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后增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对策研究

2021-04-14 21:32苏尔利
大庆社会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体育锻炼体质

苏尔利

(大庆师范学院法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小学生寒假“延长”,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发生了改变。一方面,网络授课模式让学生过多地接触到电子设备,使一些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的学生视力下降,学生总体近视率出现上升的趋势。另一方面,运动场馆关闭、户外活动区域避免人员密集,使中小学生的日常活动时间和运动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缺乏日常的体育锻炼,身体机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出现下滑且自身健康又出现了很多问题,[2]在恢复实体课后,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数据较疫情前下滑很多。主要表现有:近视率较比同期有所增加,龋齿检出率较比同期有所增长,一些学生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肺活量指数较同期有所下降等。为改善中小学生体质健康问题,首先,要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其次,体育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更是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应当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最后,响应政府号召“停课不停学”,家长和教师督促监督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推进线上教育和家庭教育相融合的模式,让中小学生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中都能得到充足的体育锻炼,为增强他们的体质提供良好的运动环境。

一、“新冠”疫情期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成因

1.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疫情期间,学生利用网络来进行学习、答题、写作业,频繁的使用电子设备让学生对其产生了依赖感,使电子设备除学习之外成了玩游戏、看电视的主要设备。有些学生在自我约束意识不强的情况下出现了熬夜追剧、通宵打游戏、刷视频等现象,长时间地接触电子设备再加上不注意用眼卫生,使眼睛有过度疲劳感,出现视力下降现象。

2.忽视口腔健康。在疫情之前,大多数家长比较注重孩子牙齿口腔健康问题。上学期间饮食有规律并且监督孩子不吃太多含糖高、热量高的食品,患有龋齿的人数较少。但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家长整日在外上班缺乏对子女的管控,再加上家长对留守在家孩子的宠爱,给他们买了很多喜好吃的零食。时间久了,孩子们就忽视了牙齿清洁和口腔卫生,使牙齿出现了病变,龋齿增多、口腔健康出现了问题,复学后中小学生的龋齿率有所增加。

3.疫情期间饮食不规律。疫情期间,中小学生几乎在家闭门不出,作息时间出现紊乱的同时三餐也时有时无,很多学生以零食为主,结果引发机体免疫能力下降,身体出现无力乏累等症状。过多食用零食容易诱发人体消化系统紊乱,使消化系统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减弱,进而导致学生身体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

4.缺少体育锻炼。疫情的原因,体育馆和健身场所暂时关闭,室外体育场地也因人流数量的限制使其参与活动的人数大幅下降。[3]在大环境影响下,各地中小学生选择足不出户,缺失了户外活动机会和室内锻炼不足,从而使他们的身体素质出现下滑,运动能力减弱。

5.课程与作业负担加重。实体课转为线上教学的同时,课程辅导也在线上进行,使中小学生在线学习时间变长、压力变大。[4]同时,很多教师还增加一些课后练习和试卷作业,有些家长怕孩子学习落后又额外购买了很多学习资料,这些都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使原本不多的课余时间都消耗在增加的作业和习题上,使学生学习压力过大、睡眠不充足,学习、生活出现了负荷,身体素质也逐渐下降。

6.家长对健康知识的缺乏。疫情期间,授课都是通过网络教学,学生对自己学习的约束就变得很弱,此时家长重心都在孩子的学习上,忽视了学习过程中孩子的身体姿态。随着在家学习的时间越来越长,他们对自己的坐姿就变得越来越随意,最后是怎么舒服就怎样坐。如:靠床边、蜗沙发、趴桌子、上身蜷缩等学习姿势,长时间积累导致他们上体出现弯曲、视力下降,从而影响着他们的身体健康。

二、“新冠”疫情期间增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建议

1.体育课应从录播课转为直播课。在线上教学环节中,录播课占有很大比例,体育课就被归为其中。但从教学效果来看,体育录播课并未达到教学目的。[5]体育课教学内容包括: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实践部分只有通过练习才能达到教学效果,而学生在录播课的学习过程中都是通过刷课、挂机来完成,并未跟随课程内容练习完成,这有悖于体育课的教学目的。所以,体育课线上教学应以直播课的形式进行。如,太极拳这门直播课,老师通过直播与学生进行面对面教学,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能及时发现学生问题并给与纠正,学生参与情况与学习情况也更容易让老师掌握。这样有助于教学内容顺利开展,课堂氛围变得更加生动、活跃,学生在边学边练习的过程中完成课堂内容。所以,推行线上直播课有利于增加学生锻炼机会,通过练习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2.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线上教学课程有些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例如,篮球、足球、乒乓球、游泳等体育项目对教学场地和教学器材是有一定要求的,而学生居家可能没有相应的学习条件,此时,应将教学课程做出适当的改变。将这些课程改为健美操、太极拳等一些场地、器材要求较少、难度较小的课程。用健美操、太极拳来代替篮球、排球等课程,可以有效解决锻炼缺少的问题。虽然这些课程让部分学生可能会损失一些兴趣爱好,但它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体能、增加身体的协调性、增强免疫力并得到同等的锻炼效果。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教学课程,对疫情期间保障体育课授课任务是非常重要的。

