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雪莲
《你好 灯塔》故事脉络清晰,一位年轻人接替年迈的守塔人,继续守护灯塔。他在灯塔里吃饭,睡觉,工作,记日志,思念,救人,生子,最后离开。
作者苏菲·布莱科尔为了这本书遍访世界各地的灯塔,她阅读守塔人的灯塔日志,站在塔室眺望大海,她甚至还在一座灯塔里住了一段时间。
她画的一切都来自真实的灯塔生活。书里画的灯塔,就是她住过的那一个,甚至主角的样貌也是一位真实存在的灯塔守护人。
一、灯塔的由来
传说在公元前288年的一个夜晚,一条埃及皇家“喜船”入港时触礁沉没。国王从欧洲娶来的新娘和迎亲大臣悉数遇难。
这场悲剧震动了埃及国王托勒密二世,他下令希腊籍工程师索斯特拉塔斯设计一座光照千里的灯塔。这座灯塔不惜工本,费时39年完成,命名为“法罗斯灯塔”。这是世界上第一座灯塔。
灯塔由火光点燃,指引海上航行的船只,自古以来它就象征着希望、信念、生命、安全、守候、回家……
《你好 灯塔》的封面,灯塔顶部射出来的金色光线传承了古老的灯塔意象,普照千里,光芒万丈。
二、灯塔里的“圆”
1.空间里的“圆”
绘本里有一张灯塔的内部构造图。年轻的守塔人在灯塔里上上下下地跑着,擦亮透镜,注满灯油,修剪灯芯,上好发条,安排生活。真实的灯塔生活其实并不轻松。
守塔人重新粉刷了灯塔内部的墙壁,那海水般深绿色的油漆令人心情愉悦,那是对妻子的期盼,也是对新生活的期盼。那一刻,大海、灯塔,还有他自己,已经融为一体。
从侧面整体看灯塔的特殊构造,我们会发现每个房间都是圆形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作者都是用圆形展现守塔人生活的场景。如果站在灯塔的角度往下看,守塔人就是在一個“圆”中生活。
万物皆有灵。灯塔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船只,同时也注视着住在自己“体内”的守塔人。因为守塔人的到来,灯塔拥有了灵魂,拥有了生命。
2.麻绳围成的“圆”
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守塔人的很多生活场景都被一个圆形的麻绳围绕起来。麻绳隔开了深绿色的海洋,也隔开了外面世界的喧嚣。内在与外在的分隔,让我们真正地走进了一座灯塔的内心,一位守塔人的内心。
为什么是麻绳而不是铁丝或鹅卵石?
麻绳是自然之物,也是船上常见之物,用麻绳合理不突兀。绳子有联系、联结之意,这里既包括大海与灯塔的联结,也包括这个世界与守塔人内心的联结。
麻绳还让我想到了“结绳记
事”,上古时期的中国和秘鲁印第安人皆有此习惯。他们会用结绳的方式记录下最重要的事情,比如猎到大型动物、新生命的到来等。
这本书里的守塔人,第一次登塔,第一夜的孤独,第一次钓鱼,第一次做饭,第一封满怀思念的信,妻子的到来,救助遇难者,生病,孩子的出生……这些最重要的事情不仅被守塔人记录在灯塔日志里,也被作者用这些麻绳围成的“圆疙瘩”记录在图画中,同时也串成了属于灯塔本身的独特记忆。
3.时间的“圆”
在图画中,我们能感觉到灯塔上的生活不但艰苦,而且无聊。这里如同一座监牢,而灯塔看守人就像监牢里的囚犯。
日常饮食是由一条小船定时送过来,每次都是灯油、面粉、猪肉、豆子等。小船也从来不多停留一会儿,送了食物就离开。
灯塔所在的石头小岛一片荒芜,面积很小,除了石头,连动植物都没有,更别提其他居民了。
在这里,只有两种声音。一个是海浪不断拍打礁石的声音,那声音咆哮着,一浪高过一浪,那是属于海洋的语言。一个是守塔人内心的声音,那声音关于坚守,那声音关于思念,那是属于守塔人和灯塔共同的声音。
就在这两种声音的交织中,空中的风在旋转,墨色乌云压顶,惊涛巨浪拍岸,不见五指的浓雾包裹着灯塔,海面上厚厚的冰层成了海豹的乐园,阳光照射海面耀眼的金光在闪烁,日落时分绚丽曼妙的绿光让人沉醉……
四季轮回,变换的景色让我们感受到了时间的“圆”。
4.生命的“圆”
当一个人全部的世界被塞进了小小的灯塔里,它所展现的便是推向极致的生命样态。这里容不下一点点多余,却又是一个人生命最完整的样子。
在这个故事里,包含了佛教认为的人生八苦中的生、老、病、死。
年轻守塔人女儿的出生,是生。前一个守塔人的离开,是老。守塔人高烧卧床,是病。海难发生,三名水手从深不可测的海水里(死神手里)被拉上船,是死。
当守塔人冒着生命危险把三名水手从死亡的深渊拖拽出来,那一刻,三名水手生命的灯塔已经不再是那座白色的高大建筑,而是守塔人的责任、勇敢和守塔人妻子的热汤、毯子了。
在生命所有的“圆”中,妻子在屋中踱来踱去的那张图太震撼了。
