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亨东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技术的发展,影响了产业的发展,高职学校也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自身发展需要,开设了新一代信息专业群,健全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动态化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方面,我校进行了探索。
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各专业方向团队,确定各专业负责人以及各课程负责人,形成专业技术人员、企业工程师、行业多方参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人才队伍,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修订和人才培养提供组织保障。
新一代信息技术更新较快,为达到“双师素质”教师的要求,学校可定期不定期组织专任教师到科技企业轮训,学习和交流新一代信息技术。可探索严格按照企业的时间和工作内容,教师的工资由学校划拨,企业按照员工的要求进行管理,签订技术保密协议等方式鼓励教师的能力提升。
赛项的目的是搭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高职院校教师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充分利用国家组织的每年教师和学生赛项,一方面可以检验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术技能。另一方面参加竞赛可培养出一批懂技术、熟项目管理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团队,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的建设,促进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的改革。
学生在进校后,专业负责人在经过充分调研后,对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的个人成长确定包括专业及课程相关的目标,通过学工、寝室门禁、教学管理等业务系统采集学生的日常数据,对实际值和标准值进行对比,能对专业、课程指标进行预警,能实现专业、课程层面画像和形成专业、课程层面报告。
专业方面,对各专业历年入学成绩情况、历年报考情况、历年录取率、历年性别情况、历年报到情况、历年各民族情况、历年各生源地变化、历年生源分类情况、历年党团员人数变化、专业自诊得分趋势、每学期成绩合格率变化、各学期不及格总人数变化、第二课堂总平均分趋势、历年校内满意度趋势、历年创业率趋势、历年专业对口率趋势、历年就业满意度趋势、历年就业率变化、历年薪酬趋势等进行分析,实现对学生的自我诊断与改进。
课程层面,课程监控方面,对师生登陆访问次数、互动次数、课程出勤率、按时到课率、各专业课程出勤率、按时到课率、累计发布作业数、课程评教平均分等指标进行监控;课程管理方面,对学年全校、各院系、各专业排课课程数量及变化、历学年全校课程分类统计变化等指标进行监控;课程开发与设计方面,对开发课程数量、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历学年全校开发课程数量等指标进行监控;课程资源方面,教材数量(企业化)、教材数量(企业化)列表、各院系教材出版数量、各院系各专业教材出版数量、实训教材数量、课程标准数量、各院系各专业课程标准数量、各院系网络课程标准数量、网络课程标准数量、PPT课件数量、教学视频数量、教学视频数量、慕课、微课的数量、虚拟仿真课件、资源总容量(存储容量)、立项项目情况等指标进行监控。
一是与实力较强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依托企业建立实训基地的方式,充分发挥企业的生产实际的作用,使学生从学生迅速转变为一线技术技能人员。二是跟企业开展合作办学,充分利用企业掌握的最新技术和人才优势,学校提供办学场所和招生,共同培养学生,建立一整套管理制度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约束,并按照一定比例给予企业资金支持,最终解决学校和企业以前发力不足的问题。
在具体探索过程中,也要避免企业独立开展教学管理、学校不管不问的现象发生,学校的专业老师也应该主动参与企业的教学和教改,如参与教材的编写、教学资源的建设、项目的开发与管理,使自己迅速成长为双师型教师,而不是旁观者,学校的管理者更应该学习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并应用到学校专业的发展中去。
一是对教学、科研项目进行激励,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科研项目的研究,给予项目经费支持,特别是课程建设,如对精品课程的建设给予资金补助,激励教师不断完善教学资源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二是在职称评定中可对在企业中表现突出,有成果的教师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