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林华
1947年冬至1948年夏,解放军各部队以“诉苦”和“三查”方法先后进行了新式整军运动,提高了部队战斗力。图为某部队“诉苦”现场
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战争规模空前,解放军虽然不断打胜仗,而且有土改翻身农民作为补充,但仍然深感兵源奇缺,因此,国民党军俘虏兵就成为重要的补充兵源。
可是,昨天还是战场上互相厮杀的敌人,今天他们放下武器成为俘虏,明天就要他们调转枪口去打之前的“自己人”,谈何容易!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恰恰能够通过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完成对俘虏兵的溶化改造。
彭德怀对解放战士(指被解放军俘虏,经过教育、参加解放军的原国民党军士兵)的家庭成分有过调查统计:一般的贫农占70%,中农、雇工和其他贫民约占25%,出身于地主富农和其他剥削阶级的占5%。这说明大多数俘虏兵其实也是工农出身,与解放军都来自同一个阶级,只是他们没有觉悟到被蒋介石强迫去打内战,是在残害中华民族和他们自己。中国共产党具有博大的胸襟,并不只是要消灭敌人:“我们人民军队是一所大学校,我们的目的是要救中国,我们珍视中华民族的精华,要尽可能最好的教育他们,组织他们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奋斗。”
教育俘虏兵的最好方式是诉苦。诉苦就是控诉地主阶级剥削劳动人民之苦,控诉国民党反动军队压迫士兵、群众之苦。诉苦运动是群众性的教育运动,是当时提高阶级觉悟最生动、最有效的办法。大家根据切身体会来诉旧社会的苦,诉遭受剥削压迫之苦,以提高大家的阶级觉悟,自觉地去奋勇杀敌。诉苦的流程一般是指战员们先倒苦水,后挖苦根,让大家明白什么是剥削,什么是阶级,再通过归纳总结,挖苦根自然就挖到蒋介石所代表的“三座大山”,于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彻底挖掉苦根就成为大家的共同心愿。这用领导讲课等抽象说教的办法是不能奏效的,必须用群众中涌现出来的诉苦典型启发教育群众,使他们普遍自觉地参加诉苦,才能达到诉苦教育的目的。
在全军诉苦运动中,解放战士的苦水最多,教育效果也最显著。著名的解放战士先进典型、晋冀鲁豫野战军普通一兵王克勤就是这样被教育改造的。他参加了诉苦大会。战士们字字带血、声声带泪地诉说家史,有的父亲被地主恶霸杀害,有的母亲被逼得拖儿带女逃荒要饭,一段段血泪斑斑的真实苦难史大大激发了他的阶级觉悟。他不由得回忆起自己的悲惨遭遇:他出生在安徽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一家人靠租种地主的三亩薄田度日,生活十分艰难。后来父亲因地租太高同地主吵了几句,竟被打成重伤。王克勤13岁时,父亲含恨早亡,母亲带着年少的他和弟弟背井离乡沿街乞讨,在死亡线上挣扎。后来他又被国民党抓壮丁,一家人生离死别。散会后,他饭也没吃就躺下了,一夜辗转反侧不能入睡。第二天的诉苦大会他第一个走上讲台,声音嘶哑地控诉了国民党反动派给他一家带来的沉重苦难。他边哭边说:“现在我才真正明白,当八路军是为穷人干,当国民党军是为老财干。我一定要在八路军里好好干下去,牺牲了也是光荣的。”诉苦教育使王克勤真正明白了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道理。与王克勤一样,绝大多数解放战士都有一本不同程度的血泪账,通过挖苦根,算剥削账,他们真正认识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本质。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这回可懂得了我手中的枪该瞄准谁了。”经过诉苦教育启发阶级觉悟后,他们作战都十分英勇。
