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迭 于 丹
(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川西北民间美术文化源自川西北的(今阿坝州)境内的母亲河岷江,据考古成就表明,岷江上游石棺葬及出土的文物中,再现和浓缩了羌族独特的文化风貌,凝聚了该地区的智慧,以藏羌民族文化艺术走廊,锅庄舞、服饰、羌族刺绣、藏羌山歌、饮食文化等引得无数民众心向往之。现代酒器皿中的文化内涵设计,深植于古老的民间文化,应用和借鉴川西北民间美术的魅力,以现代酒器皿为载体,直接彰显民族文化传统。现就川西北民间美术在现代酒器皿设计中的应用分析如下: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综合国力及其经济上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趋势。随着我国的文化发展,尤其是酒文化的发展,协同不同民族文化以及考古挖掘的现代酒器皿综合设计利用,极大地丰富了我国酒文化的内涵。川西北民间美术文化元素的深层次挖掘,对更新现代设计理念,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顺应时代步伐,深度挖掘文化精髓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川西北民间美术文化在现代酒器皿的设计应用,对弘扬和保护川西北民间文化,尤其是羌族少数民族文化,以及带动川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更进一步传播文化有独特的意义。
川西北民间酒文化植根于羌族独特的“咂酒”文化。通过对川西北民间美术文化元素的研究和重新设计,运用现代设计理念,满足社会的要求,对川西北当地文化的深层次的挖掘;配合在设计和开发现代酒器皿,做好保护和发展当地传统文化工作至关重要[1]。随着现代酒器皿市场中竞争的加剧,善用川西北民间美术对现代酒器皿推陈出新,更能带动该地区的发展,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发挥川西北民间美术之于现代酒文化设计的深层次意义。
2.2.1 川西北灰塑和油饰彩画
川西北灰塑和油饰彩画是中国传统艺人智慧的结晶,应用于寺庙宫观、亭台楼阁、祠堂和民居等古建筑之上,通过不同的材料组合,独特的配方配料和特殊制作技术,让飞檐翘角上的人物走兽、花鸟鱼虫色彩斑斓、熠熠生辉[2],灰塑和油饰彩画的运用使得建筑的古韵悠长,飞檐翘角之上,祥云朵朵、蟠龙盘绕,精美的花饰彩绘栩栩如生,其造型和色彩等符号元素都可以为现代酒器皿设计提供灵感。
2.2.2 释比文化
羌族的释比文化源于其特殊的历史,由于受到成产力的制约,以及独特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变迁的方式,羌族逐渐形成了信奉”万物有灵”的多神信仰,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崇拜的对象,在此基础上,又产生了释比——羌族社会的民间经师和以释比为代表的释比文化。其中除了释比经典、技艺等还有多个可挖掘的元素如象征雪山的“山”字形金丝猴皮帽,以及释比的法器造型特征等都可与现代酒器皿设计相结合。
2.2.3 羌族羊图腾
由于地域文化,古羌族流行祭祀天地间的太阳神袛,羊作为羌民人向太阳神的祭祀品,给予了羊作为太阳神使者的身份,使得羊逐渐变成羌民心中的神格之物[3]。羌族人民对羊的崇拜有独特的文化传统,最终形成了羊图腾,研究羊图腾的符号,对发展羌族文化有着重要作用。羌族人民在羊图腾的抽象形态或者具象形态的处理上,都有着具有民族特色的技巧和技法,对这样的手法和技巧加以研究与发展,与现代酒器皿设计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扩宽羌族特色旅游产业。
2.2.4 羌绣纹样
羌族衣饰中,多以绣满花朵的服饰来显示羌族人民爱美的性格。羌族服饰上绣的羌绣以纤花绣、挑绣、纳花绣、提花、链子扣、扎花、拼花、勾花和手绣等为主针法。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景物,并物化成独有的文化表现,且以飞鸟、游鱼、禽兽、花草等日常常见物为主特点。表达民众对“团花似锦”、“鱼水和谐”等美好事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用于羌族服饰的刺绣图案就有近百种,五彩缤纷,其质感、色彩、图案等元素都可与酒器皿造型等关联。
2.2.5 碉楼文化
羌族建筑以碉楼、索桥、石砌房、栈道和水利筑堰等著称。碉楼有四角、六角、八角等几种形式多建于村寨住房旁,起到防守和放哨等作用,一般高度在10-30米间,有的甚至高达十三、四层。建筑材料是石片和黄泥土。墙基深1.35米,以石片砌成,初建设时不绘图、不吊线,也不作柱架支撑,全凭建造者高超的技艺与经验完成,建筑稳固牢靠,经久不衰。建筑石碉为羌人生活中大事,择日、祭神、款待匠人都要放火炮、摆酒宴。呜铁铳、跳锅庄、喝咂酒,载歌载舞[4]。碉楼的造型和装饰等元素都可以与酒器皿设计跨界融合。
