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怡佳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0)
县级综合性档案馆是最基层的国家综合性档案馆,是全国档案事业的主体和基础,承担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重要任务。因此,县级综合性档案馆职能的发挥直接影响到全国档案事业的发展进程,直接影响到社会档案意识的提升,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感受。在全面实施单轨制单套制、实现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机构改革以及以及此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代等多重背景下,县级综合性档案馆应该以职能提升为核心任务,在当前复杂具有挑战的形势下,主动作为,发挥其作为国家重要信息资源库的作用。笔者在通过对华安县档案馆的访谈调研后,从深入分析现状入手,思考县级档案馆职能提升的策略。
1)机构改革后,局馆分设,县级综合性档案馆由原来的由县委县政府双重领导转变为县委直属单位。
2018年3月国务院发出的《国务院关于部委管理的国家局设置的通知》,要求“国家档案局与中央档案馆,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列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的下属机构设置。”改革方案在中央实施后,县一级的档案馆、档案局也开始以“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机构管理模式开展工作。
2)人才分布结构出现异态,缺乏优质档案人才流入,影响职能提升进程。
以华安县档案馆为例,从专业背景来看,馆内工作人员均非档案专业毕业,绝大多数都属于“半路出家”类型,在工作方面主要依赖长时间的日常工作积累档案管理经验;从年龄构成分析,馆内9名工作人员年龄中,55岁以上4人,50 -54岁2人,40-49岁3人,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从学历水平来看,馆内工作人员中,第一学历为本科的仅1人,中专8人。而从国家档案局2019年度发布的数据来看,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综合档案馆的专职人员中,具有大学本科档案专业程度的占总人数的11.3%,具有大专档案专业程度的占3.9%,具有中专及职业高中档案专业程度占0.6%;50岁及以上的有占31.5%,35-49岁的占51.3%,34岁及以下的占17.2%;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占总人数的63.9%,大专学历占23.8%,高中(含中专)及以下学历的占3.8%[1]。与国家档案部门组成人员总体构成情况相比,县级综合性档案馆呈现出年龄普遍较大、学历普遍较低、缺乏专业背景的现象,人才分布结构呈现出与国家总体结构相异的形态。这说明全国档案优质人才分配不均,年轻、高学历的档案学专业人才向上级流动的趋势明显,较少流入县一级综合性档案馆工作,导致县级综合性档案馆在职能提升阶段所需的优质人才较为缺乏。
3)技术水平受限,严重影响县级综合性档案馆工作的开展,阻碍职能提升。
专业人员匮乏、人才结构异态必然导致原有人员素质低下。在档案馆的传统职能方面,由于县级综合性档案馆缺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档案编研、档案展览策划等方面的人才,导致特色档案资源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应和文化作用,档案馆主动服务群众的职能得不到开展,成为影响县级综合性档案馆职能提升速度和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在数字档案馆建设过程中,由于馆内工作人员的平均年龄较大,信息素养较低,特别是计算机知识缺乏、数据处理专业技能欠缺,导致扫描质量及数据备份、数据安全管理等方面无法适应相关工作的要求。华安县档案馆从1999年开始进行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目前已完成40万页档案的数字化,仅占馆藏总量的35%,数字化进程缓慢。同时也由于技术受限,数字化成果无法通过互联网对外开放,远程查档共享服务能力较低,虽与省、市及其他县区档案馆签订跨馆查档服务协议,但目前只能通过传真进行信息传输,共享效率低下,服务水平难以满足用户需求。
4)馆库面积不足,库房设备老旧,档案管理条件差,职能提升基础薄弱。
华安县档案馆目前现有库房200平方米,经过多年接收归档后,档案库房容量已在2017年基本达到饱和状态。2017年后产生的处于县级档案馆归档范围内的档案由于库容不足,暂时存放于各单位档案室保管。且由于面积狭小,档案馆的办公场所与业务办理场所混合,导致用户利用档案缺乏一个良好的环境,查档体验感较差。此外,旧馆库房设备老旧,基础设施落后,导致档案在实体保管的安全问题也十分突出。这些都成为阻碍县级综合性档案馆职能提升的客观因素。
5)上级政府缺乏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县级综合性档案馆经费不足,职能提升缺乏资金支持。
由于客观历史的原因,县一级政府尚未或者很少认识到档案工作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重要性,导致每年划拨给档案馆的财政经费难以满足县级综合性档案馆职能提升的要求。
6)县级社会环境下档案意识普遍薄弱,尤其是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个人缺乏对档案进行共同参与治理的意识,导致档案馆缺乏职能提升的外部动力。
华安县档案馆每月服务人次在30人左右,利用档案的人群多为年轻人。档案馆的服务人数少,利用需求低,导致其缺乏在服务方面进行职能提升的外部驱动力。同时,在档案社会治理的背景下,社会治理不仅是对整个社会的治理,也是整个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2]。社会公众及其他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参与档案共同治理的缺失,认为档案治理仅仅是档案部门的职责,导致县级综合性档案馆缺乏与其他主体协同合作、融合发展的机会,进而缺乏在服务方面进行职能提升的外部力量。
