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放牛班的春天》看艺术教育对儿童的影响

2021-04-14 01:55冷从言
大众文艺 2021年5期
关键词:马修儿童音乐

冷从言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00)

“教育不可偏重功利,更不可全由强迫,而以潜移默化为贵。艺术教育之用,即在于此”。艺术教育综合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重塑人们的价值观以及审美观,让人们可以习得优秀的人格品性,其在儿童阶段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 本文通过对《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的情节入手,分析艺术教育对儿童的影响。

一、从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中看艺术教育的作用

《放牛班的春天》是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执导的第一部长片电影。该片讲述的是一位怀才不遇的音乐教师马修来到乡村男子寄宿学校通过艺术教育帮助每一个曾经在外人看来是一群“捣蛋鬼”的小孩找到自身的长处,使他们的生活重新充满快乐和希望的故事。该片以电影的方式展现了艺术教育对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人格塑造的影响。

艺术教育自身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周朝便已经有“六艺”并之。《周礼·保氏》中有:“养国子以教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乐,即音乐被列为周代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才能之一。可见,对艺术教育在很早以前就已经被重视。《放牛班的春天》讲述的是一位音乐教师通过以音乐形式的教育帮助一群“池塘之底”的孩子们找到了他们共同的兴趣—唱歌,通过艺术教育将本已被放弃了的,“没有希望”的儿童引向了属于他们的正确的人生道路的故事。艺术教育作为该影片的主线,将观者带入其中并进行深入思考:艺术在儿童教育过程中究竟起着怎样的作用?为什么艺术能够起着这样的作用?

艺术教育作为贯穿该影片主题的宗旨,逐步推进了音乐教育使人性得以回归的故事。这个电影一开始就是音乐教师马修来到一所“池塘之底”的辅育院,他被眼前所见的景观所震惊。里面的学生是一群被认为是“无药可救”的差等生,老师们也都暴躁不仁。就好似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整个辅育院充满着暴力的教育方式。

通过音乐艺术教育,马修老师引导孩子们从生活的阴影中走出,走向属于自己的光明道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会帮助人们感受到自己身上不良的东西;音乐将儿童引进善良的世界。”这在影片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片中的孩子在马修老师到来之前,性格顽劣、爱捉弄老师,甚至将代课老师打成重伤……但在音乐的洗礼下,孩子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被彻底唤醒了。电影的末尾处,马修老师被辞退走出辅育院的那一刻,全班孩子唱着昔日马修老师教他们唱的歌来为老师送行。孩子们唱的不仅仅是一首歌,更是一种情感,一种对老师不舍和感恩的情感。用老师教的歌来为老师送行,这是孩子们对马修老师最好的感谢方式。同时对马修老师来说孩子们用歌声送自己离开也是最好的一种情感回馈方式。

二、从《放牛班的春天》看艺术教育对儿童的影响及作用

处于儿童时期的学生群体是想象力逐渐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在此阶段对儿童注入艺术教育十分有必要。贺拉斯在其《诗艺》中提出“寓教于乐,寓学于乐”说,其实质是说教育应该被快乐的氛围所包围,教育要通过艺术和美的形式来进行,教师在此过程中应该引发学生怀着快乐的情绪去学习。而将艺术教育纳入儿童教育体系中有助于激发儿童想象力与乐趣的养成。儿童是最难管教的一部分群体,如若以严苛的教条手段来教导儿童,极有可能得到相反的结果。而利用艺术教育来感化儿童,则有利于开发儿童的各项潜能。

无论是对家长还是老师来说,学生的孩童时期的教育十分重要。儿童的心性容易受到各种事物的影响,因而在这个时期加入艺术教育的方式可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健全学生的人格。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孩童与生俱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并为之惊叹。

1.养育心灵 陶冶性情

蔡元培先生肯定了美育对于人的发展重要性,认为美育能够涵养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在《以美育代替宗教说》一文中他提道:“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冶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之我见,利己损人之私念,以渐消沮者也。”蔡元培先生强调美育对于人的基本作用,认为美育可以陶冶人的情感,使之变得高尚纯洁。在《放牛班的春天》中,马修通过音乐感化了这群身处“池塘之底”的孩子们,让他们重新发现世界的光明与美好。孩童的世界十分简单,容易被各种事物所影响、改变,在这个时期得以接受良好的艺术教育,他们的心灵会得到净化,因而受益匪浅。艺术教育的特点在于感化,这个过程使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产生共情,而艺术活动为儿童提供了一个情感沟通的时机,使其在艺术过程中充分享受这种对话的快感。

