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专业人才“校社”融合培养的现实诉求

2021-04-14 18:29刘君玲王峰刘小兵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16期
关键词:社区体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

刘君玲 王峰 刘小兵

【摘要】人才培养是高校工作的重要议题,特别是面对高速发展的社会,人才如何适应社会进而促进社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发现,在“全民健身”、“全面健康”和“体育强国”推动的大背景下,体育专业人才融入社区培养既能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也能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两者之间具有融合的理论依据与现实需求。

【关键词】体育专业  人才培养  社区体育  融合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课题:体育产业新政背景下体育人才培养的“校社”互动机制研究(17C1507)。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6-0159-02

过去数十年,我国高校体育人才的培养规模扩大、学科门类增多,实现了体育人才数量的指数级增长,但专业发展过快、同质化、就业率低以及与其他学科相比的专业边界较模糊等现象受到诟病。一直以来,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是专家学者探讨的重要议题。主要围绕“为谁培养、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等问题而展开。如学者陈贞、江新华(2021年)从“健康中国”的战略需求出发指出,“不断调整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体育人才供给与社会产业需求的平衡,这不仅是实现‘健康中国’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高校体育人才核心素养发展的必由之路”[1]。如学者谭龙杰、马增妍(2021年)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出发,指出传统的体育人才培养途径已经不合时宜,应以体育人才培养途径为切入点,并从人才培养目标、就业观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和评价体系方面提出了相关举措[2]。又如学者裴晶晶(2019年)等通过借鉴美国服务学习理论,提出创建符合我国高校体育专业特色的服务学习课程模式[3]。再如,学者彭庆文(2018)基于终身体育服务的视角讨论了地方应用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4];学者张丽萍[5](2018)从创业能力的视角指出了我国当前体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调适路径等等。上述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为探讨高校体育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同时,打开了笔者的研究视角,启发了研究思路。然而,纵观当前研究成果,鲜有研究者把高校人才培养与社区体育融合发展相勾连。

随着中国社会治理工作的推进,社区(community)一词经由最初的陌生到现在的家喻户晓,特别是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的暴发,社区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如滕尼斯所言:“社区是通过血缘、邻里和朋友关系建立起的人群组合,它的基础是‘本质意志’。本质意志表现为意向、习惯、回忆,它与生命过程密不可分”[6]。它既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位,又与通过权力、法律、制度的观念组织起来的“社会”有一定区别,因此,通向社区场域的空间实践,能为人才形塑提供不一样的养料,这既是社区体育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体育人才培养的时代召唤。笔者从理论层面探讨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与社区体育融合发展的现实诉求,以期丰富我国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

一、学生层面:专业素养的跃升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相统一

理论与实践的相统一是学生专业素养的应然,然而,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倾向理论知识灌输而忽视实操能力提升的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相对于理论知识的获得,实践知识的获得更为艰难。首先,在获取方式上,理论知识主要是以记忆为主,实践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记忆,更强操作能力,强调身体的参与和感悟,因此,需要个体动员更多能量、肌肉和智力的参与。其次,在获取环境上,从依赖以书本为主的静态环境向人、物和事的多元交换式的动态环境转变,因此,要求学生有更强的适应能力,才能更快地获得知识。同时,对实践的环境提出了要求,教师、场地、器械等因素的叠加与优化组合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最后,在强化方式上,理论知识遵循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要求定期对理论知识复习才能加以强化,而实操知识不仅遵循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同时,还要强调肌肉记忆,反复的场景刺激才能强化操作的准确性。

受前苏联“三中心(学科中心、课堂中心和教师中心)”教学模式的影响,形成了快速有效的理论知识传授路径,但由于學生运动技能的薄弱、教学师资的匮乏、教学场馆的不足以及培养方案中对实践教学课时的一再压缩等因素的叠加造成学生体育属性不足,难以对专业形成深刻理解,进而在实操过程中缺乏自信和主动参与性,导致学生专业能力的非均衡发展,不利于专业忠诚度的培养。据此,亟需寻找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路径,以实现专业素养的跃迁。融入社区无疑拓宽了学生实践活动的空间,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场域和场景。