当前,档案事业的发展环境面临巨大变革,全面实施单轨制单套制、实现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机构改革以后以及此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等,都给县级综合性档案馆的职能提升发出了挑战,同时这也是县级综合性档案馆的发展机遇。只有积极探索县级综合性档案馆在新的背景环境下如何抓住机遇,主动作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馆作为服务性机构的优势,利用档案作为原始记录的特点,为社会各利用主体优质的档案服务,是县级综合性档案馆职能提升的目的和归宿。
1)在机构改革背景下,牢固树立“分工不分家”理念,坚持党对档案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机构改革后,虽然实行局馆分设,但是档案馆、档案局仍是同一套人马。县级综合性档案馆工作人员要主动适应体制变化,坚决维护改革陈国。认真学习党中央关于档案工作的各项指示,深入领会《档案法》,正确理解中央关于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深入思考事关档案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根本性问题,认真研究谋划档案工作变革与转型、创新与发展的问题,坚决服从大局,统一思想行动,强化责任担当,严明纪律规矩,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地方机构改革决定。并且要认识到机构改革后,虽然档案工作者的工作职责没有改变,但是党对档案工作者的政治标准、服务能力、作风本领的要求更高了[3]。
2)在以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代,县级综合性档案馆要加强关于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档案的及时的收集、整理、保管,确保珍贵历史资料得以留存在档案馆内。
当前,此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防控已呈常态化趋势,针对此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期间,卫生部门、防疫部门、应急管理部门、防控指挥部、融媒体中心等相关机构在此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防控过程中产生的具有长期和永久保存价值的重要档案,县级综合性档案馆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动合作,及时、有效地将珍贵档案收集进馆,发挥档案馆作为档案价值高地的优越性[4]。目前,华安县档案馆已推动县委办印发了《关于做好我县应对此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工作文件材料收集归档的通知》,指导相关单位将此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防控工作档案应归尽归、应收尽收。
3)推进数字化建设,加快建成数字档案馆,实现档案信息资源互联共享,着力提升县级综合性档案馆的服务效能。
在全面实施单套制单轨制的背景下,推进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加快建设数字档案馆已成为县级综合性档案馆的重要任务。县级综合性档案馆要致力于打破技术壁垒,加强与其他地区综合性档案馆的联动合作,推进各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主动寻求与政务服务部门合作,在民生档案等群众密切关心的领域率先实现联动,推进“一网通办”“网上便民服务”等,解决边远乡镇地区群众利用档案办理业务的需求,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4)努力解决阻碍县级综合性档案馆职能提升的人才问题、技术问题。针对优质人才方面的缺乏,对外可以通过招聘优秀档案学专业毕业生进馆弥补人才缺失问题,对内可以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定期选派人员参加档案工作培训,依托与福建省档案学会的合作,积极学习最新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技能。在技术方面,可以通过档案外包服务补足技术缺口,开展馆藏档案数字化、历史档案修复等工作,盘活档案资源。
5)深入挖掘特色档案资源,使档案真正为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
县级综合性档案馆在职能提升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利用地区特色,发挥地域优势,深入挖掘特色档案资源,并尽可能将其形成编研成果、举办展览等,主动提供服务,使人民群众更不仅在了解地方特色资源的同时也充分认识到档案的作用,对于提高社会档案意识有着特殊优势。同时也能够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增强政府决策的正确性、有效性、科学性,使档案部门充分参与社会治理。如华安县档案馆可以凭借区划内特有的土楼文化、高山族文化等特殊资源,整合相关档案,为华安县旅游资源的开发、文化资源的整合等发挥积极 作用。
6)加强档案宣传教育,增强社会档案意识,多元主体协同合作,共同参与档案治理。
县级综合性档案馆在职能提升过程中,既要注意打好自身的基础,提升自身的实力,也要“为自己代言”,做好宣传,使全社会更加注意到档案工作,共同参与档案治理。县级综合性档案馆可以依托“6·9国际档案日”开展宣传教育,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如县融媒体中心、微信公众号等在城区内影响力和使用范围较广的媒体平台开展档案知识宣传、档案科普、日常可用的档案知识等,深入群众,逐渐培养起全社会的档案意识,鼓励个人向档案馆移交珍贵档案等,丰富档案馆馆藏资源,优化馆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