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第358旅第716团通信队解放战士于德水也是诉苦运动中涌现的一个典型。他在军人大会上控诉:“我家5口人租种40亩地,后来父亲眼瞎了不能种地,欠的租子还不起,老财把耕牛拉走了。全家人没法过,父亲打短工,母亲、妹妹做针线,我去给老财放羊。老财嫌我吃得多不要了,父亲又送我到铁厂拉风箱。年底结账给铁不给钱,说了好多好话,才给了点钱回家过年。腊月二十八我被抓了兵。正月初三父亲来看我,因为衣衫破烂不准进,在外面转了三天,碰到我出来才把父亲带进去。父亲掏出糠窝窝吃,我看了伤心,到伙房要点饭。司务长强硬地说:‘要吃饭拿钱来。”诉说到苦处,于德水放声大哭,在场的人无不落泪。大家劝他不要说了,他一抹眼泪坚决地说:“我还要说,国民党那里我们穷人吃不开的。解放军就不同,我刚被俘过来就看到对来队家属招待得很好,回去时免费坐火车,还送钱……”说到这里,想起在国民党军队和在解放军两重天般的境遇,他又哭了起来。
即使是一些思想糊涂的兵痞,解放军也能改造过来。华东野战军某部在诉苦时,一开始没有采取正确的操作方式,不是由具体到抽象,而是从抽象到抽象。大家一说就是蒋介石卖国打内战的罪恶,美国如何侵略中国之类。一个俘虏兵听后站起来说:“蒋介石怎么压迫人呢?我是贵州人,从贵州坐飞机到浙江,又从浙江坐飞机到南京,又从南京到徐州,不是蒋介石我哪里能坐到飞机?美国人帮助中国军队武器、金钱打日本,怎么是侵略?”他不参加诉苦大会就走了。大家一研究,发现他是一个兵痞,长期受统治者的情感蒙蔽,一时不容易认识到阶级压迫和觉悟起来。但他认为自己被共产党捉住了却没被共产党杀掉,共产党就是他的恩人,他要报恩就决定不开小差,坚决为共产党打仗。于是,大家先从生活上团结他,有目的地和他一起吃饭闲谈,有时顺便把他带到诉苦大会会场听人诉苦。一开始,他还反感,直到有一次,这个俘虏兵听到另一个解放战士诉苦说他父亲死了,他母亲卖身养活他长大,但他又被蒋军抓壮丁抓走,他母亲挨饿等悲惨情景,全场战士听后都哭了,这个俘虏兵也哭了。大家问他:“你为什么哭?”他答:“这和我的历史一样。”大家又问他:“你为什么不诉苦?”他说:“这和蒋介石、美国人没有關系,又不是蒋介石、美国使我这样的。”后来经过大家解释和启发,他才慢慢觉悟过来,懂得了自己受苦难的总原因和中国人民今后的出路。
1947年,朱德在全国土地会议上讲整军问题时指出,现在部队中出现了“三合”班:从国民党军队过来的解放战士、老八路、土改后参军的新战士,这三种人编在一个班里,开个诉苦会就都合拢了。解放区是怎样土改的知道了,蒋管区农民的苦处怎么样也知道了,八路军的好传统、好作风也知道了。
诉苦教育之后,解放军又进行了“三查三整”。“三查”是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三整”是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同诉苦一样,“三查三整”也是针对全军所有指战员而非专门针对俘虏兵的,但“三查三整”确实端正了俘虏兵的思想作风。
“三查”的重点是查阶级、查斗志。当时检查的主要问题很具体很全面:无论你是贫苦阶级出身也好,还是剥削阶级出身也好,在你头脑中有哪些非无产阶级思想?对于解放战争的性质是不是明白了?对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幻想是不是丢掉了?对于土地改革是不是真心实意地拥护?在以往的战斗中,你的战斗意志坚决不坚决,有没有厌战情绪?你对夺取最后胜利的信心坚定不坚定,有没有悲观情绪?你打仗勇敢不勇敢,有没有贪生怕死的行为?你对战友团结不团结,有没有打骂行为?你对人民爱护不爱护,有没有违反政策纪律?这些问题都是非常切合实际而且非常尖锐的。