川西北民间美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表现出深沉静谧、质朴原生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基于羌族厚重的地域印记和审美价值,囊括了诸多的文化形式。
从羌族的咂酒原料的选择,到净室,焚香祈祷,柏香焚熏,驱走房中秽气,使厅房弥漫柏香味的仪式,再到通过开水的温度使谷物颗粒内的酒精成分充分浸出,咂酒的制作过程非常具有民族特色。咂酒味美香醇,入口比白酒温和,味道微酸,富含营养,有解渴止饥、除乏驱寒、去暑消食的功能。“羌族咂酒”体现了羌族古时各部落、各家族、各村寨之间通过“烟散气,酒结情”之传统;同时融合了羌族的历史传说、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生产习俗等,成为羌族宗教、历史、文学、民俗等方而的重要资料。
川西北地区作传统的酒乡,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在人民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的酒政制度通过发布酒禁或开禁,来调节酒的生产,以达到确保民食的目的。同时,酒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又体现在社会政治生活、文学艺术乃至于人的人生态度、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在悠长的岁月更迭里,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特有的文化脉络。在日常生活和社交中,在节日庆祝、婚丧嫁娶、生日寿宴、欢迎宾客等民俗活动中,酒和酒器皿必在其列。
现代酒器皿的材质,主要包括玻璃类、陶瓷类、金属类、塑料类等四大类以及衍生出来的木质类、皮革类和玉石类。盛酒器如酒瓶、酒壶等;储酒器如酒坛等;饮酒器如酒杯、分酒器等。川西北民间美术文化在现代酒器皿设计中,应能够完美体现中国酒色、香、味的特色,协同民间美术工艺和注浆、翻模、花纸等技术大大增加酒器皿的文化内涵[5]。
陶瓷酒器皿是酒柜中不可缺少的陈列品,酒产品采用陶瓷瓶包装,是其名贵身价的体现。陶瓷酒具为贮存酒,保持酒的香味不减和不变,提供了载体;结合川西北民间美术的魅力,集合该地区的羌族文化,在味觉、视觉与听觉中找到各自的契合点。视觉上主要表现在酒器皿的造型花纹,欣赏玩味;听觉上由斟酒引起听觉的刺激,斟酒悉悉之声使饮者先听为快。在现代酒器皿设计中,融合羌族文化的美术语言,展示出一种美妙的艺术表演,达到贮藏酒和斟酒、饮酒和品酒的乐趣。
以川西北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为特征,提取、提炼美术元素,运用在现代酒器皿的设计中,把现实生活中的生活需求、生命需要、审美理想、功利意愿、审美选择与个人目标想契合。在酒器皿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以善为价位取向的设计观。民间美术一般而言带有美术文化纯粹古拙、自然质朴等特征,同时带有较强的原发性;既也不矫揉造作,也不炫耀技巧,凭借着劳动人民自己的智慧和当前生产技能进行创作,充满浓郁乡土色彩的地域性,可以探究到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民族文化和民俗礼仪。
以美术为介以酒为媒,川西北民间美术与华夏五千年的酒文化源远流长。酒文化与川西北民间美术的不解之缘由来已久,不少书法家和画家的许多艺术精品的产生都与酒密切相关。传承华夏川西北民间美术,传承华夏酒文化,让更多的人爱上川西北民间美术与酒文化,让酒器皿设计与川西北民间美术为国人更幸福,更愉悦的美好生活,更增加更多的情趣和乐趣,共促酒文化与美术文化艺术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弘扬了传承千年的民族团结精神。
在未来的酒器皿设计中,通过探究现代酒器皿的形式,丰富其功能内涵,着重于“多功能”设计概念,研究适合于融合川西北民间美术的现代酒器皿,既传承民间文化,又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打开市场,流入市场的器皿。同时进一步提升现代酒器皿的观赏性,以中国古典民间特色为主,穿插现代化制作技术,表达古今结合的审美形式,通过民间美术文化在酒器皿上的展示,传播制酒工艺的精益求精,达到全面普及酒文化的深远意义[6]。
上文概述了现代酒器皿设计现状,进一步分析了现代酒器皿设计中“川西北民间美术”的体现,总结了川西北民间美术的文化表现特征及其在酒器皿中的设计应用,为后续现代酒器皿设计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