身着黄色连衣裙的妻子或扶腰,或轻抚肚子,或痛苦地抱紧丈夫。除了上文我提到灯塔内部的空间结构就是圆形,妻子顺时针行走的路线,也让我们看到等待新生命过程中时间的流逝。
妻子和丈夫就像钟表盘上的时针和分针,在焦急和痛苦的等待中迎来了崭新的生命与崭新的生活。
躺在床上的虚弱的妻子和记录下这神圣一刻的守塔人,都在看着这个可爱的小生命微笑。小桌上温暖的灯光仿佛暗示着,孩子如同夫妻两人生命的灯塔,指引着他们幸福的方向。
一个守塔人的完整人生,便是千千万万个守塔人的完整人生,亦是所有人类完整人生的缩影。
在这样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我们看到了所有有关生命的真相,生老病死的轮回构成了生命的“圆”。
5.命运的“圆”
有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最后要用新式机器代替守塔人,这样的结局实在让人在情感上难以接受。
但其实回忆一下最开始老守塔人的离开,新守塔人的到来,我们便不难理解。世界万物新陈代谢,迭代更新。新的代替旧的,年轻守塔人代替年老守塔人,新式塔灯机器又代替年轻的守塔人。这就是属于命运的“圆”,就是在不断的代替中走向更好。
6.故事的“圆”
在绘本里,还有很多不能忽视的细节。比如环衬右上方那未曾绣好的鲸鱼尾巴,在故事结尾,守塔人一家的墙壁上便挂着这幅完整的鲸鱼刺绣图。
为什么是一幅鲸鱼刺绣图呢?守塔人寂寞孤独的日子里,穿针引线不仅可以打发时间,更可以让浮躁的心安静下来。鲸鱼是身边的伙伴,是对这份工作、这座灯塔、这片大海的爱的标志。
故事中,守塔人的妻子是个吸引人眼球的角色。她第一次登场,是在守塔人书桌上的照片里,守塔人一封封深情的信,随着漂流瓶漂向她。
当然,这是非常诗意化的解读,如果真的是海浪带走信件,恐怕守塔人要孤独终老了。在故事的结尾,鲸鱼刺绣图的下面我们看到了装着信的漂流瓶,信被安全地送到了她的手里,这当然是灯塔勤务船的功劳。
灯塔勤务船把她送到丈夫身边的时候,两个人张开的双臂,两个人相拥而舞的场面,都让我们的心不禁跟着雀跃。小小的灯塔容不下更多的人,这个时候,我们才会看清楚自己的心,才会知道谁才是今生所爱。这里,燈塔教给我们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安静下来,听从内心真实的声音。
妻子也是守塔人,只不过她的灯塔是对丈夫的爱情。所以她心甘情愿把自己也困在这座小小的灯塔里。妻子红色裙子上的船锚也暗示了对丈夫工作的支持。
在丈夫生病的那张图里,旋转楼梯似乎看不到边。这个女人头发散乱,夹着扫把,拎着水壶,肩上搭着毛巾,手里托着碗碟,来来回回,跑上跑下。她和守塔人一样勇敢,忠诚地守护着自己的“灯塔”。
红裙子一共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来到灯塔上,第二次是离开灯塔,在家里与灯塔遥遥相望。褪色红裙上的船锚是妻子对灯塔那段生活的追忆与不舍。
从鲸鱼刺绣、漂流瓶里的信、妻子褪色的红裙子里,我们看到了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圆”,那是圆满的“圆”。
三、灯塔的“召唤”
这本书的最后有一幅折页画,整个打开非常震撼,也非常美。
灯塔依旧恒久地站立在那里,面向大海,光照万里。守塔人一家依偎在一起朝着灯塔的方向。已经长大的小女孩手里提着灯,金色的光芒和灯塔的光芒交相辉映。
你好!
你好!
你好吗?
守塔人一家在思念着灯塔,灯塔也在思念着守塔人一家。他们在互相召唤,也在互相守护。
故事到这里好像已经结束了,但属于作者的故事我还想跟你再讲
一讲。
作者苏菲在后勒口有段文字吸引了我的注意:她和家人住在纽约布鲁克林,但她会时常关注是否有灯塔出售——万一呢。
灯塔对苏菲最初的“召唤”便是在布鲁克林的跳蚤市场,一幅英国埃迪斯通灯塔的画吸引了她的注意,但她告诉自己并不需要它。当她转身走开的时候,朋友对她说,你不应该忽视那些吸引你目光的东西。于是她花了10美元买下了它,这才有了后面的故事和这本书。
读《你好 灯塔》这本书最大的意义不仅仅是让你了解守塔人的故事,感受他们的忠诚、勇敢和信念,更重要的是,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听从自己内心“灯塔”的召唤,并牢牢地守护好它。
去吧,走你真正想走的路,做你真正想做的事,爱你真正想爱的人,选择你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
愿你生命的“灯塔”,普照千里,光芒万丈。
(作者单位:广东珠海市高新区金凤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