“三查”对每个指战员、对整个部队而言都是一次全面检查,既检查阶级和斗志,也检查工作、纪律、作风和团结;既检查战士和基层,也检查干部和机关。“三查”的具体办法是先由个人作自我检查,然后由大家进行评议,表扬好的,批评差的。战士们打消顾虑,对干部中存在的问题大胆进行批评。被军人大会面对面批评的有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和旅、纵队机关的科长、部长,这些干部受到很大的触动和教育。各级干部尤其是军政主官也都主动进行检查,认真听取来自部下的批评。
官兵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图为连长背着生病的战士行军
为什么解放军的战士敢于批评各级指挥员呢?这跟解放军大力发扬民主有关。1948年2月,徐向前在临汾前线营以上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对此有很好的阐释:
一月底,毛主席来了一个电报,特意讲到军队中的民主问题。他指示我们:根据解放军普遍的经验,军队里要大大地发扬民主。发扬民主,对军队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各解放区的解放军,凡是没有发扬民主的,就逃亡多,就打不好仗,就不成其为铁的拳头,而是豆腐拳头。凡是哪个部队接连打胜仗的,都是对内团结,对民团结,都在军队中发扬了高度的民主。现在各部队在进行“三查三整”,这就是民主。军队的民主,就是要实行三大民主:军事上民主,政治上民主,经济上民主。这样做就能团结,战斗力就会提高,不这样做,部队就不能很好团结,不能提高战斗力。今天部队中的三大民主,基本问题是在连队,这个运动要深入到各个连队里去。在连队里开展民主运动,是今天军队政治工作的中心。连队里缺乏民主,士兵的情况就不能反映,他有什么意见,也不敢讲,这就上下不通气。我们研究士兵逃亡,百分之九十以上是逼跑的。你不爱他,不把他当作兄弟看,而把他看成奴隶,所以他只有跑。我们有好多同志看到军队是集中的,有首长制和上下级关系,因此把民主也限制了,认为讲民主不是要涣散军心吗?难道下个命令也要讨论讨论吗?假若有人批评他,他就说影响他指挥的威信,于是就把民主否定了,这是不对的。须知军队里高度的集中,是以高度的民主为基础的。没有高度的民主,就不能有高度的集中,二者是一个东西的两面,不能分开的。
政治上民主就是要战士在政治上有民主权利,要战士敢说话,敢提意见。另一方面,干部要虚心倾听战士的意见。战士的意见只要是好的,干部要无条件地采纳;战士的批评只要是对的,干部就要无条件地纠正。战士对地方上有些什么意见,干部也要尽力求得解决,实在不能解决的要解释清楚。战士不敢讲,问题就不可能得到解决。怎样才能启发战士敢提意见?用诉苦谈心、坦白运动、民主大会等方式都可以。只有连队实行了政治上的民主,思想统一才能实现。思想统一了,才能有高度的政治觉悟。战士敢说话,干部又采纳了意见,这样上下通气了,战士就会有高度的觉悟;有了高度的政治觉悟,就必然会产生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这样,就用不着“赶羊战术”了。
诉苦和“三查三整”后来被称为新式整军运动,就是因为旧式整军只整下面不整干部,认为干部自己是没有问题的,而新式整军运动则是上面下面一起整,最终形成上下一条心,这是解放军战斗力坚强的重要因素。
受“三查三整”触动非常大的也是大量的解放战士。他们因受过反动军队的压迫凌辱,对新式整军运动最为敏感,从干部带头检查这种做法中得到的教育也最深刻。他们感叹:“在国民党軍队里,丑陋之事甚多,每连都有一大车。大官丑事要比小官多,他们是绝对不敢在士兵面前亮丑的,更不敢让士兵批评,因为他们生怕士兵造反。只有在人民军队里,干部才敢于在战士面前揭发自己的错误,还主动请战士批评,大家亲如兄弟。还是当解放军好。”一些俘虏兵在国民党军队中沾染上了一些恶劣的作风,还有原来一些出身很苦但表现消极的人,特别是那些刚刚从国民党军解放入伍而思想没有真正转变过来的人,在“三查三整”中检讨了过去的错误,都悔恨得痛哭流涕。同志们也批评他们:“你家那么苦,你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打敌人!”这些人受到很大震动,发誓一定要洗心革面,当个好兵。