二、学校层面: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充足的教学资源供给

教学资源指在教学过程中被教学者利用的一切要素,包括支撑教学的、为教学服务的人、财、物、信息等,包括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教学资源越是充足,越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获取教学资源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任务。然而,随着高校的扩招,学校生源包括体育专业的学生获得了量的激增,虽然高校纷纷扩建新校区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物理空间,但由此带来的师资需求、文化建设、资源优化等则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更多的时间内化,因此,一方面是高校学生数量快速增长,但另一方面却是培养质量不断下降,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矛盾。近十年体育学专业的就业率、失业率可见一斑,特别是地方性本科院校由于改革力度保守,培养目标定位模糊等原因,甚至难以在就业中与职业院校的同类专业获得竞争优势。

据此,需要学校尽力寻找资源,以助力学生质量的提升。当前,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的合作培养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常见形式,然而,下沉到社区层面的合作尚处于开发阶段。不过,从近几年国家治理工作的下沉和体育活动开展的社区化可见,社区是实现全民健身、全面健康和体育产业发展落脚点和出发点,是体育人才培养的试验田和试金石,更重要的是,下沉到社区拓宽了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空间,实现了“象牙塔”与社会实际的“零距离”接触,有利于体育人才的培养。

三、社区层面:体育活动的有效运行需要专业人士的参与

不仅学校需要拓宽实践场域,下沉到社区,同时,社区体育活动也需要高校体育专业人才的支撑。随着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各级政府加大了社区体育的资金投入和政策保障,使得社区体育已成为全民健身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社区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然而,根据笔者的走访调查发现,专业人士的匮乏成为社区体育赛事活动开展的障碍。即使在政府资金到位、活动场所允许的情况下,专业的教练员、裁判员和赛事的策划人才依旧是难题,使得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受到牵制。原本人力资源单薄的社区组织,由于体育活动的开展工作量增加而缺乏组织的动力,况且由于体育活动的特殊性,因体育赛事活动的公平性、安全性等隐患的存在增加了活动的组织难题,使得一般的社区工作人员难以胜任而失去热情,因此,亟需健全社区体育组织,形成以社区体育协会为主导,单项体育协会为支撑以及政府和所在地企事业共同支持的社区体育组织,以便为社区体育活动的有序、高效运行提供人力和技术支撑。毫无疑问,高校体育专业的人才储备正是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所亟需的资源。

四、社会层面:体育强国的实现需要全方位的融合发展

2019年,《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体、协同联动,持续提升体育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将体育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随着“体育强国”的提出,体育的内涵更丰富,由过去政府注重竞技体育向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等多模块并重的转型;体育的边界更宽广,由过去体育部门主管向体育部门、教育部门、卫生部门和共青团等多部门的协同运作转向;体育的功能更多元,由过去注重政治功能向教育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延伸。国家层面推进“体教融合”“体医融合”“体卫融合”和“体旅融合”等方式的发展,是对全方位体育融合的最好诠释。同时,体育人才进社区也将成为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发展的助力。

因此,在新的时代,体育正在改变以往的发展模式,以全新的方式融入社会发展,以形成新的体育运行机制,满足新时代人们的体育需求。体育专业人才不断与社会进行能力交换以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正是顺应学科发展之需、学校发展之需和社会发展之需,同时也为高校体育人才培养与社区体育融合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

参考文献:

[1]陈贞,江新华.健康中国视域下高校体育人才核心素养培育路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1,41(2):112-114.

[2]谭龙杰,马增妍.体育产業供给侧改革视野下体育人才培养的途径[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1,41(1):30-32.

[3]裴晶晶,袁雷,李学恒,孙一.美国服务学习理论视域下高校体育专业育人模式创新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7):95-100.

[4]彭庆文,王昌友.基于终生体育服务的地方应用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以怀化学院为例[J].体育学刊,2018,25(4):105-109.

[5]张丽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9):226+228.

[6]王春光.社会治理“共同体化”的日常生活实践机制和路径[J].社会科学研究,2021(4):1-10.

作者简介:

刘君玲(1976年-),女,湖南邵阳人,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

王峰(1979年-),男,湖南耒阳人,副教授,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体育与课程改革。

刘小兵(1972年-),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学。

猜你喜欢
社区体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
关于体育本科专业理论课隐性逃课现象的分析
如何促进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习体育理论课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当前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