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制度的思考

2021-04-14 22:32:40
卷宗 2021年13期
关键词:工资管理制度管理者

王 艳

(长江水利委员会机关服务中心,湖北 武汉 430010)

随着事业单位转型脚步的深入,我国诸多事业单位都开始实施绩效工资管理制度,这一制度的运用不仅在较大程度上强化了事业单位工资薪金的合理性,也在较大程度上激发了职工参与单位工作的积极性,所以,在事业单位飞速发展的今天,正确地运用绩效工资制度就成为当下事业单位发展中格外重要且必要的事项[1]。

1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制度的不足

截止2020年,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薪酬管理改革的工作已经持续了近10年,在过去10年的摸索中,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者摸索出了适合我国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效,也为后续事业单位的转型、发展打下了基础。但随着绩效工资管理制度普及,这一制度存在的不足也开始表现出来。

1.1 考核目标上的不足

受传统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思维的影响,很多事业单位管理者在实践绩效工资管理工作时都没能意识到这一管理工作的目标,甚至有部分管理者并没有将这一制度运用到事业单位日常管理中去。这一思维误区的存在不仅阻碍了绩效工资管理制度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普及,也激化了事业单位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矛盾”,威胁了事业单位的健康、良性发展[2]。

1.2 制度匹配度的不足

就以往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工作的研究,笔者认为这一制度匹配度上的不足大都体现在考核周期和考核指标制定方面的不足。比如,就目前绝大部分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管理工作都集中在年初或年底展开,一方面这一考核的频率过低导致这一考核的结果很难直观反映职工工作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对于一些考核成绩不佳的职工也会因为这一考核成绩无法调整而出现“自暴自弃”的情况,这些情况都会导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制度的应用失去原有的价值,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现阶段考核指标不明确的问题也是当下绩效工资管理工作中需要格外关注的问题,考核指标的不明确直接诱发了很多单位职工“吃大锅饭”的思想,影响了职工创新工作的动力,也为事业单位发展造成了困难。

1.3 目标划归上的不足

就我国目前绩效工资管理制度的发展来看,虽然这一制度已经得到了些许完善,但由于我国很多事业单位的性质、工作内容都存在不同,致使很多单位的这一管理工作仍存在不足,如果面向这些单位普及“一刀切”的绩效工资管理制度,势必会致使部分单位出现职工、单位目标上的矛盾,影响这一工作在单位运行中的实践[3]。

2 优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制度的思考

为了解决上述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制度上的不足、突破以往绩效工资管理制度发展面临的困境,笔者建议事业单位管理者们可以以下三个方面对原有的绩效工资管理制度做出优化。

2.1 明确制度优化目标

只有在清晰制度优化目标的指导下,不断完善绩效工资管理制度中的考核体系,并将各项考核制度清晰的呈现在职工面前,这一绩效工资管理制度才能获得职工的认可并被落实到后续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去,指导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比如,在未来优化这一制度时,管理者应转变职工对这一制度的抵触心理,为职工树立正确的绩效思维,借助这一思维促进后续绩效相关制度的落实;同时,管理者也需要转变自己在面对这一工作、制度时的思想,凭借转变思维的方式解决以往绩效工资管理中常出现的问题。以过去单位绩效工资管理中容易出现的“一刀切”问题为例,在针对这一问题完善单位绩效工资管理制度时,管理者应从单位实际情况出发,一方面,尽量为职工普及改革后绩效工资的评判标准;另一方面,尽量匹配绩效工资和单位发展现状间的关系,借此在源头上明确制度优化的目标,解决这一问题。

2.2 优化考核制度组成

在完善绩效工资管理制度组成后,管理者应对这一制度的考核标准、考核流程以及考核监管等环节制度予以明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绩效工资管理制度的完善度,彰显这一制度指导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工作开展的目的。比如,在考核标准的构建时,管理者应结合未来一段时间单位发展的侧重,以更有针对性、更具量化性的方式构建考核的标准,让这些明确的考核标准成为主导职工开展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实现这一绩效工资管理制度落实的意义;同时,在优化考核监管制度时,管理者则可以抽调1-2名纪检、监察工作人员组成考核监管组,让这一监管组不定期的对绩效工资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作出调查、反馈,以此发现制度落实上的不足,规避以往管理中常出现的“人情”问题[4]。

2.3 平衡多方主体目标

只有在平衡了事业单位和职工双方目标的基础上,单位和职工自身才能在市场竞争日益今天的当下齐头并进,所以,在后续优化绩效工资管理制度时,管理者也应针对以往管理中单位总体目标和职工目标不均衡的问题,科学的调控其两者工作的目标,强化对绩效工资总量的宏观管理工作,以此实现这一工作开展的目标。比如,管理者可以将职工思想教育、职业教育融入到制度中,凭借这些再教育工作的开展提高职工的综合素养,避免出现攀比的消极情况,强化单位内能够用于资助分配的工资总量管理,以此为后续职工和单位发展步调的一致创造条件[5]。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针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制度的不足和优化策略分为展开了探究思考,希望凭借上述相关内容的阐述,能对事业单位进一步开展这一工作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工资管理制度管理者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这种情况下未续订劳动合同是否应当支付二倍工资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8:30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中国军转民(2017年7期)2017-12-19 13:30:10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44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中国卫生(2016年4期)2016-11-12 13:24:08
说说索要工资那些事
不用干活,照领工资
山东青年(2016年2期)2016-02-28 14:25:45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中国卫生(2014年4期)2014-12-06 05:57:02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
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11-12 13: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