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政委廖汉生曾经向毛泽东和周恩来汇报了他们是如何从诉苦、挖穷根入手开展阶级教育的,如何经过酝酿、座谈发动群众,掀起诉苦高潮的;汇报了如何进行“三查”,以及检查出来的坏人坏事;汇报了部队正在出现的新气象、新面貌。毛泽东和周恩来兴致勃勃地听取了汇报。当听到占连队成分80%的解放兵阶级觉悟大大提高时,毛泽东高兴地说:我们从中央苏区起,就想找到一个教育俘虏兵的好形式,这次诉苦、“三查”的办法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打通思想、端正作风,目的是消灭敌人。新式整军运动绝对不是停留在嘴上,而是把诉苦、“三查”运动适时地转入练兵阶段,在部队掀起一个群众性的大练兵热潮。指战员们诉苦诉出了深仇大恨,“三查”查出了高昂斗志,学习党中央、野战军前委“向国民党统治区出击”的号令鼓起了杀敌立功的强烈愿望。这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了空前高涨的大练兵热潮。当时正值三九天,天寒地冻,但西北野战军每个指战员心里却燃烧着一团火,起床号没吹就进了训练场,熄灯号吹过了还不回来,有病的也不停练。基层连队干部不断向纵队领导发“牢骚”:“以前是从屋里催促到操场,现在从操场往屋里拉;以前是下命令练兵,现在下命令休息。拉都拉不回来,下命令也不管用!”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在战略战役指挥方面比国民党军不知要高明多少倍,加上广大指战员英勇战斗,因此能够不断取得胜利。但是,由于解放军战士很多来自翻身农民,他们参军没几天就要拿枪打仗,没有经过正规训练,而且由于战争的长期性和残酷性,战士们经常要打仗,更没有时间训练。大家对步兵战术、战斗动作、内务条令都没有研究,更谈不到按步兵操典上所说的去做,甚至连军语也不懂。如果要比单兵战术,解放军士兵大多比不过国民党军士兵。陈毅曾经考试华东野战军一个连长关于司令部的卫兵守则,这个连长报告了半天,都是要如何提高政治警惕、注意反革命等一套政治讲演。陈毅又叫一个解放战士来讲,结果这个解放战士只讲了七八条就简明扼要地说完了。解放军很多营连排级干部也不太懂得指挥,不知道怎么组织火力和使用兵力,只是一味猛打猛冲,而且还是北伐时期的战术,采用波浪式的集体冲锋。这固然很勇敢,但牺牲也很大。因此,改善基层指挥和提高士兵战斗战术,成为当时解放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国民党军俘虏兵往往经过比较正规的训练,因此,只要信任他们,扬其所长,充分发挥他们的强项,他们在战斗战术和基层指挥方面就可以弥补解放军的不足。比如王克勤就是有名的机枪手,技术出众,经验丰富,闭上眼睛也能把任何一种类型的机枪迅速地拆卸并安装起来。成为解放战士后,他总是尽心竭力地把自己学到的技术知识教给战友,帮助新战士进步,战士们在他带动下进步飞速。
俘虏兵们加入解放军后,除了教技术,出于对战友们的爱护,他们还有一个普遍的呼声,要求解放军改善基层指挥:“你们的指挥是‘肉弹主义,采用集团冲锋,英勇固然好,就是要多死人。”解放军广大指挥员也能信任并采纳他们的正确意见。比如华东野战军某部有一个营长指挥三个连去打一个村里的敌人,村外是开阔地,营长不讲究机枪火炮火力掩护,就直接让战士们冲锋。狡猾的敌人等到解放军冲到七八十米远才打枪,解放军冲锋一次就死伤七八十人。有一个解放战士是轻机枪手,他看见营长一直在叫“打!打!打!”就问:“营长你叫打哪里呀?”营长自己也不清楚,没法回答他。他便给营长提建议:要用机枪封锁敌人的枪眼,掩护冲锋。营长同意了他的意见。他又提出要用3挺机枪封锁5个枪眼。他先负责布置,搞好标尺,试验射击目标,然后指挥3挺机枪一齐开火,终于压住了敌人的火力。这时营长就发命令冲锋,大家用手榴弹打进去,结果解放军战士没有一个伤亡,敌人就被迫投降了。
