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处于持续的深入推进当中,而教育改革的目标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方向,这不光体现在教育内容的素质化、综合化和教学形式开放化、个性化上,还体现在教学工作中对新时代最新最前沿的科学技术的运用上。自2015年国家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活跃推进“互联网+”行动的辅导意见》以来,互联网+包含的技术与思想已经走入了各行各业,深刻的引领着变革,2018年四月,教育部正式下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标志着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教育的结构性革新正式成为了国家深入推进教育改革的新目标,并代表着“在教育教学当中运用互联网加”这一课题正式传达给了全国的教育工作者,如何完成行动计划的相关部署,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课程改革的要求就成为了一个难题。本文以中职院校中的通识科目《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2.0教学为例,在阐释教育信息化2.0的概念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的课程要求的基础上,对互联网+进入校园,投入教学,改变学习模式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 教育信息化2.0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F0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6-0177-02
一、教育信息化2.0的概念
“教育信息化2.0”这一概念是国家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和教育行业的改革现状提出的概念,是一种教育改革的目标性、方向性思想,它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即丰富学习资源、革新学习方式、拓展教学环境和进步管理模式。
(一)丰富学习资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学生的学习资源得到了丰富,教育信息化2.0就包含了这样的内容。首先,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各式各样的信息终端得以在社会中普及,学生利用这些信息终端,可以在离开课堂的情况下继续学习,通过互联网学习课本之外的知识;除了传统的课堂听讲,还可以通过观看视频等方式学习知识,打破了课内和课外的界限。其次,虚拟现实、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运用也使网络内容的体验从小小屏幕向立体空间拓展,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体验感。最后,从更大范围的国家教育格局上来看,信息技术的进步有助于优秀的师资力量和课堂资源跨地域流动,进而达到拉平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的目的。
(二)革新学习方式
教育信息化2.0对学习方式的革新主要表现在技术赋能和教学理念这两个方面。从技术赋能上看,虚拟现实、情境感知能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进行体验式学习,大数据则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移动互联网则抹平了课内和课外的分界,使学生能更好地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从教学理念上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被提升了,学生利用网络的海量知识内容,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需要和时间空间等条件选择学习内容,绕开了传统课堂中跟着固定学习计划走的教学模式。
(三)拓展教学环境
传统课堂只在学校中、课堂上进行教学,而信息化2.0下的教学将突破校园,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与全球各地的教师连接,也可以从世界各地入学,通过虚拟现实的技术,学生在课外的观察体验中也可以得到老师或专家的解答辅助,借助先进的根测技术,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自动记录,实时评价。
(四)进步管理模式
教育信息化2.0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够将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学习的计划和任务可以通过互联网发送给学生,對学生完成任务的评定和监督也可以通过智能化手段实时进行,不需要教师插手。并且,进行变革的教学,还能真正的达到教育的个性化。
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课程要求
(一)普及性
作为一门通识课,《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目标并不是培养出环境工程方面的专业人才,而是传授进本的理念和价值观,课程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所以其教学内容主要是概论性的,重视知识的普及,专业的术语和技术技能则几乎没有。
(二)实时性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这门课的实时性主要表现在知识的更新换代和教学与时事的结合两个方面。一方面,环境保护的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中的,教师必须要紧跟发展潮流,对教学内容不断地进行改革才行;另一方面,全球各地的生态事件层出不穷,以本年度为例,从美国和澳洲的山火到我国的秋季的急速降温,自然环境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在授课时,必须结合这些时事进行讲授,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紧迫性。
