语言晦涩、情感含蓄,学生一时之间不能明晰每一字词的含义或者难以体会作者心情,也能在一遍遍的朗读中感受到朗读古诗文时产生的音韵美以及古诗文所欲传达的精神内涵。

以《琵琶行》的教学为例,教师为学生播放与课文对应的琵琶乐曲,并对其进行分段解说,带领学生理解哪里是“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哪里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哪里又是“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待解说完毕后,教师播放《琵琶行》朗读视频,要求学生仔细体味朗读者的语调以及语速变化,然后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技巧做指导,例如在朗读形容琵琶声时,情感以及语速应随琵琶声特点而变化。另外,可充分利用早读,来训练学生诗词朗读与记忆能力。在早读前,教师在黑板上写好本次朗读与背诵的内容。为拓展学生阅读空间,教师还可为学生打印好课外优秀诗词。在早读时,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读,当学生观察到这一情状时,想必会更有干劲。

以“声”临其境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诗词朗读,增添了诗词学习的趣味性。而各种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则帮助学生在良好的视听效果中感受诗词的音乐美,并营造出快乐学习的课堂氛围。

四、形态美:对仗工稳内涵深

中国古诗具有句式整齐的特点,中国古词则还兼备参差错落的特点,这种特点不仅使得古诗词读来朗朗上口,还能形成一种视觉审美。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诗词中的形式美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中的“用句”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

以《登高》一诗的赏析为例。在讲解“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时,教师如是提问:“同学们,这句诗主要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对偶。”教师继续道:“哪位同学能按照老师以前教的方法来分析一下具体是怎么对偶的?”——“无边对无尽,形容词;落木对长江,名词;萧萧对滚滚,形容词;下对来,动词。”教师于是引导:“这句诗看似重于形式,实则有何内涵?”——“寓意事物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新事物会取代旧事物,腐朽势力终将衰亡,新生力量不可阻挡。”以此来告诉学生:如此既有形式美又富于内涵的诗句,方能被称为“千古七律第一”。诗句解说完毕后,教师带领学生回忆更多巧妙的对偶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进而教师告诉学生对偶在语文中具有较高利用价值,例如写标语、写标题、写对联等,均可利用对偶。

如此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带领学生体会诗词的形式美,有助于学生形成审美与创造美的意识,于无形之中引导学生在答题、写作时以更为整洁美观的文字排版展现自己的观点。

五、情感美:掷地有声引共鸣

情感方为一首诗的灵魂,亦是一首诗诞生的源头,只有弄懂诗人的情感,才能算是弄懂一首诗。高中生长时间处于高压环境之中,对于情感感知可能有些许麻木,在诗中融入情感教育,有助于缓解高中生精神压力,并引导其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以《声声慢》一课为例。教师如此引课:“都说少年强说愁,作为少年的你们,是否真的没有烦恼呢?”当联系到其自身,课堂氛围瞬间活跃起来:“怎么可能”“数学好难”“作文不好写”“单词背不完”“好想出去玩”“怎样才能上北大”等句子一个接一个甚至同时被提出。教师继续说道:“瞧把你们给愁的,一代才女李清照也有自己的愁处,接下来我们便来看看李清照是怎样说愁的吧!”待学生读完这一首诗,教师设疑:李清照愁在何处?——因国破家亡、天涯淪落而愁。教师于是鼓励学生:“看来李清照的确是‘怎一个愁字了得了,和她相比,咱们的愁似乎显得不值一提。或许十年后再看,咱们现在的苦并不算什么。如果大家实在是愁的不得了,其实有必要进行疏解,比如学学李清照,将自己的愁写出来、说出来。”

如此将学生的个人情感与词人情感联结起来,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词人思想、顺势剖析当时的社会背景。与此同时,在诗词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还能增进师生情谊,促使学生爱上诗词、爱上语文。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诗词篇目是教师进行审美教育的最好素材,教师应当发掘古诗词中的审美点并探究行之有效的审美教学策略,借此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完成高中语文教学目标。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在诗词审美教育中形成良好的审美价值观,帮助其进行正确的审美价值判断与审美价值选择,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佩娜.关于高中语文古诗词高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2020(33):183.

[2]郭培玉.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古诗词诵读教学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23):27-28.

袁武康,浙江省平湖市新华爱心高级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意境古诗词诗词
踏青古诗词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