我们经常说解放军用小米加步枪打败蒋介石的飞机加大炮,这固然能够表现我们的自豪,但也反过来说明解放军缺乏大炮等重火器。解放军火炮主要来自缴获,炮兵大多是解放战士。炮兵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兵种,一开始解放军很多指挥员不懂火炮工作原理和间接瞄准,往往枪一响就命令开炮,但他们自己也不知道炮火打哪里。华东野战军某部有一批榴弹炮,指挥员叫炮兵把炮拉到离敌人二三百米远的地方打,结果有几个炮兵被敌人打死了,有一门炮的瞄准镜也被敌人打坏。后来有些指挥员又叫炮兵把炮抵近敌人直接射击,炮兵硬是不干。他们说:“世界上没有见过这种炮兵,你那套是不行的。我们按一定距离射击,射击不准,杀我的头。”解放战士有经验,他们按照科学原理来打炮,炮打得很好,结果几炮就把敌人的工事打垮了,连被俘虏的国民党将领都对解放军炮兵表示钦佩。
如果说诉苦和“三查”是发扬解放军政治强项、克服俘虏兵政治和纪律作风短板的话,那么发扬俘虏兵的技战术强项、克服解放军技战术短板,则让他们有了一种被认可的成就感,这有利于他们战胜被俘虏的挫败感,也有利于解放军形成勇敢加技术的新风格。
正确对待俘虏兵,是人民军队从红军时期就开始执行的一项重要政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真正平等的新型人民军队。对于加入解放军的俘虏兵,对他们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仅仅从“解放战士”这个特别的称呼,就可以看出解放軍从来没有鄙视他们,而是真正尊重他们,把他们当成自己人。
诚然,有个别指战员对解放战士有过偏见,比如华东野战军对解放战士进行立功运动时,有的同志反对搞立功:“老子革命十多年,打过多少仗也没有立功,毛孩子打过几次仗就立功?”有的人则是老一套:“对俘虏兵这样好是乱来,我的功这样大也没有这样。”还有些人认为解放战士“当过国民党兵就改变了成分”。但事实证明这些说法是不正确的。解放战士绝大多数出身于贫苦家庭,他们当国民党兵,都是反动政府强迫抽丁抓兵或被富人雇用,是迫不得已。在整军运动中,解放军广大指战员对解放战士一视同仁,只把混进来的兵痞流氓分子作了清洗处理。在提拔干部、发展党员、评功授奖问题上,都同样对待,使他们没有感到低人一等。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叶飞曾经问过一个解放战士战斗英雄:你在国民党军队当兵时怕死,如今为什么打仗那么勇敢?他回答:过去是被迫当兵,不愿为他们卖命;现在我是人民战士,是为了整个被压迫阶级的解放,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而当兵打仗,就是死了也感到光荣,是值得的。这个解放战士的回答给叶飞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王克勤的例子可以说明持有这种心态的解放战士并非少数。王克勤19岁被国民党抓壮丁去当兵,在国民党军队里受了6年的欺骗和虐待,参加解放军后,深感自己是生活在两个世界。在人民军队里官兵平等,吃穿一样,互相关心,亲如手足,他觉得自己这才“真正活得像个人”。有一次他突然病了,班长给他端水喂药,排长和连长多次看望他,连长还拿出自己的津贴买可口的东西给他吃。这些都使王克勤看在眼里,暖在心里。他想:为什么解放军官兵这么亲切?为什么解放军走到哪里都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而国民党军所到之处就十室九空呢?通过两种军队的亲身体验和鲜明对比,他终于悟出一个道理:国民党兵是给地主老财干的,解放军才是为穷苦老百姓求解放、谋幸福的。
