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琳
(武进区文化馆,江苏 常州 213164)
当下,非遗文化保护和旅游业协同发展逐渐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尤其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 非遗文化旅游成为旅游业的新亮点。最近几年,国内非遗文化旅游正在飞速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非常大的问题,鉴于此,笔者总结本文。
1)对非遗文化的理解不够,相关的宣传工作也未做到位。在国内,非遗文化保护工作起步晚,很多人对此不是很了解。对非遗文化旅游开发而言,非遗文化宣传工作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很多地方,对非遗文化的核心理解不够,在开展宣传工作的时候,太过于形式化。例如:河南的非遗文化“少林文化”:一直以来,少林寺用在本地或是外地表演武术的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少林武术文化,少林武术享誉世界,在同他国进行文化交流时,少林寺成了中国的一张名片,然而,在宣传少林文化的时候,也存在片面性,不能仅仅是展示功夫招式,更重要的传承少林武术的精神内涵,这是最关键的,同时,少林文化相关的宣传工作较少,不利于民众和游客深入了解少林文化。
2)非遗文化旅游相关的配套设施不完善且服务质量也很差。非遗文化旅游相关的配套设施不完善,从业人员水平不高,也是制约非遗文化保护及旅游发展的重要原因。非遗文化的文化内涵非常深刻,涉及的内容也很丰富,要求相关从业人员要有极高的专业素养,必须接受专业的培训后方可上岗。作为文化旅游部门的管理人员,要深刻认知当地非遗文化的深刻内涵。另外,很多地区旅游基础设施极不完善,最基本的交通、餐饮、住宿都保证不了,这肯定会严重影响非遗文化保护与旅游的协调发展。
3)非遗文化濒临灭绝,开发力度不够。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文化、生态、社会等环境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让非遗文化保护的压力倍增。以民间戏曲为例,这一非遗文化已很难适应当下快节奏、现代化的社会环境。当今社会发展进入了网络时代,手机、电视、网络等媒介和传统的非遗文化相比,可以带给人们更新鲜、更丰富的业余生活,非遗文化的“魅力”和吸引力严重不足,这就是为什么非遗文化到了后继无人状态的根本原因。另外,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理念都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物质利益的增加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也是民众忽视传统文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1)政府应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切实增加投入力度,让非遗文化后继有人。保护非遗文化,是一个复杂性、系统性的大工程,足够的财力支持,是非遗文化保护工作的经济保障,这里所说的财力支持,需在政府的主导下,某些民间企业、社团组织的赞助。只有资金充足了,才可为培养非遗文化传承人、壮大非遗文化传承队伍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具体而言,我们可为一些非遗文化保护者和传承人提供资金资助保护;再就是,深入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等相关活动,积极和高校开展合作,让非遗文化传承人站到高校的讲台上,为学生们宣讲非遗文化,积极强化学生们的非遗文化保护传承意识,为培养新的非遗文化传承人打下基础。另外,政府还可资助高校或民间的非遗文化项目学徒,以此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积极投身于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中。
2)合理转变资源,积极健全体系,加强非遗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把非遗文化变成旅游资源,这样,既保护了非遗文化,让更好地传承了非遗文化。非遗文化旅游产业既会为当地民众带来一定的收益,还起到了非常好的非遗文化宣传效果,收获了极高的社会效益。借助非遗文化与旅游协同发展这一形式,让非遗文化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同时,积极健全非遗文化保护体系,为更好地保护、传承非遗文化提供了保障。
3)结合非遗文化的具体状况进行分类指导,实现非遗文化和旅游景区联合开发。非遗文化品类众多,形式丰富,分布范围非常广。每种非遗文化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不同的,所以,在保护、传承非遗文化的时候,要分类进行,因地制宜地拟定适合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方法,比如:要投入足够的资金,重点保护和传承濒临灭绝的非遗文化;难以单独开发的非遗文化,要和当地的旅游景区相结合进行宣传,以实现双赢。比如说:秦皇岛的《秦始皇东渡求仙传说》,它是一个人人皆知的民间故事,此类非遗文化难以单独开发,需要和周边的旅游景区结合在一起,于是秦皇岛市便为其“量身定做”了秦皇祈福旅游文化节,将其在海港区求仙入海景区进行宣传,这样一来,既保护和传承了非遗文化,又让当地的旅游行业得到了很好地发展,可谓是一箭双雕。
4)充分考虑各方因素,协调各方利益,积极寻找利益结合点。非遗文化保护的主体涉及政府、传承人、专家学者、旅游企业。他们保护非遗文化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不一样的,政府,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结合非遗文化的实际情况,充分听取各方意见,进而制定支持力度大且极具针对性的政策;项目传承人,他们是发自内心地热爱非遗项目,要是在非遗项目得到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可以带来一定的收益则更好;专家学者,要从客观角度,科学分析非遗项目;旅游企业,最看重的就是非遗项目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假设旅游企业的文化素养不够,同时专业知识不足,极有可能出现偏离非遗文化、使非遗项目失去特色的状况,因而,要充分协调各方利益,积极找到共同的利益结合点,这样,非遗文化保护与旅游的协同发展才能顺利、高效、持续地进行下去。
5)整合非遗文化资源,积极创新,力争打造新型业态。非遗文化资源涉及内容多、范围广,单打独斗很难长期生存下去,所以,我们需要整合同类或是同领域的非遗文化资源项目,然后进行积极创新,打造非遗品牌,这样一来,能让非遗文化的影响力、感染力大大增加,还能让非遗文化旅游的内涵得到丰富,再就是还能促进非遗项目之间的交流,打造新型旅游业态。
6)创建积极的社会氛围。非遗文化是整个社会的资源,旅游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当下,非遗文化保护和旅游协同发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共识。要积极做好宣传指引工作,积极良好的社会氛围,对于非遗文化保护传承、旅游行业健康发展都有非常积极的 作用。
综前文所述,非遗文化保护和旅游产业协同发展,即可让当地经济实现更好的发展,又可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弘扬。因而,要大力发展非遗文化旅游,将非遗文化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分挖掘出来,让非遗文化的传承范围和传承深度得到极大的扩展和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