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 华
近年来,随着清宫戏特别是《雍正皇帝》的上演,张廷玉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其实,在清朝初期张廷玉父亲张英的知名度,比张廷玉毫不逊色。特别是张英与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妇孺皆知。当年张家和吴家是邻居,两家中间有条巷子。后来吴家人建新房,想占用这条巷子。张家不服,就给在朝廷为官的张英写信,让张英出面摆平这件事。张英回信写道:“两家相争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信之后,立即让出三尺土地,邻居受感动,也让出三尺,于是便有了“六尺巷”。
今天六尺巷依然是桐城的一个旅游景点。世人多从和谐相处的角度欣赏六尺巷,但我觉得这件事还包含着另外一层境界,那就是遇事讲道理。张英时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完全可以以势压人。但是他既没有利用朝廷高官的身份压服邻居,也没有压服自己的家人,而是用极其通俗的语言,讲了一个非常朴素的道理,不仅家人听了完全赞同,邻居也心服口服。正因为道理讲得言简意赅,1956 年毛泽东会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也曾谈到“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孟子说:“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诚服也。”治国、治军是如此,日常工作也是如此。有个城市在拆除市区一座老的高架桥时,为缩短工期,调集40多台挖掘机同时开动。正式开工之前,有关部门多次走访了施工现场附近的小区,向群众解释为什么这么做,对可能受噪音影响的居民及商户提前告知,并取得了他们的理解。这不是一件大事,但这种一事当前,首先取得群众理解的做法,确实值得提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民服务解难题,重点是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守人民立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自觉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我们共产党人所做的一切,都是遵循“以百姓之心为心”的思想,都是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因此,我们在开展工作的时候,注意取得群众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尤其是在一线工作的同志,一定要记住群众的事没有小事。只要事关群众,决不能以事情不大为由而不屑一顾。认真回顾梳理一下就会发现,引发干群矛盾的事,最初多数不是什么大事。因此,一定要悉心体会群众感受,真诚理解群众诉求。面对群众要学会换位思考,假如你自己的家就在施工现场周边,40 多台挖掘机一起开动,你烦不烦?可如果事前有人登门做出说明,表示歉意,是不是情绪的耐受力就会好得多?这种事前取得群众理解,把有可能发生的矛盾冲突化解在萌芽状态的做法,有时候只是举手之劳,比一旦诱发了冲突再做工作,影响要小得多,工作量要小得多,对于干群关系的伤害也要小得多。关键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只要真正把群众的小事当成大事,认真对待,取得理解,就会避免由小事诱发出大事。
为群众办事是义不容辞的,但好事还要办好。我们有些干部,往往认为自己是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事成之后群众可以实实在在地从中得到好处,群众还能不理解吗?可恰恰是那些为群众办的好事,群众也需要一个理解和接受的过程,更何况有些事情从全局来看是好事,但局部来看则需要作出牺牲。还有一些事情因为冲击了群众的传统观念、传统的生活习惯和传统的生产方式,群众也会心存疑虑。因此,千万不可因为是为群众办好事,就以有功于群众,甚至有恩于群众自居,不顾群众情绪,强行推动。今天在太行山区,没有人不感谢“太行新愚公”李保国帮助群众走上了致富路。而在当初,李保国推广苹果套袋这样的事,群众都难以接受:“苹果不见光还能长?”面对群众的不理解,李保国从自己的科研经费中拿出5 万元买来纸袋,教技术,做示范。秋后套袋的苹果又大又红,价格翻番。群众理解了,接受了,苹果套袋技术呼啦一下就推开了。其实,很多时候让群众理解就是让群众拥有知情权,让群众感受到尊重。遇到群众不能理解的事情,一定要发扬不怕磨破嘴、不怕跑断腿的精神,耐心做好群众工作,切不可强行为之。对于那些暂时看不到成效,又可以分步实施的事情,比如带领群众致富的项目,还要先行试点,用事实说话,让群众看到效果之后自愿跟进,杜绝在群众没有接受的时候硬性一刀切。
列宁说过:“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列宁全集》第26 卷《全俄工农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我们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把党的政策、党的主张宣传到群众中去,让群众知道,让群众理解。因此,领导干部不仅要重视做群众工作,还要善于做群众工作。一位老一辈革命家说过:我们战争年代的思想政治工作,无非就是两条,一条是关心人,一条是讲基本道理。讲道理也是一门艺术,如何让道理真正深入人心,首要得是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善于讲故事,把道理寓于故事之中。
在中央党校2012 年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习近平讲了《古文辑要》上记载的一个故事:“初唐名臣裴矩在隋朝做官时,曾经阿谀逢迎,溜须拍马,想方设法满足隋炀帝的要求;可到了唐朝,他却一反故态,敢于当面跟唐太宗争论,成了忠直敢谏的诤臣。司马光就此评论说:‘裴矩佞于隋而诤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诤化为佞;君乐闻其过,则佞化为诤。’”裴炬还是那个裴矩,换了一个包容纳谏的皇帝,裴炬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故事生动地说明,下属敢不敢讲真话,关键在领导。翻来覆去讲多少话,才能抵得上这样一个故事让人刻骨铭心呢!
开国领袖毛泽东也是非常善于讲故事的。他在中共七大闭幕会议上说:“中国古代有个寓言,叫做‘愚公移山’。说的是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华北,名叫北山愚公。他的家门南面有两座大山挡住他家的出路,一座叫做太行山,一座叫做王屋山。愚公下决心率领他的儿子们要用锄头挖去这两座大山。有个老头子名叫智叟的看了发笑,说是你们这样干未免太愚蠢了,你们父子数人要挖掉这样两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愚公回答说: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山虽然很高,却是不会再增高了,挖一点就会少一点,为什么挖不平呢?愚公批驳了智叟的错误思想,毫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这件事感动了上帝,他就派了两个神仙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了。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就是这样一个古老的故事,生动而又深刻地说明只要人民群众和我们在一起,我们就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坚定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信心。
同时,要是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习近平总书记说:“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到。向群众做出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兑现。如果说一套做一套,道理讲得天花乱坠,干起事来偷工减料,形象就会轰然垮塌。不仅不能赢得群众理解,还会引起群众的反感。总书记多次讲过“右玉故事”,提倡“右玉精神”。地处毛乌素沙漠风口的山西省右玉县,历史上风沙成患,山川贫瘠。如今山青地绿,林茂粮丰。除去别的因素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届一届县委领导带头干。多年来,右玉县每个机关办公室的门后,都放着铁锹,栽树的时候扛起就走。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说到底,就是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为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让群众明白道理,理解我们,和我们同心同向。而只要群众理解了我们,我们就会无往而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