2.增进和谐 开发潜能

席勒在其《审美教育书简》中曾提道:“希腊人的自然天性集一切艺术魅力和一切才智威严之大成,而不会像我们的天性那样做了它们的牺牲品。”古希腊人的人性完整在于其和谐发展,不免让我们想到中国古代官学体制下考察的“六艺”。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自古以来对于人的和谐发展一直极为重视。而“和谐”则意味着人的各项潜能都达到一个相对均衡的状态,艺术教育在此便承担起这种责任。艺术教育能够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开发人的各项潜能。在影片中,“池塘之底”辅育院的孩子们在马修老师到来之前没有音乐课程,在马修老师给他们上完音乐课后,这群调皮捣蛋“坏学生”在艺术教育的影响下和以往相比精神面貌变得焕然一新。变得积极、乐观,开始懂得感恩。影片中的小男主人公莫翰奇在音乐的感染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从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懂得感恩、学会交流的孩子,再到后面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指挥家。音乐艺术造就了这种变化,音乐让莫翰奇战胜了阴暗世界的自我迈向阳光,艺术让孩子们和谐发展并在发展的同时开发各项内在潜能。也即是说,通过艺术教育,儿童可能被激发出更大的能量,这是其他教育手段所不能比拟的。

3.教化人心

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倡导“礼乐教化”,究其原因,是为了想要通过艺术教育培养人内在之德行,起到教化之用。

荀子曾说:“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唐代张彦远在其《历史名画记》中明确指出:“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意思是绘画艺术能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起到使人们从善从美的教化作用。历朝历代倡导用艺术教化人心的教育家、学者不乏少数,他们都在不同的语境下去强调艺术教育的作用,也因此造就了古往今来众多才子才女。“池塘之地”辅育院的孩子大多数都是一些“问题少年”,是“差等生”一词让这群孩子被划分到了一起。随着剧情的发展,马修老师帮助这群孩子找到了共同的爱好——唱歌,是音乐艺术教化了这群孩子,使其向善而懂得感恩。冲突、矛盾在音乐艺术教育下一一得以缓和。孩子们不再捉弄老师,古板的数学老师开始为合唱团伴奏,甚至狂躁的哈善院长也变得具有人情味了。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音乐可以起到净化人心的作用,他坚信“用音乐,用某些旋律和节奏可以教育人,用音乐,用某些旋律、节奏治疗人的脾气和情欲,并恢复内心能力的和谐”。艺术在唤醒美的同时也唤醒了孩子们沉睡的心灵。正是音乐艺术使得孩子们改变了不好的习性,从黑暗中走出,走向了正确的人生道路。

3.治愈人心 人文关怀

艺术教育以及艺术治疗与其他心理治疗不同的一点在于,它有极强的精神属性。这种精神属性能够给人力量。艺术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具有人文关怀的作用,因而在情感疗养方面具有突出的效果。在对待特殊儿童群体时,艺术教育可综合艺术治疗手段去对儿童进行特殊教学,利用艺术治疗灵活化与艺术教育多样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儿童进行心灵疗养,让其在受教育的同时感受到温暖。在影片中,马修老师正是通过音乐艺术治愈了辅育院孩子们脆弱、自卑、受伤的心,音乐架起了师生之间的沟通桥梁,促进师生有效交流。

三、结语

《放牛班的春天》以艺术教育为主线,通过音乐教育的成功案例来证明其对儿童所产生的影响。“池塘之底”辅育院的孩子们在受到良好的音乐艺术教育后慢慢走向光明。可见,马修老师的音乐教育是成功的,音乐的美学功能在马修老师的不知不觉中运用到了这些孩子们的身上。

艺术教育借助不同的艺术形式和媒介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美、认识美,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自我认同感。艺术教育在培养儿童、青少年创新思维和综合素养、解放人的思想、推动社会改革的进程中发挥着无穷的潜在力量。儿童时代是一个人一生中想象力和创造力十分鼎盛的时期,对儿童进行艺术教育能够更好地培养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在帮助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行和价值观方面,艺术教育也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注释:

①《诗艺》是贺拉斯长期创作实践的经验之谈,在欧洲古代文艺学中上承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下启文艺复兴时期文艺理论和古典主义文艺理论之先河。它强调了文学的开化和教育作用,并且提倡内容和形式美的高度统一,对16—18世纪的文学创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马修儿童音乐
生日谜语
马修曾迷上摄影
音乐
留守儿童
马修曾迷上摄影
六一儿童
马修的夜晚
音乐
秋夜的音乐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