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建 李晓
(延安市中医医院,陕西 延安,716000)
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常见疾病,发病率高,常见于初产妇,多发生于产后一个月内。发病初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主要伴有不同程度的乳房肿痛、肿块以及发热等症状,若肿块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则可进一步发展为脓肿,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影响哺乳质量以及母婴身体健康[1]。西医治疗中,主要以抗菌药物治疗为主,但效果一般,且长期用药,可能对婴儿健康造成不良影响。随着中医学技术的发展,中医疗法在急性乳腺炎的治疗中发挥着优势,主要采用辨经、辩证、辨病的方法进行选穴,为患者进行穴位指压及乳房按摩等护理干预,取得明显效果。基于此,现做具体报道如下:
选择2018 年12 月至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急性乳腺炎患者共83 例为本次课题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参考组41 例患者中,年龄22-36 岁,平均年龄为(25.31±4.28)岁。观察组42 例患者中,年龄23-37 岁,平均年龄为(26.73±4.19)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参考组进行抗菌药物治疗以及常规护理。(2)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进行穴位指压及乳房按摩。穴位指压:明确相关穴位位置,通常情况下选取乳根、太冲、肩井、膻中、大椎、曲池、乳中、至阳、合谷、内庭、灵台等穴位,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减,对于热者加捏脊,同时按压曲池、大椎;肿壅者按压血海、内庭,同时扣击膻中;滞乳者,按压少泽、至 阳;乳房伴有硬结者,加灸乳根、灵台,并捋乳头至排出乳汁。指导患者合理体位,放松肌肉,对相关穴位进行点、按、揉、压、挤、捏,使穴位产生酸、胀、热等感觉,每穴5 分钟,每天两次,持续治疗三天。乳房按摩:用温度适宜的湿毛巾热敷整个乳房,在乳房上涂适量凡士林,一手托住乳房,另一手用指腹按摩乳房,从乳房根部开始至乳晕处结束,并轻捋乳头,保证乳头部输乳管畅通,帮助排出积乳。同时,用指腹在乳房结块部位按摩,注意控制力道,由轻到重,力度以患者无痛苦症状为宜。每天两次,治疗三天。
采用SPSS18.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现代医学认为,急性乳腺炎的发生与乳管不通、细菌侵入以及乳汁淤积有关。若任其发展,则可形成脓肿,影响母婴身体健康。因此,有效的治疗是保证炎症早日康复的关键。在治疗过程中,护理干预仍十分重要,主要以热敷、哺乳后挤奶等措施为主。研究[2-4]表明,中医学主要以针刺、按摩、中药外敷等手段疏通乳管,消除病症。但上述手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惧针者不利于针刺的实施,中药外敷影响哺乳。因此,应探讨更为便利且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此消除肿块,预防脓肿发生。
穴位指压是根据患者的病症,选取相对应的穴位进行按压,采用点、按、揉、压、挤、捏等特殊手法,打通乳管,通经理气,进而起到消除肿块的效果。乳房按摩能够通经活络,疏通淤积的乳汁排出体外,消除红肿痛热症。因此,在急性乳腺炎患者肿块期,除进行常规治疗外,进行乳房按摩与穴位指压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脓肿的形成,消除患者肿块,促进患者身体早日康复[5]。该护理措施操作简单,患者无痛苦,便于患者家属掌握,具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急性乳腺炎的预防主要以保持乳管通畅为主,并做好乳房的清洁工作,积极预防乳汁淤积、乳头损伤。因此,在应加强孕期健康教育,指导产妇用温水清洗乳头。对于乳头内陷的产妇应经常挤捏提拉乳头,以保证正常哺乳。在本次调查研究中,与常规护理的急性乳腺炎患者相比,接受乳房按摩与穴位指压护理干预措施的患者,其肿块消失,病情得到控制,有效预防脓肿的形成。这充分证明,该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值得进一步推广。哺乳期应养成定时哺乳的习惯,哺乳后及时排空乳汁,清洗乳头。对于乳头皲裂者,应及时治疗。同时,做好婴儿口腔的清洁工作,避免含乳头睡觉。
综上所述,在急性乳腺炎患者肿块期,应积极进行治疗,并辅以相关中医疗法进行护理,以此优化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早日康复,而乳房按摩与穴位指压护理干预措施,大大降低了脓肿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