(三)实践性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既要向学生介绍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现状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部署,更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告诉学生他们可以做什么,比如介绍温室气体的危害时可以让学生减少使用家用电器,介绍我国的水资源现状时可以使学生发散思维,讨论总结出节水的方式方法。
(四)系统性
课程讲述毕竟不是科普宣传,知识不能是片段化、碎片化,而是要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因为牵涉的社会相关方面广,又不要求深入认识,所以经常出现碎片化的问题,授课时,必须要注意将教学的内容围绕主题展开,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要由浅及深,前后呼应。
三、利用教育信息化2.0对中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进行优化的措施
(一)利用教育信息化2.0优化课程的普及性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这门课程的牵扯面是非常广的,为了拓展认知,加强学生的体验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普及知识,就经常需要采用实地参观教学的方法,然而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设施或自然生态环境离一般意义上人们的生活区域是非常遥远的,比如环境保护相关垃圾分类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大部分都设置在城市郊区、湿地、森林等对自然自我调节非常重要的生态系统附近,大部分学校没有条件也没有精力组织大量学生对这些地方进行实地参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采用“虚拟现实”的演示手段,让学生不离开校园,就能参观到这些地区。在虚拟现实的模拟环境中,不但演示具有可操作性,还比传统的多媒体课件演示的体验感更强,学生戴上VR眼镜这样的体验设备时,就如同真的走进了环境当中。在演示时,还可以对虚拟环境进行操作,把不好理解的内容“演示”出来。总之,虚拟现实的真实性和具体性远远高出传统的任一教学方法,应当在授课中利用起来。
(二)利用教育信息化2.0做到课程的实时性
由于自然界的运作原理还处在人们不断的探索中,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与措施也因此处于不断的变化中,昨天的金科玉律有可能今天就被证伪,这就造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课本材料也很容易过时。比如,某一版教材中,仍然把“投喂流浪猫狗”当作保护环境的措施,然而科学研究表明,这种做法已经过时了。流浪猫狗既不是野生动物,更不可能濒危,本身就不具有保护的价值,被人类喂养的流浪猫狗大量繁殖,还会威胁真正的野生动物的安全,甚至流浪狗成群结队时还敢于供给人类,喂养过程中与动物亲密接觸也加大了疾病交叉传播的概率,喂养流浪动物无益于自然,有害于人类,应当被禁止。教材的内容已经过时了,这时就可以大胆的抛弃课本,借助教育信息化2.0的技术搜索正确的材料,下发给学生进行学习,有关流浪动物的处理模式,政府相关机构已经有比较多的论述,国外也有很多先进经验,都是在教学中可以应用参考的。综上,发展造成的内容过时可以用教育信息化2.0来解决。
(三)利用教育信息化2.0加强课程的时间性
在教育信息化2.0可以用到的技术工具里,“物联网”是一项经常被人们忽略的技术,其他科目很难找到这项技术投入运用的方法,而对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这门课来说,这项技术还有相当大的应用空间,可以用于加强这门课的实践性,具体来说,就是将物联网设备引进校园。为了使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环境保护实践,我们可以把物联网设施运用起来,对生活用电量进行智能化监控,让学生每天总结数据,并转化成代表生活中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碳足迹”,并思考这些消耗对环境的负担,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促使他们选择更节约、更绿色的生活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已经在一些中职投入实践,实践成果也有报道。报道显示,开始记录碳足迹后,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了公共交通作为自己首选的出行方式,逐渐有效果。
四、结束语
教育信息化2.0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注重拓展学习环境,促使现实生活和课堂学习互相融合;注重旁征博引,利用网络工具获取知识内容,这些特性都可以与中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结合,提升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在介绍了信息化2.0的概念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这门课程的要求的基础上,对利用教育信息化2.0对中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进行优化的措施进行了探究,目的是希望能以小见大,拓展高新技术在中职校园中的应用,对信息化建设在教育行业的深入利用,教育信息化2.0的最终完成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能对教育界的同仁们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杜金.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2):2.
[2]宋烨.浅谈《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公选课的教学策略[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2):300-302.
[3]何克抗.如何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远大目标[J].开方教育研究,2018,24(5):11-22.
作者简介:
章文坛(1975年-),男,汉族,福建大田人,讲师,本科,学士,主要从事环境科学相关课程教学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