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堂
知足与不知足
“知足常乐”作为国人的一种文化观念,具有普遍性。对此人们褒贬不一,臧否参半。我倒觉得对知足和不知足要作具体分析。首先要看什么应该知足,什么不应该知足;然后要看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应该或不应该知足。
在向社会的奉献上,在自身修养的提高上是应该永不知足的;但在向社会的索取上,在名利、地位上有知足心则是非常必要的。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用积极向上、永不知足的劲头去争取和拼搏应是可取的态度,但若在大势已去,或条件不具备的时候,也要心安理得、泰然处之。“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这句话有道理,而“知足常乐”也不能说是消极的态度。总之,该知足时就知足,该不知足时就不知足,才是应取的正确态度。
小时候听大人们讲过一个故事:一只兔子老受其他动物欺负,丧失了活下去的信心,要跳水自杀。当其跑到河边时,惊起了一群群的青蛙,它问青蛙为什么跑,答曰:“怕你咬我们啊!”兔子即马上“知足”了起来,“啊,还有不如我的动物”,遂打消了自杀的念头。兔子若不是在和更弱的比较,从而产生“知足”心理的话,那还能活吗?还有大家都熟悉的周瑜,他文韬武略,英姿勃发,是何等风光,但在戏文里演绎他非要和比他更高一筹的诸葛亮比。比来比去,越比越不知足,越比越生气,最后气死了。
大千世界,五彩缤纷,强中还有强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你行你好,还有比你行比你好的;你不行、不好,还有比你不行、不好的,何必强求呢?我们常讲工作上要向比自己好的比,生活上要向比自己差的比,这绝不是套话,实实的有很深的道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