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陈
(贵州省铜仁袁家寺骨科医院,贵州 铜仁,554300)
脑梗死是临床中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群。脑梗死发病后可导致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出现障碍等,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快速和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1]。临床大量研究表明,对脑梗死患者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可促进患者的预后恢复。本文旨在探究全科康复护理对老年性脑梗死的作用,特进行如下讨论。
选取我院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间收治的老年性脑梗死患者100 例,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 例。其中对照组包括男患34 例,女患16 例,年龄44-67 岁,均值(55.34±4.25)岁,观察组包括男患28 例,女患22 例,年龄46-64岁,均值(52.47±4.78)岁,两组患者资料一般,具有可比性(P>0.05)。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即对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和脑部水肿情况进行常规治疗。注意保持修养环境的通风透气,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指导患者用药,预防压疮情况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全科康复护理干预。主要方法包括:(1)康复知识宣教,向患者普及康复训练的主要作用和重要性以及具体训练方法,使患者和家属明确康复训练的重要意义,提高患者积极治疗的主动性。并结合患者的个人情况与需要制定适宜患者的训练计划。(2)康复训练干预,对患者四肢、颈椎及腰椎部位进行适度的按摩,每天30 分钟,能有效防止患者出现肌肉萎缩等情况。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主动运动,给予适当阻力帮助患者进行运动。同时对患者进行平衡训练,主要顺序为坐位平衡、爬行位、及双膝跪位和立位平衡等,逐渐进行步态训练等,注意进行康复训练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顺序进行训练,避免过度劳累,调节训练强度[2]。(3)饮食护理,注意患者的饮食的多元化,多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及高纤维,避免食用肥厚、油腻、辛辣等食物,注意清淡饮食。若患者存在吞咽功能障碍等情况,可进行鼻饲喂养或给予流食。(4)心理健康教育,患者在治疗期间容易产生恐惧死亡、焦虑、过度忧思等负面情绪,这时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交流并安慰患者,可以多推病人去户外晒太阳、透气等,积极鼓励患者,最大程度的减少患者因疾病而产生抑郁等不良情绪。
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状态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生活能力状态采用Barthel 指数进行评估,评分0-100 分,分值越高,生活自理能力越强。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采用NIHSS 指数进行评估,评分为0-42 分,分数越高,代表神经缺损程度越严重。由患者或家属填写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分为三个等级,总分共100 分,大于等于90 分为非常满意,低于90 分且大于等于60 分为满意,低于60 分为不满意。
本次研究结果及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均采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20.0 进行处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 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x2 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护理前的Barthel 评分和NIHSS 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的Barthel 评分和NIHSS 评分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的Barthel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状态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状态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s)
组别 Barthel 评分 NIHSS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40.25±6.78 62.54±5.28 14.36±4.25 9.45±3.22观察组 41.76±5.24 73.86±6.92 15.17±4.67 4.57±4.25 t 0.582 5.861 0.596 5.793 P>0.05 <0.05 >0.05 <0.05
对照组非常满意21 例,满意22 例,不满意7 例,护理满意度为86%,观察组非常满意24 例,满意25 例,不满意1 例,护理满意度为98%,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近年来,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临床中脑梗死的发病率较高,脑梗死又称为脑卒中,主要由于脑部血液循环出现障碍而导致脑部缺血、缺氧,从而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3]。脑梗死是无法治愈的脑部血管疾病,预后恢复与神经功能的受损程度有直接关联。而康复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肢体等功能康复训练及饮食、心理上的干预,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使其肢体功能达到更好的恢复。
综上所述,全科护理干预对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状态及神经功能的优化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神经功能,具有临床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