1946年10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打响了歼灭国民党軍王牌整编11师的龙凤战役。此时王克勤已从一名普通战士升为6纵18旅某团机枪班班长,他带领班里7名战士(班里有4个新兵,都是才从家里出来的农民,其中3个新兵连投弹、打枪都不会,更不知打仗是怎么回事了)参加了徐庄坚守战。王克勤战场经验丰富,一到徐庄就教大家做工事。新战士胆小没有经验,看到敌人炮弹打过来就沉不住气,老想跑到另一个地方。王克勤告诉大家:“同志们不要跑,炮弹第一次打到那里,第二次绝对打不到那里,你一跑就刚好赶上炮弹。”他一听炮弹出口,就立即叫大家趴下不要动。敌人猛烈炮击徐庄,解放军阵地里全是炮弹碎片,随便在地上一抓就有七八块。该班激战一天击退敌40多次进攻,自己无一伤亡,胜利完成战斗任务。战斗结束后,旅部给该班记一等功。王克勤本人不仅成了全军著名的战斗英雄,还被提升为排长。在加入解放军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先后立战功9次,不但提干,还被发展为共产党员,多次荣获“杀敌模范”“爱兵模范”“爱民模范”“模范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当时延安的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还发表了《普遍开展王克勤运动》的重要社论,号召全解放区军民向王克勤学习。作为一个俘虏兵,一个参加解放军仅有一年的解放战士,能得到这样的荣誉和奖励,对王克勤和广大俘虏兵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激励。
王克勤
陈毅对于一视同仁改造俘虏兵有过很好的描述:华东野战军每一战役过后,每个团往往要补充1000多名俘虏兵,俘来后就给发枪打仗。我们溶化俘虏有一套经验:一是用老解放战士争取俘虏兵;二是用翻身农民战士教育俘虏;三是不搜他们的腰包,失掉东西给一定的赔偿;四是民工教育俘虏。我军每团都有二三百名民工,其中有四五十岁的老农民,他们虽不洗面,手脚很黑,穿着便衣,但经过减租减息与土地改革,阶级觉悟很高,时事政策都了解,利用他们向俘虏兵宣传教育,使俘虏兵感觉了不起,一个老百姓知道的东西这样多,往往比指导员或高级干部的讲话作用还大。很多解放战士再经过评功记功,给他们挂上红布条,升为班长,他们就高兴得很:“在蒋介石那里,当兵一辈子升不了,到解放军不几天就升了班长。”
周恩来曾经有过统计:三年解放战争,解放军伤亡143万人,消灭敌人569万人,其中被我们俘虏的人数达到70%,而俘虏中变成解放军的有280万。1949年4月,他在北平告诉一些爱国人士和大学教授:我们的战士有很大部分是俘虏过来的,称为解放战士。有的部队解放战士竟占80%,少的也占20%~60%,平均占65%~70%。对于俘虏,我们实行即俘、即查、即补、即训、即打的办法,就是说士兵一俘虏过来就补充到部队,经过诉苦教育,就参加作战。在打黄百韬时,情形竟发展到上午的俘虏下午就参加作战。当时的解放战士现在有许多已经做了排长、连长,这种情形是世界战史上所少有的。当年7月,他又在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上作政治报告时对解放军改造俘虏兵的经验加以总结:“最近三年来,人民解放军又经过了一次改造。我为什么要用改造这两个字呢?因为它的绝大部分战士,不久以前还是俘虏兵,不经过改造就不能遵守解放军的纪律。最有效的改造武器,就是唤起他们的阶级觉悟,实行诉苦运动和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的‘三查运动,评干部、评党员、评战功的‘三评运动,使他们感到大家的出身都是劳动人民,都曾受过反动派的压迫剥削,人民解放军是劳动人民的军队,大家应该团结一致,为自己的利益,向曾经压迫他们、剥削他们的仇人作战。”
有赖于解放军高效管用的政治工作,在解放战争中,特别是解放军转入大反攻以后,部队中俘虏兵的数量越来越多,在连队战士中占80%以上。当时真是前两个小时还是国民党兵,过两个小时就成了解放战士。有的甚至还未来得及上连队的花名册,就在战斗中牺牲了,成了无名烈士,这是常有的事。解放战争的胜利,确有解放战士的一份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