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源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
——以日常生活用词为例

2020-12-09 23:59刘艳平李新璇
关键词:构词语素后缀

刘艳平 李新璇

(运城学院中文系,山西 运城 044000)

浑源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大同市东南隅,塞外高原的边缘。全县东西宽40.51 公里,南北长48.54 公里,总面积1966 平方公里。东与广灵相连,西与应县相接,南与灵丘、繁峙交界,北与大同,阳高毗邻。[1]浑源方言属于晋语五台片,[2]位于五台片北缘而紧挨大包片,两片特点皆而有之。浑源方言词汇同样具有鲜明的晋语特点,如:存在着大量的以词头“圪”“忽”“日”开头的词,词尾“达”“货”结尾的词。笔者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编的《汉语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表》为蓝本,根据其中的衣、食、住、行四类的日常生活用词拟定了《浑源方言日常生活用词词表》,经过对浑源当地浑源老派的城关话(发音合作人张虹,女,55 岁,浑源县城关人,高中文化,一直生活在浑源当地,能说地道的浑源方言。)的实地调查后,最终总结了453 个日常生活用词,以这453 个日常生活用词为内容将浑源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进行横向的比较,揭示出浑源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一致性和差异性,从两者的差异中体现出浑源方言词汇本身的独特之处。

在所调查的453 个日常生活用词当中,浑源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相一致的有178 个,其一致性比重大约占了39.29%。其中在衣类一致性的比重占到10.15%;食类一致性的比重占到18.10%;住类一致性的比重占到8.39%;行类一致性的比重占到2.65%。其余的275 个词与普通话不相同,其比例达到了60.71%,可见浑源方言词汇和普通话词汇的一致性并不高,可以说在日常生活用词方面浑源方言与普通话还是有着较大的差异的。下面将从音节差异、构词差异、词义差异、造词理据差异、功能差异等五个方面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性。

一、音节差异

一般而言,在现代汉语普通话当中一个音节对应的就是一个汉字,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儿化音除外)。按照词汇音节的数量,浑源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对比分析可分为以下五种情况:

(一)普通话为双音节词、浑源方言为单音节词 此类词在所调查词汇中为数不多,如:

大便(动词)、拉屎——屙(破折号前为普通话词汇用例,后为浑源方言词汇用例,其余用例同此。)可爱——亲

(二)普通话为单音节词、浑源方言为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此类词比上一类词要多一些,如:

粥——稀饭/稀粥 蹲——圪僦

脏——十勒 碗(陶制)——笨碗

懒——不待 碗(瓷制)——搪瓷碗

(三)普通话为双音节词、浑源方言为多音节词或短语 此类词在所调查词汇中为数较多,有的有共同语素,有的没有,有共同语素的,占少部分,如:

戒指——戒镏子 水坑——水泊洞

茶杯——茶缸子 早饭/早餐——早起饭

玉米——玉茭子 土块——土坷垃

没有共同语素的,占大部分,如:

外套——布衫子 过道——黑廊子

扣襻——桃疙瘩 口袋——倒插子

围裙——和拉子 外间——堂前地

火柴——洋取灯儿 别针——领镊子

调料——打勾的

(四)普通话为多音节词、浑源方言为双音节词 此类词的数量也不多,如:

自行车——洋车

干切面(机制的宽的干的面条)——面叶

天花板——仰层

茴子白/卷芯菜——猴儿头

(五)普通话为三音节词,而浑源方言为四音节词

旱烟袋——洋烟袋子 烟灰缸——磕烟巴子

羊膻味——圪膻拉起 肉腥味——圪腥拉起

二、构词差异

(一)构词语素差异 普通话词汇与浑源方言词汇词义相同,但构词语素不同。其中这类差异又可分为两类:

1.词义相同、构词语素部分相同,部分不同

具有这类差异的词的数量是最多的,基本上大部分的差异都属于此类,如:

