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晖
(桂林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1)
从名称上看,微课的含义就是一个微小的课堂,它是在现代化社会所出现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利用剪辑软件和录像机等设备,将学习内容学习课程进行碎片化展现。这样的碎片化展现言简意赅,有极强的教学目的,通过微课在高校音乐鉴赏课中的有效应用,这种微课的形式可以针对某个知识点教学环节展开和其他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帮助学生投入到音乐鉴赏学习,学会欣赏音乐作品,体验音乐的艺术之美。
时代发展的需要,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是信息化时代的典型特征[1]。面对这样的模式,微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随着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人们的生活和学习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在这样的时代下,为了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需求,就需要利用这种教学内容少、教学时间短和教学资源丰富的微课帮助学习者学习。高校音乐鉴赏不是一个单独欣赏音乐的行为,而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通过微课可以突破传统言传身教的模式,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合作探究,真正地参与到音乐鉴赏学习中,让学生们能够从音乐鉴赏中获得感知,获得提升。
微课是基于信息化时代的一种网上授课形式,学生们可以结合自身的需要,不必受到时间和地点上的限制,随时随地展开学习。很多高校学生在音乐鉴赏学习的过程中,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往往一个知识点还没有理解透彻,老师就已经进入到下一个知识点讲解,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们对于音乐鉴赏的相关知识点就会非常模糊,一知半解,逐渐恶化之后会对音乐鉴赏课堂产生抵触心理。这种微课的形式能够帮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老师们可以将提前制作好的音乐鉴赏教学短视频放到学校互联网学习平台上,学生们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展开学习,课堂上学生们可以针对自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老师展开针对性的讨论,这样全面提高音乐鉴赏的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音乐鉴赏教学中,老师们只能通过讲解和演示课本上的知识,让学生们感受到音乐鉴赏的理论。在当前时代下互联网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也能够共享,这些音乐鉴赏的信息在不断丰富,能够帮助学生借助于微课,感受到更多的音乐鉴赏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高校学生们在音乐课堂上,音乐感知力、鉴赏力和学习能力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展开统一的教学,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利用微课教学使老师们可以引入多种鉴赏型音乐。让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气息和音准等因素展开充分把握,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微课在高校音乐鉴赏中的应用,需要结合课堂的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围绕着吸引高效和灵活完善等要求在课堂上应用。首先微课的制作要对学生们有吸引力,结合学生的兴趣,进行制作,其次微课虽然短小,但是要有内容,要达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教学效果,在具体课堂教学的时候,老师要适度运用微课,通过对音乐鉴赏教学的重点难点利用微课视频播放,如果一节课上频繁应用微可反而起不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老师要适度灵活的应用。最后微课并不是事先做好在课堂上播放就可以,而是要随着播放过程中学生们的反馈,不断的完善,最终改进微课,让微课更好地为高校音乐鉴赏服务。
高校音乐鉴赏中,不仅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更重要的是站在培育学生的高度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校的音乐鉴赏课程包括了民歌、流行歌曲、西方音乐和中国民族乐器等诸多内容,在这些内容中,学生们最为熟悉的就是流行歌曲,对于西方音乐和民歌一说都不了解。面对这些情况,老师们可以利用流行歌曲打开学生音乐鉴赏大门的,同时创新化的将西方音乐和古典音乐展现给学生们,让学生们能够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在其中针对性地选择微课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音乐鉴赏中的难点。
在高校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感受音乐,就需要围绕着具体的音乐曲目给学生创设一个合理的情景,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利用微课在学生欣赏音乐情景过程中,老师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同时在微课应用过程中,结合音乐鉴赏内容,通过融入情感,引发学生和音乐之间的共鸣。例如在聆听走进新时代等相关的曲目时,老师对曲目创作背景进行说明之后,利用微课展现出国家美丽的山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们能够在看这些图片,视频的过程中聆听着音乐,更深刻地感受新时代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音乐素养,最终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们能在课下主动寻找相关的音乐鉴赏微课,展开深入学习[3]。
总结全文,随着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高校音乐鉴赏课堂中应用微课这种高效的教学方式,既能够提高课堂效率,也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