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浑源县“二人台”音乐的演唱风格

2021-04-14 21:52
卷宗 2021年8期
关键词:浑源八度唱法

刘 江

(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文化馆,山西 大同 037000)

1 引言

浑源二人台最初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朝末期,逢年过节,一些闹红火的人聚在一起,在屋内、院落、村头、广场进行地摊演唱,都是民歌的小曲小调,这种娱乐活动俗称“打坐腔”。到了清咸丰初年,这种“打坐腔”吸收了姊妹艺术中的秧歌、高跷、旱船、道情等艺术营养,发展为具有一些舞蹈动作,由旦丑两角色一进一退走场表演。逢年过节观看的人围拢在火龙(旺火)四周,演员和乐队在场内表演,当地人叫“转火龙”。笔者认为在中国历次“民族大融合”的特定社会背景下,相互发展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比较统一的演出形式,很难区别谁是哪里来的,它们长期融合在一起,很难说那个唱段是出自内蒙人之口,那个戏是来自内山西人之嘴。因此,可以说浑源“二人台”实则是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而形成的唱腔文化。一、浑源“二人台”音乐的产生背景

据传浑源“二人台”从产生形成到现在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的发展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据人们相传,早在清末的咸丰年间,作为浑源“二人台”前身的高跷调“山曲”、就已在晋、蒙、陕、三省相当流行,据传当时每逢过年时节,农闲时分,茶余饭后,各村就有爱“耍红火”的人,自发组织,把一些民间的山区小调在空闲之地,脚踩高跷围圈边扭边唱闹红火,俗称“打玩意”。还有一些爱耍红火的人,平素在空闲之余,或在农家小店,不定形式,不讲内容,想啥唱啥,见啥唱啥,随意发挥自娱自乐,俗称“打坐腔”。这两种形式虽然简单,但为浑源“二人台”的形成奠定了牢固基础,初步显现出浑源“二人台”的雏形。当时劳动人民过着“家无隔夜粮的贫困生活,再加上天灾频繁、战乱横行、于是把他们推向了难以生存的边缘。为了生活,或夫妻、或兄妹、姐弟作伴,走街串巷挨门逐户演唱,讨得半升一碗莜面或杂粮糊口度日”。每逢过大年时他们便唱《拜大年》,在过元宵节时看到家家户户挂灯笼时便唱《挂红灯》这样,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定的固定演出形式,所以就产生了“二人班”最传统的小戏《拜大年》和《挂红灯》一开始一家两家传唱,后来渐渐增多,同时也把浑源“二人台”艺术推向了新的历史时期,就是俗称“挖莜面”时期。这种演出由于剧目不多,剧情单一,演员限于一生一旦,“二人台”大约就此而得名①。它的表演形成基本在民歌表演唱的基础上,加上化妆,各方面仍保留着原始的形态,难等大雅之堂,只能插科打诨耍玩艺儿。但它已构成了浑源“二人台”艺术的主要部分。

2 浑源“二人台”行腔的演唱方法

现在把行腔演唱的具体方法归纳如下:

第一种,满腔满字:这种唱法,多用于女声较慢速度的曲目中,常以辅助音、经过音、倚音等装饰手法丰富旋律,使之委婉深情,华丽流畅,其特点是演唱与曲谱出入不大,不增词减句,不增音减拍,由嗓子作主又不偷懒的唱法。

第二种,真假声结合翻高八度:这种唱法多用于男生唱腔中由于翻高八度与女生形成同腔把真假声巧妙地结合起来,真假互换,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而不空,实而不噪,唱腔独具一格。这与中国一些戏曲音乐的男腔唱法是一样的。因为翻高八度所以是以演唱者自身的嗓子条件与内容的需要做处理。真假声相结合,使二人台唱法别具特色。

第三种,上下滑音的使用:在速度较慢的板式中使用较多,入唱第一个音如在小字二组“C”以上,一般都先出现一个比原谱音高低一个小二度或者大二度的不稳定音,然后根据需要快速滑到原谱的音高上。入唱第一个音如低于小字二组“C”用小三度上滑音。下滑音在男声翻高八度时应用最多,由于高八度演唱时给声带造成紧张,为了缓和这种紧张度,常在乐句的末尾一个音下滑,用来缓和声带的紧张。

第四种,装饰音在演唱中运用:装饰音的使用比较稀少,一般用在乐句半终止和终止之处,乐逗处一般用单倚音,半终止和完全终止处多用复倚音。

第五种,推、闪、让的唱法:推意为推迟半拍,(符号“→”表示)在该唱的地方不唱,而推迟一点出更为有味道。闪:即闪过击拍点,在后半拍入唱为闪。让:把某些旋律不唱,让给伴奏演唱者时隐时现,体现剧情的灵活风趣。

第六种,圪搭字唱法:圪搭字唱法是“二人班”唱腔中特点比较鲜明而又常用的一种唱法,这种演唱方法是利用符点改变音符的时值而形成的一种切分音效果,起到先吐字后拖腔字正腔圆的作用。

第七种,花字花调与密集形快速吐字唱法:花字花调与密集形快速吐字唱法就是把简单的旋律在原节拍的基础上利用增加唱词,增加音符的办法,采用加花的手段,使唱腔复杂化它形成与复杂密集形的伴奏织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变简单的唱腔为花彩。流畅而富于表现力的唱腔。

第八种,唱念结合的唱法:就是在唱的同时,还有旁白(读白)地方,类似我们说话。

第九种,扒圪梁和钻山沟是演员即兴发挥,风格很独特。扒圪梁是在原高音区的旋律上再加高音。钻山沟是一种省劲的唱法,演唱者可以根据表达情绪的需要而采用。

以上九种唱法只能介绍大概,这九种唱法在单一的曲调中不可能全部出现,关键在合理搭配,巧妙配合,把这些唱法技巧要掌握的十分纯熟。必须加入艺人对曲调的理解。如果单凭所记录下来的骨干乐谱来唱,即使乐谱记得再准确,也是唱不出味道的。因此,要想把浑源“二人台”的行腔唱准确,唱出味道,必须深入体验浑源“二人台”故乡劳动人民的生活情趣,乡间习俗,方言俚语。多向老艺人学习关键窍门,结合自己的实际,勤学苦练,才能得其精髓。

3 结语

浑源“二人班”艺术土生土长在农村,有着非常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但是它的流行地因地域偏僻,交通不便,给挖掘、整理、保护工作带来诸多困难。随着老艺人的相继离世,许多曲目、剧目濒临失传,急需抢救和保护。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在党的全新文艺精神的推动下,浑源“二人班”艺术也获得新生,有了长足发展。请专业创作人员对原有的剧目进行挖掘整理,在表演和音乐上进行大量创新工作。而且增加了舞美和道具更使浑源“二人班”告别了“下里巴人”,登上了“阳春白雪”的大雅舞台,真正迎来了一个崭新的风貌。

注释

①王东生.东路“二人台”艺术集成[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页.

猜你喜欢
浑源八度唱法
浑源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
——以日常生活用词为例
清代《浑源州志》载图之历史文化特征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
钢琴演奏中的八度技巧
——探究李斯特钢琴曲《魔王》
刍议音乐表演与钢琴演奏中的八度技巧
试论音乐表演中如何进行钢琴演奏中的八度技巧
“手舞足蹈”破难点——谈“划唱法”在歌唱教学中的作用
浑源黄芪有了地理标志“身份证”
Elght Below《零下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