逛街——转街 回家——入家

南瓜——倭瓜 打扮——打够

勤快——勤□①ia 饭馆——饭铺

应酬——支应 公路——汽路

风箱——风匣

2.词义相同、构词语素完全不同

具有这类差异的词虽没有上一类中的词那么普遍,但也有相当数量的存在,如:

扣襻——桃疙瘩 别针儿——领镊子

围裙——和拉子 歇歇——缓缓儿

火柴——洋取灯儿 客气——谦家

箅子——净屏 烟囱——窑道

围嘴儿——口罩 通条——火柱

肥皂/香皂——胰子 垃圾——圪闹

(二)构词方式差异 构词方式的差异可分为两类:

1.普通话为合成词,浑源方言为单纯词

单纯词即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3]一般而言单音节词都为单纯词,但一些口语词和连绵词虽有两个音节,却仍为一个语素,所以还是单纯词。合成词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3]

(1)浑源方言为单音节词单纯词的,如:

普通话词汇“毽子”是由一个实语素“毽”和一个虚语素“子”构成的合成词,而在浑源方言中,“毽子”一词通常用单音节单纯词“毛儿”来进行表述。

(2)浑源方言为双音节单纯词的有:

赶快——欢欢儿 顺便——就例儿

刚好——害害儿

2.普通话为单纯词,浑源方言为合成词

符合这类差异的词也很少,如:

碗(陶制)——笨碗 碗(瓷制)——搪瓷碗

粥——稀饭/稀粥

(三)构词词缀差异 在所调查词中,普通话和浑源方言词汇的构词词缀差异主要体现在词的后缀“-子”和“-儿”以及“-头”上。

1.普通话用后缀“-儿”,浑源方言用后缀“-子”

鞋底儿——鞋底子 鞋带儿——鞋带子

鞋帮儿——鞋帮子

在普通话中,“鞋带儿”“鞋底儿”“鞋帮儿”这一类的词通常读作儿化音,加后缀“-儿”,而在浑源方言中则用后缀“-子”来表述。

2.普通话无后缀,浑源方言用后缀“-子”

砂锅——砂锅子 麦秸——麦秸子

在普通话中,“砂锅”“麦秸”这类词通常无后缀,而在浑源方言中通常会加后缀“-子”来进行表述。

3.普通话无后缀,浑源方言用后缀“-头”

门后——门后头

在对比分析中还发现,浑源方言存在特殊的构词前缀“圪”,而普通话当中无此类前缀,这种特殊的构词前缀是浑源方言和整个晋语区区别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的重要标志,[4]如:

肉腥味——圪腥拉起 台阶儿——圪台

散步——圪转

(四)词和短语的差异 在所调查的普通话词汇当中,某些词汇的表达方式在浑源方言中是不存在的,且浑源方言也无法直接用词汇的构词方式进行表达。在这种情况下,浑源方言通常会选用间接的表达方式,用短语的形式来体现。即对于同一意义的表达,普通话为词,而浑源方言为短语,如:

感冒——风发了 生病——不好过了

下地(去地里干活)——出野地

三、词义差异

(一)词形相同、义项不同 在所调查的词汇当中,有部分浑源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词形相同,但其词的义项却是不同的,这种差异主要有两种情况:

1.浑源方言词比普通话词的义项多

在普通话中,“捡菜”一词的意思为“把菜捡起来”,而在浑源方言中“捡菜”除了具有“把菜捡起来”这一义项外,还有普通话词“择菜”的意思;“猴儿头”一词的在普通话中的意思是“猴子的脑袋”,而在浑源方言中“猴儿头”除了代表猴子的脑袋,还有圆白菜/卷心菜的意思。

2.浑源方言词比普通话词的义项少

在这类差异中,浑源方言词只能表示具有多个义项的普通话词中的一个义项。在这种情况下,浑源方言往往会选择用多个词来表达一个普通话词中的多个义项,如:“兜”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有六个义项:①口袋一类的东西;②做成兜形把东西拢住;③(动词)绕;④(动词)招揽;⑤承担或包下来;⑥兜底。[5]而在浑源方言中,“兜”只有第一个义项的意思,即专指口袋。

