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协委员 刘宝岐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京津研发、河北转化”,对建设创新型河北,加快推进我省创新绿色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一、明确转化的重点。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各市县要树立“一盘棋”思想,紧紧围绕全省确定的12大主导产业,聚焦18 个重点产业链,以园区为重点,结合自身特点明确转化方向和领域,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推进“多规合一”,为打造产业集群留足发展空间。二是抓好精准对接。依托省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面向技术供需双方、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展示、交易、转化和产业化平台。要从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等多层面与京津建立对接合作机制,在供给侧、需求侧双向发力,用足用好科研成果项目库,建立企业技术需求台账,开展联合攻关,打通河北转化“最后一公里”。三是完善创新机制。各市县选择条件优越的重点园区、重点行业与京津合作,探索人才——成果——资本——市场“四位一体”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构建“科研分包”“整体托管”“飞地管理”等共建共享模式,推动京津科研机构和企业集中落地、“抱团”发展。
二、提升平台承载能力。一是增强聚集效应。各地要重新审视比较优势,以领军企业为引领,不断进行强链、补链、延链,加快上下游产业配套,靠聚集效应提升转化成效。二是强化供地保障。出台工业用地收储标准,实施提前收储,增加“熟地”储备,实现“拿地即开工”;落实“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达效”供地动态监管机制,淘汰低效甚至是僵尸项目,提高“腾笼换鸟”效率,消除工业用地“碎片化”;鼓励推行“先租后让”“标准地+承诺制”等模式,减轻科技型企业前期投资负担。三是提高配套水平。提升供水、供电、供暖、供气、道路、通信、环卫等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加快标准厂房、研发实验室、公寓住房及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试熟化基地,争取大数据产业能耗指标单列,突破发展瓶颈。
三、提升金融支持能力。一是实施上市培育计划。各地选择创新力强、信誉好、潜力大的企业,专班推进,精准帮扶,为进入科创板、“新三板”直接融资和股权交易提供支持;建立科技成果评估体系,加快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二是强化政府扶持力度。做大省级和市级科技创业投资和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池,用足用活政策,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减免政策直达惠企。三是建立科技金融融合机制。推进科技风险投资、贷款风险补偿资金、贷款贴息等科技金融产品创新,拓宽投贷联动、融资租赁渠道,全方位破解“融资瓶颈”。
四、提升政务服务能力。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针对“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等改革措施不落地、服务企业不落实等突出问题,细化、实化制度规定,优化法治环境,以自我革命的勇气,用铁的纪律解决“中梗阻”“弹簧门”“吃拿卡要”等顽疾,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二是强化环境建设。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研究出台包括知识产权交易、合作收益分配、财政奖励、股权激励和“星期天工程师”等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激发京津科研成果到河北转化的内生活力;深化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体制改革,松绑科技研发资金管理使用,大力营造浓厚创新转化氛围;建设品质化城市,优化京津人才配偶就业及子女教育、医疗等政策,解决“后顾之忧”。三是打造诚信政府。签订的合法协议一定要执行,承诺的办理事项一定要兑现,协调解决的问题一定要结果。各级干部要敢于和企业家交朋友,善于为企业发展解决难题,在全社会营造重商、亲商、尊商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