3.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除了直播课程以外,教师可以设置选修自学课程。这类课程完全是为了学生兴趣喜好开设的,教师在课程的选择上可以考虑运动小程序和运动软件,在学生完成情况上不做硬性规定。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为每个学生定制专属的教学任务,这些任务都是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制定的,学生通过练习使自身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在练习过程中他们也能体验到运动带来的快乐。学生在完成目标任务后,他们的身体状态会有明显的变化,经过长时间的练习也加强了他们的自律性。随着身体素质提升的人数增加,他们身边的同学也会参与进来,使浓厚的运动氛围在全校蔓延。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开展竞赛评比活动,对优秀学生给予适当奖励,通过他们的经验分享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运动中来。

4.亲子共学,寓教于乐。由于中小学生年纪较小,自控能力较差,学习所用电脑与手机等电子设备里的游戏对孩子干扰较大。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由家长监督,这种陪学方式需要由父母共同承担。[6]陪学既可以监督孩子的学习情况,又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感情。所以,制定亲子共学课程,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在家长的陪伴下孩子在学习方面更有动力。在体育锻炼方面,家长的参与能让孩子树立奋斗目标,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同时也是他们的对手。在比赛过程中培养他们吃苦耐劳、永不放弃的精神,通过比赛既增强了他们的体质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5.及时反馈,有效监督。教学过程中要提升学生自主完成的能力,教师要加强监督避免学生欺瞒应付。使用教学软件时应及时记录学生的签到情况、课堂表现以及学习情况。例如,用录播课教学时老师可以设置签到形式,运用课前规定时间签到或者课中签到的方式了解学生出勤情况;利用课堂内容让学生通过上传资料的形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学生躺课或挂机的情况出现。课后学生将学习内容以视频作业的形式上传,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学习平台的使用,教师应化繁为简,统一标准,切记不可采用一科一平台的方式,这样就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保证学生有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新冠”疫情后增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建议

1.提高家长对健康的认知。新冠疫情期间大部分中小学生家长对孩子疏于管理,再加上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差导致了近视率增高。饮食不规律,大量食用零食和高糖高热量的食物使他们体重飙升、龋齿率增高、体质下降身体出现肥胖现象。针对以上现象,中小学生家长应找出问题所在和提高认识程度,根据“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健康理念,加大关注子女的体质健康问题。通过转变教育思想、提升管理水平,来改善学生的日常作息规律。学校方面要积极主动调动学生家长的积极性,发挥家长的创造力,从营养、体育锻炼、个人卫生等方面加强引导,以学校和家长的双重管理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养成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

2.提供学生展示成果的“舞台”。复课后在学校和家长的管理下,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次数增多、户外活动时间增加,学生的体质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善。为促进中小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学校可以组织一系列的小型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其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多样,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增强了体质,增加了相互之间的友谊,也形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育活动和竞赛场地可以选用学校操场也可以选用学校体育馆,竞赛活动要体现出趣味性,覆盖面要广,使班级同学参与度高,让每个学生都有归属感。体育活动的运动量要适中,不能太过剧烈,避免学生参加完有疲惫感,要让学生们以愉快的心情在一边玩一边运动中完成竞赛项目。学生在疫情期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户外活动,学校通过举办小型趣味活动使每个学生找回回归自然的感觉和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与此同时,学生们加强了体育锻炼也增强了身体素质。

3.活动形式应具有趣味性、多样性。学校在趣味活动的设定上要考虑各年级同学之间的年龄差距和班级男女同学的性别差异性。每月可以举办一次以班级为单位的比赛,每学年可以举办一次年组比赛。比赛要根据年级的不同来选定不同的比赛项目,同一年级的学生对参与比赛项目的类型具有发言权,他们对参与的项目进行投票,票数最多的项目成为该年级本月比赛项目。比赛采取抽签淘汰制,每个班级根据抽签的顺序进行角逐,最后获胜的班级即为本月比赛项目的冠军。比赛举办的目的让学生在比赛中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通过锻炼可以缓解学习压力和学习的烦躁感。例如,初中二年级可以进行男女趣味篮球赛,比赛队伍是男女混合组成,比赛项目是运球、过障碍、投篮、传球等基础性技术动作。避免了以身体对抗和比分来决定胜负的竞赛类项目,通过趣味性的比赛增加了同学们的参与度,也增强了比赛的观赏性。同时打破了篮球运动就是竞技类项目的传统观念,让学生们重新认识篮球运动,从而使该项目的参与度提升,项目的推广面宽广。最终,学生们通过体育活动获得的快乐越多,身体素质变得越强。[7]

4.学校应适当增加体育课次数。疫情原因,学生们体育锻炼的机会越来越少,甚至懒惰成性,把体育二字抛之脑后。为尽快摆脱这一现象持续发生,加快恢复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学校可以根据教学计划每周适当增加一节或者多节体育课。让学生们多“动”少“坐”,摆脱家中的舒适圈形成“动则快乐”的运动理念。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课教学内容,让学生们充分体验运动所带来的快乐,在快乐中让学生们增强体质,将身体素质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从而使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指数达到健康标准。

5.建立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督促全市中小学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大对各学校体育器材的投入,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生运动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学校要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制度,每年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测试结果以班级排名的方式告知学生。学生结合学校的宣传教育和推广的运动理念,要形成健康意识、健康概念,最终全校形成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运动的氛围。

增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体育强国的基础保障。虽然疫情对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有所影响,但是在学校、家长、学生三方共同努力下,能够使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甚至有所增强。这次疫情也让政府、学校和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要构建保障机制,要发挥社会、学校、家庭、学生的主导地位,要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爱好,使学生们形成终生体育运动的理念,从而推动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的发展目标提供健康保障。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体育锻炼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