3.浑源方言词与普通话词所表达的意思完全不同

如:“仔细”一词在普通话中表示“细心、小心”的意思,而在浑源方言中却表示“节俭,节省”的意思;普通话中“下地”指的是去地里干活,而浑源方言中的“下地”却无此意思,专门表达“从炕上下来”的含义。

(二)词项与词项的参差对应

1.普通话的一个词,浑源方言可以用多个词进行表达

灶——灶火/锅头 粥——稀粥/稀饭

锅盖——撇子/锅帽

2.普通话的多个词,浑源方言可以用一个词进行表达

汤圆/元宵——汤圆 粉/胭脂——粉

香皂/肥皂——胰子

在普通话中,汤圆和元宵、粉和胭脂、香皂和肥皂都是有区别的两种事物,但在浑源方言的表达中,这些事物不做区别,统一用一个词来表示。

四、造词理据差异

(一)根据事物特征进行命名

1.根据事物形状命名

汗背心——两股巾 扣襻——桃疙瘩

2.根据事物功能命名

被子——盖服 铁锅底座——锅稳

3.根据事物材质命名

外衣——布衫子 扁担——担杖

锯末——锯末面子

4.根据事物性质命名

粥——稀粥/稀饭 粉条——干粉

5.根据事物发生动作命名

开水——滚水 调味(动词)——打勾的

门栓——门划子

(二)修辞造词 浑源方言在构词时会从选取事物的形象特征这个角度出发来给事物命名。在所调查的词汇中浑源方言有运用比喻辞格来造词的,如:

圆白菜——猴儿头

因圆白菜的形状形似猴子的脑袋,因此,浑源方言通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对“圆白菜”一词重新命名,将普通话词汇中的“圆白菜”一词表述为浑源方言词“猴头儿”。

五、功能差异

功能差异即指浑源方言词和普通话词的词义基本相同,但其附加意义却有所差别。经对比分析后发现,两者附加意义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搭配对象和情感色彩两个方面。

(一)适用的搭配对象 搭配对象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述宾式的词汇中,如:

回家了——入家

普通话词汇“回家了”所搭配的动词是“回”,而在浑源方言中常搭配的动词是“入”,虽在浑源方言中也有“回家”的说法,但“入家”一词更符合浑源人的说话习惯。

刷牙——漱牙

普通话词“刷牙”在浑源方言中常表述成“漱牙”。在普通话中和“漱”一般是和“口”来搭配,而在浑源方言中“漱”常和“牙”来搭配。

(二)感情色彩差异 在所调查的词汇当中,有部分词汇的词义即概念义在普通话和浑源方言中都是相同的,但其所体现的褒贬情感色彩义却有差别,如:

懒——不待(同音字)

普通话词汇“懒”的感情色彩偏贬义,而浑源方言代替“懒”的表达“不待”为中性词,没有贬义色彩。

垃圾——圪闹(同音字)

普通话词汇“垃圾”为中性词,但浑源方言“圪闹”在表达中常给人一种污秽的感觉,为贬义词。

羊膻味——圪膻拉起 肉腥味——圪膻拉起

在普通话中,“羊膻味”“肉腥味”均为中性词,但在浑源方言词中“圪膻拉起”为贬义词,表达说话者对这种味道的强烈厌恶之情。

从浑源方言日常生活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横向对比研究中可以发现,浑源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一致性较弱,仅有少部分词语相同或相似,大部分词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完全符合晋语词汇的特点。和大部分晋语一样,浑源方言词汇和普通话词汇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音节、构词、词义、造词理据和功能五个方面,正是由于这种差异的存在,才体现出浑源方言以及晋语的独特性。

注释:

①“□”表示该字无本或成同音字可代替。下文同。

猜你喜欢
构词语素后缀
中日文化词汇在英语中的构词体系对比及利弊分析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语素教学法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倍增法之后缀数组解决重复子串的问题
“分”的音变构词及其句法语义特征
两种方法实现非常规文本替换
从型号后缀认识CPU性能
英语学习小讲座之十一·英语单词的记忆方法
再谈语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